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将现史无前例“科学家红利” 催生全球独一无二产业

中国将现史无前例“科学家红利” 催生全球独一无二产业

文章来源: 观察者网 于 2025-03-31 08:24:4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毛克疾。

最近和哈佛商学院、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很多老师、同学都谈及这个问题,发现他们很多人对“中国红利”的理解还是和几十年前一样。这样的陈旧看法自然无法全面准确完整理解今天的中国。

那么,如今我们要说的“中国红利”到底意味著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掰开细说的问题,至少有四个方面。

中国工厂。(视觉中国)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展现的是流水线“普通工人红利”,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业,背靠几乎无限供给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两头在外”模式,单枪匹马把全球用工成本维持在低位十几年。

很遗憾,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红利认知还停留在这个位面,认为中国只能开发“人矿”,搞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西方资本和技术一撤走,中国就玩完。

后来,中国展现了“技术工人红利”,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一般制造业。从机电产品到重化工产品,无数产业集群构成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彼此又形成密切的协作,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和综合性价比的控制能力全球无出其右。这就是中国经济目前最明显的护城河——在要素成本攀升的背景下,中国还能够维持电脑、手机、汽车等产品的制造优势,这就是最大的原因。

认识中国在这个位面的优势的西方人已经不多。这些人要么变成了铁杆“中吹”,惊歎中国产业深度和优势稳固,要么就变成了死硬“中黑”,领教了中国的恐怖,惊呼再不搞“中国+1”,西方产业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黑神话 悟空》由杭州企业“游戏科学”研发,是中国首部3A游戏大作。(视觉中国)

现在,中国正在涌现的是“工程师红利”,逐步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新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几乎已把所有符合新质生产力定义的产业赛道都佔满:可再生能源、电动车、无人机、动力电池、机器人等硬件几无悬念,就算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游戏、动画这样的“偏软产业”也会马上迎来爆发。此外,一些长期被卡脖子的产业,包括芯片和大飞机,中国获得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背后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创新产业的本质属性都是“工程密集型”——光有资本不够,光有人力也不够,有资本有人力还是不够,最后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反覆进行试错和迭代,才能通过海量工程环节推动产业进步、产品升级。这样的条件目前只有中国具备。

西方有资本,也可以吸引到全球人才,但是生产应用场景远少于中国,这就注定了他们未来难以媲美中国的产业科技优势,而且越到后期越难追赶。认识到这一点的西方人基本都已经peace & love了,因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对中国产业科技的主题只有一个:合作。

未来,中国必然会出现史无前例的“科学家红利”,催生全球独一无二的未来产业,比如可控核聚变。如图所示,最新公佈的自然指数排名就可见一斑:前10的机构中来自中国的机构佔了9席!(编按:应为8席)这归根到底是中国科技人口的规模和中国科研投入的强度发生了共振:千万级别的科研人口彙集十万亿美元级别的研发经费,自然产生海量的科研成果,这非常符合投入产出规律。

最新公佈的自然指数排名。

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科研能力快速提高,未来人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有可能出现在中国。这将不会局限于单纯的工程优势,而很可能是0到1的原创突破,很多方向和内容现在甚至无法准确描述。

最厉害的是,普工红利、技工红利、工程师红利、科学家红利虽然出现时间有先有后,但绝不是竞争关係,更不是互斥关係,而是协作关係。科技突破可以通过工程优势转化为产品,再通过产业优势完成大众化市场化,构成了从前沿科技到日常生活的完美链路。

十多亿人+社会主义+工业化智能化,注定爆发出史所未见的天量生产力,代表了地球文明的最高水平。这时候中国必然可以为人类繁荣进步做更大的贡献,这可能才是“中国红利”的真正含义。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一男一女,今天刷爆了领英!全美吃瓜
宗庆后生前购买美国千万豪宅曝光 顶级定制 奢华至极
印度裔在美国影响力越来越大 种族仇恨也随之而来
美牙医爱上小三 毒杀妻子 策划杀警被控一级谋杀
川普18岁孙女身价飙千万!穿红衣“伪参选”签重磅代言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中国很快会处死芬太尼制造者 北京:责任在美国自身
长记性吧,以后媒体再吹谁俭朴我都不信!
马斯克密集发文猛烈抨击特朗普“爱泼斯坦案是骗局”
美国加州州长跳脚:特朗普想把未来拱手交给中国!
澳总理:中国洋溢自信和创新 成都建筑前所未见
特朗普心生一计,欧洲人头都大了...
全球首例!深圳机器人“自己搭地铁”送货 乘客狂抢拍
最新进展!华人夫妇代孕21名子女 涉嫌卖中国赚钱!
川普下通牒一石二鸟! 普京与中伊朝联盟恐瓦解
美中关税大限传或再延3月 外媒:北京自认佔上风
无人能掌控爱泼斯坦事件 事实证明连特朗普也不行
王室密谈录音疑流出!哈里求和条件曝光:要弃梅根了?
中国人大买加州房产 野火肆虐后 数十万空屋格外刺眼
杭州自来水恶臭如粪水死老鼠 居民称"洗了个粪坑浴"
美媒曝猛料:特朗普给爱泼斯坦写过粗俗的生日贺信
安吉丽娜朱莉的19岁亲生女亮相,被曝已和恋人同居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将现史无前例“科学家红利” 催生全球独一无二产业

