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牢里生娃 顺便拿个学位…“监狱玩家”的全能人生

牢里生娃 顺便拿个学位…“监狱玩家”的全能人生

文章来源: 新欧洲 于 2025-08-11 10:06:2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5月的一个早晨,法国某监狱的大门缓缓打开,47岁的 Achref S. 踏上了久违的自由之路。

这一天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经过层层评估,他终于获得了假释。

阳光很暖,空气很新鲜,他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可惜,这份自由的味道只维持了45分钟——不到一小时,他就用娴熟的手法顺走了一张陌生人的银行卡,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监狱。

Un téléphone, des centaines d’arnaques et des millions gagnés : l’escroc avait « fait de la prison son bureau » https://t.co/CXdXseczG1

— Le Parisien (@le_Parisien) August 10, 2025


如果说有人把公司当家,这位先生显然是把监狱当公司、牢房当办公室。

成年以来的28年,他有19年是在高墙之内度过的,剩下的几年也只是间隙性“外派”。

他的工作非常稳定:电话诈骗、身份盗用、跨国洗钱……

客户群体精准锁定法国的老年女士,尤其是那些名字一听就透着年代感的——Paulette、Édith之类的。

目标选定后,他会假扮警察打电话,编造一桩虚构案件,告诉对方她是受害者,需要紧急转账以配合调查。

等对方陷入他精心编织的故事后,钱就进了他的账户。

监狱才是创业园区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所有的业务都是在监狱里完成的。别人上班需要办公室电脑,他只需要一部悄无声息出现在牢房里的手机。

在法国,犯人在服刑期间确实没有强制劳动的规定,和很多国家(比如美国)不同。

法国的法律理念是——服刑的目的主要是惩罚与改造,而不是靠囚犯劳动来创造经济价值,所以劳动是自愿的。

如果不工作,那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牢房里——读书、看电视、打电话、写信,或者像 Achref 这样,干点“自己擅长的事”。

每天多达500 个电话

在外面,顶尖的销售员一天能打个百来个电话,已经算是业界精英;而在里面——对,就是监狱里面——Achref 的业绩是他们的五倍。

每天多达500 个电话,这效率,连互联网大厂的 KPI 都得甘拜下风。

他的作息表很简单:醒来——打电话——吃饭——继续打电话——睡前还要再补几通。外面的人可能会问:法国犯人不是打电话有限制吗?

是的,按规矩,囚犯需要报备号码、过审批、付话费,还有通话时间上限。但 Achref 的规矩很简单:有手机,规矩就不存在了。

法国监狱的手机管控,一直是个“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便 Achref 被转过 60 座监狱、关进法国最严的 Condé-sur-Sarthe,他照样能搞到设备——方式可能是贿赂、探视夹带,甚至通过狱友的亲友网络。

总之,只要有 SIM 卡和信号,他就能在单人牢房里开设个人呼叫中心。

钱到手后,他会用博彩网站、黄金交易、海外账户等方式“漂白”。

一次庭审上,法官好奇问黄金去了哪,他只是笑了笑:“您觉得我会告诉您吗?”——那语气,就像法国餐厅的大厨被问到鹅肝的秘方。

高智商的“监狱学霸”

这不是个没文化的小混混。

Achref 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让许多律师都感到棘手——他在监狱里考下了会计文凭、烘焙和厨师证书,还学会了石雕,甚至取得了法律资格证,如今正在读法学学士。

靠着这种“学霸”属性,他的诈骗手法总是领先一步。

早年,他曾找到彩票系统的漏洞,用偷来的银行卡大批购买彩票,骗走900万欧元。法国博彩中心(FDJ)甚至请来专家出庭,想搞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的。

电信诈骗中,他掌握了一种电话线路漏洞——当受害者以为挂了电话,实际上还在和他通话。于是,那句“请您拨打17(报警电话)确认我的身份”,在他的剧本里,只是让受害者再次接通他本人。

这种技术水平,让办案警察抓耳挠腮——甚至去检查通信箱,以为线路被物理篡改。可实际上,Achref 只是在利用系统漏洞玩心理战。

甚至,他还冒充法官、律师,为自己争取减刑机会。

四个孩子,全在探监室里“创作”

工作之外,他的私生活同样精彩——他有四个孩子,全都是在探监室里“创造”的。

是的,法国的监狱确实有一种制度,允许在特定条件下,服刑人员与配偶或伴侣在探视中有私密时间,甚至可以发生性关系。

这种制度叫UVF(Unités de Vie Familiale,家庭生活单元)或者parloirs familiaux(家庭探视室)。

UVF 是法国监狱中特别设置的小套间,带卧室、厨房、卫生间,装修比普通探视室温馨很多。犯人和来访的家人(通常是配偶、伴侣、子女,有时是父母)可以在里面不受直接监控地待24到72小时。

即便在监狱里,他依然能像个CEO那样远程管理家庭:付账单、订花、买孩子的开学用品,甚至帮亲戚安排度假。

他一边是诈骗集团的核心人物,一边又是个管家式的父亲。

为什么不改?

