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大事不妙 “两头婚”在中国悄然蔓延

大事不妙 “两头婚”在中国悄然蔓延

文章来源: 情感桥 于 2025-09-14 09:57:2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就住在我们隔壁的小伙子小赵(化名)最近结婚了,可是他爸妈却高兴不起来,我家门紧关着都经常能听见小赵爸妈在楼道间的争论声。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小赵和媳妇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婚嫁模式,而是采取了一种新方式:“两头婚”。

这个婚礼办完后,小两口虽然有自己的家,但小赵依旧会经常回到自己原生家庭去住,媳妇也一样,也常回娘家住;

小赵解释说,因为他和媳妇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做的话,就不会亏待双方任何一方的父母了。可最让老赵头闹心的是,以后小赵和媳妇生的孩子,一个随赵姓,一个要随媳妇那边的姓,都叫“爷爷奶奶”,就抹去了“外公外婆”这个称谓。媳妇也解释得非常简单,“都不是外人啊,就不叫外公外婆了啊。”别说,这种婚姻方式让不少老一辈人都犯难了,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两头婚”却正在悄然流行。“两头婚”究竟是什么?一般在传统婚姻上,男方娶女方回家,那么这个家庭是以男方的原生家庭为主的。而如果是女方“招赘”的婚姻,那么这个婚姻是以女方的原生家庭为主。无论哪种方式,看起来,总有一方家长是吃亏的。

“两头婚”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夫妻俩在婚后会各自与原生家庭维持紧密联系,不再一方彻底倒戈到对方家族。通常,“两头婚”的夫妻会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由男方家庭主要抚养;一个随母姓、由女方家庭主要抚养。孩子不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统统一个称呼“爷爷奶奶”,看起来非常平等。乍听之下,这种安排似乎很公平,很现代,但它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大事不妙 “两头婚”在中国悄然蔓延

“两头婚”的背后,是家庭结构的转变

在过去,婚姻常常意味着女性嫁入男方家庭,割裂一部分与娘家的联系,而如今的年轻人,在情感上更加独立,也更重视公平和自我。“两头婚”的流行,折射出三个变化。家庭关系趋向平权化:过去“男强女弱”、“女子以夫为天”的家庭模式正在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夫妻希望“我不属于你家,你也不属于我家”,而是彼此独立、平等共处。

父母都想留孩子在身边: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代都长大成人了,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的父母,都不愿失去子女——不仅是情感上的牵挂,更涉及养老、财产继承等现实问题。育儿成本和情感负担均摊:生育两个孩子,一个给男方养,一个给女方养,其实是希望两家都出力、都尽责。毕竟,孩子的教育、医疗、陪伴等成本越来越高。

你能接受“两头婚”吗?如今,“两头婚”在国内已经悄然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跟风,如果你作为父母,你能接受吗?我猜大部分人会说不能接受,但也有一些人能接受。其实接受与否,也要因人而异。“两头婚”的初衷是保持与原生家庭的情感联系,避免嫁给谁就牺牲了自己的单向模式。但从深层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同时依赖两家的结构,也可能让夫妻双方更难真正断奶真正形成独立的家庭单位。



一段关系最健康的状态,是从原生家庭独立出来,再去连接另一半。如果两人都没断开脐带,这样的婚姻可能根本无法成长。从育儿来看,孩子一个随爸姓,一个随妈姓,这听起来很平均,但从孩子的心理成长角度看,可能带来身份认同上的混淆。孩子最早的自我认知,往往来自家庭身份,小孩可能会有撕裂感,尤其当两家教育观念不合的时候,两个孩子看似是兄弟姐妹,但很容易陌生。

当然,“两头婚”的本意是希望父母多出力,但现实中,往往容易变成多方干涉。两个孩子、两边老人、两种抚养方式,夫妻需要在不同利益之间斡旋,久而久之容易疲惫;而如果婚姻出现问题,财产、孩子抚养权也将更加复杂。所谓“人一多,智慧不一定增加,冲突倒是更容易滋生。”



“两头婚”得有底线

“两头婚”不是不能接受,但想要真正走得稳,需要三点共识:夫妻必须是家庭的核心,再怎么“两头”,小家也要有独立性,夫妻两人必须是家庭决策的中心,而不是在双方父母中间传话的人。孩子优先,而非姓氏优先,重点不是姓什么,而是谁能给他真正的爱与支持。边界感必须明确,哪怕是两边照顾,也要划清边界,不能变成全面控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适度来往,远比粘得太紧更健康。

时代在变,婚姻也在变。传统的一方归属的婚姻模式已被挑战,“两头婚”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博弈。但婚姻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合适的组合。只要夫妻俩有清晰的边界感、强大的沟通力和稳定的情感连接,无论是男娶女嫁,还是“两头婚”,都能过得不错。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柯克遭枪击烧向韩国!千人上街拒绝中国人入境
重大进展!柯克案凶嫌与跨性别伴侣同居 相貌首曝光
华人网上炫富收入高 遭举报!FBI证监会联合出手
柯克遇刺 FBI:凶嫌同居跨性别伴侣"极度配合"调查
外界可能看错了 川普关税对美国制造业的正面效应




