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女首富24岁儿子正式出山,80亿资产借壳上市

中国女首富24岁儿子正式出山,80亿资产借壳上市

文章来源: 棱镜 于 2025-08-12 08:13: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女首富24岁儿子正式出山,80亿资产借壳上市

恒力集团副董事长、恒力石化董事长范红卫。图片来源:恒力集团

成立31年、去年以8715亿元总营收稳居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的恒力集团(第4位是华为),近日因旗下上市公司一场“非常规”的董事会换届,触动了资本市场的神经。

作为恒力系两大主板上市平台之一的*ST松发

(603268.SH),于8月6日发布公告:原定2027年11月7日才届满的董事会,将提前近三年启动换届——第七届董事会新提名9人,第六届成员无一人留任。

这场彻底的“人事洗牌”背后,有两件事特别值得关注:一是*ST松发酝酿多时的“类借壳”资本大戏即将收官。二是一位“00后”的董事候选人:24岁的陈汉伦,位列新提名的董事名单第二位。

并不意外的是,这位年轻商界新星出身并不简单。陈汉伦正是恒力集团创始人、*ST松发实际控制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之子。这次,是这位年轻的家族继承人首次出山,正式亮相A股。

今年6月发布的《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上,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801.2亿元的持股市值继续占据“江苏首富”之位。在2024年的百富榜上,这对夫妇更是以1250亿元的身价,跻身全国20大富豪家族。

2022年,范红卫还曾以89.5亿美元身价,超过龙湖的吴亚军和碧桂园

的杨惠妍,摘下“中国女首富”头衔——当然,在2024年的榜单上,女首富换成了另一位最近热度高涨的商界名人:宗馥莉。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知名的“夫妻档”。在当下恒力集团的治理结构中,54岁的陈建华是恒力集团的董事长、总裁;58岁的范红卫,则是恒力系核心上市公司恒力石化(600346.SH)的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育有一女、一子,均已经在家族企业中任职。

女儿陈逸婷出生于1993年,已于2023年起担任恒力石化国际总裁,并出任恒力集团副董事长。儿子陈汉伦比姐姐小8岁,出生于2001年,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学位,曾任普华永道(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税务咨询顾问,2024年3月起开始担任恒力集团副总裁。

虽然在商界,50多岁的陈建华、范红卫夫妇算是正值壮年。但恒力系大家大业,接班的事,确实是早早考虑为妙。

养了八年的“壳”

8月6日公告发出后,*ST松发股价持续上扬。即便这只原名“松发股份”的股票,已经因为连续三年亏损,实施退市了风险警示,“加星带帽”改为*ST松发。

8月9日,*ST松发在周六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但8月11日收盘,股价依然上涨1.89%,公司市值也从8月5日的401亿元,跳涨到了8月11日的460亿元。

当然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给股价“投票”,没有人不是为了抓住赚钱的机会。

陈建华、陈汉伦父子即将入主董事会,大概率表明*ST松发装入恒力重工一事即将尘埃落定。*ST松发这家恒力系八年前就控制的上市公司,其之前的主营的陶瓷业务,早已风雨飘摇。

*ST松发全称“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源于中国陶瓷产业重镇潮州的企业,曾凭日用陶瓷、出口陶瓷等产品在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开始择机登陆资本市场。

窗口期出现在2014-2015年。2014年初,监管重启IPO发行。此前的14个月,一轮大规模的IPO自查与核查工作刚刚结束。松发陶瓷开始推动IPO进程,2015年1月首发申请审核通过,2015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松发陶瓷上市之时,正值一轮大牛市。首发9.81元每股的价格,在2015年底飙升到5倍多:51.37元每股——此时,实际控制人林道藩、陆巧秀夫妇,他们的女儿林秋兰,合计持有53.25%的股份市值超过了32亿元。但随后因股市调整及行业竞争加剧,2018年6月股价跌至11.87元的低点。

但2018年又是一个IPO强监管之年,这意味着已经上市的公司,主营业务承压之时,“壳”价值便凸显出来了。林道藩、陆巧秀夫妇开始寻求出售公司的控制权。

2018年8月,林道藩、陆巧秀分别将所持部分松发股份870万股(6.95%)、2872.8万股(22.96%),以每股21.91元转让给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实控的恒力集团,合计转让29.91%股权,转让价款合计约8.2亿元。

29.91%的股权是几乎封顶的卡线操作。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收购上市公司股份时,持股比例达到30%时,便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需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全部或部分股份的要约,这往往意味着不确定性和巨额资金投入。

