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资源应该给行业和企业,扶持应该给年轻人

资源应该给行业和企业,扶持应该给年轻人

文章来源: 唐史主任司马迁 于 2025-01-06 18:20: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喝了酒,打字可能有错,但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个问题–全要素生产率。

在海南的时候,雇车。司机听我接了几个电话后,就小心跟我探讨,问我,钱到底哪里去了。

当时我们正走在环岛高速上,我就用高速和他举例。

这条高速是用地方债修的,地方债是有资金成本的,比方说3%。然后高速修完了,每年还有维护费用,加上债务利息。如果高速的收费不能超过这个综合成本,那么这条高速就是亏损的。且亏损会随着道路的老化而逐步提升。花了一百亿修这个路,如果每年亏几亿,那么这个资产就会不断贬值,钱就这么亏没了,资产贬值没了,坏账没了。

通常的思考是,为了不亏损,我提高过路过桥费,那么这个成本就会摊销到物流成本里去,这也是我们国家物流整体成本占比高的原因之一。甚至可能催生高速超载导致路面维护费用快速增加。

那么怎么才是有效的呢?我让他看了路边密集的一体化灯杆,这种是无效投资,需要砍掉。还有一些景观化的支出可以砍掉。但比如提升通行效率的,三亚去陵水的隧道要加紧投入。这样,这条路就可以实现更少的无效投入,更多的有效投入,提升整条路的全要素生产率。

这只是一条路,从更多的行业角度看,比如光伏。全行业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盖了那么多的生产线,土地资源,资本开支,办开工工人的人力资源,政府配套的政策资源等等。生产出来的是毛利率为零甚至为负的产品,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全要素生产率。即使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依旧基于自己的利益视角,向光伏输血。这就好像一个滴滴司机只能开一辆车,然后隔壁滴滴司机买了两辆车,咱就买三辆车。

产能过剩不只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全社会不尊重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去和德日韩比较,纯粹从工业国家的视角来比较,问题是工业技术吗?不是,我们全体系的供应链有强大的技术整合优势。痛点是在工业利润,我们把光伏做得完全没有利润了,碳化硅在英飞凌的手里时,也是高毛利产品,但这才几年,我们马上要把碳化硅也光伏化了。

看官会说,那抢别人的饭碗是这样的,要卷啊。

卷要适度,你不能卷得资产价格归零。资产价格一定是基于利润的。我最近也写了一些向上管理的东西,其中有一个例子是,同样两家门店,买设备座椅等等,都花了10万。一家每个月能盈利一万,一年能有12万,那么盘这家店的人很多,按照3倍去盘36万都很多人愿意盘。如果这家店不盈利呢?亏钱呢,那这十万只能按照三折出让,甚至出让都没人要。【利润决定了资产价格】,而利润最终来自于哪里呢?不是政府补贴,也不是单纯的出口,也不是单纯的内需,而是全要素生产率,我用了更少的资源,赚到了更多的利润。

利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利润本身也能反过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现在去看,很多制造业,因为占用要素过多,利润过低,导致了开工率不足,然后进一步降低工人工资。而工人工资降低,必然会反馈为产品质量下滑和生产事故频发,这种负循环这几年一直在各个行业扩散。

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毕业了去送外卖。试问,一个外卖员,送三年外卖会有什么劳动素质层面的提升?从整个社会的劳动力素质老看,从劳动力要素来看,年轻人送外卖,在当前人口结构下,真的是好事?

所以,只有有利润的企业,才可以养人,不是养懒人,而是逐步的分阶段地培养人,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会的变成专业的。利润才能反哺出劳动力素质,提升劳动力要素。

现在我们的投资指引,是去投红利型的股票,投一些垄断行业,上游资源行业。是,从利润率的角度来看,他们目前是可以的。但从全要素来看呢?他们占据了那么多要素,然后贡献那么点利润,且是无法增长的利润。那么把资本这个要素过度配置在他们身上,合理吗?符合我们这个国家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增长】这个目标吗?整个社会对这个基本的道理,也曾经有过比较清醒的认知,十九大报告里也是提到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但从这几年来看,对实际资源配置的指导有限。

如果资本都是配置高股息和资源型企业,长线资金都去做空式买国债,地方继续向全要素生产率已经畸低的行业里进行产业补贴,那我们是走不出来的。就好像在财政困难就业困难的时候,给老人增加养老金,而不给年轻人增加就业机会,那是走不出来的。

资源应该给全要素生产率高的行业和企业,扶持应该给年轻人。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真的没有必要摸石头。

