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五一”档票房腰斩,中国电影又到了至暗时刻?

“五一”档票房腰斩,中国电影又到了至暗时刻?

文章来源: 冰川思想库 于 2025-05-12 00:13:4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五一”档票房腰斩,中国电影又到了至暗时刻?

短视频、直播、微短剧的到来,并不只是抢走观众这么简单,而是改变了娱乐的心理和消费结构:为什么要在屏幕前坐两个小时,20秒刷个短视频,哈哈一乐,不行吗?

电影“五一”档的成绩已经出炉。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日)票房7.5亿元,同比去年下滑了51%。

横向对比近年数据,除了2022年之外,仅比2016年6.6亿稍微强一点。而那一年,“五一”假期只有3天。

50%的降幅,比股票波动都猛了。而且不只是“五一”档,此前的清明档跌幅更加惨烈。今年的清明档票房3天3.78亿元,而去年则有8.55亿。

这样的表现,堪称溃败。

犹记得春节时的电影大爆款《哪吒2》,一时让人多少意气风发。没想到几个月过去,“五一”档还在靠它撑着,在贵州,《哪吒2》居然依然拿下“五一”档票房冠军。

电影,大概真的到了危机时刻。

01

“五一”档不行,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电影不太能打。

把几部电影一字排开:《水饺皇后》《雷霆特攻队*》《猎金·游戏》《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开心超人之逆世营救》《大风杀》《海底小纵队:海啸大危机》《人生开门红》《幽灵公主》(重映)《九龙城寨之围城》(重映)。

出圈的几乎没有,热度在互联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哪怕最终的三位冠军《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也是反响平平。

《水饺皇后》豆瓣评分6.7,被网民称为“湾仔码头宣传片”;《猎金·游戏》评分6.4,被戏称“戏里戏外都是割韭菜”;至于《幽灵公主》,都是上世纪的宫崎骏老片了,还能挤进前三,本身也有点尴尬。

当然这些片也不能说差,至少都是及格分。另一部《大风杀》口碑甚至不错——虽然票房“扑街”,仅3000多万。

但也能看出真正能撑起大盘的并不多,没什么真正意义上有号召力的大片。主演《水饺皇后》的马丽曾向观众许诺,“如果票房突破5亿,我包饺子给大家吃。”这个预期倒是蛮现实的。

而这已经不是“五一”档的问题了,把之后即将上映的电影再扫一遍,感觉类似,几乎没有什么眼前一亮的作品。

这是当下电影行业非常迫切的问题,不谈爆款,哪怕是合格质量商业片的稳定产出,目前都比较困难。在一个难得的假期,“五一”档居然没法给出一个去电影院的理由。

02

在“五一”档还要讨论《哪吒2》,实在是让人有点五味杂陈。

之前在《哪吒2》爆火时,曾有人士站出来,说《哪吒2》赚得够多,要给别的影片让路。这引发了一片群嘲。

这句话确实很反市场,但不得不说,又很懂中国电影。据统计,2024年一年只看1次电影的观众高达57%。

这说明大多数观众,一年只会去一次电影院,这次在高分贝的宣发下捧场,就不会有下一次了。

所以在《哪吒2》一次次破纪录的时候,估计很多电影人的心在一截截变凉:自己的作品,估计是没戏了。

这当然不是说《哪吒2》有什么错,《哪吒2》是凭本事挣到了票房。但当全部的注意力围绕一部电影,人们被一种破天荒的喜悦所笼罩,或许也忘了一件事:电影院是要开一整年的。

《哪吒2》走到今天,与其说是电影,倒不如说成了文化现象。电影质量当然上乘,但一种举国叙事的助推也不可忽视。

这种路径能不能复制,下一部有没有、什么时候有,都不可预测。指望某一个爆款去拉动大盘,相信很多人都心里没底。

《哪吒2》足够火,但这种热度暂时没法带动行业整体,却让其他电影的问题展现了出来:预期不稳定,过于依赖档期,定位更像季节消费品为非影视作品等等。这在清明档就开始隐约有迹象,终于在“五一”档全面暴露。

03

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更大问题,其实是生存危机——人民群众真的需电影吗?

