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想吸引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民众不买账

中国想吸引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民众不买账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25-10-14 20:52:1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宣布推出新签证以吸引青年科技人才时,中国政府将此举宣传为迈向科学强国之路的又一步,称全球人才将因此蜂拥而至。

但在许多中国人眼中,这是个严重的错误。

在该签证原定生效的10月1日前后数日,网友纷纷指责政府在年轻人就业难度空前加大之际邀请外国人来抢中国人的工作。他们还认为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这一向容易引起国民不满。

知名网红也借机煽动民族主义或排外情绪,声称中国将被外国人占据。北京研究机构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对新签证表示支持后,社交媒体上有人称他为民族叛徒,相关言论被转发数以千次。

此前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国新签证或可成为极受欢迎的美国H-1B签证(目前申请费高达10万美元)的替代选择,此后各平台上针对印度人的种族主义言论激增。

反对声浪愈发激烈,中国共产党官方喉舌《人民日报》不得不发表评论文章,称对新签证的批评是“奇谈怪论”,并指责反对者“误导公众”。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为该政策辩护,他在视频中表示,自己观察到在中国的外国人数量“比日本和韩国还要少”。

他说:“咱们中国现在说实话,外国人不是来得太多了,而是还不够。”

公众的强烈抗议表明,即便美国正削减科研资金、迫使众多知名学者考虑离开,中国可能仍然难以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

近年来,中国政府频繁警示境外敌对势力风险,并号召民众举报潜在间谍,国内排外情绪随之升温。从历史上看,中国入境移民数量极少,外国人若想长期居留,仍需面对诸多文化与法律障碍。

2020年,政府曾提议小幅放宽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件,但最终在类似的反对声浪中搁置。(据《人民日报》报道,2004年至2014年,中国发放的永久居留证不足5000张。)

即便在为政策辩护时,《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仍向读者保证:新签证虽能让青年科学家更易来华,但其性质“岂能直接和移民划等号”。

目前尚不清楚该签证是否赋予工作权——官方媒体在签证宣布后仅称其允许持有者开展商业与教育“交流”。尽管生效日期已过,签证申请资格细则仍未公布,官员仅表示申请人需“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毕业,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青年就业困境始终是潜伏的社会矛盾点。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曾指出,保障就业是防范社会动荡的关键。今年8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

笔名“风息神泪”的知名漫画家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目前我能接触到的所有渠道、所有平台、所有阶层、所有学历、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在说:工作不好找,或者,工作不好保。我不相信以国内的人才储备,有什么领域的什么职位,非要外国人做不可。”

网民还对申请人仅需学士学位的要求提出质疑。许多中国年轻人表示,由于竞争激烈,他们必须拥有高学历才能找到工作。

事实上,持K签证入境的外国人或许并不会与大多数中国失业青年直接竞争。

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就业市场存在供需错配:房地产、教育等传统吸纳就业主力行业陷入困境,导致大量应届毕业生求职困难;但据教育部数据,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达数千万。

尽管中国科技类专业毕业生数量居全球首位,但这类人才在总劳动力中的占比仍低于许多西方国家。

昆山杜克大学前常务副校长丹尼斯·西蒙长期倡导中美加强科技合作,他表示,若能提高签证发放流程的透明度,有助于缓解民众担忧。但他也指出,中国政府已释放明确信号——希望引入更多外国专业人才。

他说:“这是吸引高端人才所需的长期改革的一部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7)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真要来了!美国福利新规:一个月须工作80小时?
738天囚禁生活曝:陪打牌 帮煮饭 遭酷刑 铁链锁地道…
$20亿诈骗案触目惊心!美司法部全球通缉华人陈志
AI造富有多猛?千万豪宅卖爆 连邓紫棋都躺赚10倍
中国学者:若十年内未收回台湾,恐“永远收不回”




