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热度讨论:女性能够上学读书其实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热度讨论:女性能够上学读书其实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文章来源: 三月云 于 2025-05-23 20:34:4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之前看到一个热度很高的讨论,说其实女性拥有上学读书的权利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热度讨论:女性能够上学读书其实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是这样的。尽管当前依然存在着大量让我们愤怒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但一定不要感到无力。因为如果从整个历史上看,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历程,还只是刚刚开始。我们的未来,只会向上。

例如林徽因,她是中国建筑学之母,我国第一代建筑师,并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1924年,她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成绩优异,还被破格任命为建筑设计课的助教。然而,由于当时不允许女性读建筑,她最终并未拿到建筑学学位。一直到一百年后的2024年,也就是去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刚刚给林徽因补发了建筑学学士学位:



▲图源网络。配文依然很讽刺:“外”孙女。什么时候能意识到只有女性之间才能存在代际传承呢?

他们试图埋了她,但她是一颗种子。

回顾历史,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1974年,美国女性第一次可以不经男人签字同意而独自买房。2013年,法国终于废除了“女性想穿裤装需要前往警局得到许可”的法律,尽管早已无人遵守。2018年,沙特首次允许女性开车。

荒谬吗?荒谬,太荒谬了。这些听起来像蒙昧时代的场景,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目力可及的周围。

更加可笑的是,在这场关于“女性能读书只有几十年”的讨论出圈后,男的又闻着味就来了,极力否定女性被压迫的历史,说什么“古代穷人无论男女都不能读书”、“这不是性别问题是阶级问题”:









▲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美感。极力否认是因为其实心里很清楚“女性不被允许读书”到底是不被谁允许吗?

太可笑了,首先明确一点,男的从古至今都可以读书,而女性即便到现在仍未得到完全平等的受教育权。古代男的不能读书只是因为穷,而不是因为他是男的。而古代女性无法读书真的仅仅因为她是女性。

从周代起,就已经出现了国家教育机构,然而仅仅针对男性开设,却要求“女子十年不出”,只能在家门之内。唐代国子监、宋代太学等,均明确只招收男性。在二十世纪之前,中国不存在任何官方设置的允许女性进入的正式教育机构。而古代的贫穷男性,依然可以通过“族学”“义学”等民间场所接受教育,然而这些民间机构无一例外,均拒绝女性入内。想想吧,就连现在2025年宗族祠堂都不允许女性入内,更何况古代的什么“族学”?

更为重要的是,古代男的读书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做官,而古代不允许女人当官。唐代进士科录取者中女性占比为0,清代近3万进士中无一名女性。当男的被教育如何治国安邦、纵横捭阖时,女人在被教育“事夫如事天”和“三从四德”——这就是有些人说的古代女性也可以读“书”。即便是再贫穷的男的,依然可以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因为他是男的。而再如何拥有才华,战功赫赫的女人,也无法入朝为官,因为她是女人。像花木兰,真的是她自己主动不要尚书郎,甘愿回家照顾父亲吗?

当然,有cgg会说,古代有才女啊,李清照,所以女性能读书啊。古代还有女皇帝武则天呢。这话的荒谬和无耻程度相当于说抗日战争有很多幸存者,所以日本鬼子根本没侵略过中国。古代有这些才女,甚至还有女皇帝,是因为她们已经强到古代男权的所有手段都阻止不了她们,而不是男权不存在。否则,女诗人、女将军和女皇帝,为什么在数量上没有和男诗人男将军男皇帝对半开呢?

如果女性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呢?看看今天的中国女性就知道了:



▲女状元多了,然后就禁止宣传状元了。现在工科吃香,考了几千年文科的男的又说自己擅长理科了。高中入学率女生占多数了,然后又说男孩晚熟考试标准有问题了。

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自2009年开始,中国女性的大学入学率已经达到50.48%,超过了男性。2022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中55.3%是女性,而研究生中女性占比超过52%。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从女性不被允许读书上学,到现在女性在教育领域中已经反超田力,这期间发生了什么?这不是抽象的“社会进步”,也不是所谓时代的自发馈赠。历史的背后,永远是一群又一群活生生的人在推动,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先辈的抗争果实。这颗争取女性教育权的种子,最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种下。

吕碧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吕碧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校长,还是政治家和词人。



吕碧城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天资聪颖,才华不凡。5岁能诗,7岁能画,“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12岁时,父亲去世。于是,其家族以吕碧城家中无“男丁”为由,意欲霸占遗产,于是将她们母女囚禁。之后,吕碧城投奔舅父家。

