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7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观摩一场炮兵演习
(德国之声中文网)金正恩出席北京的九三阅兵无超出了观察者的预料。北京邀请他来观礼,不仅是一种礼仪安排,也可被视为基于现实外交与地缘政治的必然选择;而对平壤来说,接受邀请同样出于精心的算计,目的是稳固政权、平衡外交、积累筹码。九三阅兵因此可称为一次罕见的中朝利益交汇点。
北京的一盘棋
北京邀请金正恩,首先是出于现实地缘政治格局的防范。防范谁?莫斯科。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朝关系显著升温。金正恩多次派出高级代表与普京会晤,双方交换的是各取所需的交易:俄罗斯亟需弹药与军需品来维持战争消耗,而朝鲜则用这些物资换取能源、粮食和部分军事技术。这种互补关系让莫斯科与平壤迅速拉近。在这个过程中,北京敏锐地感到,如果听任俄朝深化合作,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主导地位会被削弱。对北京来说,朝鲜长期是自己对美韩施加影响的“槓杆”,如果这根槓杆被俄罗斯握得更紧,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主动就会下降。因此,北京必须采取措施重新吸引金正恩,向外界展示:中朝关系依然是半岛秩序的基本轴线,而不是俄朝独舞。邀请他在阅兵式上同框,正是最直观的象征。
其次,北京要提前为未来的朝美互动布好棋。二次入主白宫的川普,其外交风格偏好“领袖对领袖”的直接交易。在这种风格下,也许今年或明年朝美之间再次出现“金川会”的可能性极高。在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对白宫的访问中,川普就向他表达了这种期望。北京不能允许自己在半岛事务上被排除,否则就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制衡筹码。2018至2019年的经验已经让北京有过警醒:尽管当时金正恩和川普直接会谈前先到北京听取习近平的意见,但给外界的感觉是北京几乎被边缘化。最终是因金川会破裂让这种情况未出现,可北京明白,若未来川普再度启动类似外交,必须牢牢插足其中。通过阅兵这样高规格的场合让金正恩亮相,不仅是礼遇,更是提前把中朝关系推到前台。它向华盛顿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半岛问题没有北京,就没有解决方案。
再次,北京还要借金正恩的到访来牵制首尔。韩国总统李在明提出“安全靠美,经济靠中”的路线已在当下行不通,表明他继承的依然是尹锡悦的对华外交。原因当然是美国不会容忍其盟友在安全上依赖自己、在经济上却与中国保持深度联系,尤其是李在明出身于进步派,被外界看作有亲中嫌疑。北京自然也不甘心只扮演“经济奶牛”,而在半岛安全事务上没有话语权。因此,通过强化与平壤的关系,迫使首尔认识到,半岛的真正钥匙不在华盛顿,而在北京。金正恩的出席,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提醒。如果韩国一味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却忽视中国的地缘影响,那么任何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都无法实现。
因此,对北京而言,这是一盘多向的棋,既要防止平壤过度依赖俄罗斯,又要在朝美可能重启的首脑外交之前佔位,还要对首尔释放警告。金正恩的出席,是完成这一系列目标的最佳方式。
金正恩的多重目的
从平壤的角度看,金正恩愿意来北京同样是出于现实需要。最直接的,是政权合法性与国际形象的需求。长期以来,朝鲜因核与人权问题受到国际制裁,几乎被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金正恩的外交活动寥寥,多数局限于与中俄的双边互动。九三阅兵为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不仅能与习近平同框,还能与普京及其他外国政要一道站在天安门城楼。这种画面在国际上象征著“承认”,在国内则是极具动员力的宣传素材。通过这种公开亮相,他能够向军方和精英集团证明,自己仍然是大国政治的重要一员,朝鲜并非孤立无援。
经济因素也是金正恩此行的重要动力。虽然与俄罗斯关系升温给平壤带来了一些实利,但莫斯科毕竟像自己一样被国际制裁,真正能维系朝鲜经济命脉的仍然是北京。粮食供应、能源输入、跨境贸易走廊,甚至疫情后恢复的边境物资交换,都离不开北京的支持。金正恩深知,俄罗斯能提供的是有限的补给,而中国才能提供稳定的经济生命线。出席北京的阅兵,既是向北京示好,也是确保中国不会因俄朝走近而疏远平壤。对他而言,这是一份“政治投名状”,以换取北京在粮食、能源以及经济方面更持久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战略平衡。俄朝走近的确让平壤获益,但被绑死在莫斯科显然不符合朝鲜利益。金正恩需要维持中俄之间的平衡,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从容腾挪。通过来北京,他可以展示这种“双重依靠”的格局:朝鲜既能与俄罗斯合作,也能继续维持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这样一来,在未来的朝美谈判或半岛危机中,他的筹码就更厚。北京的支持,不仅能在经济上提供保障,也能在政治上增强他的底气。
川普已重返白宫,李在明在首尔执政,这让金正恩判断半岛局势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以往美国总统不同,川普更看重“交易”,不排斥与对手国家领导人直接谈判。2019年的“金川会”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给金正恩留下了宝贵经验,若要在谈判中获利,就必须提前积累筹码,不能再重复当年的被动,而要提前准备。这种准备的一部分,就是重塑与北京的关系。只有当他与习近平同框,外界才会认识到,任何与朝鲜的谈判都绕不开中国的存在。
李在明的上台也给金正恩带来新的算计。虽然李意识到韩国长期以来“安全靠美、经济靠中”的“两头兼顾”政策难以持续,但是他也不想完全重复尹锡悦的对华政策,仍然试图和中国保持一种正常的关系,所以他这次派了国会议长到北京参加九三阅兵观礼,为的就是不让在上台之初和北京的关系搞坏。但这也使韩国的战略选择充满矛盾。金正恩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认为给了朝鲜机会。如果平壤与北京关系紧密,就能在首尔的摇摆中增加自身的战略分量。从这个角度说,金正恩的到访,实际上也是在利用首尔的困境为自己加码。
因此,金正恩的受邀出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谋划。他要通过这次阅兵观礼,一举实现多重目的:对内展示政权的国际合法性,对外制造战略平衡,对北京表达善意,对华盛顿与首尔释放信号。这使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金正恩,不只是观看阅兵的嘉宾,而是东北亚博弈中一个多重意义的符号。他的身影既象征著中朝关系的回暖,也预示著未来半岛谈判中朝鲜不会孤立。
可以说,金正恩成为阅兵典礼名单上的一员,是中朝一次典型的双重算计,双方各有目的,却在当前形势下高度契合。九三阅兵因而不仅是中国展示军力与凝聚“朋友圈”的舞台,更是中朝关系在新格局下的一次战略再定位。它不仅决定了阅兵当天的政治画面,也可能对未来东北亚局势产生深远影响。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要继续扩充核力量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邓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