不看电影,或许真的没有什么影响了。今年的“五一”假期,依然消费强劲。今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人们依然愿意花钱,只不过不想花钱看电影罢了。

人们的影视娱乐也没那么萧条。2024年的微短剧市场已经达到了504.4亿元的规模,接近2024年电影票房的两倍。

当然,微短剧格调不高,要说这个是影视艺术总觉得有点丢人。但是,现在的电影又好多少呢?有多少可以说达到艺术的层次,非得存在不可?

如今,电影变成相当尴尬的存在:上限不高、下限不低,往上无法满足硬核的电影受众,往下又没法让下沉市场过瘾,那么,还有多少存在价值呢?

这个问题,甚至都不是中国电影独有。据猫眼专业版统计,2024年全球电影总票房达278.5亿美元,较去年的294.2亿下降了5.3%,其中第一大市场北美下降3%左右。

今年也同样惨淡,已经过了5个月,北美市场累计票房为24.6亿美元,还不到去年总票房的三分之一(87.2 亿美元)。同时在今年第一季度,洛杉矶片场拍摄下跌22%,平均5年跌了33%。对了,接下来还有个特朗普关税的影响需要考虑。

另一大市场日本也差不多。2024年日本总票房逾2069亿日元,同比前年的2215亿日元下跌6.5%,相比于2019年2612亿日元的高点,大致只有79%。

当然,这些相比于中国电影票房的下降幅度(2024年比2023年下降22.7%),多少没有那么刺激。本土电影,可能还有些大盘下降叠加自身努力的结果。

但无论如何,一个可能的结局开始浮现——电影会不会和戏曲一样,走向“遗产”的命运?

短视频、直播、微短剧的到来,并不只是抢走观众这么简单,而是改变了娱乐的心理和消费结构:为什么要在屏幕前坐两个小时,20秒刷个短视频,哈哈一乐,不行吗?

电影被抛弃,这或许很难想象,但灭绝从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仔细想想,这其实是我们今天必须要面对的情景:所有的精英叙事都在溃败。

在影视娱乐行业,电影就是那个“精英”。虽然无法言明,但人们心里其实有个排序:在影视门类中,电影是那个最高级的存在——被认为最能展现复杂命题,最能寄予哲学思考,最能反映时代精神。

电影是个大众娱乐,但在影像领域,它才最接近一门艺术。仔细想想就知道,大学里有电影学,却没有“电视剧学”,更不敢想象有“微短剧学”。

电影的导演,可以成为大师,但很难想象电视剧编导能获此名号;甚至影评都是一个独立的文体,至于其他的根本不可能自成体系。

而当电影遇到困境,舆论会长吁短叹、焦虑不已;对于其他消失的行业,又何曾皱一皱眉头。

但这就是我们不得不要面对的现实,这门经典化的影视艺术,真的遇到了困境。

这也没必要太过大惊小怪,在今天这个世界根本不算什么。想想多少年视为理所当然的全球化云云,不也在崩解?电影也不过是大历史的一个表征罢了。

当一些人看着那些无脑的微短剧连连摇头叹息,这种叹息既无力也乏味。我们终归是要面临一场充满动荡的价值重塑,那些本不会进入精英视野的事物,会用无可置疑的力量——流量、营收——证明自己。

至于电影如何自救,这真的无法预料,就交给时间吧,看它是淘洗出适者,还是抹平这一切。

查看评论(2)

24小时热点排行

金正恩为爱女从中国进口数十吨“臭臭的东西”
薄瓜瓜母亲节为母喊冤 称谷开来是“当代窦娥”
纽约时报:这是习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贸易战
美公民入境中国遭强制“侵入性检测” 美政府将调查
中共军委副主席传落马!何卫东官网报导“全清空”

