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文章来源: 华人生活网 于 2025-08-10 16:17:4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近日,在美国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虽然案件地点不在日本,受害方也非日本机构然而,该案件却在中日美三国引发了热议!



据美国司法部8月7日公布的起诉书显示,该事件发生美国洛杉矶,38岁的湾区华裔男子杰弗瑞.殷(Jeffrey Ying,音译)从2024年12月起,多次冒充日本人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图书馆借阅多达数十册、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六百年前的珍贵中国古籍,估值约合3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47万元,或21.6万美元。这些古籍因其极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馆方通常禁止外借,仅允许提前预约后在特藏阅览室内查阅。

然而,殷某不仅成功“借走”了这些古籍,还在归还时用高仿制品替换真品。据调查,嫌疑人为了掩盖其行为,使用了多个化名。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Alan Fujimori”(日语读作“藤森”),这是一个常见的日本姓氏。在美国东亚学术圈内,该姓氏极易让人联想到日裔学者形象。

日本媒体特别指出,嫌疑人选择这一日文姓氏,极可能是有意为之,旨在降低馆方警惕,从而逃避监管。

除了“Alan Fujimori”,他还曾使用“Jason Wang”和“Austin Chen”等中文姓名,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馆舍借出大量古籍。

图书馆工作人员最初察觉异常,是因为多本被盗古籍的最后阅览记录均登记在“Alan Fujimori”名下。由此,馆方开始怀疑有系统性的盗窃行为。

据了解,被盗古籍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版本,包括1393年刊的《唐诗品汇》(估值约6.97万美元)、1575年刊的《集古印谱》(估值约6.27万美元),以及《御制古文渊鉴》《十竹斋书画谱》《涉园墨萃》《密韵楼丛书》等。

其中,《涉园墨萃》单册价值就超过4万美元。这些藏书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均为学术研究与收藏领域的顶尖珍品。



殷某作案手法极为隐蔽。他在借阅时将真书带回住所或酒店,利用扫描、精细印刷及装帧技术制作高仿品,甚至精心模仿纸张尺寸、纹理及馆藏资产标签。

部分仿品外观甚至较真品更为崭新。归还时,他将仿制品放回原书盒内,使馆员第一眼难以分辨真假。

警方在其位于洛杉矶布伦特伍德区的一间酒店房间内搜出大量犯罪证据,包括与图书馆藏书格式一致的空白纸张、打印好的资产标签模板、大量高仿古籍成品及完整装订工具。

除此之外,警方还查获一张以“Austin Chen”命名的伪造加州身份证及两张借书证,分别登记在“Austin Chen”和“Jason Wang”名下。

调查显示,过去13个月内,殷某几乎每次成功借书数日后便离境,前往香港、上海或首尔等地。美国执法部门怀疑这些珍贵古籍已被秘密转运出境,极有可能流入私人收藏市场或拍卖行。

令人讽刺的是,殷某在使用日本名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而是改用中国姓名连续借阅时,才引起工作人员怀疑。

据悉, 图书馆员在系统比对时发现,该预约与此前“Fujimori”和“Wang”两名身份的借阅行为在选书范围、频率及预约习惯上高度相似,最终导致身份暴露。

2025年8月5日,该男子赴馆取书时,警方已在现场等待,将其当场逮捕。

案件曝光后,舆论场呈现两极分化。

一方面,不少网友谴责此案为典型的跨国盗窃,嫌犯利用假名误导他人,破坏学术机构信任,理应依法严惩。

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古籍当年正是被外国人买走、骗走甚至在战乱中掠夺,今天“归还”有何不可?

日本媒体亦关注到,近十余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和“文物回流”叙事推动了海外中国古籍市场需求,助长了黑市交易和藏书替换盗窃行为。



日本媒体称,原本应静静安放于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典籍,变成暗网和拍卖场上的“硬通货”。

目前尚不清楚被盗古籍究竟是被拍卖,还是被捐赠给国内博物馆。

那么该事件您是怎么看的呢?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杨兰兰"2700亿澳元存款"掀舆论狂潮 胡锡进:肯定假
川普:她打败华尔街超级天才!“没人查一查吗”
中国紧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价怵目惊心
丹麦公主音乐节身穿“昨夜X了他”T恤吓坏众人
80岁像50岁!美国“超级老人”研究 长寿记忆力的秘密