观察者网 2025-03-31 08:24:40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毛克疾。

最近和哈佛商学院、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很多老师、同学都谈及这个问题,发现他们很多人对“中国红利”的理解还是和几十年前一样。这样的陈旧看法自然无法全面准确完整理解今天的中国。

那么,如今我们要说的“中国红利”到底意味著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掰开细说的问题,至少有四个方面。

中国工厂。(视觉中国)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展现的是流水线“普通工人红利”,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业,背靠几乎无限供给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两头在外”模式,单枪匹马把全球用工成本维持在低位十几年。

很遗憾,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红利认知还停留在这个位面,认为中国只能开发“人矿”,搞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西方资本和技术一撤走,中国就玩完。

后来,中国展现了“技术工人红利”,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一般制造业。从机电产品到重化工产品,无数产业集群构成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彼此又形成密切的协作,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和综合性价比的控制能力全球无出其右。这就是中国经济目前最明显的护城河——在要素成本攀升的背景下,中国还能够维持电脑、手机、汽车等产品的制造优势,这就是最大的原因。

认识中国在这个位面的优势的西方人已经不多。这些人要么变成了铁杆“中吹”,惊歎中国产业深度和优势稳固,要么就变成了死硬“中黑”,领教了中国的恐怖,惊呼再不搞“中国+1”,西方产业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黑神话 悟空》由杭州企业“游戏科学”研发,是中国首部3A游戏大作。(视觉中国)

现在,中国正在涌现的是“工程师红利”,逐步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新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几乎已把所有符合新质生产力定义的产业赛道都佔满:可再生能源、电动车、无人机、动力电池、机器人等硬件几无悬念,就算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游戏、动画这样的“偏软产业”也会马上迎来爆发。此外,一些长期被卡脖子的产业,包括芯片和大飞机,中国获得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背后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创新产业的本质属性都是“工程密集型”——光有资本不够,光有人力也不够,有资本有人力还是不够,最后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反覆进行试错和迭代,才能通过海量工程环节推动产业进步、产品升级。这样的条件目前只有中国具备。

西方有资本,也可以吸引到全球人才,但是生产应用场景远少于中国,这就注定了他们未来难以媲美中国的产业科技优势,而且越到后期越难追赶。认识到这一点的西方人基本都已经peace & love了,因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对中国产业科技的主题只有一个:合作。

未来,中国必然会出现史无前例的“科学家红利”,催生全球独一无二的未来产业,比如可控核聚变。如图所示,最新公佈的自然指数排名就可见一斑:前10的机构中来自中国的机构佔了9席!(编按:应为8席)这归根到底是中国科技人口的规模和中国科研投入的强度发生了共振:千万级别的科研人口彙集十万亿美元级别的研发经费,自然产生海量的科研成果,这非常符合投入产出规律。

最新公佈的自然指数排名。

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科研能力快速提高,未来人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有可能出现在中国。这将不会局限于单纯的工程优势,而很可能是0到1的原创突破,很多方向和内容现在甚至无法准确描述。

最厉害的是,普工红利、技工红利、工程师红利、科学家红利虽然出现时间有先有后,但绝不是竞争关係,更不是互斥关係,而是协作关係。科技突破可以通过工程优势转化为产品,再通过产业优势完成大众化市场化,构成了从前沿科技到日常生活的完美链路。

十多亿人+社会主义+工业化智能化,注定爆发出史所未见的天量生产力,代表了地球文明的最高水平。这时候中国必然可以为人类繁荣进步做更大的贡献,这可能才是“中国红利”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