1903年,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女报、女学与女权不断兴起,进步女性纷纷开始觉醒。吕碧城听闻,希望能去天津探访女学,却遭到舅父的极力反对。吕碧城一气之下,孤身前往举目无亲的天津,而后加入《大公报》。在展露才华后,她成为该报第一位女编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编辑。在入职大公报后,她陆续发布多篇诗词,一时间“坊间皆传吕碧城”。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迈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

幽与闭,长如夜。羁与绊,无休歇。扣帝阍不见,愤怀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吕碧城《满江红·晦暗神州》

同时,她在《大公报》任职期间,发表《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等文章,系统阐述“开女智、兴女权”的主张。她尖锐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提出“女子当以才学立世”,强调女性应与男性“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并指出女性解放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女强是国强之根本——“女学不兴,已废其半”。

1904年,吕碧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并担任总教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校长,时年23岁。她首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并将其引入女子教育。这所学校中走出了大批后来的女性革命者与社会活动家,如邓颖超、许广平、刘清扬等。

1912年,吕碧城出任总统府秘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此职位的女性。1928年,吕碧城创办中国动物保护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者。吕碧城晚年周游欧美,并始终持反婚主义。1943年于香港去世。

轶事:秋瑾原自号“碧城”。吕碧城很多呼吁女权的文章由于署名碧城,大众误以为是秋碧城所作。秋瑾对此感到惊奇:名字一样,观点也相仿:“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于是,她希望能与她见上一面,吕碧城欣然应允。当天,她们彻夜长谈,同床而眠。吕碧城后来回忆秋瑾:“长身玉立,双眸炯然,风度已异庸流”。分别前,秋瑾对吕碧城说,此后我不会再使用“碧城”作为号,这个名字只属于你。

这是她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三年后,秋瑾就义。

陆礼华:中国女子体育的先驱

陆礼华,中国女权事业的先锋,中国第一支女足和第一支女篮的创办者。



陆礼华出生于1900年,出生后其父亲大为恼怒,因为第二胎又是一个女儿。六岁时,其母亲给她缠足,遭遇了她的激烈反抗。她母亲说,如果不给你缠足,你将来嫁不到一个好人家,肯定会怨我。陆礼华说,我不怨你,小脚怎么走路?并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要缠足。多次反抗之后,陆礼华的母亲妥协了。并且,她还带动了附近几个镇上的女孩抵制缠足,被称为“放小脚司令”。

陆礼华回忆道,在她儿时,她总是被私塾的男同学与亲戚嘲笑,说闺女读书有什么用、女扮男装诸如此类的话,并认为她家里没有男孩,所以未来的遗产将是这些亲戚的。陆礼华识字后阅读了报纸上秋瑾的事迹,内心很是崇拜这位女革命者,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1922年,陆礼华创办了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第一期招收18名女生。1924年,两江女子体校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子足球队,与华东体校的男子足球队进行过多场比赛,结果是势均力敌、互有胜负。

1925年,陆礼华组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子篮球队。1927年,在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均赢得全胜,1929年赢得上海市冠军。1931年,两江女篮出征日本。此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而日本则是列强之一,在奥运会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时的人们对于两江女篮敢于出战日本极其诧异,说这是找死,太丢人了。陆礼华对此感到十分气愤,眼见没人支持,便自己掏钱作为交通住宿费用。到达日本后,当时的中国驻日外交官没有来观赛,害怕惨败让自己丢脸。而后两江女篮连胜三场,外交官才来观赛,并举办了庆祝活动,说你们给中国人争了光。日本队员和她们最终成为了朋友,当时的两江女篮在日本也变得家喻户晓。

之后,两江女篮转战朝鲜,先后在釜山、汉城、平壤等地比赛,并且获得了全胜的好成绩。1935年两江女篮又出赛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捷报频传,为国扬威。

而在这期间,陆礼华遭受到了非常多流言蜚语:说她一个女人能这么成功,一定是因为很能“干”,认识很多男人。陆礼华直到晚年回忆起这些,依然感到非常痛苦与愤怒。因为她知道,如果他是一个男人,根本不会有一句这样的闲话与恶名。

