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文章来源: 人物 于 2025-05-17 21:48:5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4月20日,巴西人雨果·卡尔德拉诺(Hugo Calderano)在2025年乒乓球世界杯中夺冠,是的,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的世界冠军。

「雨果走进了自己的悲惨世界」

一年前,巴黎奥运会,巴西人差一点就拿到了他们的第一块乒乓球奥运奖牌。

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八强赛中,来自巴西的雨果·卡尔德拉诺 (Hugo Calderano)以4比0的压倒性优势战胜韩国选手张禹镇,晋级四强——在除了亚洲和欧洲的其他大洲,雨果是第一位达成这一成就的运动员。

半决赛开始前,所有人都以为雨果将会创造新的历史,挺入决赛,但状况接二连三在发生。半决赛对阵瑞典球员莫雷加德的第一局,雨果在10:4大比分领先情况下,连丢8分,被莫雷加德以12:10逆转,失去了一局更失去了先机,直接导致了最终失利。随后的铜牌争夺战,面对法国选手费利克斯·勒布伦时,雨果再一次在关键时刻接连丢分,最终输掉比赛,获得了乒乓球男子单打第四名,与奥运会奖牌擦肩而过。

赛后,雨果迅速收拾球拍、背包离开,在混合区接受采访时,他用白色毛巾捂住头,蹲在墙壁前哭了。

事实上,作为亚欧大陆之外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雨果在他参加的三届奥运会中,每一届都会进步,一直在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2016年里约奥运会,20岁的雨果打入16强,1/8决赛输给了最终的铜牌获得者日本选手水谷隼,拿到了第九名。那次失利之后,雨果就觉得非常遗憾,他坐在教练雷内身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哭了好久。

5年后的东京奥运会,雨果在1/4决赛输给了德国选手奥恰洛夫,后者在半决赛中给马龙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甚至险些取胜。来到巴黎,雨果再次向前一步晋级半决赛,但接连两场在关键时刻发挥失常,遗憾止步。



东京奥运会,雨果在1/4决赛输给了德国选手奥恰洛夫。图源视觉中国

奥运奖牌近在咫尺却最终擦肩而过的遗憾令雨果非常痛苦,「铜牌战中所有的失望都只是说明了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一直以来都在全心全意地投入,把乒乓球当做了人生的中心,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乒乓球,为了这项事业,我已经多年远离家人,每天都在坚持训练,一周七天无休。」说到这里,他又开始哽咽,但面对镜头,他仍然快速地调整了自己的呼吸,眼泪没有掉下来,他说:「能经历这样的时刻,本身就是一种美好。我想这种失落感可能会持续好多天,好几周,甚至几个月,但我也一定会坚持走下去。」

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为他遗憾,有媒体这样写道:「雨果走进了自己的悲惨世界。」

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雨果都被困在这种失落与遗憾中。教练雷内透露,巴黎的淘汰让雨果陷入了极深的自我怀疑,此后的比赛中,他站在球台之前眼里完全没光,「就像完成一件任务」。这次世界杯之前的赛季,他的胜率不足60%。

在拿到世界杯的冠军后,他告诉记者,一个月前自己如果被问到梦想、冠军,他真的很沮丧,当时状态非常糟糕的他没觉得自己能够有所突破。「这对我来说太疯狂了。」

他还是继续训练、参加比赛,但是无法像以前一样有动力了,甚至看着球台和乒乓球心生厌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29岁的雨果失去了打球的乐趣,他也无法像过往那样享受比赛。「那个时候最难克服的是失望,付出了很多准备和努力,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去争取一块奖牌,结果离它那么近,那种动力下降让我失去了梦想。无法继续保持小时候,像年轻运动员那种天真和纯真的感觉。」

带着这样的状态,雨果来到了中国澳门,准备参加乒乓球世界杯的比赛,比赛前,有球迷也开始唱衰雨果,称他此前是「最被高估的乒乓球员」。

雨果也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异样眼光。在赛前的一次采访中,他提到:「很多人质疑我,说我在乒乓球比赛中不可能有更好的前途,我听了这些话反倒固执了起来。」

比赛即将开始,雨果终于重新燃起了斗志。



2025澳门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上的雨果图源视觉中国

巴西队的希望

1996年,雨果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出生,那是一座充满阳光、河流遍布的海滨城市。

他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体育老师。在雨果自己的记忆里,一家人日常都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他从小就是一个好动的孩子,童年过得非常健康——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极力希望他能够从事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工作或事业,这样能够促进他的全面健康,于是,热爱运动的大家庭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玩耍、学习、成长的环境」。

