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当年明月如果疯了 “明朝那些事儿”就多了个开放性尾声

当年明月如果疯了 “明朝那些事儿”就多了个开放性尾声

文章来源: 码头青年 于 2025-01-08 12:13:1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石悦),最近传出精神分裂的消息,据说已经住进了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网上传闻有鼻子有眼,说他因为猥亵女同事被当场抓包,还在另一场合打伤了一位男领导,最终崩溃入院。这个瓜真假难辨,但无疑是开年最离奇的故事。

回顾明月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这就是从明史中走出来的人物。

这位二十多岁就写出煌煌巨著的大神,靠着《明朝那些事儿》赚得版税无数,早早实现财务自由。另外,他还实现了很多作家都梦寐以求却可望不可即的事:进入体制,一路高升,十几年内即升至一线城市副厅级。

然而,如今他的人生却以这种方式离奇崩塌?

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事并不是特别靠谱。

先说最关键的点:如果当年明月真在一个月多前因为“猥亵”被抓,而且还被送进精神病院,按理说早该有相关的免职或停职消息流出。但翻遍公开信息,至今没有任何权威通报。如果真有这么大的事儿,以上海的信息透明度来看,不可能现在才被大范围传播。所以,单凭这一点,所谓“猥亵女领导”的瓜就不太能站得住脚。

再说,明月这些年来,公众形象一直都很干净低调。出书期间,他靠才华圈粉;进体制后,又低调做人、踏实做事。这种人会干出猥亵领导、打同事的事?请原谅我的想象力。

如果非要说什么值得相信,我倒觉得,明月假如真的精神出问题,大概率还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或者健康原因。这些年,一路看似风光,但体制内外的双重身份,以及随之而来的多重压力,可能早已让他心力交瘁。

网络传言究竟有几分真,在权威消息出来之前,无法考证。但明月的故事太精彩传奇,忍不住要落笔多写几句。

明月的命运,像极了他笔下的那些历史人物。《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故事原本是他讲给别人的,今天却仿佛讲回了自己。

他最常提及的明朝权臣中,有一个经典角色叫张居正。这位拯救大明的内阁首辅,推行一系列改革,造福国家百姓,但最终在权力漩涡中不得善终。

张居正,这位拯救大明的内阁首辅,大鸣大放大改革,短时间内让国家蒸蒸日上。然而,他的成功也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张居正“以身饲虎”,深知改革会得罪权贵,但他仍义无反顾,因为他相信唯有如此才能让国家走向强盛。张居正活着时如烈火燃烧,死后却被抄家,家人流离失所。这既是改革者的代价,也是“通透之人”无从逃避的宿命。

明月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和张居正有着微妙的相似。或许,他也想学张居正?

他借助《明朝那些事儿》成为畅销作家,早早就领先别人若干步,也有了进一步的资本。他转身进入体制时,便如同张居正进入朝堂。他以为自己能在权力游戏中游刃有余,但最终发现,现实远比明史中的故事更荒诞,更无常。他的精神压力,也许正源于这种撕裂。

另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隐喻,来自《明朝那些事儿》里对万历皇帝的描写。

万历原本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帝,曾试图改革,但面对文官集团的抗争,最终选择了退缩。明月在书中说,万历的“放任”是一种反抗,但更是一种无奈。他的内心或许充满了对体制和现实的不满,但最终,他选择自我放逐,关上了内心的那扇门。

将万历皇帝的“怠政”对照明月的崩溃,也许会发现某种相似。明月并非不知道体制的规则,也未必没有尝试适应和突破,但当他发现这种力量的无处不在时,内心的挣扎可能已让他筋疲力尽。崩溃,或许正是他的“怠政”,是对无力改变环境的一种最终反应。万历选择了深宫,而明月选择了精神崩溃,一个是物理上的逃避,一个是心理上的逃遁。

此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隐喻来自唐伯虎的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中,明月讲述了唐伯虎装疯的桥段,以调戏妇女、衣衫不整的方式在大街上制造混乱,从而摆脱宁王的控制。这段故事,被石悦用轻松的笔调呈现,但透过历史的尘埃,唐伯虎的装疯又何尝不是一种绝望的自保?宁王的造反是唐伯虎改变不了的,他的疯癫不过是为了与造反者切割。

而今天的明月,如果他真的“精神分裂”,这是不是另一种“装疯”?