从1922年到1950年,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共办了22届,毕业学生共1000多人,是近代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女子专业体育教学机构,也在中国女性史和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0年,陆礼华遭到通知,她被解雇了,学校将收归国有。可她的一切财产都在学校里,学校就是她毕生的全部事业,于是,她变得一无所有。后来,她和几个姐妹开了一家编织店。1956年,这家编织店在三大改造中被收归国有。陆礼华被安排到一家工厂担任质检员,一直到退休。陆礼华于1997年病逝,享年97岁。

结语

五四时期,不只有教科书上的意义,更是一场女性为争取自身权益和解放的女权主义革命,为后来新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奠定了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新中国早期的英雌模范们,也大多是从这个荡气回肠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但,和很多女性深度参与的激昂的社会运动在后世的命运一样,五四往往只被解读为与女权全然无关的“社会运动”。正如大众谈起五四,只知道德先生赛先生,而不知同一时期提出的费小姐(freedom)和莫小姐(moral)。

并不是女性未曾参与这些历史,只是她们的身影被遮蔽,她们的经历被轻视。而后女性地位的提升,被一句“时代进步”轻飘飘地带过,甚至干脆说是一群男性形象的“仁人志士”所带来的。

直到现在,女性在受教育方面,依然没有得到完全的平等。否则,也不会有张桂梅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很慢,慢得让人愤怒;但我们前进的速度又很快,从女性禁止读书,到状元数量女性超过男性,不过一位百岁老人的幼年与晚年。

陆礼华说,“我一生追求的事业,无他,不过体育和妇女权利罢了”。今天的中国女性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无疑是对她们未竟事业的最好告慰。

我们(Women)的革命,永远是进行时。

查看评论(3)

24小时热点排行

纽约时报:特朗普从南非身上得偿所愿 却害了美国
得州拟立法禁止中国公民买房 华人聚州长家门口抗议
中国留学生:我在哈佛正好好上学 特朗普禁令来了
今年最窒息新闻:一位脑死亡女性被要求必须分娩
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楼盘被控贪污造假 10人被拘捕

24小时讨论排行

马斯克:中国实力不一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
特朗普:若不在美制造iPhone 须缴纳至少25%关税
通过数据分析,网友们发现全国地铁公司负债已超4万亿
台湾国防部长:相信美国对中国犯台企图仍具威慑
中国留学生诉美国政府案 加州法官发布全美初始禁令
iPhone将涨破3500?分析师示警"美国制造"代价超惊人
澳央行副行长:中国不想人民币贬值 那会便宜美国人
哈佛医学院盗卖捐赠尸体案 停尸房经理等8人认罪
哈佛外籍生禁令"扫到比利时公主",王室回应了
洛杉矶低收入家庭每月得千元补贴,可用于去迪士尼
25年性侵299人 受害者最小仅1岁 法恋童癖医生认罪
买卖股票时机"恰到好处",美政界多人涉嫌内幕交易
凯特王妃竟向哈里梅根低调示好?微妙信号引猜测
9岁冠军少年跳楼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里
坐地铁的工人:泥尘满身,何以安坐?
巨亏中的波音,靠关税战续命?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热度讨论:女性能够上学读书其实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三月云 2025-05-23 20:34:40



之前看到一个热度很高的讨论,说其实女性拥有上学读书的权利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热度讨论:女性能够上学读书其实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是这样的。尽管当前依然存在着大量让我们愤怒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但一定不要感到无力。因为如果从整个历史上看,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历程,还只是刚刚开始。我们的未来,只会向上。

例如林徽因,她是中国建筑学之母,我国第一代建筑师,并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1924年,她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成绩优异,还被破格任命为建筑设计课的助教。然而,由于当时不允许女性读建筑,她最终并未拿到建筑学学位。一直到一百年后的2024年,也就是去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刚刚给林徽因补发了建筑学学士学位:



▲图源网络。配文依然很讽刺:“外”孙女。什么时候能意识到只有女性之间才能存在代际传承呢?

他们试图埋了她,但她是一颗种子。

回顾历史,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1974年,美国女性第一次可以不经男人签字同意而独自买房。2013年,法国终于废除了“女性想穿裤装需要前往警局得到许可”的法律,尽管早已无人遵守。2018年,沙特首次允许女性开车。

荒谬吗?荒谬,太荒谬了。这些听起来像蒙昧时代的场景,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目力可及的周围。

更加可笑的是,在这场关于“女性能读书只有几十年”的讨论出圈后,男的又闻着味就来了,极力否定女性被压迫的历史,说什么“古代穷人无论男女都不能读书”、“这不是性别问题是阶级问题”:









▲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美感。极力否认是因为其实心里很清楚“女性不被允许读书”到底是不被谁允许吗?