从小到大,雨果都爱笑,他的眼睛很亮,笑起来时总能让人觉得充满热情。他善于运动,拿到过学龄前儿童跳远比赛的州冠军。但与大多数巴西小孩子不同,雨果对足球并不感兴趣,日常他只会和小朋友们踢球玩玩。「我对排球更感兴趣。」他说。

雨果曾是里约热内卢少年排球队的成员,那时的他也善于进攻,在一段过去的影像中,年少的雨果会在排球比赛中频频跳起来进攻扣杀。看到儿子从小就很擅长运动,他的妈妈埃莉萨·博尔赫斯也一直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成为专业的运动员。」

8岁那年,雨果开始和爸爸打乒乓球,打球的初心再简单不过——纯粹是为了好玩。

但玩着玩着,雨果的天赋渐渐显露。爸爸带他进入家附近的乒乓球队进行训练,一周3次,在这个过程中,雨果慢慢对乒乓球有了更多细腻的感知,在他眼中,乒乓球是一项节奏快,刺激性强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有极其灵敏的反应,能做出快速的动作,需要力量和极强的控制感,同时,这也是一项「需要精神投入的运动」,他迷恋这样的过程。

国际乒联曾经给雨果拍摄了一支纪录片,摄制组一起来到了雨果日常训练的地方,那是一间很破败的体育馆,设备很不完善,偌大的体育馆内,只有零星的两三张球台。



图源ITTF国际乒联纪录片

里约热内卢处在热带,常年炎热潮湿,到了夏天,气温和雨水骤增,训练变得更加不适。摄像机跟随雨果的时候,正好赶上里约热内卢的秋天,穿着短袖的雨果问纪录片的摄像师:「你能想象夏天在这里打球是什么感觉吗?」

更麻烦的问题是,在巴西,一个少年能有机会站在乒乓球台前,这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想要上台练球,雨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其他队员打比赛、同台竞争,有时候想打球的人有20人,打一场比赛往往要等上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有时候即便赢了也无法上台,每天训练,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旁观和等待。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告诉雨果的父母,他打球很有天赋和灵性,可以成为很专业的乒乓球员。雨果自己也渴望进行连贯、有规划的训练,「比起亚洲和欧洲的同龄选手,我接受系统训练的时间已经太晚了。」雨果说。

决定成为职业乒乓球运动员后,雨果来到了离家更远的俱乐部进行训练。车程两个多小时,在那里,雨果提高了训练频率,下午和晚上都增加了训练,晚上还要留下时间上文化课。日程很满,每天半夜才会回到家,到家的时候,雨果都会看见爷爷趴在窗户上等着他。「太累了,到家就要马上睡觉。」第二天还要一早起床,继续去训练,日复一日。

2010年,他获得了拉丁美洲乒乓球比赛青少年组冠军。那次比赛后,有报道称:「雨果·卡尔德拉诺是巴西队的希望。」于是,14岁的雨果离开里约来到了圣保罗,他第一次以职业运动员的身份进入了国家队,穿上了巴西乒乓球队的队服。

他也逐渐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2011年,他先后在巴西、秘鲁和阿根廷等地获得了青少年组个人和团体赛冠军;2012年,雨果第一次参加世界级比赛,在波多黎各举办的世界青少年挑战赛上,他获得了一块铜牌,为了庆祝这块奖牌,巴西国家队的领队和雨果的主教练雷内还一起敲响了象征着胜利和奇迹的胜利钟。

随后,18岁的雨果在中国举行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夺得了铜牌——这是巴西乒乓球历史上首枚青年奥运奖牌。

雨果成了整个巴西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但由于乒乓球在巴西实在太过小众,这也意味着他需要离开巴西,去更大的世界。他在国家队的一名教练帕布罗认为,雨果需要更完备的训练条件:「这孩子真是个天才。但即使有优秀教练的密切监督,由于空间不足,也无法进行充分的训练,必须要想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潜力。」

来自德国的奥克森豪森乒乓球俱乐部向雨果发来了邀约,雨果决定离开巴西,前往德国。



2014南京青奥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雨果(最右)获得铜牌。图源视觉中国

孤独的

作为最熟悉、了解雨果的人,雨果的妈妈曾经说,雨果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与里约热闹的氛围不同,奥克森豪森是一个人口只有6000的德国小镇,这里常年阴雨连绵,人与人之间鲜少有亲昵、轻松的交往,雨果形容,这里有着「更严肃的氛围」,「人们很有野心,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德国,远离自己熟悉的成长环境,远离家人,有段时间,雨果晚上老哭、缺乏安全感,也很孤独。但他从没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自己为何而来」。