在明月的笔下,还有一个人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生——徐霞客。明月在书中描绘出的他的诗意生活,是很多人向往的明月光。

在那个追逐权力与功名的时代,徐霞客选择了另一条路。他远离官场,踏遍山川河流,用一生追求内心的热爱。当黄山大雪消融时,徐霞客坐在绝顶,听了一整天融雪的声音。那是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声音,是一份无关名利的纯粹快乐。

但讽刺的是,明月终究没能做到徐霞客那样,坐在山顶听雪融的声音,而是选择转身入红尘,在名利的欲海中苦苦挣扎。

明月注定成不了徐霞客。他的前同事回忆说,他的理想还是修平治齐。而在当代中国,只有进入体制,他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只是体制不是徐霞客的山川河流,它更加冰冷、更加无情,也更难逃避。

明月写了明朝的兴衰,却在自己的命运里演绎了另一场现代的历史剧。

《明朝那些事儿》是明月给历史、社会和人性写下的注解,但他的命运却为这本书增加了一个开放性的尾声。那些他笔下的明朝人物,或许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他自己。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愿他,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雪融之声。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7)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刘国梁女儿在美国夺得高尔夫冠军 全英文致谢父母
姐弟恋?邓文迪布雷迪结伴出席老贝婚礼 网上炸锅
壶口公驴戴套:女游客为何对驴鞭颤抖不已
传播淫秽?中国拘捕数十名小说作家 许多是年轻女性
跟9岁女孩办婚礼后 他真身被扒:假红毯 假葬礼 假电影…




24小时讨论排行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三巨头”史无前例同框?习邀川普普京看9.3大阅兵
游本昌入党 申请书写了21页 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
司法部将“取消国籍”列优先事项 曾冒领白卡或丢国籍
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1亿 比伊朗土耳其德国人口都多
陆配网红被驱逐回大陆 遇水浸维权接恐吓电话吓得发抖
中国眼下的失业潮,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马斯克已争取到足够支持者 能对川普构成实际威胁”
华裔教授自杀 家属控告西北大学歧视并导致悲剧发生
关税又一次让步 川普不得不对中国低头的四点原因
白宫发言人:加拿大已经向特朗普总统“屈服”了
俄集结5万军队 以三比一的人力优势试图夺取苏梅
中国秀神秘“断电导弹”一击瘫痪电网 疑剑指台湾
中美确认贸易框架细节 北京将加快向美出口关键矿产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当年明月如果疯了 “明朝那些事儿”就多了个开放性尾声

码头青年 2025-01-08 12:13:13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石悦),最近传出精神分裂的消息,据说已经住进了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网上传闻有鼻子有眼,说他因为猥亵女同事被当场抓包,还在另一场合打伤了一位男领导,最终崩溃入院。这个瓜真假难辨,但无疑是开年最离奇的故事。

回顾明月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这就是从明史中走出来的人物。

这位二十多岁就写出煌煌巨著的大神,靠着《明朝那些事儿》赚得版税无数,早早实现财务自由。另外,他还实现了很多作家都梦寐以求却可望不可即的事:进入体制,一路高升,十几年内即升至一线城市副厅级。

然而,如今他的人生却以这种方式离奇崩塌?

