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2010这对火遍中国全网的父子,如今怎么样了?

2010这对火遍中国全网的父子,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来源: 中时新闻 于 2025-01-06 09:09:2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10年6月,网友评价照片上的冉光辉“肩上扛著家庭,手上牵著未来”。(中国之声)

2024年11月,冉光辉和冉俊超父子故地重游。(中国之声)

据央视新闻报导,右手一提、左手一托、拳头一转,两百多斤的包裹稳稳落在肩头。重庆朝天门码头,是“棒棒”的聚集地。他们挑担拉车穿梭于高低错落的街道,成为这座山城不可或缺的搬运工。

2010年,重庆“棒棒”冉光辉身扛包裹、手牵儿子的照片火遍全网。光阴荏苒,十年时光过去了,这对父子如今过得如何?再过几个月,冉光辉将满60岁。扛出一套房,也扛起一个家的冉光辉说,不管背上的货有多重,只要稳稳走好每一步,总会离目的地更近一步。

一根竹棒、一双肩膀 他是山城重庆的“棒棒军”

冉光辉是一位典型的“棒棒”,早上8点不到,他就拖著板车、扛著棒棒准时来到重庆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

在朝天门忙活了快40年,当年的棒棒哥,如今也变成了商户们最常喊的“老冉”“冉师傅”。上午要运走的两包货有两百多斤,冉光辉没拿棒棒,也没拉板车,不到一分钟,就用绳子把货品捆得结结实实。

他右手提起包裹,左手轻轻一托,右胳膊抬高的瞬间,拳头轻转,厚实的包裹就稳稳落在了肩头。看一眼货,算一下路程,他还是觉得扛著包裹走台阶更快。

吹糠见米,落袋为安,“棒棒”一天赚多少就拿到多少,这是最让冉光辉心动的地方。“八几年的时候,村裡的匠人一天挣一两块钱(人民币,下同),我一天能赚一二十块钱。”

扛起棒棒那一年,他22岁。那时,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隻抵达朝天门的码头,而重庆山中有城,城裡是山,似乎总有走不完的台阶,爬不完的坡。那些年把货物一担担挑下船,再一包包扛进城的,正是数以万计的重庆“棒棒”。

重重的包裹压在肩头,冉光辉的背自然弯成了一张弓,能看清的路就是眼前的台阶,但他走得不慌不乱。

冉光辉24岁结婚,大女儿出生后,他工作更加卖力。

“火石落在脚背上,自己就知道烫了”,家裡老人曾经念叨过的老话,在他抱著女儿的那一瞬间便有了体会。凌晨三点多出门,晚上九点多才扛完最后一单,是常有的事。

那时,重庆的“棒棒”们集体居住在被称为“棒棒房”的大通铺裡。白天赚的钱,经常是一沓的一元或两元,冉光辉会将这些钱塞进一个小布包,用一根绳拴在皮带上,再放进裤子内侧,皮带一勒,保证丢不了。

晚上回到“棒棒房”之前,他都会在路灯下把布包裡的钱拿出来,一张一张数一遍。睡觉时,布包就放在枕头下面,用冉光辉的话说,那些日子,每晚都睡得踏实。

  “肩上扛著家庭,手上牵著未来” 他用棒棒扛出一套房

刚结婚时,冉光辉独自在重庆打拼,妻子瞿光芳和孩子留在老家。每次他回家,都会把一沓钱叠得整整齐齐递到妻子手裡,嘴角带笑,小声念叨一句,这几天多赚了些,别的再不多说。

2010年,瞿光芳带著三个孩子搬到重庆,第一次看到丈夫扛包裹的模样是在报纸上。“身上扛著一包货,赤著上身,汗流浃背”,瞿光芳看得鼻酸眼热。

给冉光辉拍照的是一位名叫许康平的大学生。照片中,冉光辉脱下上衣繫在皮带上,左手紧紧地抓著高过头顶的绿色货包,右手牵著3岁多的儿子,父子俩正准备走下朝天门长长的阶梯。

“肩上扛著家庭,手上牵著未来”,刊登在报纸上的“棒棒”父子一时间打动了很多人。

冉光辉也因此成了朝天门的明星“棒棒”,常有人找他拍照,甚至在路上认出他来,会拦住他问:你就是报纸上那个棒棒吧?