在奥克森豪森俱乐部,雨果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我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人。」俱乐部教练曾回忆,雨果会在每天凌晨4点起床跑步,然后早上8点带着微笑来到健身房开始一天的力量训练,膝盖常常会贴着厚厚的肌肉贴,却从不喊疼。「一个来自里约热内卢的小伙子,从18岁起就独自生活在德国的一个村庄里,没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这也表明了他的雄心壮志。」这位教练说。

除了扎实的技术、强大的体能,专注力也是雨果作为运动员最出众的素质之一。法国的运动科学栏目《运动员的大脑》系列节目曾邀请雨果参加测试,在稳定性和注意力的测试中,雨果达到了最高的100分,这证明了他拥有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极致的专注力。

这种专注并非是全然的天赋,还有后天的不断训练,而这种练习的其中一项,则是去开拓更多兴趣,让自己变得更多元且广阔。

「必须每天都设定一些小目标,我需要精神上的放松,才能享受练习乒乓球的乐趣,享受每天身体上的痛苦,享受训练中的痛苦。」在雨果的公寓客厅里,摆着两副国际象棋,偶有空暇的时候,会想想棋局的排兵布阵,另外还有两把吉他。在雨果的认知中,不同的尝试会给他提供更多帮助,不是只在乒乓球上,「它们可以开阔我的思路,让我从不同维度去思考、想办法。」

他房间的柜子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魔方,他还曾尝试在水下破解魔方,甚至还可以在7秒之内拼完一个魔方,运动心理学家玛丽亚·席尔瓦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分析道:「像雨果这样通过多元兴趣调节压力的运动员,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更冷静。」

极致的专注,多元的兴趣,更广阔的精神世界,这些都在帮助雨果抵消身为一名巴西乒乓球运动员的孤独。



图源ITTF国际乒联纪录片

在巴西,足球和排球一直是备受国民关注的体育项目。巴西民间流传的俗语是:每个孩子收到的第一份礼物都是足球。政府也很重视足球,会在每次国家队比赛时举国庆祝,在各个体育媒体的网站上,与足球相关的赛事赛况占据了整个版面,乒乓球则被归类于「其他」。巴西前首都里约热内卢一家研究和社会学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个国家足球场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宗教寺庙的数量。

因此,雨果的成就在巴西体育界很不寻常,「我们开玩笑说,雨果有点像来自埃塞俄比亚或刚果的滑雪选手。」雨果的教练雷内曾经在媒体采访中这样打趣。

关于雷内,很多人都会问起他一个问题,怎么教雨果的?但雷内坦陈,自己跟雨果学习到的东西似乎更多。自己平常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他。

很多世界大赛,雨果都是独自参赛,因为其他巴西选手的排名过低,无法获得比赛资格。「如果能有一些人和我一起比赛就好了。像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有说着相同语言的队友和朋友会很有帮助。」雨果说。

「乒乓球就像一场精神的战役。」雨果说。想要在这场战役中取胜,他只能依靠自己。他很早就知道了这件事。他每天都会告诉自己不去想结果,只关注当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结果很重要,但输赢相交的过程同样精彩。低落的时候,他就去海滩待上个一周左右,充满电后再回来投入训练和比赛。

每次比赛完回到里约家里,父母都会开玩笑地问他,你确定你还要回去吗?你不想放弃吗?但每次听到这些问话,雨果会打断他们,并说:「别,我要走了。」

就这样,这位来自巴西的乒乓球运动员,一点一点地突破着这个国家在这项运动中的极限,从里约奥运会的第九名,到东京奥运会的第五名,再到巴黎奥运会的第四名,他的世界排名也从第五十四、第三十二、第十六、第四,最高时曾达到世界第三。

雨果的突破也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改变——里约奥运会后,乒乓球被列为巴西政府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政府会通过组织社区赛事和活动,帮助普通民众培养运动习惯,也通过这些活动推广乒乓球,人们开始在家里、在餐桌上打乒乓球。现在,巴西的乒乓球训练班人满为患,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上课。

雨果的前教练瓦莱斯卡·马拉尼昂也被激励。2015年她从巴西国家队退役,但因为解说了雨果的比赛,她又重新燃起对乒乓球的热爱,于2022年8月重返赛场。她参加了多项比赛,甚至击败了巴西国家队的运动员,并在当年12月的全国排名中名列第一。「看到了包括雨果在内的伟大运动员在比赛,我感到自己也有同样的冲动。」瓦莱斯卡说。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的雨果图源视觉中国

