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美众院“中国委员会”施压高校:停止与中国留基委合作

美众院“中国委员会”施压高校:停止与中国留基委合作

文章来源: 观察者 于 2025-07-10 07:03:4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美联社、香港《南华早报》7月10日报道称,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

主席、密歇根州共和党籍众议员约翰·穆莱纳尔(John Moolenaar)8日致信7所美国大学,要求他们重新审视甚至终止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基委)的合作。

“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是2023年1月美国国会众议院专门成立的针对中国的特设委员会。自接任该委员会主席以来,穆莱纳尔一直以结束两国的合作关系为优先事项。

在给达特茅斯学院、圣母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田纳西大学、天普大学七所美国高校的信中,穆莱纳尔称中国留基委表面上是提供留学奖学金的项目,实际上是在“利用美国机构”转移美国技术,通过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支持中国军事和科技发展”。

信中称,这些大学与中国留基委的合作每年为达特茅斯学院带来15名研究生,为天普大学招收60名研究生,圣母大学受益于此也吸引到40名研究生。一些学校与中国分担了学生的学费,例如达特茅斯学院承担了50%的学费,并向博士生提供津贴。

穆莱纳尔还要求校方提供与中国留基委合作的合同细节、受资助学生的来源机构及毕业后去向、是否参与了美国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以及学校如何评估该合作与美国国家利益的关系等信息。

穆莱纳尔称,

中国留基委颁发的奖学金要求受资助学生在毕业后必须返回中国工作至少两年,并在留学期间定期向中国政府报告进展,这一规定使其与其他国家的奖学金项目不同。

不过,《南华早报》指出,包括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设有类似的奖学金,要求公派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服务,建设关键领,防止人才流失。

根据中国留基委此前公布的数据,2023年约有超过1万名中国学生通过该计划赴海外深造,除美国外,目的地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日本和新西兰等地。《南华早报》去年曾报道称,中国留基委计划2025年选拔240名优秀中国学生赴上述七所美国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涵盖农业、工程、公共卫生、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部分项目由中美双方共同承担费用。

对于穆莱纳尔的施压,一些高校选择屈服。达特茅斯学院9日对美联社回应称,过去十年内该校参与该项目的学生人数不到10人,且已决定退出。圣母大学表示,今年早些时候已开始终止合作的程序。田纳西大学也回复说,他们确实收到了这封信,正在审议委员会的要求。

加州大学系统校长迈克尔·德雷克(Michael Drake)办公室则用一份声明暗暗表达不满称,他们遵守所有联邦法律,并与政府合作保护敏感研究,但“与此同时,我们相信国际学生和全球学术合作对于科学进步、经济增长和我们的教育使命至关重要”。

近几个月来,中美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合作不断遭到美国质疑。今年5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称,美国将“积极”吊销中国学生的签证,包括“与中国政府有联系或在关键领域学习”的学生。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最新数据,2023-24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约27.7万,较几年前峰值的37.2万有所下降。尽管中国仍是美国第二大国际学生来源国(仅次于印度),但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学费由家庭承担,而非来自政府资助。

然而,过去一年里,在“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压力下,美国各地多所高校陆续中止了与中国机构的合作,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奥克兰大学、东密歇根大学等。

美国学界普遍认为,虽然要强调科研安全,但不应对中国公民“一刀切”地怀疑和敌视,这只会对美国学术自由和科研发展不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政策高级研究员约翰·奥布里·道格拉斯批评称,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已经与联邦官员合作,对中国学生进行审查,并限制他们参与关键领域的研究,这种“新民族主义正在演变成一场新学术冷战”,“对国际学生和教师进行不必要的攻击和限制”。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家戴维·兰普顿担心美国会因此失去人才。他指出,“一直以来,美国的大学和社会都成功地依靠着这些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拉斐尔·莱夫也指出,任何阻止美国欢迎世界上最聪明人才的举动都是“极其糟糕的想法”。莱夫在一份声明中称:“这届政府完全未能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聚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共同努力实现美国繁荣的重要性,将因此揭开美国衰落的余亩。”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约炮外国电竞手曝不雅片 中国女生遭退学 挨批有损国格
美国特勤局老爸教女儿安全守则 “绝不做的5件事”
“南京红姐”红到日本!玉照惊呆网民 网友总结保命三要素
Meta离职大牛怒揭黑幕:内斗 抢功 末位裁员 全是毒瘤
北京:“铁皮装坦克”深夜开上街头引墙内外热议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学者:寄望“二次西安事变”统一台湾
中国女数学家英语演说 意外成“小粉红”攻击目标
美6月关税年增3倍! 联邦收入由亏转盈270亿美元
印度航空坠机事件:为何驾驶舱录音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吴瑛教授儿女起诉:NIH和西北大学联手迫害她自杀
生理盐水替代疫苗 医生被誉“美国英雄” 司法部撤指控
如想取得美国签证 国务院:社媒帐号必须“公开”
爱泼斯坦案致MAGA分裂?川普吁团结 马斯克再发难
时隔1年!川普遇刺案官方报告出炉 多项惊人内幕曝光
突袭大麻农场掀争议:孩子摘草莓?与儿童性侵犯同住?
加萨平民领物资"当场遭以军爆头"!医院泪诉:24人被击毙
全美关注!总统有无权剥夺在美国出生公民的国籍?
川普开呛普丁「令人失望」,宣布援乌爱国者飞弹
美国:8中国留学生诈骗老人逾千万 最高20年刑期
当一个女生被安上“有损国格”的罪名
纽时观点:川普内阁—长得好看的笨蛋依然是笨蛋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众院“中国委员会”施压高校:停止与中国留基委合作