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事并不是特别靠谱。

先说最关键的点:如果当年明月真在一个月多前因为“猥亵”被抓,而且还被送进精神病院,按理说早该有相关的免职或停职消息流出。但翻遍公开信息,至今没有任何权威通报。如果真有这么大的事儿,以上海的信息透明度来看,不可能现在才被大范围传播。所以,单凭这一点,所谓“猥亵女领导”的瓜就不太能站得住脚。

再说,明月这些年来,公众形象一直都很干净低调。出书期间,他靠才华圈粉;进体制后,又低调做人、踏实做事。这种人会干出猥亵领导、打同事的事?请原谅我的想象力。

如果非要说什么值得相信,我倒觉得,明月假如真的精神出问题,大概率还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或者健康原因。这些年,一路看似风光,但体制内外的双重身份,以及随之而来的多重压力,可能早已让他心力交瘁。

网络传言究竟有几分真,在权威消息出来之前,无法考证。但明月的故事太精彩传奇,忍不住要落笔多写几句。

明月的命运,像极了他笔下的那些历史人物。《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故事原本是他讲给别人的,今天却仿佛讲回了自己。

他最常提及的明朝权臣中,有一个经典角色叫张居正。这位拯救大明的内阁首辅,推行一系列改革,造福国家百姓,但最终在权力漩涡中不得善终。

张居正,这位拯救大明的内阁首辅,大鸣大放大改革,短时间内让国家蒸蒸日上。然而,他的成功也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张居正“以身饲虎”,深知改革会得罪权贵,但他仍义无反顾,因为他相信唯有如此才能让国家走向强盛。张居正活着时如烈火燃烧,死后却被抄家,家人流离失所。这既是改革者的代价,也是“通透之人”无从逃避的宿命。

明月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和张居正有着微妙的相似。或许,他也想学张居正?

他借助《明朝那些事儿》成为畅销作家,早早就领先别人若干步,也有了进一步的资本。他转身进入体制时,便如同张居正进入朝堂。他以为自己能在权力游戏中游刃有余,但最终发现,现实远比明史中的故事更荒诞,更无常。他的精神压力,也许正源于这种撕裂。

另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隐喻,来自《明朝那些事儿》里对万历皇帝的描写。

万历原本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帝,曾试图改革,但面对文官集团的抗争,最终选择了退缩。明月在书中说,万历的“放任”是一种反抗,但更是一种无奈。他的内心或许充满了对体制和现实的不满,但最终,他选择自我放逐,关上了内心的那扇门。

将万历皇帝的“怠政”对照明月的崩溃,也许会发现某种相似。明月并非不知道体制的规则,也未必没有尝试适应和突破,但当他发现这种力量的无处不在时,内心的挣扎可能已让他筋疲力尽。崩溃,或许正是他的“怠政”,是对无力改变环境的一种最终反应。万历选择了深宫,而明月选择了精神崩溃,一个是物理上的逃避,一个是心理上的逃遁。

此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隐喻来自唐伯虎的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中,明月讲述了唐伯虎装疯的桥段,以调戏妇女、衣衫不整的方式在大街上制造混乱,从而摆脱宁王的控制。这段故事,被石悦用轻松的笔调呈现,但透过历史的尘埃,唐伯虎的装疯又何尝不是一种绝望的自保?宁王的造反是唐伯虎改变不了的,他的疯癫不过是为了与造反者切割。

而今天的明月,如果他真的“精神分裂”,这是不是另一种“装疯”?

在明月的笔下,还有一个人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生——徐霞客。明月在书中描绘出的他的诗意生活,是很多人向往的明月光。

在那个追逐权力与功名的时代,徐霞客选择了另一条路。他远离官场,踏遍山川河流,用一生追求内心的热爱。当黄山大雪消融时,徐霞客坐在绝顶,听了一整天融雪的声音。那是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声音,是一份无关名利的纯粹快乐。

但讽刺的是,明月终究没能做到徐霞客那样,坐在山顶听雪融的声音,而是选择转身入红尘,在名利的欲海中苦苦挣扎。

明月注定成不了徐霞客。他的前同事回忆说,他的理想还是修平治齐。而在当代中国,只有进入体制,他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只是体制不是徐霞客的山川河流,它更加冰冷、更加无情,也更难逃避。

明月写了明朝的兴衰,却在自己的命运里演绎了另一场现代的历史剧。

《明朝那些事儿》是明月给历史、社会和人性写下的注解,但他的命运却为这本书增加了一个开放性的尾声。那些他笔下的明朝人物,或许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他自己。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愿他,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雪融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