那场比赛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雨果时常会被记者问到一个问题:「你的乒乓球偶像是谁?」面对这个问题,雨果的回答极为坦诚,他说,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中,马龙的沉稳让他知道有完美技术,但自己最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就是自己,「在这项运动中我没有任何偶像」。

但在乒乓球的世界之外,雨果的偶像是网球运动员纳达尔。

纳达尔是著名的「红土之王」——在巴黎罗兰加洛斯的红土球场看台上,有一句网球世界中最著名的slogan:胜利属于最坚韧不拔之人。而就在这块球场上,纳达尔赢得过14次法网冠军,这是这个星球上从未有人达到过的成就。

而在纳达尔的网球哲学中,叔叔托尼的话影响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你必须学会接受,如果你必须训练两小时,那就坚持训练两小时;如果你必须训练五小时,那就坚持训练五小时;如果你必须重复某个训练五万次,那就训练五万次。这就是冠军和天才的区别。这是成为胜利者必须具备的品质。」还有忍耐,「忍耐,忍受比赛中所发生的一切,学会克服软弱与痛楚,将自己推到崩溃的临界点,但永不屈服。」

所有这一切也深深影响着乒乓球台旁的雨果,这几年,每每提起纳达尔,他还经常谈起那场对纳达尔意义非凡的比赛。

那是202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男单决赛,刚刚养伤归来的纳达尔对阵年轻的梅德维德夫,那场比赛耗时5小时24分钟,在总比分0:2落后的情况下,35岁的纳达尔拖着残破的膝盖最终完成逆转,时隔13年后拿到了自己的澳网第二冠,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21座大满贯冠军。



2022澳网男单决赛,纳达尔夺冠。图源视觉中国

当时,远在德国的雨果也观看了这场比赛,纳达尔获胜后,他第一时间发了社交媒体庆祝。在之后的很多次媒体采访中,他都会主动聊起纳达尔、聊起这场比赛,「在他(纳达尔)的职业生涯中,他多次从悬崖边回来。他从不放弃,这正是我想要学习的。我觉得他甚至不相信自己能拿到冠军,但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奋斗。只要不断尝试,就会有好事发生。」

终于,在经历了2024年痛彻心扉的失败后,雨果也迎来了自己的终极战役。这次澳门世界杯,他接连击败了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选手张本智和,世界排名第二的中国选手王楚钦,决赛中,他的对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林诗栋。

开局失利后,从第二局开始,雨果通过自我调整,利用发球优势把分差逐渐拉开,连赢4局,以4:1的比分赢得比赛,夺得了2025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取胜的那一刻,他躺在蓝色的球场上,张开双臂,随后掩面而泣。

这是亚欧大陆之外的运动员第一次获得乒乓球世界级比赛的单打冠军,巴西总统为雨果发来贺电,南美洲大大小小的报纸头条都印上了他的照片,巴西乒协制作了几十张带有雨果头像和金牌的表情包。巴西的网友们涌入他的社交媒体,留下一条条充满了表情包和感叹号的激励——世界杯夺冠之后,雨果社交媒体的粉丝数增加了20万。

拿到世界冠军的比赛结束后,雨果和教练迟迟没有离开赛场。他给亲友们打了视频电话,面带笑容把场馆热闹的景象全方位展示给对方。来到混合区接受采访时,雨果再一次落泪,有人说,他的这场胜利是「桑巴民族真正的奇迹」,至于奇迹是如何发生的,雨果的回答值得每一个人反复回味——

「在巴西,打乒乓球意味着『孤独』——没有专业教练,没有大赛机会,甚至找不到人对练。但我相信,只要球不落地,就永远有翻盘的可能。」





2025澳门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中获胜的雨果图源微博@雨果·卡尔德拉诺

查看评论(11)