“好多人说这个行业挺辛苦,我说只要能挣钱就不辛苦”,冉光辉不觉得自己跟其他“棒棒”有什么不同,除了能被客户更信任,日子还和以前一样,只有出门扛货,才有钱赚。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冉光辉直到下午一点多才吃上妻子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饭菜——粉蒸肉、牛蹄筋、西红柿炒蛋,外加一点炒青菜。

冉光辉把饭盒在商户的微波炉裡加热后,找到一家熟悉的面馆坐下,面馆老板端过来一碗热汤,招呼冉光辉赶快吃饭。

在妻子的印象中,冉光辉从未抱怨过工作的辛苦。儘管扛了一天的包,他的后背常常一片通红;冬天裡,他不得不脱掉衣服扛包,结果生了冻疮,伤口裂开。但冉光辉总是笑著安慰她,说到了春天伤口就愈合了。

妻子看著冉光辉因长期用力而变形的十根手指,满眼都是心疼。“长期扛货,必须用手用力把货抓住,要是溜下去,背起来就太重了”,冉光辉对著妻子还是呵呵乐,安慰她“棒棒的手都是这样”。

冉光辉记不清自己擦了多少汗,扛了多少包,爬了多少次朝天门的台阶,但他清楚地记得,2017年夏天在重庆解放碑买下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8年光景,一家五口人从大通铺搬到8平方米的出租屋,再从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终于搬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那天,一家人吃的是芝麻馅的汤圆,甜丝丝的味道,妻子瞿光芳一直没捨得忘。

那一年,冉光辉的儿子冉俊超10岁,看到新电视、新书桌,他兴奋地在鬆鬆软软的沙发上蹦来蹦去。

“我妈妈刚到重庆的时候经过解放碑,说以后如果能在这裡有一套房就好了,后来我爸就在解放碑买了房”,长大后他才明白,新家也是爸爸送给妈妈的一份没说出口的浪漫。

  开过直播、送过外卖 他还是放不下棒棒

冉光辉手中的棒棒因常年累月的汗水浸泡已经变成了棕色。他用过的竹子做的第一根棒棒在挑大包裹时断过,第二根棒棒使用时间最短,而目前这根最为耐用,但在2015年以后也用得越来越少了。

“板车一次能拉一千斤,电动车一次能拉一吨的货”,只有当买家开车过来取货或在地铁站口等著拿货时,冉光辉才会用棒棒挑著货物去送一趟。

冉光辉工作依然卖力,多重的包裹都能绑得结结实实,方方正正。

商户王旭生和冉师傅打交道多年,他说大家愿意找冉光辉帮忙,不仅因为他手脚勤快,更看重他的细心和好记性,“发过一次货后,下次不写地址,他都知道送去哪裡”,老冉总是让人格外省心。

在过去的14年中,给冉光辉父子照相的许康平每年都会来重庆,每次都会在朝天门的同一个地方为他们拍下一张合影。他说,哪怕只是看看冉师傅乐呵呵的样子,都觉得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如今在重庆,曾经浩荡的“棒棒军”只剩下千人左右。冉光辉也曾尝试过网络卖货,去送过外卖,但试来试去,还是放不下用惯了的棒棒。

他的两个女儿已经成家,儿子告诉他,将来会努力为家裡换更大的房子,他听了很开心。“孩子们都跟我说不要那么辛苦,不要再做『棒棒』了,但我不觉得累,还是能做就做。”做了三十多年的“棒棒”,冉光辉始终坚信,无论背上的货有多重,只要稳稳地走好每一步,总是会离目的地更近一步。