这一切都需要买卖双方的配合,显然,这是一次“双赢”的交易。

2018年中报时,林氏家族两代三人合并持有的53.41%的股权,市值不过8.74亿元。当年8月27日,也就是签订协议当天,松发股份的每股收盘价14.78元,林道藩、陆巧秀出让的这部分股权,市值约为5.5亿元。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愿意溢价接手,谋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之位。陶瓷产业显然不是他们要买的东西,他们要的是当时愈发稀缺的、一家历史比较“清白”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或者说一个好“壳”。

早已轻车熟路

人们往往更喜欢沿着自己成功的经验前行,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也不例外。事实上,夫妇二人持有核心资产恒力石化(600346.SH),登陆资本市场就是通过“借壳”。

陈建华1971年出生,常说自己是“个体户”出身,14岁不到就在苏州吴江“东方丝绸市场”闯荡,收丝、卖丝。范红卫出生于1967年,最初在当地一家纺织厂担任会计,因而与陈建华相识相知。

在丝绸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后,1994年5月,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369万元的价格接手了南麻镇办集体织造厂——这是今天庞然大物恒力集团的前身。这年,陈建华23岁,与如今的陈汉伦年龄相仿。而此前一年,他们的女儿陈逸婷刚刚出生。

到21世纪初,特别是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恒力集团逆势加产能后,这家企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化纤纺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

但这并不是一个蓝海赛道。换言之,想在这个产品并没有太多差异的行业拥有市场竞争力,唯有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当时,化纤的原材料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陈建华、范红卫夫妇要降成本,只能选择向产业链上游拓展——自己生产原材料、原材料的原材料。

2010年,恒力集团在大连长兴岛开工建设化纤原材料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基地。但随即面临生产PTA的原料PX(对二甲苯)80%依赖进口的问题。2014年,恒力集团启动大炼化项目:直接用原油、天然气生产PX等化工原料的产能。

从纺织到化纤再到石油化工,是全球通用的发展路径,印度第二大财团信实工业,韩国第三大财阀 SK,都走了这样的一条道路。

但这些上游的化工产业需要大量投资,而且回报周期比较长,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开始将目光瞄准火热资本市场。

彼时,恒力集团旗下核心资产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以PTA业务为主的恒力石化,另一块是主营涤纶纤维的恒力股份。二者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但前者尚未盈利。

2015年5月,恒力集团启动借壳上市,将盈利部分资产恒力股份,借壳老牌国企“*ST大橡塑”(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同时陈建华、范红卫夫妇承诺在恒力石化盈利后整体注入上市公司。

为什么选择借壳上市?首先当然是时间考虑。2010年开始布局产业链,2014年启动大炼化项目,此时恒力集团希望尽快通过上市公司主体的募资,借壳可以省去排队审批等流程,“快速”上市。

此外,炼化业务资产复杂且涉及是否产能过剩等层面的特殊监管审批。如果选择直接IPO,监管对盈利、合规要求也较为严苛。当然,选择其化工产能所在地大连国企的“壳”,自然阻力也要小得多。

2016年11月,*ST大橡塑股票简称变更为恒力股份。2017年开始,虽然当时聚焦化工业务的恒力石化虽然依然还在亏损,在媒体质疑、监管问询的情况下,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依然坚决将其注入了上市公司。2019年6月28日,恒力股份股票简称最终变更为恒力石化。

装入80亿资产

恒力系为什么需要资本市场?本质上是源于大化工行业的重资产属性,上市公司身份可提供有效信用背书

实际上,自2016年11月*ST大橡塑更名恒力股份以来,这家上市公司按筹资现金流入计算的累计融资额度已经达到6987.28亿元,按增量负债计算的累计融资额度也已经达到1911.49亿元。同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一直高于70%——最新的2025年一季报,这个数字是76.55%。

当然,公司盈利也是数十、百亿级的,2021年恒力石化净利润达到历史新高155.38亿元,而2024年报,利润虽有收窄,也达到了70.53亿元。上市公司的市值,也从*ST大橡塑被借壳前夕的仅仅45亿元,最高时攀升到近3300亿元——2025年8月12日,恒力石化的市值依然超过1073亿元。

但2018年买下的另外一个“壳”,也就是现在的*ST松发,截至2024年报,99.89%的主营业务,依然还是陶瓷。净利润更是自2021年开始便是亏损,2024年全年亏损0.77亿元。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自然不会坐视这家公司退市,但注入什么资产,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特别清晰。2023年6月,曾试图收购、装入储能锂电池企业安徽利维能,但因“交易各方就交易对价、业绩承诺等交易方案核心事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在当年10月宣告终止。

