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设计 中国制造 苹果深陷漩涡 离开 还是不离开?
BBC
2025-04-21 08:41:30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离开,还是不离开?拥有十多亿消费者的中国,是苹果的第二大市场。
每部iPhone上都有一个标签,写着“加州设计”。
这款简约俐落、深深融入现代人生活的装置,虽然确实是在美国设计的,但它的诞生地,多半是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如今,这个国家正因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高额关税政策首当其冲,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甚至飙升至245%。
苹果公司每年销售超过2.2亿部iPhone,据多数估计,约九成都在中国制造。从亮面萤幕到电池模组,苹果产品的许多零件都是在中国生产、采购并组装成iPhone、iPad或Macbook,再出口到其最大市场——美国。
对这家企业来说,幸运的是,特朗普上周突然宣布,将智慧型手机、电脑和部分电子设备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
但这份宽限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随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还会有更多关税:“没有人能幸免”,并指出政府正调查“半导体及整个电子供应链”。
曾是苹果公司优势的全球供应链,如今成了其弱点。
美国与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彼此密不可分,而特朗普突如其来的高额关税彻底打乱了这层依赖关系,也引发一个关键问题:究竟谁更离不开谁?
救命稻草变成了威胁
苹果公司是全球最值钱的企业之一,而中国一直作为它的组装基地而获巨大利益。这不仅让中国向西方展现其制造实力,也带动了本地创新。
苹果早在1990年代便透过第三方经销商进入中国市场,贩售电脑。
1997年左右,苹果因无法与对手竞争而濒临破产,当时正向对外投资开放的中国,成了它的转机。那时,中国渴望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苹果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市于2008年7月19日开幕,地点位于北京市三里屯的娱乐商圈。
直到2001年,苹果才正式透过一家设于上海的贸易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开始在当地生产产品。它与在中国营运的台湾电子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合作,最初制造iPod,接着是iMac,最后是iPhone。
随着中国开始参与全球贸易——这其实是美国鼓励的结果——苹果在这个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中拓展了规模。
当时,中国还未具备制造iPhone的能力。根据供应链专家林雪萍的说法,苹果挑选了自己的供应商,并协助它们成长为“制造业明星”。
他举例说,北京精雕科技集团如今是高速精密加工设备的领先制造商,这类设备可用于高效率地制造先进零件。这家公司原本只是切割亚克力(acrylic,压克力)的小工厂,称不上机械制造商,但最后开发出能切割玻璃的机器,成为“苹果手机表层加工的主力”,林雪萍说。
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正值中西关系最热络之际,苹果在当地开设了第一家直营店。此后迅速扩展至50家分店,门市外经常大排长龙。
随着苹果利润不断攀升,中国的组装生产线也愈加庞大。富士康在郑州设立的全球最大iPhone工厂,也因此有了“iPhone城”之称。
对当时飞速发展的中国而言,苹果代表的是西方先进科技的象征——简洁、原创又高端。
如今,苹果多数的iPhone仍由富士康制造,所使用的高阶晶片则来自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厂——台湾的台积电(TSMC)。此外,制造过程中还需用到多种稀土元素,这些材料被广泛用于音讯设备和摄影镜头。
根据《日经亚洲》的统计,2024年苹果前187大供应商中,有约150家在中国设有工厂。
“对我们来说,全球没有哪个供应链比中国更重要。”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Tim Cook)去年在一次访谈中说。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美好时光: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在北京一场会议中。库克曾多次造访中国,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关税威胁:幻想还是野心?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苹果曾成功争取将中国制产品排除在关税范围之外。
但这次,特朗普政府先拿苹果开刀,然后才对部分电子产品暂时取消关税。他们认为征收重税能促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
“那几百万个锁螺丝、组装iPhone的劳工——这种事情将会回到美国,”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本月稍早受访时说。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上周也说:“特朗普总统已明确指出,美国不能再依赖中国制造半导体、芯片、智慧手机与笔电等关键科技产品。”
她补充说:“总统指示下,这些公司正加速将生产迁回美国。”
但外界普遍不看好这项说法。
苹果将组装作业迁回美国的想法“完全是幻想”,曾任苹果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的伊莱·佛里德曼(Eli Friedman)说。
他表示,早在2013年他加入该委员会时,苹果就提到要将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依赖,但从未考虑过美国。
佛里德曼补充说,苹果接下来十年进展有限,直到疫情期间中国严格封控、影响生产后,才“真正开始努力”。
“目前最重要的新组装地点是越南与印度,当然大多数的组装仍在中国。”
苹果未回应BBC的提问,但其官网指出,其供应链横跨“数千家公司、遍布50多个国家”。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中国无可匹敌的供应链,是吸引富士康等外国制造商的重要原因。
未来挑战重重
若苹果改变目前的供应链结构,对中国将是重大冲击,这个国家正试图在疫情后重振经济。
2000年代初中国想成为西方制造业重镇的很多理由如今依然成立——这能创造数十万个工作机会,并让中国在全球贸易中保持关键地位。
“苹果正处于美中对立的核心位置,而关税突显出面对这种风险的代价,”供应链顾问吉加·迪希特(Jigar Dixit)表示。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中国未对特朗普的威胁低头,反而以125%关税反击美国商品,同时对多种关键稀土矿物与磁体实施出口限制,打击美国供应链。
当然,美国对中国其他产业持续施加的关税仍将造成实质伤害。
而且不只是中国,特朗普明言将针对所有与中国供应链相关的国家。例如,苹果已将AirPods生产移至越南,但在特朗普暂停前,该国也面临高达46%的关税,因此将产线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也不是解决之道。
“像富士康这种需要容纳十万人以上的大型组装厂,只可能设在亚洲,而这些国家都面临越来越高的关税压力。”佛里德曼说。
苹果接下来该怎么做?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2024年9月,苹果广州门市店内新品销售首日。
如今,苹果要应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因为中国政府正在加快发展本土先进科技产业,力拼美国。
林雪萍指出,既然“苹果培养了中国电子制造的能力,华为、小米、OPPO 等厂商就能沿用这条成熟的供应链”。
去年,苹果已被华为与Vivo超越,不再是中国最大智慧型手机品牌。由于经济疲弱,中国消费者的支出意愿不高,加上中国禁止ChatGPT,也让苹果在AI功能手机领域失去优势。今年1月,苹果甚至罕见地对iPhone提供折扣促销。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益收紧控制之下,苹果也不得不配合政策,限制自家装置上的蓝牙与AirDrop功能,以防民众藉此分享政治资讯。苹果还挺过中国对科技业的整肃行动,这些行动连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都难以幸免。
尽管苹果宣布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约合3,780亿英镑),但可能仍不足以让特朗普政府满意。
面对特朗普政策的多变与不确定性,外界预期还会有更多突如其来的关税,让苹果措手不及、难以应对。
迪希特表示,就算未来再针对智慧型手机征收关税,也不至于对苹果造成重创,但无论如何都会对其供应链造成“营运与政治上的压力”,而这条供应链短期内根本难以重建。
佛里德曼补充说,上周智慧手机获得关税豁免,确实让这场危机的严重性有所降低。
“但这绝不代表苹果可以松懈。”
王凡(Fan Wang)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