24小时热点排行

马斯克迎来至暗时刻:千亿蒸发 政坛崩盘 家庭内战
“瞌睡唐”来了?78岁特朗普疑似在沙特王宫中昏昏欲睡
印巴空战后 歼10C新客户出现?美盟友有望买24架
为啥中国的寺庙里挤满了磕头的老外?
拆解霹雳-15E未爆弹研究 印军宣称:中国导弹不如我们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撰稿人说出关税最残酷真相 :只会让穷人更穷
魔幻!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概率急速上升
胡锡进:这场外交战 未到场的普京操控了所有人
沃尔玛涨价预告惹怒特朗普:赚几十亿还敢怪关税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白宫将矛头指向拜登政府
为啥中国寺庙挤满了磕头的老外?
美开始筹备阅兵:预算4500万美元 6600名士兵参加
川普表态:愿赴中国会习近平,美中关系「很重要」
微软老员工48岁生日被裁,妻子发帖怒斥算法裁人
美国痛失最后一个3A评级!白宫炮轰:这是政治决定!
纽约大学毕业生诉加萨遭"种族灭绝",毕业证书遭扣留
回国!国宝文物子弹库帛书二、三卷从美国启程
95后天才创始人突然被赶走!美国激光雷达乱套了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美国10名囚犯凿墙越狱,留言“太容易了,笑死”
56年无人解开的数学难题,被谷歌的新AI突破了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人物 2025-05-17 21:48:55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4月20日,巴西人雨果·卡尔德拉诺(Hugo Calderano)在2025年乒乓球世界杯中夺冠,是的,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的世界冠军。

「雨果走进了自己的悲惨世界」

一年前,巴黎奥运会,巴西人差一点就拿到了他们的第一块乒乓球奥运奖牌。

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八强赛中,来自巴西的雨果·卡尔德拉诺 (Hugo Calderano)以4比0的压倒性优势战胜韩国选手张禹镇,晋级四强——在除了亚洲和欧洲的其他大洲,雨果是第一位达成这一成就的运动员。

半决赛开始前,所有人都以为雨果将会创造新的历史,挺入决赛,但状况接二连三在发生。半决赛对阵瑞典球员莫雷加德的第一局,雨果在10:4大比分领先情况下,连丢8分,被莫雷加德以12:10逆转,失去了一局更失去了先机,直接导致了最终失利。随后的铜牌争夺战,面对法国选手费利克斯·勒布伦时,雨果再一次在关键时刻接连丢分,最终输掉比赛,获得了乒乓球男子单打第四名,与奥运会奖牌擦肩而过。

赛后,雨果迅速收拾球拍、背包离开,在混合区接受采访时,他用白色毛巾捂住头,蹲在墙壁前哭了。

事实上,作为亚欧大陆之外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雨果在他参加的三届奥运会中,每一届都会进步,一直在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2016年里约奥运会,20岁的雨果打入16强,1/8决赛输给了最终的铜牌获得者日本选手水谷隼,拿到了第九名。那次失利之后,雨果就觉得非常遗憾,他坐在教练雷内身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哭了好久。

5年后的东京奥运会,雨果在1/4决赛输给了德国选手奥恰洛夫,后者在半决赛中给马龙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甚至险些取胜。来到巴黎,雨果再次向前一步晋级半决赛,但接连两场在关键时刻发挥失常,遗憾止步。



东京奥运会,雨果在1/4决赛输给了德国选手奥恰洛夫。图源视觉中国

奥运奖牌近在咫尺却最终擦肩而过的遗憾令雨果非常痛苦,「铜牌战中所有的失望都只是说明了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一直以来都在全心全意地投入,把乒乓球当做了人生的中心,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乒乓球,为了这项事业,我已经多年远离家人,每天都在坚持训练,一周七天无休。」说到这里,他又开始哽咽,但面对镜头,他仍然快速地调整了自己的呼吸,眼泪没有掉下来,他说:「能经历这样的时刻,本身就是一种美好。我想这种失落感可能会持续好多天,好几周,甚至几个月,但我也一定会坚持走下去。」

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为他遗憾,有媒体这样写道:「雨果走进了自己的悲惨世界。」

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雨果都被困在这种失落与遗憾中。教练雷内透露,巴黎的淘汰让雨果陷入了极深的自我怀疑,此后的比赛中,他站在球台之前眼里完全没光,「就像完成一件任务」。这次世界杯之前的赛季,他的胜率不足60%。

在拿到世界杯的冠军后,他告诉记者,一个月前自己如果被问到梦想、冠军,他真的很沮丧,当时状态非常糟糕的他没觉得自己能够有所突破。「这对我来说太疯狂了。」

他还是继续训练、参加比赛,但是无法像以前一样有动力了,甚至看着球台和乒乓球心生厌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29岁的雨果失去了打球的乐趣,他也无法像过往那样享受比赛。「那个时候最难克服的是失望,付出了很多准备和努力,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去争取一块奖牌,结果离它那么近,那种动力下降让我失去了梦想。无法继续保持小时候,像年轻运动员那种天真和纯真的感觉。」

