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4000元的冥想班,白领花钱买自我安慰

4000元的冥想班,白领花钱买自我安慰

文章来源: 新周刊 于 2025-05-14 20:24:1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清晨7点,位于广州CBD甲级写字楼楼下的一家瑜伽馆已亮起了灯。十几位白领身着露露乐蒙的瑜伽服,手握一杯冰美式,在等待一场“疗愈之旅”。她们跟随导师的指引闭目盘坐,耳边是钵音的交响,鼻腔里萦绕着香薰蜡烛的檀香气味。

但当一小时的课程结束,走出冥想馆的白领们立刻不约而同地低头刷起手机——客户群的未读消息提醒、同事沟通工作的邮件、银行发来的房贷还款提醒、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等,如潮水般涌入屏幕。她们花费3999元购买的“心灵SPA”,仿佛只是给焦虑蒙上了一层滤镜。

近两年,国内疗愈产业出现了爆发性增长。根据《疗愈经济用户报告(2024)》,中国疗愈经济规模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约60%的城市青年人有焦虑情绪,其中18%为中度或重度焦虑。各类打着疗愈之名的颂钵冥想班异常火爆。

4000元的冥想班,白领花钱买自我安慰

一家网红瑜伽疗愈中心的标配往往是“洞穴式空间设计+有机素食套餐+心理学硕士导师”的一站式服务,甚至在冥想课程中,专门有摄影师为学员们拍照,以便她们在课后获得朋友圈打卡素材。这些坐落在城市里形形色色的颂钵冥想班,究竟是都市人的精神避难所,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冥想打卡,另一种仪式感陷阱:

在冥想垫上复刻“996”

在乔布斯年代的美国硅谷,冥想是一门显学。

1982年,27岁的乔布斯让著名摄影师安娜·沃克尔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乔布斯端坐在空荡的房间中,手握茶盏,已然进入冥想状态。那张照片至今仍广为流传。扎克伯格每天早上花30分钟进行冥想,这个简单的仪式能帮助他放松身心、调整状态,迎接新的一天。冥想能够让他在喧嚣的商业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同时也能帮助他拥有清晰的思考能力。

硅谷几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CEO和投资人,都在通过冥想来缓解高压工作带来的焦虑,甚至到了“你不冥想,你就不算硅谷圈精英”的地步。他们相信通过让大脑进行短暂的休息,可以改善大脑的状态,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图/《我的阿勒泰》)

如今,中国北上广深的职场也开始流行冥想和禅修的疗愈风潮,有的人甚至把冥想纳入KPI考核,例如“本周必须完成2次深度冥想”。

36岁的广告总监林悦在每周三晚上7点会准时出现在北京国贸某高端冥想馆。她熟练地铺上699元购买的抗菌瑜伽垫,在香氛氤氲的“星空冥想房”里查看了一眼手机日程表:19:10—20:00是冥想课,20:30是视频会议,21:00是改方案。

当颂钵声响起时,她的斜方肌仍保持着工作时的紧绷弧度,睫毛膏晕染的眼皮下,眼球每隔2分钟就会颤动。此时,她设定的智能手表震动提醒她收到了新的微信消息,这让她刚开始放空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工作上,忍不住思索:是谁发来的信息?她的眼球又颤动了一下,脑子里快速闪过手头上几个项目的deadline,最终克制住去看一眼智能手表的冲动。

冥想师注意到林悦面部表情的紧绷,走到身边轻声提醒她放松身体,要让意识专注于当下。她的肩膀轻微晃动了一下,背部依然保持直立。



(图/《去有风的地方》)

林悦说:“老师说观察呼吸就能清空大脑,可我满脑子都是客户提案的PPT还有哪些遗漏的内容。”就在最近,林悦去了某三甲医院心理门诊,当她拿到那张确诊中重度焦虑症的报告单时,她的心头反而松了一口气——这个结果早已在她意料之中。辞职的想法林悦已经反复思考了一年半,每当她看到房贷账单时,她都告诉自己再忍一忍,多存一点钱,明年一定要辞职。