最终还是得回到大连。

一年后的2024年10月,松发股份(现*ST松发)开始推动一套新的重组方案:剥离全部日用陶瓷资产,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的方式,将恒力集团旗下估值约80亿元的恒力重工装入上市公司,同时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40亿元用于恒力重工及造船项目建设。

整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实控人没有变化,还是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只是装入了新的资产,所以也被市场戏称为“类借壳”——或者说,“壳”养了八年,已经算是“自己人”了。

图片

2025年6月24日,陈汉伦、陈逸婷在恒力重工制造的超大型油轮命名仪式上发言。图片来源:恒力集团

恒力重工是一家造船企业。2022年,恒力集团成立恒力重工,以21.1亿元竞拍收购闲置十年之久、曾是中国最大外资船厂的STX(大连)。

从产业链角度,造船业也可以认为是化工产业的上游——因为化工原材料运输、设备制造高度依赖船舶及高端装备:石化需大量进口原油、天然气等,依赖油轮、液化气船等特种船舶,而且化工生产装备制造也与造船技术相通。同时,也是为地方解决了一个“烂尾”难题。

2025年5月14日,该重组方案获批通过,5月22日完成资产交割。该项目也成为2024年9月“并购六条”政策实施后,首宗获批的上市公司跨界并购。

然后就到了8月——先是陈氏父子进入主业已经是造船的*ST松发董事会候选人名单,然后是8月11日,*ST松发正式公告: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已顺利完成。同时,近40亿元配套融资,也获得了19名投资者认购,其中最大的金主是瑞银(UBS AG)。

金钱永不眠,财富长流转,随着恒力二代的亮相,新的商业戏码将陆续上演。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朗普的"第二个100天":关税阴影下支持率创任内新低
特朗普:“乌克兰领土会有一点变化”
中国女首富24岁儿子正式出山,80亿资产借壳上市
刘建超被带走之谜 与秦刚有某种惊人的相似
中国海警船撞自家军舰 浪花“染红” 2中国海警疑身亡




24小时讨论排行

林毅夫人民日报刊文:习近平回答了马克思经典未解之问
开始涨价了!沃尔玛价签大换新 飙涨近60%…
中国第3款6代机试飞片段疯传 美媒:疯狂步伐
朱令骨灰今下葬 父母发讣告:我们将一如既往追凶
李小琳罕见受访:送99朵玫瑰被父亲李鹏含泪斥浪费
特朗普:正在考虑允许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提起重大诉讼
一场“豪车车祸”爆火!杨兰兰的瓜,越看越狗血
华邮:川普时代,人心惶惶的美国科学实验室
台湾志愿兵赴乌克兰作战 训练营遭俄军导弹轰炸
特朗普要把无家可归者赶出华盛顿,但流浪者要去哪?
12岁“伟大向导者”:金正恩如何为女儿打造接班形象
川普:只要2分钟,就知道普京是否要和平
贵州大数据局长用政府设备狂挖比特币 够买2千间房
武大性骚扰案后续:又一次见识到了男宝玛的恶毒
川普关税重击 中国厂商减班、砍工资、用临时工
新藏铁路最快今年开工,单公里投资或高达2亿元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女首富24岁儿子正式出山,80亿资产借壳上市

棱镜 2025-08-12 08:13:32
中国女首富24岁儿子正式出山,80亿资产借壳上市

恒力集团副董事长、恒力石化董事长范红卫。图片来源:恒力集团

成立31年、去年以8715亿元总营收稳居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的恒力集团(第4位是华为),近日因旗下上市公司一场“非常规”的董事会换届,触动了资本市场的神经。

作为恒力系两大主板上市平台之一的*ST松发

(603268.SH),于8月6日发布公告:原定2027年11月7日才届满的董事会,将提前近三年启动换届——第七届董事会新提名9人,第六届成员无一人留任。

这场彻底的“人事洗牌”背后,有两件事特别值得关注:一是*ST松发酝酿多时的“类借壳”资本大戏即将收官。二是一位“00后”的董事候选人:24岁的陈汉伦,位列新提名的董事名单第二位。

并不意外的是,这位年轻商界新星出身并不简单。陈汉伦正是恒力集团创始人、*ST松发实际控制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之子。这次,是这位年轻的家族继承人首次出山,正式亮相A股。

今年6月发布的《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上,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801.2亿元的持股市值继续占据“江苏首富”之位。在2024年的百富榜上,这对夫妇更是以1250亿元的身价,跻身全国20大富豪家族。