再写就是吐槽了,引用周总理的名言作为结尾吧——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查看评论(1)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国收到"令人震惊情报",范斯致电印度总理促停火
特朗普声称中美谈判取得 “重大进展”
中国货船归零!加州州长:关税恐让美国丢'最大经济体'地位
空战捷报与假新闻,印巴停火背后的较量
第一批提前退休的人,已经回来上班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中贸易谈判重大进展 美官员:中国急于重启贸易
反制中国极音速飞弹!日本研发新武器"电磁炮"将试射
中国“真空磁浮列车”:北京上海仅需90分钟
星二代称"中国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川普夸中美谈判“取得了巨大进展” 中方不评价
日本首相表示不会接受英美关税协议中的10%汽车关税
战争或者和平,与习近平有关的两个画面或载入史册?
3岁女童突严重脱发 被确诊铊中毒 警调查:人为投毒
都结束了!美大使称:川普“第51州”言论已过去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他几乎反对特朗普代表的一切?
纽时:印度空袭战火逼近巴国核武中心,惊动美国调停
王毅分别与印巴高官通话,强调中国支持全面持久停火
美公民入境中国遭强制“侵入性检测” 美政府将调查
川普高喊“美经济将如火箭飙升”:现在就去买美股!
新教宗曾批评川普万斯 MAGA们对他非常不满
面对强劲反弹的美股 被散户“逼空”的机构很尴尬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资源应该给行业和企业,扶持应该给年轻人

唐史主任司马迁 2025-01-06 18:20:10



喝了酒,打字可能有错,但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个问题–全要素生产率。

在海南的时候,雇车。司机听我接了几个电话后,就小心跟我探讨,问我,钱到底哪里去了。

当时我们正走在环岛高速上,我就用高速和他举例。

这条高速是用地方债修的,地方债是有资金成本的,比方说3%。然后高速修完了,每年还有维护费用,加上债务利息。如果高速的收费不能超过这个综合成本,那么这条高速就是亏损的。且亏损会随着道路的老化而逐步提升。花了一百亿修这个路,如果每年亏几亿,那么这个资产就会不断贬值,钱就这么亏没了,资产贬值没了,坏账没了。

通常的思考是,为了不亏损,我提高过路过桥费,那么这个成本就会摊销到物流成本里去,这也是我们国家物流整体成本占比高的原因之一。甚至可能催生高速超载导致路面维护费用快速增加。

那么怎么才是有效的呢?我让他看了路边密集的一体化灯杆,这种是无效投资,需要砍掉。还有一些景观化的支出可以砍掉。但比如提升通行效率的,三亚去陵水的隧道要加紧投入。这样,这条路就可以实现更少的无效投入,更多的有效投入,提升整条路的全要素生产率。

这只是一条路,从更多的行业角度看,比如光伏。全行业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盖了那么多的生产线,土地资源,资本开支,办开工工人的人力资源,政府配套的政策资源等等。生产出来的是毛利率为零甚至为负的产品,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全要素生产率。即使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依旧基于自己的利益视角,向光伏输血。这就好像一个滴滴司机只能开一辆车,然后隔壁滴滴司机买了两辆车,咱就买三辆车。

产能过剩不只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全社会不尊重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去和德日韩比较,纯粹从工业国家的视角来比较,问题是工业技术吗?不是,我们全体系的供应链有强大的技术整合优势。痛点是在工业利润,我们把光伏做得完全没有利润了,碳化硅在英飞凌的手里时,也是高毛利产品,但这才几年,我们马上要把碳化硅也光伏化了。

看官会说,那抢别人的饭碗是这样的,要卷啊。

卷要适度,你不能卷得资产价格归零。资产价格一定是基于利润的。我最近也写了一些向上管理的东西,其中有一个例子是,同样两家门店,买设备座椅等等,都花了10万。一家每个月能盈利一万,一年能有12万,那么盘这家店的人很多,按照3倍去盘36万都很多人愿意盘。如果这家店不盈利呢?亏钱呢,那这十万只能按照三折出让,甚至出让都没人要。【利润决定了资产价格】,而利润最终来自于哪里呢?不是政府补贴,也不是单纯的出口,也不是单纯的内需,而是全要素生产率,我用了更少的资源,赚到了更多的利润。

利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利润本身也能反过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现在去看,很多制造业,因为占用要素过多,利润过低,导致了开工率不足,然后进一步降低工人工资。而工人工资降低,必然会反馈为产品质量下滑和生产事故频发,这种负循环这几年一直在各个行业扩散。

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毕业了去送外卖。试问,一个外卖员,送三年外卖会有什么劳动素质层面的提升?从整个社会的劳动力素质老看,从劳动力要素来看,年轻人送外卖,在当前人口结构下,真的是好事?

所以,只有有利润的企业,才可以养人,不是养懒人,而是逐步的分阶段地培养人,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会的变成专业的。利润才能反哺出劳动力素质,提升劳动力要素。

现在我们的投资指引,是去投红利型的股票,投一些垄断行业,上游资源行业。是,从利润率的角度来看,他们目前是可以的。但从全要素来看呢?他们占据了那么多要素,然后贡献那么点利润,且是无法增长的利润。那么把资本这个要素过度配置在他们身上,合理吗?符合我们这个国家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增长】这个目标吗?整个社会对这个基本的道理,也曾经有过比较清醒的认知,十九大报告里也是提到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但从这几年来看,对实际资源配置的指导有限。

如果资本都是配置高股息和资源型企业,长线资金都去做空式买国债,地方继续向全要素生产率已经畸低的行业里进行产业补贴,那我们是走不出来的。就好像在财政困难就业困难的时候,给老人增加养老金,而不给年轻人增加就业机会,那是走不出来的。

资源应该给全要素生产率高的行业和企业,扶持应该给年轻人。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真的没有必要摸石头。

再写就是吐槽了,引用周总理的名言作为结尾吧——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