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圈里,“帮孩子投票”早已是常见请求。很多人心里既觉得这种拉票方式令人反感,又碍于情面不好拒绝,往往会顺手帮忙点一下链接。正是这种心理,被不法分子精准利用——一旦中招,账号立刻被夺走,随后用来向通讯录好友借钱或散布新的诈骗链接,造成连锁受害。
近期,南加州侨界接连爆出 LINE 账号被盗案件,受害者涵盖多名资深侨领与社区活跃人士。诈骗集团利用“帮朋友子女参赛投票”或“紧急求助”等名义,诱骗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套取账号绑定的个人信息与验证码。一旦账号被盗,歹徒会迅速冒用身份,向通讯录中的好友借钱或继续传播恶意链接,造成连锁性受害。

提醒大家务必提高防范意识,牢记防诈“三不”原则: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输入个人电话号码、不提供验证码。她强调,这类诈骗的危害不仅是账号被盗,更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与社交圈关系全面暴露在犯罪集团手中。
居住在洛杉矶的徐小姐就是最新的受害者。她回忆,案发当天接近凌晨一点,一位平日关系密切、且在侨界颇有声望的朋友通过 LINE 发来消息,说朋友的女儿正在参加绘画比赛,当天晚上就是投票截止日,希望她帮忙投上一票。由于对方身份真实、言语自然,徐小姐丝毫没有怀疑,立刻点击了对方发来的链接。


进入页面后,诈骗集团安排了极为细致的“操作指导”——不仅提供了投票入口,还附有带图示的分解步骤,指引她如何一步步“完成验证”。对方称需要进行二步验证,并发来详细图片,示范如何开启权限、输入验证码和个人信息。整个过程看似与正规投票活动无异,甚至在对话中还不断插入关心与寒暄,让人完全放松警惕。

直到对方要求提供与 LINE 绑定的电话号码时,徐小姐才感觉不对劲,但已经来不及。在她输入号码的瞬间,手机上的 LINE 自动退出登录,随后无法重新进入。很快,她的账号开始向几十位好友发送“急需借钱”的信息,并附带新的钓鱼链接,部分好友在深夜未加怀疑,也因此被骗。
为了防止更多损失,徐小姐只得彻底删除账号,但这意味着多年积累的上百个联系人一夜之间消失。她表示,这种诈骗之所以高明,是因为对方会先与受害人进行正常对话、建立信任,再提出具体请求,而且账号往往会在几个小时后才被夺走,让受害人难以及时察觉。
这类诈骗的核心手段,是利用受害人对熟人、尤其是社区知名人士的信任心理,诱导其点击仿冒的 LINE 官方网站或活动投票页面。页面外观与正规网站几乎一模一样,但实际上是犯罪集团搭建的钓鱼站点。受害人一旦在页面中输入绑定 LINE 的电子邮件、电话号码、密码及验证码,账号就会被立即控制。
在拿到账号后,诈骗集团会第一时间向受害者的所有好友发送借钱请求或新钓鱼链接,甚至模仿受害者的聊天语气,以骗取更多信任。此外,被盗账号中存储的聊天记录、图片、群组信息,可能被用于进一步诈骗,甚至被转卖到暗网。
LINE 官方提醒,如果发现账号无法正常登录、自动发送异常信息、或收到可疑的“验证码请求”,很可能是账号即将被盗或已经被入侵。此时,应立刻使用“再次登录”功能,将黑客强制踢出,并关闭“允许从其他装置登录”功能,同时立即修改密码。若完全无法登录,应前往 LINE 官网填写“问题反馈表”,客服将在 24 小时内回复协助,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所有联系人不要理会任何来自该账号的信息。
网络安全专家也指出,这类诈骗常借助“时间紧迫感”逼迫受害者快速反应,让人没时间核实真假。因此,在任何涉及账号登录、验证码输入或个人信息填写的请求面前,都应先通过独立渠道联系对方本人确认,不要直接通过当前对话框回应。
“一旦中招,影响范围不仅限于你本人,还可能波及你的家人、朋友,甚至整个社区。”她提醒侨胞,切勿将与 LINE 绑定的电话号码、密码及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任何人,也不要点击朋友发来的任何不明链接,即使网页看起来与官方完全相同。遇到可疑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保存证据,并联系 LINE 客服与警方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