 
查看评论(8)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国收到"令人震惊情报",范斯致电印度总理促停火
特朗普声称中美谈判取得 “重大进展”
中国货船归零!加州州长:关税恐让美国丢'最大经济体'地位
空战捷报与假新闻,印巴停火背后的较量
第一批提前退休的人,已经回来上班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中贸易谈判重大进展 美官员:中国急于重启贸易
反制中国极音速飞弹!日本研发新武器"电磁炮"将试射
中国“真空磁浮列车”:北京上海仅需90分钟
星二代称"中国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川普夸中美谈判“取得了巨大进展” 中方不评价
日本首相表示不会接受英美关税协议中的10%汽车关税
战争或者和平,与习近平有关的两个画面或载入史册?
3岁女童突严重脱发 被确诊铊中毒 警调查:人为投毒
都结束了!美大使称:川普“第51州”言论已过去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他几乎反对特朗普代表的一切?
纽时:印度空袭战火逼近巴国核武中心,惊动美国调停
美公民入境中国遭强制“侵入性检测” 美政府将调查
王毅分别与印巴高官通话,强调中国支持全面持久停火
川普高喊“美经济将如火箭飙升”:现在就去买美股!
新教宗曾批评川普万斯 MAGA们对他非常不满
面对强劲反弹的美股 被散户“逼空”的机构很尴尬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2010这对火遍中国全网的父子,如今怎么样了?

中时新闻 2025-01-06 09:09:21





2010年6月,网友评价照片上的冉光辉“肩上扛著家庭,手上牵著未来”。(中国之声)

2024年11月,冉光辉和冉俊超父子故地重游。(中国之声)

据央视新闻报导,右手一提、左手一托、拳头一转,两百多斤的包裹稳稳落在肩头。重庆朝天门码头,是“棒棒”的聚集地。他们挑担拉车穿梭于高低错落的街道,成为这座山城不可或缺的搬运工。

2010年,重庆“棒棒”冉光辉身扛包裹、手牵儿子的照片火遍全网。光阴荏苒,十年时光过去了,这对父子如今过得如何?再过几个月,冉光辉将满60岁。扛出一套房,也扛起一个家的冉光辉说,不管背上的货有多重,只要稳稳走好每一步,总会离目的地更近一步。

一根竹棒、一双肩膀 他是山城重庆的“棒棒军”

冉光辉是一位典型的“棒棒”,早上8点不到,他就拖著板车、扛著棒棒准时来到重庆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

在朝天门忙活了快40年,当年的棒棒哥,如今也变成了商户们最常喊的“老冉”“冉师傅”。上午要运走的两包货有两百多斤,冉光辉没拿棒棒,也没拉板车,不到一分钟,就用绳子把货品捆得结结实实。

他右手提起包裹,左手轻轻一托,右胳膊抬高的瞬间,拳头轻转,厚实的包裹就稳稳落在了肩头。看一眼货,算一下路程,他还是觉得扛著包裹走台阶更快。

吹糠见米,落袋为安,“棒棒”一天赚多少就拿到多少,这是最让冉光辉心动的地方。“八几年的时候,村裡的匠人一天挣一两块钱(人民币,下同),我一天能赚一二十块钱。”

扛起棒棒那一年,他22岁。那时,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隻抵达朝天门的码头,而重庆山中有城,城裡是山,似乎总有走不完的台阶,爬不完的坡。那些年把货物一担担挑下船,再一包包扛进城的,正是数以万计的重庆“棒棒”。

重重的包裹压在肩头,冉光辉的背自然弯成了一张弓,能看清的路就是眼前的台阶,但他走得不慌不乱。

冉光辉24岁结婚,大女儿出生后,他工作更加卖力。

“火石落在脚背上,自己就知道烫了”,家裡老人曾经念叨过的老话,在他抱著女儿的那一瞬间便有了体会。凌晨三点多出门,晚上九点多才扛完最后一单,是常有的事。

那时,重庆的“棒棒”们集体居住在被称为“棒棒房”的大通铺裡。白天赚的钱,经常是一沓的一元或两元,冉光辉会将这些钱塞进一个小布包,用一根绳拴在皮带上,再放进裤子内侧,皮带一勒,保证丢不了。

晚上回到“棒棒房”之前,他都会在路灯下把布包裡的钱拿出来,一张一张数一遍。睡觉时,布包就放在枕头下面,用冉光辉的话说,那些日子,每晚都睡得踏实。

  “肩上扛著家庭,手上牵著未来” 他用棒棒扛出一套房

刚结婚时,冉光辉独自在重庆打拼,妻子瞿光芳和孩子留在老家。每次他回家,都会把一沓钱叠得整整齐齐递到妻子手裡,嘴角带笑,小声念叨一句,这几天多赚了些,别的再不多说。

