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在美国开征所得税之前,关税承担了联邦政府大部分开支。特朗普希望恢复这种方式。他多次提出建立一个“对外收入署”的构想,让联邦政府取消所得税,转而依赖边境征税,理论上由外国人为美国政府买单。
“这将是一场盛宴”,特朗普近日在他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文,高声宣布关税几乎可以让年收入低于20万美元的人免缴所得税。
但关税问题很多。经济学家批评扭曲了商业。关税的承担者通常不是“外部”企业,而是美国本土消费者。2020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玛丽·阿米蒂和同事发现,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大部分关税,最终都由美国企业通过利润降低承担,或者由消费者通过价格上涨承担。
此外,美国与英国和中国达成的协议,已经让整体关税水平从之前的高点下降,这将减少政府的收入。随着美国签署更多协议,关税水平还会继续下滑。
即便如此,特朗普推动的关税仍将带来大量收入。究竟能有多少?去年,联邦政府总收入4.9万亿美元中,仅有1000亿美元来自关税。不过,这一数字正在上升。财政部的每日数据显示,征收数据出现激增。截至5月13日,今年以来关税总收入已达47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出150亿美元。
要明确这其中有多少是特朗普最新关税政策带来的收入,有多少是企业为了躲避未来涨税提前进口的结果,并不容易。大概率是后者居多。
尽管如此,一些经济学家仍试图预测关税收入。特朗普的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声称,边境税未来十年内可带来超过6万亿美元收入,即每年6000亿美元。他的计算非常简单粗暴:拿去年的3.3万亿美元商品进口额,直接乘以20%的关税。
这种算法忽略了基本经济规律。高关税会抑制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从而缩小税基,还会降低收入和工资税收入,抵消高达25%的收益。再考虑到贸易报复和逃税行为,预期收入会进一步减少。
纳瓦罗所谓的万亿美元预期,建立在一个静止不变的幻想之上,假定买卖双方和贸易伙伴都无视价格变化。
独立机构给出的预测远低得多。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预算模型估算,包括目前暂停的“对等”关税在内的全部拟议关税,每年最多可带来约2900亿美元收入。这个估算考虑了进口需求减弱以及对企业所得税和工资税的影响。
其他预测更低。耶鲁大学下属的非党派研究中心预算实验室预计,年收入为1800亿美元;智库税收基金会的估计更接近1400亿美元。
不过,这些估算中存在一个特别之处。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从145%下调至30%,对收入变化影响不大。145%的税率已经超过了“拉弗曲线”的峰值,也就是说,再提高税率反而会让收入减少。这么高的税率将大幅削减来自中国的进口,使得尽管仍对少量商品征税,整体收入却减少。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模型,即使对中国进口征收145%的税率,每年也只比现行30%税率多带来250亿美元收入。
即使算上这一“宽容”调整,特朗普也无法靠关税实现他想要的大规模减税。去年,美国个人所得税带来2.4万亿美元收入,预计未来十年将增至4.4万亿美元。
税收基金会估计,免除年收入低于20万美元人群的所得税,2025年将造成7370亿美元的收入损失,是关税可带来收入的两到三倍。
理论上,如果想收支平衡,只能用关税抵掉收入约在8万美元或以下的人群,而他们只占所得税收入的10%。但实际上,免除低收入者的税负,意味着降低适用于所有人起始收入的最低边际税率,最终受益者将是高收入者。
众议院共和党人提出的税改法案还包含大量其他减税内容,包括大幅提高多数税档门槛,仅这一项就将超过关税能带来的收入。
20世纪初,关税之所以能养活联邦政府,是因为政府支出只占GDP的约2%,主要用于偿债、国防和基础设施。而现在这一比例是过去的十倍。
进口额本身是狭窄且波动大的税基,根本无法支撑现代国家财政。讽刺的是,依赖关税会使美国财政变得依赖中国商品生产。
大多数政治人物不愿回到20世纪初的做法,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