带着这样的状态,雨果来到了中国澳门,准备参加乒乓球世界杯的比赛,比赛前,有球迷也开始唱衰雨果,称他此前是「最被高估的乒乓球员」。

雨果也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异样眼光。在赛前的一次采访中,他提到:「很多人质疑我,说我在乒乓球比赛中不可能有更好的前途,我听了这些话反倒固执了起来。」

比赛即将开始,雨果终于重新燃起了斗志。



2025澳门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上的雨果图源视觉中国

巴西队的希望

1996年,雨果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出生,那是一座充满阳光、河流遍布的海滨城市。

他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体育老师。在雨果自己的记忆里,一家人日常都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他从小就是一个好动的孩子,童年过得非常健康——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极力希望他能够从事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工作或事业,这样能够促进他的全面健康,于是,热爱运动的大家庭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玩耍、学习、成长的环境」。

从小到大,雨果都爱笑,他的眼睛很亮,笑起来时总能让人觉得充满热情。他善于运动,拿到过学龄前儿童跳远比赛的州冠军。但与大多数巴西小孩子不同,雨果对足球并不感兴趣,日常他只会和小朋友们踢球玩玩。「我对排球更感兴趣。」他说。

雨果曾是里约热内卢少年排球队的成员,那时的他也善于进攻,在一段过去的影像中,年少的雨果会在排球比赛中频频跳起来进攻扣杀。看到儿子从小就很擅长运动,他的妈妈埃莉萨·博尔赫斯也一直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成为专业的运动员。」

8岁那年,雨果开始和爸爸打乒乓球,打球的初心再简单不过——纯粹是为了好玩。

但玩着玩着,雨果的天赋渐渐显露。爸爸带他进入家附近的乒乓球队进行训练,一周3次,在这个过程中,雨果慢慢对乒乓球有了更多细腻的感知,在他眼中,乒乓球是一项节奏快,刺激性强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有极其灵敏的反应,能做出快速的动作,需要力量和极强的控制感,同时,这也是一项「需要精神投入的运动」,他迷恋这样的过程。

国际乒联曾经给雨果拍摄了一支纪录片,摄制组一起来到了雨果日常训练的地方,那是一间很破败的体育馆,设备很不完善,偌大的体育馆内,只有零星的两三张球台。



图源ITTF国际乒联纪录片

里约热内卢处在热带,常年炎热潮湿,到了夏天,气温和雨水骤增,训练变得更加不适。摄像机跟随雨果的时候,正好赶上里约热内卢的秋天,穿着短袖的雨果问纪录片的摄像师:「你能想象夏天在这里打球是什么感觉吗?」

更麻烦的问题是,在巴西,一个少年能有机会站在乒乓球台前,这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想要上台练球,雨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其他队员打比赛、同台竞争,有时候想打球的人有20人,打一场比赛往往要等上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有时候即便赢了也无法上台,每天训练,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旁观和等待。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告诉雨果的父母,他打球很有天赋和灵性,可以成为很专业的乒乓球员。雨果自己也渴望进行连贯、有规划的训练,「比起亚洲和欧洲的同龄选手,我接受系统训练的时间已经太晚了。」雨果说。

决定成为职业乒乓球运动员后,雨果来到了离家更远的俱乐部进行训练。车程两个多小时,在那里,雨果提高了训练频率,下午和晚上都增加了训练,晚上还要留下时间上文化课。日程很满,每天半夜才会回到家,到家的时候,雨果都会看见爷爷趴在窗户上等着他。「太累了,到家就要马上睡觉。」第二天还要一早起床,继续去训练,日复一日。

2010年,他获得了拉丁美洲乒乓球比赛青少年组冠军。那次比赛后,有报道称:「雨果·卡尔德拉诺是巴西队的希望。」于是,14岁的雨果离开里约来到了圣保罗,他第一次以职业运动员的身份进入了国家队,穿上了巴西乒乓球队的队服。

他也逐渐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2011年,他先后在巴西、秘鲁和阿根廷等地获得了青少年组个人和团体赛冠军;2012年,雨果第一次参加世界级比赛,在波多黎各举办的世界青少年挑战赛上,他获得了一块铜牌,为了庆祝这块奖牌,巴西国家队的领队和雨果的主教练雷内还一起敲响了象征着胜利和奇迹的胜利钟。

随后,18岁的雨果在中国举行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夺得了铜牌——这是巴西乒乓球历史上首枚青年奥运奖牌。

雨果成了整个巴西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但由于乒乓球在巴西实在太过小众,这也意味着他需要离开巴西,去更大的世界。他在国家队的一名教练帕布罗认为,雨果需要更完备的训练条件:「这孩子真是个天才。但即使有优秀教练的密切监督,由于空间不足,也无法进行充分的训练,必须要想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潜力。」