2022年,范红卫还曾以89.5亿美元身价,超过龙湖的吴亚军和碧桂园

的杨惠妍,摘下“中国女首富”头衔——当然,在2024年的榜单上,女首富换成了另一位最近热度高涨的商界名人:宗馥莉。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知名的“夫妻档”。在当下恒力集团的治理结构中,54岁的陈建华是恒力集团的董事长、总裁;58岁的范红卫,则是恒力系核心上市公司恒力石化(600346.SH)的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育有一女、一子,均已经在家族企业中任职。

女儿陈逸婷出生于1993年,已于2023年起担任恒力石化国际总裁,并出任恒力集团副董事长。儿子陈汉伦比姐姐小8岁,出生于2001年,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学位,曾任普华永道(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税务咨询顾问,2024年3月起开始担任恒力集团副总裁。

虽然在商界,50多岁的陈建华、范红卫夫妇算是正值壮年。但恒力系大家大业,接班的事,确实是早早考虑为妙。

养了八年的“壳”

8月6日公告发出后,*ST松发股价持续上扬。即便这只原名“松发股份”的股票,已经因为连续三年亏损,实施退市了风险警示,“加星带帽”改为*ST松发。

8月9日,*ST松发在周六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但8月11日收盘,股价依然上涨1.89%,公司市值也从8月5日的401亿元,跳涨到了8月11日的460亿元。

当然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给股价“投票”,没有人不是为了抓住赚钱的机会。

陈建华、陈汉伦父子即将入主董事会,大概率表明*ST松发装入恒力重工一事即将尘埃落定。*ST松发这家恒力系八年前就控制的上市公司,其之前的主营的陶瓷业务,早已风雨飘摇。

*ST松发全称“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源于中国陶瓷产业重镇潮州的企业,曾凭日用陶瓷、出口陶瓷等产品在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开始择机登陆资本市场。

窗口期出现在2014-2015年。2014年初,监管重启IPO发行。此前的14个月,一轮大规模的IPO自查与核查工作刚刚结束。松发陶瓷开始推动IPO进程,2015年1月首发申请审核通过,2015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松发陶瓷上市之时,正值一轮大牛市。首发9.81元每股的价格,在2015年底飙升到5倍多:51.37元每股——此时,实际控制人林道藩、陆巧秀夫妇,他们的女儿林秋兰,合计持有53.25%的股份市值超过了32亿元。但随后因股市调整及行业竞争加剧,2018年6月股价跌至11.87元的低点。

但2018年又是一个IPO强监管之年,这意味着已经上市的公司,主营业务承压之时,“壳”价值便凸显出来了。林道藩、陆巧秀夫妇开始寻求出售公司的控制权。

2018年8月,林道藩、陆巧秀分别将所持部分松发股份870万股(6.95%)、2872.8万股(22.96%),以每股21.91元转让给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实控的恒力集团,合计转让29.91%股权,转让价款合计约8.2亿元。

29.91%的股权是几乎封顶的卡线操作。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收购上市公司股份时,持股比例达到30%时,便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需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全部或部分股份的要约,这往往意味着不确定性和巨额资金投入。

这一切都需要买卖双方的配合,显然,这是一次“双赢”的交易。

2018年中报时,林氏家族两代三人合并持有的53.41%的股权,市值不过8.74亿元。当年8月27日,也就是签订协议当天,松发股份的每股收盘价14.78元,林道藩、陆巧秀出让的这部分股权,市值约为5.5亿元。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愿意溢价接手,谋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之位。陶瓷产业显然不是他们要买的东西,他们要的是当时愈发稀缺的、一家历史比较“清白”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或者说一个好“壳”。

早已轻车熟路

人们往往更喜欢沿着自己成功的经验前行,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也不例外。事实上,夫妇二人持有核心资产恒力石化(600346.SH),登陆资本市场就是通过“借壳”。

陈建华1971年出生,常说自己是“个体户”出身,14岁不到就在苏州吴江“东方丝绸市场”闯荡,收丝、卖丝。范红卫出生于1967年,最初在当地一家纺织厂担任会计,因而与陈建华相识相知。

在丝绸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后,1994年5月,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369万元的价格接手了南麻镇办集体织造厂——这是今天庞然大物恒力集团的前身。这年,陈建华23岁,与如今的陈汉伦年龄相仿。而此前一年,他们的女儿陈逸婷刚刚出生。

到21世纪初,特别是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恒力集团逆势加产能后,这家企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化纤纺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

但这并不是一个蓝海赛道。换言之,想在这个产品并没有太多差异的行业拥有市场竞争力,唯有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当时,化纤的原材料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陈建华、范红卫夫妇要降成本,只能选择向产业链上游拓展——自己生产原材料、原材料的原材料。

