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台北捷运老妇逼“让座” 华人区“优先席”为何常爆冲突?

台北捷运老妇逼“让座” 华人区“优先席”为何常爆冲突?

文章来源: BBC中文网 于 2025-10-03 10:17:5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台北捷运近日再次发生“让座”冲突,一名年长妇人要求让座不果,就用手提袋攻击年轻乘客,随后年轻人用脚将其踹倒在对面的座位。

在台湾屡屡爆出让座纠纷后,立法院已通过将现行“博爱座”改为“优先席”,并将“其他有实际需要者”列入优先乘坐对象。https://t.co/xIyiot6IOO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October 3, 2025
台北捷运近日再次发生“让座”冲突,一名年长妇人要求让座不果,就用手提袋攻击年轻乘客,随后年轻人用脚将其踹倒在对面的座位。

台湾屡屡爆出让座纠纷,今年7月立法院三读通过,将现行“博爱座”改为“优先席”,在原有长者、孕妇、行动不便者、携带幼童者的标志外,新增“其他有实际需要者”。

有长期关注博爱座议题的设计专家指出,台北捷运博爱座以深色强调识别效果,是“标签化”让座资格,容易激化矛盾。

台湾以外,两岸三地屡因谁应使用博爱座引发冲突。有文化学者对BBC中文分析,儒家思想强调尊老,但用博爱座要求民众“礼让老人”实际是把“儒家法家化”,违反了“让”的原意。

为让座问题动手、动刀、公审

近年台湾因博爱座发生争执,甚至伤人案件。最新一宗发生在本周一(9月29日),一名年长妇人乘搭台北捷运,要求一位坐在优先席的长发男乘客让座,遭对方拒绝后,妇人挥动随身提袋攻击男子膝盖,随后男子一脚将妇人踹至对面坐位。

事件激起社会广泛讨论,有人指出车厢内仍有其他空位,质疑为何妇人仍要求年轻人让座。亦有人表示,就算是老人先动手是错,但男子以牙还牙,一旦老人倒地受伤,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警方调閱监视器与票卡纪录确认冲突双方身分,各依社维法第87条“互殴者”通知到案,可处1.8万元罚锾。

过去台北捷运多次因让座发生纠纷。2021年11月有男子乘搭台北捷运时,要求博爱座的年轻乘客让座,并拿出剪刀刺向对方;翌年该男子再拿着剪刀朝坐在博爱座的男子攻击,最终因伤害案被判刑8个月。

2023年,一名男子在搭乘捷运时不满博爱座上的乘客没有让座,拿纸袋挥击对方的脸部,更直接用屁股坐在对方腿上。

同年,作家李昂在搭乘台北捷运时,因身体不适向博爱座上的三位年轻人要求让座未果,她在社交媒体公开经历,并一度贴出相关年轻人的相片,被质疑是在网络“公审”学生。

谁有资格坐?标签化设计激化矛盾

在台湾推广通用设计逾18年的余虹仪向BBC中文表示,博爱座容易引起纠纷与设计有关。

她指出,台北捷运博爱座是深蓝色,与一般座位浅蓝色明显有别,带来一种识别效果,坐在博爱座的人或周边的乘客,都会思考能不能坐在博爱座,“颜色的区分太明显了,明显到大家会去关注那个座位。”

她说在伦敦或日本的地铁系统,并不会用座位颜色去划分博爱座,只是在座位上加上博爱座的标志,减少标签和识别的心理压力。而台湾高铁、高雄捷运也没有用颜色去区分博爱座,“有需求的人,不管他外观是怎样,都有机会坐在博爱座上”。

其次,她认为捷运公司过去宣导使用博爱座时,强调要礼让给老弱妇孺,早年宣导更涉及旅客请勿占用,“请勿占用就摆明了,我预测你可能会占用,我宣导你不要占用。”她认为这种宣传手法加深博爱座非人人可坐的观念,令博爱座与“老弱妇孺”标签绑在一起。

余虹仪表示,当标签化坐在博爱座的“资格”,容易引起争论,也令乘客有心理压力,例如长者担心自己外观上不够“老”,会被其他人质疑;孕妇也可能担心肚子没有明显突起来。同时,也有人不想被认为是“弱势”,不想坐在博爱座。

她指出,现有台湾已迈入超高龄社会,博爱座数目早已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将捷运座位颜色统一,保留优先席的标志,在宣传“博爱座人人可坐,请记得让给有需要的人”以外,还要加上“不只明显的外观需求,生病的人等隐性需求也有乘坐需要”。

余虹仪分析,会否让座给有需要的人,关键是民众素质。她观察就算坐在浅蓝色一般座位,很多台湾人仍会让座。

改名能促进世代理解吗?