很多人问:既然聪明又能干,为什么不洗心革面?

答案是——他不想改。

在监狱里,他有地位、有圈子、有资源,甚至有某种安全感;一旦出狱,他什么都不是。对他来说,监狱是舒适区,自由反而像是流放。

他自己也承认:“每次快要出狱的时候,我都会搞砸。我做诈骗,是为了不离开这里。”

这是很多长期服刑者的共同心理——过度适应了监狱的封闭规则,却无法适应外界的复杂人情。在里面,他是“知名人物”;在外面,他是“社会零件”。

他骗钱,不是为了出去,而是为了留下来。

如今,他的刑期延长到 2049 年,届时他已 71 岁。应该可以"退休"出狱了.....

也许,对 Achref 来说,这才是最佳人生规划——毕竟,外面的世界太陌生,而监狱才是他的真正“家”。

有人一生追求自由,有人却一生在逃离自由——人生啊,总有些讽刺得让人笑不出来的事。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不再当好好先生” 川普突预告:将赶走华府所有街友!
街头惊见“殭尸漫步” 居民痛批:这政策摧毁波士顿
美国人纷纷润去加勒比 却为前往“天堂”付出沉重代价
纽约地铁:亚裔男遭人推下轨道 最后成功逃回月台
中国女子半夜爬东京大学烟囱堕毙 网民质疑不单纯




24小时讨论排行

天安门阅兵画面曝光:2.2万人举行首次综合演练
罕见视频:中国海警追菲艇狠撞自家军舰
中国很难应对!美财长揭「1根本差异」是最大挑战
川普宣布华府紧急状态:部署国民兵 司法部接管警局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贝森特暗示关税会撤销,但前提是制造业回流美国
就是不能买俄油?万斯:川普将再对中加徵关税
以色列击毙半岛电视台记者,指控他是"哈玛斯小组领袖"
美国副总统万斯:俄乌不会满意任何和解协议
中国紧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价怵目惊心
美防长赫格塞斯转发惊人言论:女性不该有投票权
杨兰兰身世引发全网关注 澳洲司法部门终于发声
英伟达AMD:上缴中国高端芯片营收15%给川普政府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施压,要求买美国军火
突发!美国钢铁厂爆炸 至少10人受伤 多人受困瓦砾堆下
华盛顿邮报:让美国人变得更穷的真正原因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牢里生娃 顺便拿个学位…“监狱玩家”的全能人生

新欧洲 2025-08-11 10:06:21

5月的一个早晨,法国某监狱的大门缓缓打开,47岁的 Achref S. 踏上了久违的自由之路。

这一天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经过层层评估,他终于获得了假释。

阳光很暖,空气很新鲜,他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可惜,这份自由的味道只维持了45分钟——不到一小时,他就用娴熟的手法顺走了一张陌生人的银行卡,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监狱。

Un téléphone, des centaines d’arnaques et des millions gagnés : l’escroc avait « fait de la prison son bureau » https://t.co/CXdXseczG1

— Le Parisien (@le_Parisien) August 10, 2025


如果说有人把公司当家,这位先生显然是把监狱当公司、牢房当办公室。

成年以来的28年,他有19年是在高墙之内度过的,剩下的几年也只是间隙性“外派”。

他的工作非常稳定:电话诈骗、身份盗用、跨国洗钱……

客户群体精准锁定法国的老年女士,尤其是那些名字一听就透着年代感的——Paulette、Édith之类的。

目标选定后,他会假扮警察打电话,编造一桩虚构案件,告诉对方她是受害者,需要紧急转账以配合调查。

等对方陷入他精心编织的故事后,钱就进了他的账户。

监狱才是创业园区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所有的业务都是在监狱里完成的。别人上班需要办公室电脑,他只需要一部悄无声息出现在牢房里的手机。