抛开一小时冥想时间的效果不谈,对林悦来说,这是她的休息时间。“广告行业是长期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经常随时随地开大小会,还有一堆琐事。脑子闲不下来,被各种让人心烦意乱的东西充斥着,一年365天除了几个大型节假日可以喘口气,其余时间都是被这些事情包裹着。再怎么忙,我都要逼着自己每周必须抽出一个小时去练习冥想,这是我给自己忙碌生活中的一点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我才能感觉到我的身体是由自己掌握的。”



(图/《要久久爱》)

在不得不工作和想强迫自己休息的割裂中,林悦不知道焦虑的状态何时会达到巅峰。冥想课结束后,她把在瑜伽馆购买的能量水晶塞进她的古驰包里时,水晶的边缘恰好压住了那盒随身携带的抗焦虑药。

消费主义裹挟下的“伪休息”产业链

在杭州一家远离市区喧嚣的瑜伽工作室内,28岁的网红时尚博主桃子盘坐在瑜伽垫上,第8次举起手机拍摄腿部交叠的“双盘莲花坐”。她将滤镜调到“清冷禅意”模式,配文“周末gap的第一天,和焦虑彻底断联(双手合十emoji)”,随即点击发布小红书。当导师引导她“感受呼吸的流动”时,她脑海里正在飞快地思考着下一个拍摄的内容。

桃子说:“我的工作就是向粉丝展示我的生活状态,其中包括我是如何休息的。”桃子的手机相册里存着32317张未发布的废片,备忘录里写满了选题灵感:“凌晨5点打坐冥想坚持了一个月之后”“焦虑症最应该做的五件事清单”,等等。为了展现这趟为期三天的冥想静修之旅,桃子的行李箱里并列放着名牌亚麻禅修服、环形补光灯、两台拍摄用的相机、三个充电宝,这些都让这场以休息疗愈为主的活动变得虚伪。



冥想结束,她拿起手机进行自拍,身体已经形成了“爆款姿势”的肌肉记忆——脊柱前倾15度,便于用镜头捕捉下颌线;双手刻意悬在膝上并且十指关节放松,以便在不经意间展示新做的裸色美甲。当她试图向粉丝描述冥想可以带来“内在平静”时,其实心里默算着亚麻禅修服销量是否能达到客户的要求。

除了亚麻禅修服,桃子的店铺里正在售卖的还有瑜伽垫、沉香、蜡烛、香氛、能量水晶、水晶手串等疗愈赛道的衍生品。每个商品下面“100+”的数字,是在用销量表达人们对于疗愈以及这个动作能带来的仪式感的渴望。“低能量的人更要冥想与休息,这样才能保护你的能量不流失,减少能量的损耗。”桃子在直播间里向粉丝如此建议。

在这个以流量为主的时代,桃子认为冥想这类活动不过是流量战场上的一个道具。当她向粉丝们表演如何休息时,她其实处于工作的状态。桃子说:“其实都是市场需求,大数据显示疗愈赛道是如今不可忽视的大热门。网红的日常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也有被流量支配的无奈。”



正因为看见了市场对于休息的需求,打着疗愈幌子的机构才得以野蛮生长,不断壮大。许多机构通过精心包装的商业手段,套用心理学、哲学、宗教等体系里的概念,编造一套自洽的疗愈理论,然后包装导师人设、虚构导师头衔,通过自媒体做矩阵传播,再设计阶梯定价的产品一步步吸引消费者买单,最后等待消费者走进圈套。

当消费者购买这类疗愈服务时,有多少人会停下来问问自己:“这钱花得值吗?”

当休息成为奢侈品,人们如何完成自洽?

《自然-精神卫生》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表明,正念冥想课程能够为成年人所面对的心理困扰带来轻微到中等程度的缓解,并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长达6个月。前提是,当事人需要专注投入冥想练习中,而非假模假式地做流于表面的功夫。

上海一位拥有10多年教学经验的瑜伽老师Lisa说:“其实不少客人刚接触冥想课时都会问我‘冥想时总是静不下心来,怎么办?’‘为什么冥想后的平静总是转瞬即逝?’,我会告诉他们,这是初学者常见的问题。在瑜伽里,我们会说头脑里的思绪就像猴子,跳来跳去不得消停。如果你去观察你的念头,会发现它们常常是无厘头的,自动冒出来,这个念头还没结束,其他念头就冒出来了。而都市生活的环境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外部刺激,每天有很多的(事情)发生,让我们的感官接收器忙个不停。