太可笑了,首先明确一点,男的从古至今都可以读书,而女性即便到现在仍未得到完全平等的受教育权。古代男的不能读书只是因为穷,而不是因为他是男的。而古代女性无法读书真的仅仅因为她是女性。

从周代起,就已经出现了国家教育机构,然而仅仅针对男性开设,却要求“女子十年不出”,只能在家门之内。唐代国子监、宋代太学等,均明确只招收男性。在二十世纪之前,中国不存在任何官方设置的允许女性进入的正式教育机构。而古代的贫穷男性,依然可以通过“族学”“义学”等民间场所接受教育,然而这些民间机构无一例外,均拒绝女性入内。想想吧,就连现在2025年宗族祠堂都不允许女性入内,更何况古代的什么“族学”?

更为重要的是,古代男的读书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做官,而古代不允许女人当官。唐代进士科录取者中女性占比为0,清代近3万进士中无一名女性。当男的被教育如何治国安邦、纵横捭阖时,女人在被教育“事夫如事天”和“三从四德”——这就是有些人说的古代女性也可以读“书”。即便是再贫穷的男的,依然可以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因为他是男的。而再如何拥有才华,战功赫赫的女人,也无法入朝为官,因为她是女人。像花木兰,真的是她自己主动不要尚书郎,甘愿回家照顾父亲吗?

当然,有cgg会说,古代有才女啊,李清照,所以女性能读书啊。古代还有女皇帝武则天呢。这话的荒谬和无耻程度相当于说抗日战争有很多幸存者,所以日本鬼子根本没侵略过中国。古代有这些才女,甚至还有女皇帝,是因为她们已经强到古代男权的所有手段都阻止不了她们,而不是男权不存在。否则,女诗人、女将军和女皇帝,为什么在数量上没有和男诗人男将军男皇帝对半开呢?

如果女性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呢?看看今天的中国女性就知道了:



▲女状元多了,然后就禁止宣传状元了。现在工科吃香,考了几千年文科的男的又说自己擅长理科了。高中入学率女生占多数了,然后又说男孩晚熟考试标准有问题了。

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自2009年开始,中国女性的大学入学率已经达到50.48%,超过了男性。2022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中55.3%是女性,而研究生中女性占比超过52%。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从女性不被允许读书上学,到现在女性在教育领域中已经反超田力,这期间发生了什么?这不是抽象的“社会进步”,也不是所谓时代的自发馈赠。历史的背后,永远是一群又一群活生生的人在推动,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先辈的抗争果实。这颗争取女性教育权的种子,最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种下。

吕碧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吕碧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校长,还是政治家和词人。



吕碧城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天资聪颖,才华不凡。5岁能诗,7岁能画,“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12岁时,父亲去世。于是,其家族以吕碧城家中无“男丁”为由,意欲霸占遗产,于是将她们母女囚禁。之后,吕碧城投奔舅父家。

1903年,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女报、女学与女权不断兴起,进步女性纷纷开始觉醒。吕碧城听闻,希望能去天津探访女学,却遭到舅父的极力反对。吕碧城一气之下,孤身前往举目无亲的天津,而后加入《大公报》。在展露才华后,她成为该报第一位女编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编辑。在入职大公报后,她陆续发布多篇诗词,一时间“坊间皆传吕碧城”。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迈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

幽与闭,长如夜。羁与绊,无休歇。扣帝阍不见,愤怀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吕碧城《满江红·晦暗神州》

同时,她在《大公报》任职期间,发表《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等文章,系统阐述“开女智、兴女权”的主张。她尖锐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提出“女子当以才学立世”,强调女性应与男性“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并指出女性解放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女强是国强之根本——“女学不兴,已废其半”。

1904年,吕碧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并担任总教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校长,时年23岁。她首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并将其引入女子教育。这所学校中走出了大批后来的女性革命者与社会活动家,如邓颖超、许广平、刘清扬等。

1912年,吕碧城出任总统府秘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此职位的女性。1928年,吕碧城创办中国动物保护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者。吕碧城晚年周游欧美,并始终持反婚主义。1943年于香港去世。