24小时讨论排行

天安门阅兵画面曝光:2.2万人举行首次综合演练
普京与特朗普即将见面,乌克兰陷入困境
纽约地铁:亚裔男遭人推下轨道 最后成功逃回月台
街头惊见“殭尸漫步” 居民痛批:这政策摧毁波士顿
中国很难应对!美财长揭「1根本差异」是最大挑战
新美国骗局:特朗普正重新定义美国的腐败?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不再当好好先生” 川普突预告:将赶走华府所有街友!
爆万斯生日划独木舟 令调整湖泊水位 引耍特权质疑
美防长赫格塞斯转发惊人言论:女性不该有投票权
美国副总统万斯:俄乌不会满意任何和解协议
泽连斯基:不会为了换取和平向俄罗斯割让领土
川普15日晤普京 乌克兰用领土换停火势在必行?
英伟达AMD:上缴中国高端芯片营收15%给川普政府
普京提议乌克兰交出顿巴斯地区以换取停战
英伟达H20惹祸上身?官媒列3大罪状 高呼“不要买”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华人生活网 2025-08-10 16:17:43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近日,在美国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虽然案件地点不在日本,受害方也非日本机构然而,该案件却在中日美三国引发了热议!



据美国司法部8月7日公布的起诉书显示,该事件发生美国洛杉矶,38岁的湾区华裔男子杰弗瑞.殷(Jeffrey Ying,音译)从2024年12月起,多次冒充日本人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图书馆借阅多达数十册、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六百年前的珍贵中国古籍,估值约合3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47万元,或21.6万美元。这些古籍因其极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馆方通常禁止外借,仅允许提前预约后在特藏阅览室内查阅。

然而,殷某不仅成功“借走”了这些古籍,还在归还时用高仿制品替换真品。据调查,嫌疑人为了掩盖其行为,使用了多个化名。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Alan Fujimori”(日语读作“藤森”),这是一个常见的日本姓氏。在美国东亚学术圈内,该姓氏极易让人联想到日裔学者形象。

日本媒体特别指出,嫌疑人选择这一日文姓氏,极可能是有意为之,旨在降低馆方警惕,从而逃避监管。

除了“Alan Fujimori”,他还曾使用“Jason Wang”和“Austin Chen”等中文姓名,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馆舍借出大量古籍。

图书馆工作人员最初察觉异常,是因为多本被盗古籍的最后阅览记录均登记在“Alan Fujimori”名下。由此,馆方开始怀疑有系统性的盗窃行为。

据了解,被盗古籍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版本,包括1393年刊的《唐诗品汇》(估值约6.97万美元)、1575年刊的《集古印谱》(估值约6.27万美元),以及《御制古文渊鉴》《十竹斋书画谱》《涉园墨萃》《密韵楼丛书》等。

其中,《涉园墨萃》单册价值就超过4万美元。这些藏书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均为学术研究与收藏领域的顶尖珍品。



殷某作案手法极为隐蔽。他在借阅时将真书带回住所或酒店,利用扫描、精细印刷及装帧技术制作高仿品,甚至精心模仿纸张尺寸、纹理及馆藏资产标签。

部分仿品外观甚至较真品更为崭新。归还时,他将仿制品放回原书盒内,使馆员第一眼难以分辨真假。

警方在其位于洛杉矶布伦特伍德区的一间酒店房间内搜出大量犯罪证据,包括与图书馆藏书格式一致的空白纸张、打印好的资产标签模板、大量高仿古籍成品及完整装订工具。

除此之外,警方还查获一张以“Austin Chen”命名的伪造加州身份证及两张借书证,分别登记在“Austin Chen”和“Jason Wang”名下。

调查显示,过去13个月内,殷某几乎每次成功借书数日后便离境,前往香港、上海或首尔等地。美国执法部门怀疑这些珍贵古籍已被秘密转运出境,极有可能流入私人收藏市场或拍卖行。

令人讽刺的是,殷某在使用日本名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而是改用中国姓名连续借阅时,才引起工作人员怀疑。

据悉, 图书馆员在系统比对时发现,该预约与此前“Fujimori”和“Wang”两名身份的借阅行为在选书范围、频率及预约习惯上高度相似,最终导致身份暴露。

2025年8月5日,该男子赴馆取书时,警方已在现场等待,将其当场逮捕。

案件曝光后,舆论场呈现两极分化。

一方面,不少网友谴责此案为典型的跨国盗窃,嫌犯利用假名误导他人,破坏学术机构信任,理应依法严惩。

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古籍当年正是被外国人买走、骗走甚至在战乱中掠夺,今天“归还”有何不可?

日本媒体亦关注到,近十余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和“文物回流”叙事推动了海外中国古籍市场需求,助长了黑市交易和藏书替换盗窃行为。



日本媒体称,原本应静静安放于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典籍,变成暗网和拍卖场上的“硬通货”。

目前尚不清楚被盗古籍究竟是被拍卖,还是被捐赠给国内博物馆。

那么该事件您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