冥想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在逐步练习中慢慢形成只‘观看’自己的念头和感受,而不是立刻让自己栽进去。冥想是一种练习,需要持之以恒,让我们的念头和感受与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静静地观察。你会发现原来你不只是你以前知道的自己,你还有超出以前的自己的部分,就是这个观察。”



(图/《去有风的地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曾祥龙主要研究积极心理学、正念冥想和慈悲冥想?。他发现,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冥想课程存在过度简化和盲目应用的问题,忽略了冥想背后的原理。尽管冥想给大脑带来了改变,但更重要的是冥想过程中每一个心理操作的目的。

中国的疗愈产业正处于井喷式发展时期,从寺庙禅修到商业冥想馆的异化背后,是人们想要知道应该如何让自己停下来的迫切需求。但人们如果倾向于用金钱购买“被规划好的放空”,反而挤压了真正的休息时间。要知道,免费的“20分钟公园效应”和在商业空间里付费冥想,最终的效果也许并无不同。

疗愈产业的本质是为人们提供情绪价值、心理疏导,更高层次是帮助他们改变人生,最终目的是教人如何在变化无常的社会里“心安”。当疗愈产业在不断兜售“更好的自己”的幻象时,如果人们在自我优化的迷局中越陷越深而不自知,那么恭喜你,你买的不是疗愈,而是给自己续费“我在努力变好”的幻觉。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假婚姻换绿卡 华女人财两失 还被逼发生性关系
多名中国人失踪!使馆紧急提醒:与家人约定暗号求救
又有学者炮轰习近平!北大女教授:只会画大饼…
违反“禁裸令” 中国女星坎城影展惨遭驱赶
特朗普拒喝咖啡引发争议 沙特为他准备了麦当劳餐车

24小时讨论排行

拦不住?全球顶尖科学家涌入中国
美国禁止全球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强化出口管制
南非总统痛斥59名赴美白人难民是逃避问题的“懦夫”
大动作!中俄就共建月球核电站签署合作备忘录
印度学者:中国能让美国达成协议 我们强硬起来也能
川普松口!不排除"亲上火线"和习近平谈贸易协议
惊悚视频!四川男当街连续狠刺女子 刀都捅弯了...
川普为何让步?幕僚警告他“关税再不降 基本盘要崩”
川普中东行 “第一兄弟”马斯克赚很大!
乌克兰"够清醒",自知"无法收复全部失地",也"不会加入北约"
耗资10亿占地57亩 潮汕这座超级豪宅将被强拆
万斯再失言:2026世界杯球迷完赛后不离境将遭驱逐
伊斯坦布尔:俄公布名单 普京本人不在列
港星王喜爆在台遭两次迷奸…疯狂失禁满身伤
格力不用海归:从精英到"间谍",中国留学生成时代牺牲品?
美对华小包裹关税被曝再降低 125%至54%再至3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4000元的冥想班,白领花钱买自我安慰

新周刊 2025-05-14 20:24:12

清晨7点,位于广州CBD甲级写字楼楼下的一家瑜伽馆已亮起了灯。十几位白领身着露露乐蒙的瑜伽服,手握一杯冰美式,在等待一场“疗愈之旅”。她们跟随导师的指引闭目盘坐,耳边是钵音的交响,鼻腔里萦绕着香薰蜡烛的檀香气味。

但当一小时的课程结束,走出冥想馆的白领们立刻不约而同地低头刷起手机——客户群的未读消息提醒、同事沟通工作的邮件、银行发来的房贷还款提醒、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等,如潮水般涌入屏幕。她们花费3999元购买的“心灵SPA”,仿佛只是给焦虑蒙上了一层滤镜。

近两年,国内疗愈产业出现了爆发性增长。根据《疗愈经济用户报告(2024)》,中国疗愈经济规模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约60%的城市青年人有焦虑情绪,其中18%为中度或重度焦虑。各类打着疗愈之名的颂钵冥想班异常火爆。

4000元的冥想班,白领花钱买自我安慰

一家网红瑜伽疗愈中心的标配往往是“洞穴式空间设计+有机素食套餐+心理学硕士导师”的一站式服务,甚至在冥想课程中,专门有摄影师为学员们拍照,以便她们在课后获得朋友圈打卡素材。这些坐落在城市里形形色色的颂钵冥想班,究竟是都市人的精神避难所,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冥想打卡,另一种仪式感陷阱:

在冥想垫上复刻“996”

在乔布斯年代的美国硅谷,冥想是一门显学。

1982年,27岁的乔布斯让著名摄影师安娜·沃克尔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乔布斯端坐在空荡的房间中,手握茶盏,已然进入冥想状态。那张照片至今仍广为流传。扎克伯格每天早上花30分钟进行冥想,这个简单的仪式能帮助他放松身心、调整状态,迎接新的一天。冥想能够让他在喧嚣的商业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同时也能帮助他拥有清晰的思考能力。

硅谷几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CEO和投资人,都在通过冥想来缓解高压工作带来的焦虑,甚至到了“你不冥想,你就不算硅谷圈精英”的地步。他们相信通过让大脑进行短暂的休息,可以改善大脑的状态,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图/《我的阿勒泰》)

如今,中国北上广深的职场也开始流行冥想和禅修的疗愈风潮,有的人甚至把冥想纳入KPI考核,例如“本周必须完成2次深度冥想”。

36岁的广告总监林悦在每周三晚上7点会准时出现在北京国贸某高端冥想馆。她熟练地铺上699元购买的抗菌瑜伽垫,在香氛氤氲的“星空冥想房”里查看了一眼手机日程表:19:10—20:00是冥想课,20:30是视频会议,21:00是改方案。

当颂钵声响起时,她的斜方肌仍保持着工作时的紧绷弧度,睫毛膏晕染的眼皮下,眼球每隔2分钟就会颤动。此时,她设定的智能手表震动提醒她收到了新的微信消息,这让她刚开始放空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工作上,忍不住思索:是谁发来的信息?她的眼球又颤动了一下,脑子里快速闪过手头上几个项目的deadline,最终克制住去看一眼智能手表的冲动。

冥想师注意到林悦面部表情的紧绷,走到身边轻声提醒她放松身体,要让意识专注于当下。她的肩膀轻微晃动了一下,背部依然保持直立。



(图/《去有风的地方》)

林悦说:“老师说观察呼吸就能清空大脑,可我满脑子都是客户提案的PPT还有哪些遗漏的内容。”就在最近,林悦去了某三甲医院心理门诊,当她拿到那张确诊中重度焦虑症的报告单时,她的心头反而松了一口气——这个结果早已在她意料之中。辞职的想法林悦已经反复思考了一年半,每当她看到房贷账单时,她都告诉自己再忍一忍,多存一点钱,明年一定要辞职。

抛开一小时冥想时间的效果不谈,对林悦来说,这是她的休息时间。“广告行业是长期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经常随时随地开大小会,还有一堆琐事。脑子闲不下来,被各种让人心烦意乱的东西充斥着,一年365天除了几个大型节假日可以喘口气,其余时间都是被这些事情包裹着。再怎么忙,我都要逼着自己每周必须抽出一个小时去练习冥想,这是我给自己忙碌生活中的一点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我才能感觉到我的身体是由自己掌握的。”



(图/《要久久爱》)

在不得不工作和想强迫自己休息的割裂中,林悦不知道焦虑的状态何时会达到巅峰。冥想课结束后,她把在瑜伽馆购买的能量水晶塞进她的古驰包里时,水晶的边缘恰好压住了那盒随身携带的抗焦虑药。

消费主义裹挟下的“伪休息”产业链

在杭州一家远离市区喧嚣的瑜伽工作室内,28岁的网红时尚博主桃子盘坐在瑜伽垫上,第8次举起手机拍摄腿部交叠的“双盘莲花坐”。她将滤镜调到“清冷禅意”模式,配文“周末gap的第一天,和焦虑彻底断联(双手合十emoji)”,随即点击发布小红书。当导师引导她“感受呼吸的流动”时,她脑海里正在飞快地思考着下一个拍摄的内容。