优先席(priority seat)起源于北欧国家,旨在照顾身障族群,希望他们能与一般人一样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台湾在1976年为纪念总统蒋中正逝世周年,在各线公车普设“博爱座”,希望民众搭车时能“发挥蒋公仁慈博爱精神”主动让座给老弱妇孺。

2013年台湾立法院通过《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修正草案》,大众运输工具应设置供“身心障碍者及老弱妇孺”优先乘坐的博爱座,比率不得低于总座位数15%,并视需要标示或播放提醒礼让座位警语。

对照其他国家设立优先席的制度,法国地铁的“优先席”不分颜色,亦明确订立使用权顺序。排序第一的是退伍或伤残士兵,其后是视障者、身心障碍劳工、站立困难的不适民众、孕妇、带4岁以下幼童者、没有明确站立困难的不适民众、持有站立困难卡者。而75岁以上的长者则排最尾。

台湾立法院近年因博爱座争议推动修法,立法院今年7月通过将现行“博爱座”改为“优先席”。

时任卫福部长邱泰源表示,博爱座的设置本意为让有需求者优先使用,强调未来将加强意识宣导,让大众理解各年龄层皆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隐形障碍与需求,盼促进世代理解与互助。

余虹仪认为,博爱座改为优先席,更符合英文priority seat的原意,优先席就是让有需要的人可以无负担坐下,即使单凭外表看不出有需要。

“年轻人也会有生理不舒服的时候,可能长裤底下就是义肢,某个器官是人工的,或者有甚么疾病,连这块的宣导也要做,因为太多民众没有想到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

敬老精神“儒家法家化”

在华人社会,孝道和尊老被视为美德。两岸三地均有为优先席(香港称“关爱座”、中国大陆称“爱心专座”)使用权爆发争议。

今年4月,香港地铁车厢有年长妇人要求一名少女让座被拒,随后妇人向少女比出不雅手势并斥责“你不是香港人啊!你没有家教”。不少网民形容“关爱座”变成“批斗座”。

中国大陆部分地铁系统,也有广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给有需要人士让座”,但仍因让座问题经常发生争执,去年北京地铁一名老伯因为未获让座情绪激动,出手捂住女乘客的嘴,又用拐杖袭击其腿部。

中国媒体形容,近年屡有让座问题产生的冲突,有老人以强行坐到别人腿上的方式来“抢座”,也有女子在地铁上自称“老师”,强行要求乘客给自己的孩子让座,还有年轻人未让座给老人遭掌掴及言语辱骂。

台湾世新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白品键向BBC中文表示,儒家希望社会整体和谐,用礼来相亲相爱,但并不是无条件敬老,而是从亲近之人开始。他引述《论语》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希望老人可以得到安顿,也希望所有年轻人得到保护,两者是并列。

他表示,先秦儒家提出“上敬老则下益孝”,“敬老”更多是对统治者的要求,让老百姓觉得长者是值得尊敬,然后回家孝敬自己的父母。

回顾这次争议,他认为政府设立博爱座想民众礼让老人,实际是“把儒家法家化”,使用博爱座变成一种按身份和年龄规定,只是表面用儒家思想做包装,“不是基于情感、尊敬,而是基于身份地位,这种身份地位是很纯的法家(精神)”。