轶事:秋瑾原自号“碧城”。吕碧城很多呼吁女权的文章由于署名碧城,大众误以为是秋碧城所作。秋瑾对此感到惊奇:名字一样,观点也相仿:“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于是,她希望能与她见上一面,吕碧城欣然应允。当天,她们彻夜长谈,同床而眠。吕碧城后来回忆秋瑾:“长身玉立,双眸炯然,风度已异庸流”。分别前,秋瑾对吕碧城说,此后我不会再使用“碧城”作为号,这个名字只属于你。

这是她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三年后,秋瑾就义。

陆礼华:中国女子体育的先驱

陆礼华,中国女权事业的先锋,中国第一支女足和第一支女篮的创办者。



陆礼华出生于1900年,出生后其父亲大为恼怒,因为第二胎又是一个女儿。六岁时,其母亲给她缠足,遭遇了她的激烈反抗。她母亲说,如果不给你缠足,你将来嫁不到一个好人家,肯定会怨我。陆礼华说,我不怨你,小脚怎么走路?并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要缠足。多次反抗之后,陆礼华的母亲妥协了。并且,她还带动了附近几个镇上的女孩抵制缠足,被称为“放小脚司令”。

陆礼华回忆道,在她儿时,她总是被私塾的男同学与亲戚嘲笑,说闺女读书有什么用、女扮男装诸如此类的话,并认为她家里没有男孩,所以未来的遗产将是这些亲戚的。陆礼华识字后阅读了报纸上秋瑾的事迹,内心很是崇拜这位女革命者,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1922年,陆礼华创办了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第一期招收18名女生。1924年,两江女子体校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子足球队,与华东体校的男子足球队进行过多场比赛,结果是势均力敌、互有胜负。

1925年,陆礼华组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子篮球队。1927年,在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均赢得全胜,1929年赢得上海市冠军。1931年,两江女篮出征日本。此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而日本则是列强之一,在奥运会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时的人们对于两江女篮敢于出战日本极其诧异,说这是找死,太丢人了。陆礼华对此感到十分气愤,眼见没人支持,便自己掏钱作为交通住宿费用。到达日本后,当时的中国驻日外交官没有来观赛,害怕惨败让自己丢脸。而后两江女篮连胜三场,外交官才来观赛,并举办了庆祝活动,说你们给中国人争了光。日本队员和她们最终成为了朋友,当时的两江女篮在日本也变得家喻户晓。

之后,两江女篮转战朝鲜,先后在釜山、汉城、平壤等地比赛,并且获得了全胜的好成绩。1935年两江女篮又出赛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捷报频传,为国扬威。

而在这期间,陆礼华遭受到了非常多流言蜚语:说她一个女人能这么成功,一定是因为很能“干”,认识很多男人。陆礼华直到晚年回忆起这些,依然感到非常痛苦与愤怒。因为她知道,如果他是一个男人,根本不会有一句这样的闲话与恶名。

从1922年到1950年,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共办了22届,毕业学生共1000多人,是近代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女子专业体育教学机构,也在中国女性史和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0年,陆礼华遭到通知,她被解雇了,学校将收归国有。可她的一切财产都在学校里,学校就是她毕生的全部事业,于是,她变得一无所有。后来,她和几个姐妹开了一家编织店。1956年,这家编织店在三大改造中被收归国有。陆礼华被安排到一家工厂担任质检员,一直到退休。陆礼华于1997年病逝,享年97岁。

结语

五四时期,不只有教科书上的意义,更是一场女性为争取自身权益和解放的女权主义革命,为后来新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奠定了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新中国早期的英雌模范们,也大多是从这个荡气回肠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但,和很多女性深度参与的激昂的社会运动在后世的命运一样,五四往往只被解读为与女权全然无关的“社会运动”。正如大众谈起五四,只知道德先生赛先生,而不知同一时期提出的费小姐(freedom)和莫小姐(moral)。

并不是女性未曾参与这些历史,只是她们的身影被遮蔽,她们的经历被轻视。而后女性地位的提升,被一句“时代进步”轻飘飘地带过,甚至干脆说是一群男性形象的“仁人志士”所带来的。

直到现在,女性在受教育方面,依然没有得到完全的平等。否则,也不会有张桂梅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很慢,慢得让人愤怒;但我们前进的速度又很快,从女性禁止读书,到状元数量女性超过男性,不过一位百岁老人的幼年与晚年。

陆礼华说,“我一生追求的事业,无他,不过体育和妇女权利罢了”。今天的中国女性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无疑是对她们未竟事业的最好告慰。

我们(Women)的革命,永远是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