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在美国卖“假中餐”,这对华人夫妇竟买下NBA开拓者队,直接成为了杨瀚森的新老板,他们就是程正昌与蒋佩琪夫妇。两人开创的熊猫快餐,如今已是拥有2000多家门店、年入203亿的餐饮巨头,但当初的他们,大概也想不到“熊猫快餐”会成为今天的样子,毕竟当年创业时,餐馆生意差得很,没人来吃饭,只能靠降价送东西拉客。
程正昌1947年生于扬州,少年时期曾迁居台湾和日本,18岁只身赴美,先后在贝克大学攻读数学本科,并于密苏里大学取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蒋佩琪的学术背景更为硬核——出生于缅甸,在香港成长,本科修读数学,之后在密苏里大学接连拿下计算机硕士和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尽管两人都具备深厚的学术潜力,但他们却在1973年选择与程正昌的父亲共同在加州帕萨迪纳创立了一家名叫“聚丰园”的中餐馆,
但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开张的第一个月,程正昌只做了一万两千块钱生意,业绩非常惨淡;就连周末的营业额也只有几百块,星期一更不用说,仅一两百元。到了晚上八点,整个餐馆已空无一人。那种心里猫抓一样的煎熬感,让他夜不能寐,但他骨子里那股学霸的不服输劲上来了,他开始分析餐馆的问题,他细致地观察进店的客人,研究他们的点单习惯。
他发现一个当时的普遍现象:美国人特别喜欢在用餐时喝烈酒,比如威士忌之类,可要合法地在餐厅卖烈酒,需要一笔不菲的牌照费用,再加上家里的钱都花在盘店、装修、进货上,没有多余的闲钱,后面在父亲的帮助下,当地一位华人愿意为他们的银行贷款做担保,帮他们顺利拿到了烈酒经营牌照。此外,他们还将中餐改造成美国人喜欢的口味,大甜大酸、带点辣,同时省去复杂烹饪步骤。靠着这些实打实的改进,消费额很快就能稳定在四五百美元一天,虽然离大富大贵还远,但总算看到了希望。
1981年,程正昌父亲去世,他随即继承了聚丰园。但他和父亲的思考方式不同。他不准备死守传统,而是想着怎么把生意做大。1983年,他们把店名改成“熊猫快餐”,还搬进了购物中心,因为那里人多,机会多。加上妻子蒋佩琪扎实的专业学识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他们早早就用上了智能化管理系统,收集顾客喜欢吃什么的数据,这让熊猫快餐比别的餐馆更懂美国人胃口。
熊猫快餐的火爆,也赶上了好时候,恰逢中美关系正常化、两国关系快速升温的时期,美国人对中国东西好奇,以熊猫为标志的餐馆自然吸引人。1997年,熊猫快餐就有254家店,年收入1.8亿美元。蒋佩琪又搭建了一套供应链系统,推进连锁管理,目标定到年收入10亿,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终于在2010年实现了这个目标。
如今,他们更是买下开拓者股份。说到NBA,亚洲面孔越来越多,早不是姚明、易建联那段时期。程氏夫妇这次入股,可能带动更多中美商业合作。背后的关键原因还是杨瀚森的加入,自签约以来,球队在中国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粉丝数猛增90万,官方视频观看量突破3000万,互动率远高于联盟平均水平,球衣销量更是比去年呈现火箭式增长,这迅速为开拓者队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带来空前的关注与商业机会。熊猫快餐的例子说明,只要摸透本地市场,就能把产品卖好。
从餐饮巨头切入体育领域,这不仅是程氏夫妇的胜利,更是整个华人奋斗精神的缩影。他们用实力证明,
只要敢拼、敢闯,就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留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