观察者 2025-07-10 07:03:44



美联社、香港《南华早报》7月10日报道称,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

主席、密歇根州共和党籍众议员约翰·穆莱纳尔(John Moolenaar)8日致信7所美国大学,要求他们重新审视甚至终止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基委)的合作。

“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是2023年1月美国国会众议院专门成立的针对中国的特设委员会。自接任该委员会主席以来,穆莱纳尔一直以结束两国的合作关系为优先事项。

在给达特茅斯学院、圣母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田纳西大学、天普大学七所美国高校的信中,穆莱纳尔称中国留基委表面上是提供留学奖学金的项目,实际上是在“利用美国机构”转移美国技术,通过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支持中国军事和科技发展”。

信中称,这些大学与中国留基委的合作每年为达特茅斯学院带来15名研究生,为天普大学招收60名研究生,圣母大学受益于此也吸引到40名研究生。一些学校与中国分担了学生的学费,例如达特茅斯学院承担了50%的学费,并向博士生提供津贴。

穆莱纳尔还要求校方提供与中国留基委合作的合同细节、受资助学生的来源机构及毕业后去向、是否参与了美国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以及学校如何评估该合作与美国国家利益的关系等信息。

穆莱纳尔称,

中国留基委颁发的奖学金要求受资助学生在毕业后必须返回中国工作至少两年,并在留学期间定期向中国政府报告进展,这一规定使其与其他国家的奖学金项目不同。

不过,《南华早报》指出,包括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设有类似的奖学金,要求公派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服务,建设关键领,防止人才流失。

根据中国留基委此前公布的数据,2023年约有超过1万名中国学生通过该计划赴海外深造,除美国外,目的地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日本和新西兰等地。《南华早报》去年曾报道称,中国留基委计划2025年选拔240名优秀中国学生赴上述七所美国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涵盖农业、工程、公共卫生、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部分项目由中美双方共同承担费用。

对于穆莱纳尔的施压,一些高校选择屈服。达特茅斯学院9日对美联社回应称,过去十年内该校参与该项目的学生人数不到10人,且已决定退出。圣母大学表示,今年早些时候已开始终止合作的程序。田纳西大学也回复说,他们确实收到了这封信,正在审议委员会的要求。

加州大学系统校长迈克尔·德雷克(Michael Drake)办公室则用一份声明暗暗表达不满称,他们遵守所有联邦法律,并与政府合作保护敏感研究,但“与此同时,我们相信国际学生和全球学术合作对于科学进步、经济增长和我们的教育使命至关重要”。

近几个月来,中美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合作不断遭到美国质疑。今年5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称,美国将“积极”吊销中国学生的签证,包括“与中国政府有联系或在关键领域学习”的学生。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最新数据,2023-24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约27.7万,较几年前峰值的37.2万有所下降。尽管中国仍是美国第二大国际学生来源国(仅次于印度),但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学费由家庭承担,而非来自政府资助。

然而,过去一年里,在“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压力下,美国各地多所高校陆续中止了与中国机构的合作,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奥克兰大学、东密歇根大学等。

美国学界普遍认为,虽然要强调科研安全,但不应对中国公民“一刀切”地怀疑和敌视,这只会对美国学术自由和科研发展不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政策高级研究员约翰·奥布里·道格拉斯批评称,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已经与联邦官员合作,对中国学生进行审查,并限制他们参与关键领域的研究,这种“新民族主义正在演变成一场新学术冷战”,“对国际学生和教师进行不必要的攻击和限制”。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家戴维·兰普顿担心美国会因此失去人才。他指出,“一直以来,美国的大学和社会都成功地依靠着这些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拉斐尔·莱夫也指出,任何阻止美国欢迎世界上最聪明人才的举动都是“极其糟糕的想法”。莱夫在一份声明中称:“这届政府完全未能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聚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共同努力实现美国繁荣的重要性,将因此揭开美国衰落的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