24小时讨论排行

柯克遇刺 清算在网上幸灾乐祸的人 已有数十人被炒
柯克之死掀反共圈乱斗 知名大V遭检举 恐吊销签证
对美施压?中国对辉达启动反垄断调查
柯克遭暗杀后 不少人因发表庆祝或嘲讽内容遭开除
柯克刺杀案重大进展!22岁枪手「可能动机」曝光
纽约时报:特朗普正在模仿中国模式,这糟透了
柯克之死点燃英国右派怒火!15万人上街 与警爆冲突
柯克遇刺后,美国网络涌现“人肉开盒”的报复热潮
第四次,消息称特朗普将再次给予TikTok宽限期
美国欢迎外国工人赴美工作,当局无意吓退投资者
河北男杀疯!当街狂砍 浑身是血 警察竟无人制止.....
乌克兰成功打击俄列宁格州炼油厂 火光冲天损失巨大
上海:熊孩子在海底捞火锅裡撒尿 父母判赔220万
“MAGA三代领袖”被刺 背后是“谁来继承川普”的暗战
卫报:川普在俄以面前非“强人” 全球恐迎无政府状态
一颗子弹终结MAGA旗手:政治暴力与历史分水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大事不妙 “两头婚”在中国悄然蔓延

情感桥 2025-09-14 09:57:26

就住在我们隔壁的小伙子小赵(化名)最近结婚了,可是他爸妈却高兴不起来,我家门紧关着都经常能听见小赵爸妈在楼道间的争论声。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小赵和媳妇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婚嫁模式,而是采取了一种新方式:“两头婚”。

这个婚礼办完后,小两口虽然有自己的家,但小赵依旧会经常回到自己原生家庭去住,媳妇也一样,也常回娘家住;

小赵解释说,因为他和媳妇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做的话,就不会亏待双方任何一方的父母了。可最让老赵头闹心的是,以后小赵和媳妇生的孩子,一个随赵姓,一个要随媳妇那边的姓,都叫“爷爷奶奶”,就抹去了“外公外婆”这个称谓。媳妇也解释得非常简单,“都不是外人啊,就不叫外公外婆了啊。”别说,这种婚姻方式让不少老一辈人都犯难了,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两头婚”却正在悄然流行。“两头婚”究竟是什么?一般在传统婚姻上,男方娶女方回家,那么这个家庭是以男方的原生家庭为主的。而如果是女方“招赘”的婚姻,那么这个婚姻是以女方的原生家庭为主。无论哪种方式,看起来,总有一方家长是吃亏的。

“两头婚”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夫妻俩在婚后会各自与原生家庭维持紧密联系,不再一方彻底倒戈到对方家族。通常,“两头婚”的夫妻会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由男方家庭主要抚养;一个随母姓、由女方家庭主要抚养。孩子不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统统一个称呼“爷爷奶奶”,看起来非常平等。乍听之下,这种安排似乎很公平,很现代,但它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大事不妙 “两头婚”在中国悄然蔓延

“两头婚”的背后,是家庭结构的转变

在过去,婚姻常常意味着女性嫁入男方家庭,割裂一部分与娘家的联系,而如今的年轻人,在情感上更加独立,也更重视公平和自我。“两头婚”的流行,折射出三个变化。家庭关系趋向平权化:过去“男强女弱”、“女子以夫为天”的家庭模式正在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夫妻希望“我不属于你家,你也不属于我家”,而是彼此独立、平等共处。

父母都想留孩子在身边: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代都长大成人了,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的父母,都不愿失去子女——不仅是情感上的牵挂,更涉及养老、财产继承等现实问题。育儿成本和情感负担均摊:生育两个孩子,一个给男方养,一个给女方养,其实是希望两家都出力、都尽责。毕竟,孩子的教育、医疗、陪伴等成本越来越高。

你能接受“两头婚”吗?如今,“两头婚”在国内已经悄然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跟风,如果你作为父母,你能接受吗?我猜大部分人会说不能接受,但也有一些人能接受。其实接受与否,也要因人而异。“两头婚”的初衷是保持与原生家庭的情感联系,避免嫁给谁就牺牲了自己的单向模式。但从深层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同时依赖两家的结构,也可能让夫妻双方更难真正断奶真正形成独立的家庭单位。



一段关系最健康的状态,是从原生家庭独立出来,再去连接另一半。如果两人都没断开脐带,这样的婚姻可能根本无法成长。从育儿来看,孩子一个随爸姓,一个随妈姓,这听起来很平均,但从孩子的心理成长角度看,可能带来身份认同上的混淆。孩子最早的自我认知,往往来自家庭身份,小孩可能会有撕裂感,尤其当两家教育观念不合的时候,两个孩子看似是兄弟姐妹,但很容易陌生。

当然,“两头婚”的本意是希望父母多出力,但现实中,往往容易变成多方干涉。两个孩子、两边老人、两种抚养方式,夫妻需要在不同利益之间斡旋,久而久之容易疲惫;而如果婚姻出现问题,财产、孩子抚养权也将更加复杂。所谓“人一多,智慧不一定增加,冲突倒是更容易滋生。”



“两头婚”得有底线

“两头婚”不是不能接受,但想要真正走得稳,需要三点共识:夫妻必须是家庭的核心,再怎么“两头”,小家也要有独立性,夫妻两人必须是家庭决策的中心,而不是在双方父母中间传话的人。孩子优先,而非姓氏优先,重点不是姓什么,而是谁能给他真正的爱与支持。边界感必须明确,哪怕是两边照顾,也要划清边界,不能变成全面控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适度来往,远比粘得太紧更健康。

时代在变,婚姻也在变。传统的一方归属的婚姻模式已被挑战,“两头婚”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博弈。但婚姻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合适的组合。只要夫妻俩有清晰的边界感、强大的沟通力和稳定的情感连接,无论是男娶女嫁,还是“两头婚”,都能过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