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首位AI女演员签约出道,好莱坞炸锅,同行阴阳

首位AI女演员签约出道,好莱坞炸锅,同行阴阳

文章来源: 爱范儿 于 2025-10-02 20:43:0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下一个娜塔莉·波特曼!」

「好莱坞冉冉升起的新星!」

「斯嘉丽·约翰逊要小心了。」

「下一代大明星。」

这位快被夸上天、被好莱坞星探们追逐的新人演员,叫 Tilly Norwood,最近刚刚出道。

首位AI女演员签约出道,好莱坞炸锅,同行阴阳

在吸引大量关注的同时,也收获了同行们不怀好意的目光。不是因为她太优秀,而是因为她不是个人——字面意义上的,因为这是个 AI。

Tilly Norwood 有一张干净的脸孔,能演超英大片里的配角,也能出现在 BBC2 的喜剧小品里。但唯一的问题是:她不存在。

她是英国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用 AI 生成的「女演员」。从脸到声线、从履历到社交账号,全部都是虚拟构建。

在社交媒体上,她像所有的女明星那样发帖,路透自己试镜和出演现有电影(例如《神奇女侠》)的照片,还发布日常生活的瞬间。她还主演了一部喜剧小品。



她的背后,是一家荷兰科技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Ltd.,创始人本身也曾经是演员出身,专门制作高科技创新内容。他们的目标,是让 Tilly 成为「下一个 Scarlett Johansson 或 Natalie Portman」。



短短数月间,原本不屑一顾的经纪公司,如今已经纷纷抛来橄榄枝。但同时,现实中的演员群体却在社交媒体上冷嘲热讽:「谢谢你让我丢了饭碗。」



站在风口的 AI 演员

有一说一,虚拟人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至少,在中日韩都已经颇为流行,也就是好莱坞还死守着防线。不过,对 Tilly Norwood 的出道,又恰逢 Sora 2 的发布——两个撞一块了。

Sora APP 昨天的发布,已经让人看到了短视频生成的可控性、高清、高品质。背后正是 Sora 2,这个OpenAI最新的模型生成力作所提供的支持。这款视频生成模型已经能稳定输出高质量的视频,画面逻辑和一致性大幅提升。







这些都是网友随手跑出来的案例,如果不是移动来去的水印,非常容易以为是从电影里面截图出来的片段——很难不让人畅想它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它可以真正做到生成可用的镜头,且不只是空镜,而是带有人物表演的。



这都已经有希区柯克那味儿了。

这是所有视频生成工具共同的方向:让视频创作,像写作一样轻便。未来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创作者出一个主意,AI 帮忙打磨,形成一个完整的剧本,图片生成工具帮忙落实美术风格,视频生成分镜脚本,再一键生成 AI 演员——齐活儿了。

其实在 Sora APP 上就已经能看到,Sora 2 对人物动作和情态的把握非常惊人,语音的生成它也包圆了。那么,当 AI 可以一键生成环境置景,人物以及台词,那一个「演员」还需要存在吗?不如一起生成算了。

Tilly Norwood 正好踩在这个临界点上:她不是替代某一个角色,而是替代整个职业。

如此,好莱坞演员们才警铃大作。英国演员艾米丽·布朗特在参与一档播客期间得知 Tilly Norwood,惊呼:我们完蛋了。



你演戏?那我呢?

演员们对这位新「AI 同行」的敌意,可以说是毫不掩饰。一方面,这是生存威胁:AI 演员没有工会、没有加班费、也不会罢工。另一方面,它触及了演员行业的核心价值:表演是否可替代?

好莱坞编剧与演员工会去年曾因 AI 版权和替代问题大罢工。如今 Tilly 的走红,更像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她的脸和我长得太像了,却能被用在任何剧本里。那我怎么办?」

是啊,那演员们怎么办?经纪和制作公司看中成本与效率。一个 AI 演员可以无休止拍戏,不存在日程冲突,也没有绯闻困扰。同时,品牌方也会乐见其成:虚拟形象更容易被控制,不容易「塌房」。



但问题在于:观众愿意买单吗?

