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打一针重生!复旦团队新技术大幅延长锂电池寿命

打一针重生!复旦团队新技术大幅延长锂电池寿命

文章来源: 中时电子报 于 2025-02-13 13:47:1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从手机、电动车到储能电站,锂电池在现代人们生活中已无处不在。锂电池虽然好用,也有一些先天缺陷,除了需要设计安全机制外,其寿命较短、价格较高是主要难题。大陆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最近开发出一种锂载体分子,让废旧电池“打一针”就可无损修复,将锂电池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大幅降低使用锂电池的成本。

据《快科技》报导,目前使用的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持续不断损失锂离子,手机电池用久了会充不进电,电动车充饱电池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

上海复旦大学公众号发文指出,复旦高分子科学系团队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打破锂电池传统设计原则,通过AI和有机电化学的结合,成功设计了一种锂载体分子,让废旧电池“打一针”就可无损修复,将锂电池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该项研究成果于13日发表于国际知名的《自然》(Nature)科学期刊上。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就能大幅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基于这个想法,团队开发了一种像药物一样的锂载体分子,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补充电池中的锂离子。

研究报告指出,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化学知识,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通过引入有机化学、材料工程技术等方面大量的关联知识,构建数据库,在多次实验后获得了这种新的锂离子载体分子。

据介绍,使用这一技术,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展现出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96%容量),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圈提升到超过12000-60000圈,在国际上尚属首例。

目前,锂载体分子已通过初期实验验证,预计在电池总成本中占比不到10%,具备大规模商用潜力,可用于补锂、储能、光储一体化。团队正在开展锂载体分子的宏量制备,并与国际顶尖电池企业合作,希望能尽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拿银牌的吴艳妮,抢走了所有的戏
世界冠军官宣结婚,婚纱照曝光
200万就能买到两房一厅,内地客涌入香港楼市
“为回击高市早苗的挑衅,我申请每月无偿多加5个班”
胡彦斌承认与易梦玲恋情,两人牵手现身机场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见“社会主义者”马姆达尼,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习大作家”出逾300本著作 堆灰尘、一折也没人买
中国学生走私真菌案背后:中美之间的学术合作与政治偏见
一个心脏瓣膜出厂价3万多,医院收取患者28万?
“博导”郭伟的双面人生:小镇高中毕业 参评中科院院士
中餐馆肇事 中国赴德参展团队逾百人中毒拉到出血
高中学历却冒充工科专家,骗走大学数百万资金
黄仁勋:我预测中国市场的销量将为零,下季度也是
中国驻日使馆重申联合国敌国条款:有权对日动武
特朗普真怒了:民主党议员“煽动叛乱”,足以判“死刑”
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其团队博士曾无奈退学
一家三口被亲戚拐卖,30年后重聚 人贩子以为“他死了”
一个心脏瓣膜出厂价3万多,医院收取患者28万?
中国下一个奥运之城,悬念再起
全球最大“人造月亮”仅亮百日就熄火 变亿元超级废墟
美同意向沙特出售F-35战机,内塔尼亚胡发声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打一针重生!复旦团队新技术大幅延长锂电池寿命

中时电子报 2025-02-13 13:47:18



从手机、电动车到储能电站,锂电池在现代人们生活中已无处不在。锂电池虽然好用,也有一些先天缺陷,除了需要设计安全机制外,其寿命较短、价格较高是主要难题。大陆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最近开发出一种锂载体分子,让废旧电池“打一针”就可无损修复,将锂电池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大幅降低使用锂电池的成本。

据《快科技》报导,目前使用的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持续不断损失锂离子,手机电池用久了会充不进电,电动车充饱电池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

上海复旦大学公众号发文指出,复旦高分子科学系团队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打破锂电池传统设计原则,通过AI和有机电化学的结合,成功设计了一种锂载体分子,让废旧电池“打一针”就可无损修复,将锂电池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该项研究成果于13日发表于国际知名的《自然》(Nature)科学期刊上。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就能大幅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基于这个想法,团队开发了一种像药物一样的锂载体分子,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补充电池中的锂离子。

研究报告指出,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化学知识,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通过引入有机化学、材料工程技术等方面大量的关联知识,构建数据库,在多次实验后获得了这种新的锂离子载体分子。

据介绍,使用这一技术,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展现出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96%容量),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圈提升到超过12000-60000圈,在国际上尚属首例。

目前,锂载体分子已通过初期实验验证,预计在电池总成本中占比不到10%,具备大规模商用潜力,可用于补锂、储能、光储一体化。团队正在开展锂载体分子的宏量制备,并与国际顶尖电池企业合作,希望能尽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