在法国,犯人在服刑期间确实没有强制劳动的规定,和很多国家(比如美国)不同。

法国的法律理念是——服刑的目的主要是惩罚与改造,而不是靠囚犯劳动来创造经济价值,所以劳动是自愿的。

如果不工作,那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牢房里——读书、看电视、打电话、写信,或者像 Achref 这样,干点“自己擅长的事”。

每天多达500 个电话

在外面,顶尖的销售员一天能打个百来个电话,已经算是业界精英;而在里面——对,就是监狱里面——Achref 的业绩是他们的五倍。

每天多达500 个电话,这效率,连互联网大厂的 KPI 都得甘拜下风。

他的作息表很简单:醒来——打电话——吃饭——继续打电话——睡前还要再补几通。外面的人可能会问:法国犯人不是打电话有限制吗?

是的,按规矩,囚犯需要报备号码、过审批、付话费,还有通话时间上限。但 Achref 的规矩很简单:有手机,规矩就不存在了。

法国监狱的手机管控,一直是个“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便 Achref 被转过 60 座监狱、关进法国最严的 Condé-sur-Sarthe,他照样能搞到设备——方式可能是贿赂、探视夹带,甚至通过狱友的亲友网络。

总之,只要有 SIM 卡和信号,他就能在单人牢房里开设个人呼叫中心。

钱到手后,他会用博彩网站、黄金交易、海外账户等方式“漂白”。

一次庭审上,法官好奇问黄金去了哪,他只是笑了笑:“您觉得我会告诉您吗?”——那语气,就像法国餐厅的大厨被问到鹅肝的秘方。

高智商的“监狱学霸”

这不是个没文化的小混混。

Achref 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让许多律师都感到棘手——他在监狱里考下了会计文凭、烘焙和厨师证书,还学会了石雕,甚至取得了法律资格证,如今正在读法学学士。

靠着这种“学霸”属性,他的诈骗手法总是领先一步。

早年,他曾找到彩票系统的漏洞,用偷来的银行卡大批购买彩票,骗走900万欧元。法国博彩中心(FDJ)甚至请来专家出庭,想搞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的。

电信诈骗中,他掌握了一种电话线路漏洞——当受害者以为挂了电话,实际上还在和他通话。于是,那句“请您拨打17(报警电话)确认我的身份”,在他的剧本里,只是让受害者再次接通他本人。

这种技术水平,让办案警察抓耳挠腮——甚至去检查通信箱,以为线路被物理篡改。可实际上,Achref 只是在利用系统漏洞玩心理战。

甚至,他还冒充法官、律师,为自己争取减刑机会。

四个孩子,全在探监室里“创作”

工作之外,他的私生活同样精彩——他有四个孩子,全都是在探监室里“创造”的。

是的,法国的监狱确实有一种制度,允许在特定条件下,服刑人员与配偶或伴侣在探视中有私密时间,甚至可以发生性关系。

这种制度叫UVF(Unités de Vie Familiale,家庭生活单元)或者parloirs familiaux(家庭探视室)。

UVF 是法国监狱中特别设置的小套间,带卧室、厨房、卫生间,装修比普通探视室温馨很多。犯人和来访的家人(通常是配偶、伴侣、子女,有时是父母)可以在里面不受直接监控地待24到72小时。

即便在监狱里,他依然能像个CEO那样远程管理家庭:付账单、订花、买孩子的开学用品,甚至帮亲戚安排度假。

他一边是诈骗集团的核心人物,一边又是个管家式的父亲。

为什么不改?

很多人问:既然聪明又能干,为什么不洗心革面?

答案是——他不想改。

在监狱里,他有地位、有圈子、有资源,甚至有某种安全感;一旦出狱,他什么都不是。对他来说,监狱是舒适区,自由反而像是流放。

他自己也承认:“每次快要出狱的时候,我都会搞砸。我做诈骗,是为了不离开这里。”

这是很多长期服刑者的共同心理——过度适应了监狱的封闭规则,却无法适应外界的复杂人情。在里面,他是“知名人物”;在外面,他是“社会零件”。

他骗钱,不是为了出去,而是为了留下来。

如今,他的刑期延长到 2049 年,届时他已 71 岁。应该可以"退休"出狱了.....

也许,对 Achref 来说,这才是最佳人生规划——毕竟,外面的世界太陌生,而监狱才是他的真正“家”。

有人一生追求自由,有人却一生在逃离自由——人生啊,总有些讽刺得让人笑不出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