影视作品的魅力,来自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情感联结。一个人工智能生成的演员,能否传递那种表演中细腻的分寸与把握?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技术已经很先进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早就已经很模糊.从视频生成到现在,演员也可以生成,AI 的力量正把娱乐工业的底层逻辑掀开。问题早就不再是「AI 能不能演」,而是观众愿不愿意看。

那些经典作品之所以动人,不仅仅是因为镜头精准,更因为演员在细节里传递出的表演。这是他们的「创作」,用肢体、表情和语言,建构一个角色,展示角色的命运。



那 AI 演员呢?如果往回翻,Tilly Norwood 的「前辈」可能是虚拟偶像——稳坐顶流多年的初音未来,洛天依甚至登上过春节联欢晚会。但这些案例都发生在二次元或舞台表演的语境里,更重要的是,观众心里很清楚:它们是虚拟角色。

Tilly Norwood 的处境更复杂。她不是卡通歌姬,而是被设定为一名「演员」,一个和真人站在同一条跑道上的虚拟人。观众能否相信她的眼神、相信她说台词时的情绪?



在意识到她并不真正有血有肉时,又会不会出现「恐怖谷效应」——当一个虚拟形象过于逼真,却又无法完全像真人时,人们会感到怪异和排斥。AI 演员正处在这个边缘地带,需要找到一个新的「立足之地」。

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 AI 能不能演,而在于观众愿不愿意看。也许未来会出现一种「分工」:观众乐于在短视频、广告甚至低成本剧集中接受 AI 演员,但在需要深度共情的电影、舞台剧里,真人演员依然不可替代。换句话说,决定 Tilly Norwood 能走多远的,不是经纪公司,而是票房、上座率,这些真正用脚投票出来的观众缘。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9)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邓文迪两个女儿,凭什么能拿下“遗产大礼包”
敏感时刻,美军一核武器指挥官突然宣布!
晚上9点的穷鬼超市,挤满江浙沪上班族
伊朗12天内20名高官遭精准斩首,内鬼工程师泄密
江西南昌大佬,造出千亿芯片巨头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大豆丰收中国不买 “特朗普考虑100亿美元援助”
52岁莱温斯基久违现身 聊起和克林顿往事泪流满面
韩国的“爱韩国反华游行”,被总统批评损害国格
为啥马斯克缴税那么少?顶级富豪们是这样逃税的
美军袭击委内瑞拉附近海域“贩毒船只”,船上4人死亡
美籍韩裔男在解放军舰队附近放无人机 被港警逮捕
张继科否认瀑布落水是“假摔”:我是被人踹下去的
曼彻斯特袭击嫌犯为叙利亚裔 未列入英反恐计划
1400万辆新能源车跑高速,充电桩够用吗?
“七巨头”的AI赌局,绑架了整个美国经济
美法官裁定:拜登任期内大规模海上钻探禁令违法
川普摆"2028竞选帽" 怒怼:医保不给非法移民 决不妥协!
特朗普提交机密通知:美正与贩毒集团“武装冲突”
威廉王子:等我成为英国国王,我将改革君主制
也说户晨风:他至少有三点比我强
章莹颖男友国庆探望章父并直播,网友劝其早结婚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首位AI女演员签约出道,好莱坞炸锅,同行阴阳

爱范儿 2025-10-02 20:43:03

「下一个娜塔莉·波特曼!」

「好莱坞冉冉升起的新星!」

「斯嘉丽·约翰逊要小心了。」

「下一代大明星。」

这位快被夸上天、被好莱坞星探们追逐的新人演员,叫 Tilly Norwood,最近刚刚出道。

首位AI女演员签约出道,好莱坞炸锅,同行阴阳

在吸引大量关注的同时,也收获了同行们不怀好意的目光。不是因为她太优秀,而是因为她不是个人——字面意义上的,因为这是个 AI。

Tilly Norwood 有一张干净的脸孔,能演超英大片里的配角,也能出现在 BBC2 的喜剧小品里。但唯一的问题是:她不存在。

她是英国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用 AI 生成的「女演员」。从脸到声线、从履历到社交账号,全部都是虚拟构建。

在社交媒体上,她像所有的女明星那样发帖,路透自己试镜和出演现有电影(例如《神奇女侠》)的照片,还发布日常生活的瞬间。她还主演了一部喜剧小品。



她的背后,是一家荷兰科技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Ltd.,创始人本身也曾经是演员出身,专门制作高科技创新内容。他们的目标,是让 Tilly 成为「下一个 Scarlett Johansson 或 Natalie Portman」。