白品键指出,博爱座是为了秩序而来,不是为和谐而来。“设置这个位置,博爱座好像变成了只有老人可以坐的专位,这种思维完全是违反原本‘让’的样貌。”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52岁莱温斯基久违现身 聊起和克林顿往事泪流满面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最新民调曝光,变化有点大
张继科否认瀑布落水是“假摔”:我是被人踹下去的
梅拉尼娅发布AI版自己 “走向未来”却引发争议
美国大豆丰收中国不买 “特朗普考虑100亿美元援助”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军袭击委内瑞拉附近海域“贩毒船只”,船上4人死亡
韩国的“爱韩国反华游行”,被总统批评损害国格
美籍韩裔男在解放军舰队附近放无人机 被港警逮捕
为啥马斯克缴税那么少?顶级富豪们是这样逃税的
“China Travel”火爆背后,3500万外国游客的难题
曼彻斯特袭击嫌犯为叙利亚裔 未列入英反恐计划
敏感时刻,美军一核武器指挥官突然宣布!
美法官裁定:拜登任期内大规模海上钻探禁令违法
特朗普提交机密通知:美正与贩毒集团“武装冲突”
讨厌隐藏式门把手的用户们,如今终于胜利了
威廉王子:等我成为英国国王,我将改革君主制
邓文迪两个女儿,凭什么能拿下“遗产大礼包”
江西南昌大佬,造出千亿芯片巨头
“七巨头”的AI赌局,绑架了整个美国经济
英伟达CEO黄仁勋:马斯克脑袋堪称“终极GPU”
伊朗12天内20名高官遭精准斩首,内鬼工程师泄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台北捷运老妇逼“让座” 华人区“优先席”为何常爆冲突?

BBC中文网 2025-10-03 10:17:51

台北捷运近日再次发生“让座”冲突,一名年长妇人要求让座不果,就用手提袋攻击年轻乘客,随后年轻人用脚将其踹倒在对面的座位。

在台湾屡屡爆出让座纠纷后,立法院已通过将现行“博爱座”改为“优先席”,并将“其他有实际需要者”列入优先乘坐对象。https://t.co/xIyiot6IOO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October 3, 2025
台北捷运近日再次发生“让座”冲突,一名年长妇人要求让座不果,就用手提袋攻击年轻乘客,随后年轻人用脚将其踹倒在对面的座位。

台湾屡屡爆出让座纠纷,今年7月立法院三读通过,将现行“博爱座”改为“优先席”,在原有长者、孕妇、行动不便者、携带幼童者的标志外,新增“其他有实际需要者”。

有长期关注博爱座议题的设计专家指出,台北捷运博爱座以深色强调识别效果,是“标签化”让座资格,容易激化矛盾。

台湾以外,两岸三地屡因谁应使用博爱座引发冲突。有文化学者对BBC中文分析,儒家思想强调尊老,但用博爱座要求民众“礼让老人”实际是把“儒家法家化”,违反了“让”的原意。

为让座问题动手、动刀、公审

近年台湾因博爱座发生争执,甚至伤人案件。最新一宗发生在本周一(9月29日),一名年长妇人乘搭台北捷运,要求一位坐在优先席的长发男乘客让座,遭对方拒绝后,妇人挥动随身提袋攻击男子膝盖,随后男子一脚将妇人踹至对面坐位。

事件激起社会广泛讨论,有人指出车厢内仍有其他空位,质疑为何妇人仍要求年轻人让座。亦有人表示,就算是老人先动手是错,但男子以牙还牙,一旦老人倒地受伤,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警方调閱监视器与票卡纪录确认冲突双方身分,各依社维法第87条“互殴者”通知到案,可处1.8万元罚锾。

过去台北捷运多次因让座发生纠纷。2021年11月有男子乘搭台北捷运时,要求博爱座的年轻乘客让座,并拿出剪刀刺向对方;翌年该男子再拿着剪刀朝坐在博爱座的男子攻击,最终因伤害案被判刑8个月。

2023年,一名男子在搭乘捷运时不满博爱座上的乘客没有让座,拿纸袋挥击对方的脸部,更直接用屁股坐在对方腿上。

同年,作家李昂在搭乘台北捷运时,因身体不适向博爱座上的三位年轻人要求让座未果,她在社交媒体公开经历,并一度贴出相关年轻人的相片,被质疑是在网络“公审”学生。

谁有资格坐?标签化设计激化矛盾

在台湾推广通用设计逾18年的余虹仪向BBC中文表示,博爱座容易引起纠纷与设计有关。

她指出,台北捷运博爱座是深蓝色,与一般座位浅蓝色明显有别,带来一种识别效果,坐在博爱座的人或周边的乘客,都会思考能不能坐在博爱座,“颜色的区分太明显了,明显到大家会去关注那个座位。”

她说在伦敦或日本的地铁系统,并不会用座位颜色去划分博爱座,只是在座位上加上博爱座的标志,减少标签和识别的心理压力。而台湾高铁、高雄捷运也没有用颜色去区分博爱座,“有需求的人,不管他外观是怎样,都有机会坐在博爱座上”。