24小时讨论排行

反击不买美国大豆 川普:考虑停止购买中国食用油
美财长:李成钢不请自来 他以为自己是战狼…
美司法部没收柬埔寨电诈网络近13万枚比特币150亿
哈马斯在街头公开处决“以色列合作者”
欧盟或效法中国 要求在欧中国企业必须技术转让
两分钟路人生死抢救:起火的车,拉不开的门…
现场:波特兰数百人裸骑单车 抗议川普派兵进驻
老人被联邦执法罚$130 因忘带绿卡 全美移民圈炸锅!
川普政府开铡!6外国人"嘲讽柯克遇刺",国务院撤销签证
胡锡进:特朗普急缺新筹码 竟拿“地沟油”威胁中国
中国官宣不再“大拆大建” 债台高筑 15年基建狂潮终结
纽时观点:全球民粹浪潮的根源?要怪就怪屏幕…
全球护照排名最新报告出炉!美国完全跌出前十
美中贸易形势陡变 虚张声势还是殊死斗争
加沙停火特朗普角色至为关键,但和平协议仍然渺茫
美国:是否加征100%关税 "取决于北京下一步行动"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想吸引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民众不买账

纽约时报 2025-10-14 20:52:15



在宣布推出新签证以吸引青年科技人才时,中国政府将此举宣传为迈向科学强国之路的又一步,称全球人才将因此蜂拥而至。

但在许多中国人眼中,这是个严重的错误。

在该签证原定生效的10月1日前后数日,网友纷纷指责政府在年轻人就业难度空前加大之际邀请外国人来抢中国人的工作。他们还认为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这一向容易引起国民不满。

知名网红也借机煽动民族主义或排外情绪,声称中国将被外国人占据。北京研究机构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对新签证表示支持后,社交媒体上有人称他为民族叛徒,相关言论被转发数以千次。

此前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国新签证或可成为极受欢迎的美国H-1B签证(目前申请费高达10万美元)的替代选择,此后各平台上针对印度人的种族主义言论激增。

反对声浪愈发激烈,中国共产党官方喉舌《人民日报》不得不发表评论文章,称对新签证的批评是“奇谈怪论”,并指责反对者“误导公众”。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为该政策辩护,他在视频中表示,自己观察到在中国的外国人数量“比日本和韩国还要少”。

他说:“咱们中国现在说实话,外国人不是来得太多了,而是还不够。”

公众的强烈抗议表明,即便美国正削减科研资金、迫使众多知名学者考虑离开,中国可能仍然难以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

近年来,中国政府频繁警示境外敌对势力风险,并号召民众举报潜在间谍,国内排外情绪随之升温。从历史上看,中国入境移民数量极少,外国人若想长期居留,仍需面对诸多文化与法律障碍。

2020年,政府曾提议小幅放宽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件,但最终在类似的反对声浪中搁置。(据《人民日报》报道,2004年至2014年,中国发放的永久居留证不足5000张。)

即便在为政策辩护时,《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仍向读者保证:新签证虽能让青年科学家更易来华,但其性质“岂能直接和移民划等号”。

目前尚不清楚该签证是否赋予工作权——官方媒体在签证宣布后仅称其允许持有者开展商业与教育“交流”。尽管生效日期已过,签证申请资格细则仍未公布,官员仅表示申请人需“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毕业,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青年就业困境始终是潜伏的社会矛盾点。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曾指出,保障就业是防范社会动荡的关键。今年8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

笔名“风息神泪”的知名漫画家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目前我能接触到的所有渠道、所有平台、所有阶层、所有学历、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在说:工作不好找,或者,工作不好保。我不相信以国内的人才储备,有什么领域的什么职位,非要外国人做不可。”

网民还对申请人仅需学士学位的要求提出质疑。许多中国年轻人表示,由于竞争激烈,他们必须拥有高学历才能找到工作。

事实上,持K签证入境的外国人或许并不会与大多数中国失业青年直接竞争。

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就业市场存在供需错配:房地产、教育等传统吸纳就业主力行业陷入困境,导致大量应届毕业生求职困难;但据教育部数据,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达数千万。

尽管中国科技类专业毕业生数量居全球首位,但这类人才在总劳动力中的占比仍低于许多西方国家。

昆山杜克大学前常务副校长丹尼斯·西蒙长期倡导中美加强科技合作,他表示,若能提高签证发放流程的透明度,有助于缓解民众担忧。但他也指出,中国政府已释放明确信号——希望引入更多外国专业人才。

他说:“这是吸引高端人才所需的长期改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