24小时讨论排行

经贸会谈结束 何立峰:双方一致同意建立磋商机制
美中贸易谈判重大进展 美官员:中国急于重启贸易
中美联合声明发布 “丰硕”成果可能只在股市?
紧跟川普准没错?他两度高喊买股 标普大涨了…
印巴空战 中制导弹无损落地 印度捡到军情大礼包
“门铃恶作剧”酿悲剧 高中生毕业前夕遭枪击身亡
美对中重大退让!因中国在2问题上未有任何承诺
薄瓜瓜歌颂母亲是“当代窦娥” 网友翻出黑历史秒破防
川普夸中美谈判“取得了巨大进展” 中方不评价
中国男晒日本护照喊“打入敌人内部” 遭日网友检举急删文
来自美国的新教皇在大选中投给了特朗普吗?
美降至30%、中降至10% 一次看懂中美谈判结果
中媒:中国面子里子全拿下 应当感谢“特朗普同志”
星二代称"中国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现场细节:财长贝森特用糖来演示芬太尼有多毒
离谱!特朗普拟接受卡塔尔赠送豪华飞机当“空军一号”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五一”档票房腰斩,中国电影又到了至暗时刻?

冰川思想库 2025-05-12 00:13:47
“五一”档票房腰斩,中国电影又到了至暗时刻?

短视频、直播、微短剧的到来,并不只是抢走观众这么简单,而是改变了娱乐的心理和消费结构:为什么要在屏幕前坐两个小时,20秒刷个短视频,哈哈一乐,不行吗?

电影“五一”档的成绩已经出炉。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日)票房7.5亿元,同比去年下滑了51%。

横向对比近年数据,除了2022年之外,仅比2016年6.6亿稍微强一点。而那一年,“五一”假期只有3天。

50%的降幅,比股票波动都猛了。而且不只是“五一”档,此前的清明档跌幅更加惨烈。今年的清明档票房3天3.78亿元,而去年则有8.55亿。

这样的表现,堪称溃败。

犹记得春节时的电影大爆款《哪吒2》,一时让人多少意气风发。没想到几个月过去,“五一”档还在靠它撑着,在贵州,《哪吒2》居然依然拿下“五一”档票房冠军。

电影,大概真的到了危机时刻。

01

“五一”档不行,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电影不太能打。

把几部电影一字排开:《水饺皇后》《雷霆特攻队*》《猎金·游戏》《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开心超人之逆世营救》《大风杀》《海底小纵队:海啸大危机》《人生开门红》《幽灵公主》(重映)《九龙城寨之围城》(重映)。

出圈的几乎没有,热度在互联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哪怕最终的三位冠军《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也是反响平平。

《水饺皇后》豆瓣评分6.7,被网民称为“湾仔码头宣传片”;《猎金·游戏》评分6.4,被戏称“戏里戏外都是割韭菜”;至于《幽灵公主》,都是上世纪的宫崎骏老片了,还能挤进前三,本身也有点尴尬。

当然这些片也不能说差,至少都是及格分。另一部《大风杀》口碑甚至不错——虽然票房“扑街”,仅3000多万。

但也能看出真正能撑起大盘的并不多,没什么真正意义上有号召力的大片。主演《水饺皇后》的马丽曾向观众许诺,“如果票房突破5亿,我包饺子给大家吃。”这个预期倒是蛮现实的。

而这已经不是“五一”档的问题了,把之后即将上映的电影再扫一遍,感觉类似,几乎没有什么眼前一亮的作品。

这是当下电影行业非常迫切的问题,不谈爆款,哪怕是合格质量商业片的稳定产出,目前都比较困难。在一个难得的假期,“五一”档居然没法给出一个去电影院的理由。

02

在“五一”档还要讨论《哪吒2》,实在是让人有点五味杂陈。

之前在《哪吒2》爆火时,曾有人士站出来,说《哪吒2》赚得够多,要给别的影片让路。这引发了一片群嘲。

这句话确实很反市场,但不得不说,又很懂中国电影。据统计,2024年一年只看1次电影的观众高达57%。

这说明大多数观众,一年只会去一次电影院,这次在高分贝的宣发下捧场,就不会有下一次了。

所以在《哪吒2》一次次破纪录的时候,估计很多电影人的心在一截截变凉:自己的作品,估计是没戏了。

这当然不是说《哪吒2》有什么错,《哪吒2》是凭本事挣到了票房。但当全部的注意力围绕一部电影,人们被一种破天荒的喜悦所笼罩,或许也忘了一件事:电影院是要开一整年的。