桃子说:“我的工作就是向粉丝展示我的生活状态,其中包括我是如何休息的。”桃子的手机相册里存着32317张未发布的废片,备忘录里写满了选题灵感:“凌晨5点打坐冥想坚持了一个月之后”“焦虑症最应该做的五件事清单”,等等。为了展现这趟为期三天的冥想静修之旅,桃子的行李箱里并列放着名牌亚麻禅修服、环形补光灯、两台拍摄用的相机、三个充电宝,这些都让这场以休息疗愈为主的活动变得虚伪。



冥想结束,她拿起手机进行自拍,身体已经形成了“爆款姿势”的肌肉记忆——脊柱前倾15度,便于用镜头捕捉下颌线;双手刻意悬在膝上并且十指关节放松,以便在不经意间展示新做的裸色美甲。当她试图向粉丝描述冥想可以带来“内在平静”时,其实心里默算着亚麻禅修服销量是否能达到客户的要求。

除了亚麻禅修服,桃子的店铺里正在售卖的还有瑜伽垫、沉香、蜡烛、香氛、能量水晶、水晶手串等疗愈赛道的衍生品。每个商品下面“100+”的数字,是在用销量表达人们对于疗愈以及这个动作能带来的仪式感的渴望。“低能量的人更要冥想与休息,这样才能保护你的能量不流失,减少能量的损耗。”桃子在直播间里向粉丝如此建议。

在这个以流量为主的时代,桃子认为冥想这类活动不过是流量战场上的一个道具。当她向粉丝们表演如何休息时,她其实处于工作的状态。桃子说:“其实都是市场需求,大数据显示疗愈赛道是如今不可忽视的大热门。网红的日常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也有被流量支配的无奈。”



正因为看见了市场对于休息的需求,打着疗愈幌子的机构才得以野蛮生长,不断壮大。许多机构通过精心包装的商业手段,套用心理学、哲学、宗教等体系里的概念,编造一套自洽的疗愈理论,然后包装导师人设、虚构导师头衔,通过自媒体做矩阵传播,再设计阶梯定价的产品一步步吸引消费者买单,最后等待消费者走进圈套。

当消费者购买这类疗愈服务时,有多少人会停下来问问自己:“这钱花得值吗?”

当休息成为奢侈品,人们如何完成自洽?

《自然-精神卫生》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表明,正念冥想课程能够为成年人所面对的心理困扰带来轻微到中等程度的缓解,并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长达6个月。前提是,当事人需要专注投入冥想练习中,而非假模假式地做流于表面的功夫。

上海一位拥有10多年教学经验的瑜伽老师Lisa说:“其实不少客人刚接触冥想课时都会问我‘冥想时总是静不下心来,怎么办?’‘为什么冥想后的平静总是转瞬即逝?’,我会告诉他们,这是初学者常见的问题。在瑜伽里,我们会说头脑里的思绪就像猴子,跳来跳去不得消停。如果你去观察你的念头,会发现它们常常是无厘头的,自动冒出来,这个念头还没结束,其他念头就冒出来了。而都市生活的环境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外部刺激,每天有很多的(事情)发生,让我们的感官接收器忙个不停。

冥想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在逐步练习中慢慢形成只‘观看’自己的念头和感受,而不是立刻让自己栽进去。冥想是一种练习,需要持之以恒,让我们的念头和感受与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静静地观察。你会发现原来你不只是你以前知道的自己,你还有超出以前的自己的部分,就是这个观察。”



(图/《去有风的地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曾祥龙主要研究积极心理学、正念冥想和慈悲冥想?。他发现,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冥想课程存在过度简化和盲目应用的问题,忽略了冥想背后的原理。尽管冥想给大脑带来了改变,但更重要的是冥想过程中每一个心理操作的目的。

中国的疗愈产业正处于井喷式发展时期,从寺庙禅修到商业冥想馆的异化背后,是人们想要知道应该如何让自己停下来的迫切需求。但人们如果倾向于用金钱购买“被规划好的放空”,反而挤压了真正的休息时间。要知道,免费的“20分钟公园效应”和在商业空间里付费冥想,最终的效果也许并无不同。

疗愈产业的本质是为人们提供情绪价值、心理疏导,更高层次是帮助他们改变人生,最终目的是教人如何在变化无常的社会里“心安”。当疗愈产业在不断兜售“更好的自己”的幻象时,如果人们在自我优化的迷局中越陷越深而不自知,那么恭喜你,你买的不是疗愈,而是给自己续费“我在努力变好”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