2010年,恒力集团在大连长兴岛开工建设化纤原材料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基地。但随即面临生产PTA的原料PX(对二甲苯)80%依赖进口的问题。2014年,恒力集团启动大炼化项目:直接用原油、天然气生产PX等化工原料的产能。

从纺织到化纤再到石油化工,是全球通用的发展路径,印度第二大财团信实工业,韩国第三大财阀 SK,都走了这样的一条道路。

但这些上游的化工产业需要大量投资,而且回报周期比较长,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开始将目光瞄准火热资本市场。

彼时,恒力集团旗下核心资产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以PTA业务为主的恒力石化,另一块是主营涤纶纤维的恒力股份。二者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但前者尚未盈利。

2015年5月,恒力集团启动借壳上市,将盈利部分资产恒力股份,借壳老牌国企“*ST大橡塑”(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同时陈建华、范红卫夫妇承诺在恒力石化盈利后整体注入上市公司。

为什么选择借壳上市?首先当然是时间考虑。2010年开始布局产业链,2014年启动大炼化项目,此时恒力集团希望尽快通过上市公司主体的募资,借壳可以省去排队审批等流程,“快速”上市。

此外,炼化业务资产复杂且涉及是否产能过剩等层面的特殊监管审批。如果选择直接IPO,监管对盈利、合规要求也较为严苛。当然,选择其化工产能所在地大连国企的“壳”,自然阻力也要小得多。

2016年11月,*ST大橡塑股票简称变更为恒力股份。2017年开始,虽然当时聚焦化工业务的恒力石化虽然依然还在亏损,在媒体质疑、监管问询的情况下,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依然坚决将其注入了上市公司。2019年6月28日,恒力股份股票简称最终变更为恒力石化。

装入80亿资产

恒力系为什么需要资本市场?本质上是源于大化工行业的重资产属性,上市公司身份可提供有效信用背书

实际上,自2016年11月*ST大橡塑更名恒力股份以来,这家上市公司按筹资现金流入计算的累计融资额度已经达到6987.28亿元,按增量负债计算的累计融资额度也已经达到1911.49亿元。同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一直高于70%——最新的2025年一季报,这个数字是76.55%。

当然,公司盈利也是数十、百亿级的,2021年恒力石化净利润达到历史新高155.38亿元,而2024年报,利润虽有收窄,也达到了70.53亿元。上市公司的市值,也从*ST大橡塑被借壳前夕的仅仅45亿元,最高时攀升到近3300亿元——2025年8月12日,恒力石化的市值依然超过1073亿元。

但2018年买下的另外一个“壳”,也就是现在的*ST松发,截至2024年报,99.89%的主营业务,依然还是陶瓷。净利润更是自2021年开始便是亏损,2024年全年亏损0.77亿元。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自然不会坐视这家公司退市,但注入什么资产,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特别清晰。2023年6月,曾试图收购、装入储能锂电池企业安徽利维能,但因“交易各方就交易对价、业绩承诺等交易方案核心事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在当年10月宣告终止。

最终还是得回到大连。

一年后的2024年10月,松发股份(现*ST松发)开始推动一套新的重组方案:剥离全部日用陶瓷资产,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的方式,将恒力集团旗下估值约80亿元的恒力重工装入上市公司,同时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40亿元用于恒力重工及造船项目建设。

整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实控人没有变化,还是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只是装入了新的资产,所以也被市场戏称为“类借壳”——或者说,“壳”养了八年,已经算是“自己人”了。

图片

2025年6月24日,陈汉伦、陈逸婷在恒力重工制造的超大型油轮命名仪式上发言。图片来源:恒力集团

恒力重工是一家造船企业。2022年,恒力集团成立恒力重工,以21.1亿元竞拍收购闲置十年之久、曾是中国最大外资船厂的STX(大连)。

从产业链角度,造船业也可以认为是化工产业的上游——因为化工原材料运输、设备制造高度依赖船舶及高端装备:石化需大量进口原油、天然气等,依赖油轮、液化气船等特种船舶,而且化工生产装备制造也与造船技术相通。同时,也是为地方解决了一个“烂尾”难题。

2025年5月14日,该重组方案获批通过,5月22日完成资产交割。该项目也成为2024年9月“并购六条”政策实施后,首宗获批的上市公司跨界并购。

然后就到了8月——先是陈氏父子进入主业已经是造船的*ST松发董事会候选人名单,然后是8月11日,*ST松发正式公告: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已顺利完成。同时,近40亿元配套融资,也获得了19名投资者认购,其中最大的金主是瑞银(UBS AG)。

金钱永不眠,财富长流转,随着恒力二代的亮相,新的商业戏码将陆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