短短数月间,原本不屑一顾的经纪公司,如今已经纷纷抛来橄榄枝。但同时,现实中的演员群体却在社交媒体上冷嘲热讽:「谢谢你让我丢了饭碗。」



站在风口的 AI 演员

有一说一,虚拟人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至少,在中日韩都已经颇为流行,也就是好莱坞还死守着防线。不过,对 Tilly Norwood 的出道,又恰逢 Sora 2 的发布——两个撞一块了。

Sora APP 昨天的发布,已经让人看到了短视频生成的可控性、高清、高品质。背后正是 Sora 2,这个OpenAI最新的模型生成力作所提供的支持。这款视频生成模型已经能稳定输出高质量的视频,画面逻辑和一致性大幅提升。







这些都是网友随手跑出来的案例,如果不是移动来去的水印,非常容易以为是从电影里面截图出来的片段——很难不让人畅想它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它可以真正做到生成可用的镜头,且不只是空镜,而是带有人物表演的。



这都已经有希区柯克那味儿了。

这是所有视频生成工具共同的方向:让视频创作,像写作一样轻便。未来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创作者出一个主意,AI 帮忙打磨,形成一个完整的剧本,图片生成工具帮忙落实美术风格,视频生成分镜脚本,再一键生成 AI 演员——齐活儿了。

其实在 Sora APP 上就已经能看到,Sora 2 对人物动作和情态的把握非常惊人,语音的生成它也包圆了。那么,当 AI 可以一键生成环境置景,人物以及台词,那一个「演员」还需要存在吗?不如一起生成算了。

Tilly Norwood 正好踩在这个临界点上:她不是替代某一个角色,而是替代整个职业。

如此,好莱坞演员们才警铃大作。英国演员艾米丽·布朗特在参与一档播客期间得知 Tilly Norwood,惊呼:我们完蛋了。



你演戏?那我呢?

演员们对这位新「AI 同行」的敌意,可以说是毫不掩饰。一方面,这是生存威胁:AI 演员没有工会、没有加班费、也不会罢工。另一方面,它触及了演员行业的核心价值:表演是否可替代?

好莱坞编剧与演员工会去年曾因 AI 版权和替代问题大罢工。如今 Tilly 的走红,更像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她的脸和我长得太像了,却能被用在任何剧本里。那我怎么办?」

是啊,那演员们怎么办?经纪和制作公司看中成本与效率。一个 AI 演员可以无休止拍戏,不存在日程冲突,也没有绯闻困扰。同时,品牌方也会乐见其成:虚拟形象更容易被控制,不容易「塌房」。



但问题在于:观众愿意买单吗?

影视作品的魅力,来自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情感联结。一个人工智能生成的演员,能否传递那种表演中细腻的分寸与把握?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技术已经很先进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早就已经很模糊.从视频生成到现在,演员也可以生成,AI 的力量正把娱乐工业的底层逻辑掀开。问题早就不再是「AI 能不能演」,而是观众愿不愿意看。

那些经典作品之所以动人,不仅仅是因为镜头精准,更因为演员在细节里传递出的表演。这是他们的「创作」,用肢体、表情和语言,建构一个角色,展示角色的命运。



那 AI 演员呢?如果往回翻,Tilly Norwood 的「前辈」可能是虚拟偶像——稳坐顶流多年的初音未来,洛天依甚至登上过春节联欢晚会。但这些案例都发生在二次元或舞台表演的语境里,更重要的是,观众心里很清楚:它们是虚拟角色。

Tilly Norwood 的处境更复杂。她不是卡通歌姬,而是被设定为一名「演员」,一个和真人站在同一条跑道上的虚拟人。观众能否相信她的眼神、相信她说台词时的情绪?



在意识到她并不真正有血有肉时,又会不会出现「恐怖谷效应」——当一个虚拟形象过于逼真,却又无法完全像真人时,人们会感到怪异和排斥。AI 演员正处在这个边缘地带,需要找到一个新的「立足之地」。

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 AI 能不能演,而在于观众愿不愿意看。也许未来会出现一种「分工」:观众乐于在短视频、广告甚至低成本剧集中接受 AI 演员,但在需要深度共情的电影、舞台剧里,真人演员依然不可替代。换句话说,决定 Tilly Norwood 能走多远的,不是经纪公司,而是票房、上座率,这些真正用脚投票出来的观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