来自德国的奥克森豪森乒乓球俱乐部向雨果发来了邀约,雨果决定离开巴西,前往德国。



2014南京青奥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雨果(最右)获得铜牌。图源视觉中国

孤独的

作为最熟悉、了解雨果的人,雨果的妈妈曾经说,雨果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与里约热闹的氛围不同,奥克森豪森是一个人口只有6000的德国小镇,这里常年阴雨连绵,人与人之间鲜少有亲昵、轻松的交往,雨果形容,这里有着「更严肃的氛围」,「人们很有野心,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德国,远离自己熟悉的成长环境,远离家人,有段时间,雨果晚上老哭、缺乏安全感,也很孤独。但他从没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自己为何而来」。

在奥克森豪森俱乐部,雨果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我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人。」俱乐部教练曾回忆,雨果会在每天凌晨4点起床跑步,然后早上8点带着微笑来到健身房开始一天的力量训练,膝盖常常会贴着厚厚的肌肉贴,却从不喊疼。「一个来自里约热内卢的小伙子,从18岁起就独自生活在德国的一个村庄里,没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这也表明了他的雄心壮志。」这位教练说。

除了扎实的技术、强大的体能,专注力也是雨果作为运动员最出众的素质之一。法国的运动科学栏目《运动员的大脑》系列节目曾邀请雨果参加测试,在稳定性和注意力的测试中,雨果达到了最高的100分,这证明了他拥有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极致的专注力。

这种专注并非是全然的天赋,还有后天的不断训练,而这种练习的其中一项,则是去开拓更多兴趣,让自己变得更多元且广阔。

「必须每天都设定一些小目标,我需要精神上的放松,才能享受练习乒乓球的乐趣,享受每天身体上的痛苦,享受训练中的痛苦。」在雨果的公寓客厅里,摆着两副国际象棋,偶有空暇的时候,会想想棋局的排兵布阵,另外还有两把吉他。在雨果的认知中,不同的尝试会给他提供更多帮助,不是只在乒乓球上,「它们可以开阔我的思路,让我从不同维度去思考、想办法。」

他房间的柜子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魔方,他还曾尝试在水下破解魔方,甚至还可以在7秒之内拼完一个魔方,运动心理学家玛丽亚·席尔瓦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分析道:「像雨果这样通过多元兴趣调节压力的运动员,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更冷静。」

极致的专注,多元的兴趣,更广阔的精神世界,这些都在帮助雨果抵消身为一名巴西乒乓球运动员的孤独。



图源ITTF国际乒联纪录片

在巴西,足球和排球一直是备受国民关注的体育项目。巴西民间流传的俗语是:每个孩子收到的第一份礼物都是足球。政府也很重视足球,会在每次国家队比赛时举国庆祝,在各个体育媒体的网站上,与足球相关的赛事赛况占据了整个版面,乒乓球则被归类于「其他」。巴西前首都里约热内卢一家研究和社会学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个国家足球场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宗教寺庙的数量。

因此,雨果的成就在巴西体育界很不寻常,「我们开玩笑说,雨果有点像来自埃塞俄比亚或刚果的滑雪选手。」雨果的教练雷内曾经在媒体采访中这样打趣。

关于雷内,很多人都会问起他一个问题,怎么教雨果的?但雷内坦陈,自己跟雨果学习到的东西似乎更多。自己平常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他。

很多世界大赛,雨果都是独自参赛,因为其他巴西选手的排名过低,无法获得比赛资格。「如果能有一些人和我一起比赛就好了。像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有说着相同语言的队友和朋友会很有帮助。」雨果说。

「乒乓球就像一场精神的战役。」雨果说。想要在这场战役中取胜,他只能依靠自己。他很早就知道了这件事。他每天都会告诉自己不去想结果,只关注当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结果很重要,但输赢相交的过程同样精彩。低落的时候,他就去海滩待上个一周左右,充满电后再回来投入训练和比赛。

每次比赛完回到里约家里,父母都会开玩笑地问他,你确定你还要回去吗?你不想放弃吗?但每次听到这些问话,雨果会打断他们,并说:「别,我要走了。」

就这样,这位来自巴西的乒乓球运动员,一点一点地突破着这个国家在这项运动中的极限,从里约奥运会的第九名,到东京奥运会的第五名,再到巴黎奥运会的第四名,他的世界排名也从第五十四、第三十二、第十六、第四,最高时曾达到世界第三。

