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稀土矿商MP Materials德州厂。(美联社)
中国4月时对7种稀土进行出口管制,重创欧美许多产业,突显西方对北京稀土加工的高度依赖。然而,美国科学家已完善“氮化铁磁体”的合成技术,磁性堪比稀土磁铁。专家警告,美国必须展现与中国当年建立稀土霸权同等决心,不只花大钱,还得付出承担亏损的代价,及时把氮化铁商业化推向世界,否则恐再遭中国低价倾销扼杀创新。
美国福斯新闻网22日报导,中国4月4日起对7种稀土和以稀土为原料的永久磁铁实施出口管制,作为报复美国总统川普关税的措施之一,此举瘫痪了美国数十个关键产业的制造业,像是美国汽车品牌福特(Ford)的欧洲供应商因为稀土出口管制而关闭整个工厂,导致福特被迫暂停生产线,其“Explorer”车款的生产在五月被迫停工7天。很快,这场危机就扩散到汽车产业以外,航太制造商、半导体公司与国防承包商都发现自己高度依赖北京的稀土及其永久性磁铁产品。
这场经济报复是中国佈局30年来的成果。当美国企业沉迷于追逐季度获利、政策决策者选择重视廉价消费品,而忽略战略自主时,中国掌握了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让中国得以决定价格,甚至决定供货对象。2024年,几乎所有电动车马达、风力发电机与先进电子设备,都仰赖北京可随时切断的关键材料。
然而,此举随著科技日新月异,似乎出现扭转局面的迹象。报导指出,美国科学家发现,将地球上含量排名第4的铁与大气中的氮结合,能生成一种磁性超越中国所有产品的化合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团队中的教授王建平(Jian-Ping Wang)花了近十年时间,完善(perfecting)了“氮化铁磁体”(iron nitride magnets)这种无稀土磁铁的合成技术。他在2010年发表的突破性研究,解释了铁与氮的结合,如何产生磁性超越中国任何稀土材料的物质。
氮化铁在摄氏200度仍能保持完整的磁性,其耐高温表现比稀土磁铁外都还要强。最重要的是,它的原料来自任何国家都无法垄断的资源。
不过,若要商业化这项突破,美国就得拥有跟中国当初建立稀土霸权一样的决心。北京的决心不只是在30年间投入了数千亿美元,还付出了承担亏损的代价,以换取市场控制权。美国需要类似规模的联邦行动,才能在中国察觉威胁之前,把氮化铁技术推向市场,否则就会再度被中国以低价倾销稀土产品手段,扼杀氮化铁于摇篮之中。
也就是说,就看美国决策者在氮化铁技术上,是抱持与中国建立稀土霸权时那样的战略耐心,还是会再次放任美国的工业产能为了便宜进口品而外移,却忽视背后危险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