《哪吒2》走到今天,与其说是电影,倒不如说成了文化现象。电影质量当然上乘,但一种举国叙事的助推也不可忽视。

这种路径能不能复制,下一部有没有、什么时候有,都不可预测。指望某一个爆款去拉动大盘,相信很多人都心里没底。

《哪吒2》足够火,但这种热度暂时没法带动行业整体,却让其他电影的问题展现了出来:预期不稳定,过于依赖档期,定位更像季节消费品为非影视作品等等。这在清明档就开始隐约有迹象,终于在“五一”档全面暴露。

03

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更大问题,其实是生存危机——人民群众真的需电影吗?

不看电影,或许真的没有什么影响了。今年的“五一”假期,依然消费强劲。今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人们依然愿意花钱,只不过不想花钱看电影罢了。

人们的影视娱乐也没那么萧条。2024年的微短剧市场已经达到了504.4亿元的规模,接近2024年电影票房的两倍。

当然,微短剧格调不高,要说这个是影视艺术总觉得有点丢人。但是,现在的电影又好多少呢?有多少可以说达到艺术的层次,非得存在不可?

如今,电影变成相当尴尬的存在:上限不高、下限不低,往上无法满足硬核的电影受众,往下又没法让下沉市场过瘾,那么,还有多少存在价值呢?

这个问题,甚至都不是中国电影独有。据猫眼专业版统计,2024年全球电影总票房达278.5亿美元,较去年的294.2亿下降了5.3%,其中第一大市场北美下降3%左右。

今年也同样惨淡,已经过了5个月,北美市场累计票房为24.6亿美元,还不到去年总票房的三分之一(87.2 亿美元)。同时在今年第一季度,洛杉矶片场拍摄下跌22%,平均5年跌了33%。对了,接下来还有个特朗普关税的影响需要考虑。

另一大市场日本也差不多。2024年日本总票房逾2069亿日元,同比前年的2215亿日元下跌6.5%,相比于2019年2612亿日元的高点,大致只有79%。

当然,这些相比于中国电影票房的下降幅度(2024年比2023年下降22.7%),多少没有那么刺激。本土电影,可能还有些大盘下降叠加自身努力的结果。

但无论如何,一个可能的结局开始浮现——电影会不会和戏曲一样,走向“遗产”的命运?

短视频、直播、微短剧的到来,并不只是抢走观众这么简单,而是改变了娱乐的心理和消费结构:为什么要在屏幕前坐两个小时,20秒刷个短视频,哈哈一乐,不行吗?

电影被抛弃,这或许很难想象,但灭绝从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仔细想想,这其实是我们今天必须要面对的情景:所有的精英叙事都在溃败。

在影视娱乐行业,电影就是那个“精英”。虽然无法言明,但人们心里其实有个排序:在影视门类中,电影是那个最高级的存在——被认为最能展现复杂命题,最能寄予哲学思考,最能反映时代精神。

电影是个大众娱乐,但在影像领域,它才最接近一门艺术。仔细想想就知道,大学里有电影学,却没有“电视剧学”,更不敢想象有“微短剧学”。

电影的导演,可以成为大师,但很难想象电视剧编导能获此名号;甚至影评都是一个独立的文体,至于其他的根本不可能自成体系。

而当电影遇到困境,舆论会长吁短叹、焦虑不已;对于其他消失的行业,又何曾皱一皱眉头。

但这就是我们不得不要面对的现实,这门经典化的影视艺术,真的遇到了困境。

这也没必要太过大惊小怪,在今天这个世界根本不算什么。想想多少年视为理所当然的全球化云云,不也在崩解?电影也不过是大历史的一个表征罢了。

当一些人看着那些无脑的微短剧连连摇头叹息,这种叹息既无力也乏味。我们终归是要面临一场充满动荡的价值重塑,那些本不会进入精英视野的事物,会用无可置疑的力量——流量、营收——证明自己。

至于电影如何自救,这真的无法预料,就交给时间吧,看它是淘洗出适者,还是抹平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