雨果的突破也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改变——里约奥运会后,乒乓球被列为巴西政府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政府会通过组织社区赛事和活动,帮助普通民众培养运动习惯,也通过这些活动推广乒乓球,人们开始在家里、在餐桌上打乒乓球。现在,巴西的乒乓球训练班人满为患,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上课。

雨果的前教练瓦莱斯卡·马拉尼昂也被激励。2015年她从巴西国家队退役,但因为解说了雨果的比赛,她又重新燃起对乒乓球的热爱,于2022年8月重返赛场。她参加了多项比赛,甚至击败了巴西国家队的运动员,并在当年12月的全国排名中名列第一。「看到了包括雨果在内的伟大运动员在比赛,我感到自己也有同样的冲动。」瓦莱斯卡说。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的雨果图源视觉中国

那场比赛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雨果时常会被记者问到一个问题:「你的乒乓球偶像是谁?」面对这个问题,雨果的回答极为坦诚,他说,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中,马龙的沉稳让他知道有完美技术,但自己最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就是自己,「在这项运动中我没有任何偶像」。

但在乒乓球的世界之外,雨果的偶像是网球运动员纳达尔。

纳达尔是著名的「红土之王」——在巴黎罗兰加洛斯的红土球场看台上,有一句网球世界中最著名的slogan:胜利属于最坚韧不拔之人。而就在这块球场上,纳达尔赢得过14次法网冠军,这是这个星球上从未有人达到过的成就。

而在纳达尔的网球哲学中,叔叔托尼的话影响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你必须学会接受,如果你必须训练两小时,那就坚持训练两小时;如果你必须训练五小时,那就坚持训练五小时;如果你必须重复某个训练五万次,那就训练五万次。这就是冠军和天才的区别。这是成为胜利者必须具备的品质。」还有忍耐,「忍耐,忍受比赛中所发生的一切,学会克服软弱与痛楚,将自己推到崩溃的临界点,但永不屈服。」

所有这一切也深深影响着乒乓球台旁的雨果,这几年,每每提起纳达尔,他还经常谈起那场对纳达尔意义非凡的比赛。

那是202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男单决赛,刚刚养伤归来的纳达尔对阵年轻的梅德维德夫,那场比赛耗时5小时24分钟,在总比分0:2落后的情况下,35岁的纳达尔拖着残破的膝盖最终完成逆转,时隔13年后拿到了自己的澳网第二冠,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21座大满贯冠军。



2022澳网男单决赛,纳达尔夺冠。图源视觉中国

当时,远在德国的雨果也观看了这场比赛,纳达尔获胜后,他第一时间发了社交媒体庆祝。在之后的很多次媒体采访中,他都会主动聊起纳达尔、聊起这场比赛,「在他(纳达尔)的职业生涯中,他多次从悬崖边回来。他从不放弃,这正是我想要学习的。我觉得他甚至不相信自己能拿到冠军,但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奋斗。只要不断尝试,就会有好事发生。」

终于,在经历了2024年痛彻心扉的失败后,雨果也迎来了自己的终极战役。这次澳门世界杯,他接连击败了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选手张本智和,世界排名第二的中国选手王楚钦,决赛中,他的对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林诗栋。

开局失利后,从第二局开始,雨果通过自我调整,利用发球优势把分差逐渐拉开,连赢4局,以4:1的比分赢得比赛,夺得了2025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取胜的那一刻,他躺在蓝色的球场上,张开双臂,随后掩面而泣。

这是亚欧大陆之外的运动员第一次获得乒乓球世界级比赛的单打冠军,巴西总统为雨果发来贺电,南美洲大大小小的报纸头条都印上了他的照片,巴西乒协制作了几十张带有雨果头像和金牌的表情包。巴西的网友们涌入他的社交媒体,留下一条条充满了表情包和感叹号的激励——世界杯夺冠之后,雨果社交媒体的粉丝数增加了20万。

拿到世界冠军的比赛结束后,雨果和教练迟迟没有离开赛场。他给亲友们打了视频电话,面带笑容把场馆热闹的景象全方位展示给对方。来到混合区接受采访时,雨果再一次落泪,有人说,他的这场胜利是「桑巴民族真正的奇迹」,至于奇迹是如何发生的,雨果的回答值得每一个人反复回味——

「在巴西,打乒乓球意味着『孤独』——没有专业教练,没有大赛机会,甚至找不到人对练。但我相信,只要球不落地,就永远有翻盘的可能。」





2025澳门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中获胜的雨果图源微博@雨果·卡尔德拉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