2010年,瞿光芳带著三个孩子搬到重庆,第一次看到丈夫扛包裹的模样是在报纸上。“身上扛著一包货,赤著上身,汗流浃背”,瞿光芳看得鼻酸眼热。

给冉光辉拍照的是一位名叫许康平的大学生。照片中,冉光辉脱下上衣繫在皮带上,左手紧紧地抓著高过头顶的绿色货包,右手牵著3岁多的儿子,父子俩正准备走下朝天门长长的阶梯。

“肩上扛著家庭,手上牵著未来”,刊登在报纸上的“棒棒”父子一时间打动了很多人。

冉光辉也因此成了朝天门的明星“棒棒”,常有人找他拍照,甚至在路上认出他来,会拦住他问:你就是报纸上那个棒棒吧?

“好多人说这个行业挺辛苦,我说只要能挣钱就不辛苦”,冉光辉不觉得自己跟其他“棒棒”有什么不同,除了能被客户更信任,日子还和以前一样,只有出门扛货,才有钱赚。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冉光辉直到下午一点多才吃上妻子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饭菜——粉蒸肉、牛蹄筋、西红柿炒蛋,外加一点炒青菜。

冉光辉把饭盒在商户的微波炉裡加热后,找到一家熟悉的面馆坐下,面馆老板端过来一碗热汤,招呼冉光辉赶快吃饭。

在妻子的印象中,冉光辉从未抱怨过工作的辛苦。儘管扛了一天的包,他的后背常常一片通红;冬天裡,他不得不脱掉衣服扛包,结果生了冻疮,伤口裂开。但冉光辉总是笑著安慰她,说到了春天伤口就愈合了。

妻子看著冉光辉因长期用力而变形的十根手指,满眼都是心疼。“长期扛货,必须用手用力把货抓住,要是溜下去,背起来就太重了”,冉光辉对著妻子还是呵呵乐,安慰她“棒棒的手都是这样”。

冉光辉记不清自己擦了多少汗,扛了多少包,爬了多少次朝天门的台阶,但他清楚地记得,2017年夏天在重庆解放碑买下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8年光景,一家五口人从大通铺搬到8平方米的出租屋,再从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终于搬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那天,一家人吃的是芝麻馅的汤圆,甜丝丝的味道,妻子瞿光芳一直没捨得忘。

那一年,冉光辉的儿子冉俊超10岁,看到新电视、新书桌,他兴奋地在鬆鬆软软的沙发上蹦来蹦去。

“我妈妈刚到重庆的时候经过解放碑,说以后如果能在这裡有一套房就好了,后来我爸就在解放碑买了房”,长大后他才明白,新家也是爸爸送给妈妈的一份没说出口的浪漫。

  开过直播、送过外卖 他还是放不下棒棒

冉光辉手中的棒棒因常年累月的汗水浸泡已经变成了棕色。他用过的竹子做的第一根棒棒在挑大包裹时断过,第二根棒棒使用时间最短,而目前这根最为耐用,但在2015年以后也用得越来越少了。

“板车一次能拉一千斤,电动车一次能拉一吨的货”,只有当买家开车过来取货或在地铁站口等著拿货时,冉光辉才会用棒棒挑著货物去送一趟。

冉光辉工作依然卖力,多重的包裹都能绑得结结实实,方方正正。

商户王旭生和冉师傅打交道多年,他说大家愿意找冉光辉帮忙,不仅因为他手脚勤快,更看重他的细心和好记性,“发过一次货后,下次不写地址,他都知道送去哪裡”,老冉总是让人格外省心。

在过去的14年中,给冉光辉父子照相的许康平每年都会来重庆,每次都会在朝天门的同一个地方为他们拍下一张合影。他说,哪怕只是看看冉师傅乐呵呵的样子,都觉得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如今在重庆,曾经浩荡的“棒棒军”只剩下千人左右。冉光辉也曾尝试过网络卖货,去送过外卖,但试来试去,还是放不下用惯了的棒棒。

他的两个女儿已经成家,儿子告诉他,将来会努力为家裡换更大的房子,他听了很开心。“孩子们都跟我说不要那么辛苦,不要再做『棒棒』了,但我不觉得累,还是能做就做。”做了三十多年的“棒棒”,冉光辉始终坚信,无论背上的货有多重,只要稳稳地走好每一步,总是会离目的地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