其次,她认为捷运公司过去宣导使用博爱座时,强调要礼让给老弱妇孺,早年宣导更涉及旅客请勿占用,“请勿占用就摆明了,我预测你可能会占用,我宣导你不要占用。”她认为这种宣传手法加深博爱座非人人可坐的观念,令博爱座与“老弱妇孺”标签绑在一起。

余虹仪表示,当标签化坐在博爱座的“资格”,容易引起争论,也令乘客有心理压力,例如长者担心自己外观上不够“老”,会被其他人质疑;孕妇也可能担心肚子没有明显突起来。同时,也有人不想被认为是“弱势”,不想坐在博爱座。

她指出,现有台湾已迈入超高龄社会,博爱座数目早已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将捷运座位颜色统一,保留优先席的标志,在宣传“博爱座人人可坐,请记得让给有需要的人”以外,还要加上“不只明显的外观需求,生病的人等隐性需求也有乘坐需要”。

余虹仪分析,会否让座给有需要的人,关键是民众素质。她观察就算坐在浅蓝色一般座位,很多台湾人仍会让座。

改名能促进世代理解吗?

优先席(priority seat)起源于北欧国家,旨在照顾身障族群,希望他们能与一般人一样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台湾在1976年为纪念总统蒋中正逝世周年,在各线公车普设“博爱座”,希望民众搭车时能“发挥蒋公仁慈博爱精神”主动让座给老弱妇孺。

2013年台湾立法院通过《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修正草案》,大众运输工具应设置供“身心障碍者及老弱妇孺”优先乘坐的博爱座,比率不得低于总座位数15%,并视需要标示或播放提醒礼让座位警语。

对照其他国家设立优先席的制度,法国地铁的“优先席”不分颜色,亦明确订立使用权顺序。排序第一的是退伍或伤残士兵,其后是视障者、身心障碍劳工、站立困难的不适民众、孕妇、带4岁以下幼童者、没有明确站立困难的不适民众、持有站立困难卡者。而75岁以上的长者则排最尾。

台湾立法院近年因博爱座争议推动修法,立法院今年7月通过将现行“博爱座”改为“优先席”。

时任卫福部长邱泰源表示,博爱座的设置本意为让有需求者优先使用,强调未来将加强意识宣导,让大众理解各年龄层皆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隐形障碍与需求,盼促进世代理解与互助。

余虹仪认为,博爱座改为优先席,更符合英文priority seat的原意,优先席就是让有需要的人可以无负担坐下,即使单凭外表看不出有需要。

“年轻人也会有生理不舒服的时候,可能长裤底下就是义肢,某个器官是人工的,或者有甚么疾病,连这块的宣导也要做,因为太多民众没有想到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

敬老精神“儒家法家化”

在华人社会,孝道和尊老被视为美德。两岸三地均有为优先席(香港称“关爱座”、中国大陆称“爱心专座”)使用权爆发争议。

今年4月,香港地铁车厢有年长妇人要求一名少女让座被拒,随后妇人向少女比出不雅手势并斥责“你不是香港人啊!你没有家教”。不少网民形容“关爱座”变成“批斗座”。

中国大陆部分地铁系统,也有广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给有需要人士让座”,但仍因让座问题经常发生争执,去年北京地铁一名老伯因为未获让座情绪激动,出手捂住女乘客的嘴,又用拐杖袭击其腿部。

中国媒体形容,近年屡有让座问题产生的冲突,有老人以强行坐到别人腿上的方式来“抢座”,也有女子在地铁上自称“老师”,强行要求乘客给自己的孩子让座,还有年轻人未让座给老人遭掌掴及言语辱骂。

台湾世新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白品键向BBC中文表示,儒家希望社会整体和谐,用礼来相亲相爱,但并不是无条件敬老,而是从亲近之人开始。他引述《论语》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希望老人可以得到安顿,也希望所有年轻人得到保护,两者是并列。

他表示,先秦儒家提出“上敬老则下益孝”,“敬老”更多是对统治者的要求,让老百姓觉得长者是值得尊敬,然后回家孝敬自己的父母。

回顾这次争议,他认为政府设立博爱座想民众礼让老人,实际是“把儒家法家化”,使用博爱座变成一种按身份和年龄规定,只是表面用儒家思想做包装,“不是基于情感、尊敬,而是基于身份地位,这种身份地位是很纯的法家(精神)”。

白品键指出,博爱座是为了秩序而来,不是为和谐而来。“设置这个位置,博爱座好像变成了只有老人可以坐的专位,这种思维完全是违反原本‘让’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