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美警方称经过广泛的执法调查确认波音举报人是自杀

美警方称经过广泛的执法调查确认波音举报人是自杀

文章来源: 华尔街见闻 于 2024-05-18 08:03:1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所有由北查尔斯顿出厂的客机,没有一架是我敢签名保证它安全适飞的。”他曾提醒管理层关注他担心的问题,但管理层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据央视新闻5月18日消息,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当地时间17日,根据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警察局当日公布的一份文件,经过广泛的执法调查,警方确定曾公开揭发波音公司存在安全隐患的波音前雇员约翰·巴尼特的死因是自杀。

今年3月9日,曾在波音工作32年并曝光公司质量控制问题的约翰·巴尼特原定当天出庭指认波音诽谤,却被发现疑似死于自杀,终年62岁。巴尼特2010年在北查尔斯顿工厂出任质控经理,2017年因健康原因退休,2019年爆料波音生产安全问题。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美国查尔斯顿县发布调查报告称,3月9日上午10时许,巴尼特的朋友报警,要求警察检查巴尼特的情况。不久后,警察在位于酒店停车场的车辆内发现了死亡的巴尼特,当时“巴尼特右手拿着一把银色手枪,手指仍扣在扳机上,右太阳穴有明显枪伤”。

报告提及,一名酒店员工告诉警方,在警察到达前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听到汽车附近有“砰”的一声,但他们对此并没有多想。警方还注意到,车辆的乘客座位上有一张“类似于便条”的白色纸片,没有提及纸片上的内容。

据参考消息,巴尼特的一位家族朋友称,巴尼特在死前曾告诉她,如果他被发现死亡,绝不会是自杀。

这位朋友向美国广播公司当地新闻机构WPDE电视台讲述了她与巴尼特进行的一次令人担忧的对话。她称巴尼特在她需要帮助时来看望她,两人开始谈论他即将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进行的取证。

她告诉WPDE:“他并不担心安全问题,因为我问过他。我说,‘你不害怕吗?’他说:‘不,我不害怕,但如果我出了什么事,肯定不会是自杀。’”

巴尼特的这位家族朋友的具体说法无从考证,《新闻周刊》联系了几个消息来源,但没有结果。但是,巴尼特的律师罗伯特·特克威茨和布赖恩·诺尔斯表示,“没有人会相信”他有自杀倾向。他“精神状态很好”,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巴尼特生前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来到北查尔斯顿工厂不久,他就开始担心,波音急于让新飞机下线,造成工人工作压力大,组装过程仓促和混乱。一些工人没有遵守工厂的零部件追踪程序,导致有缺陷的部件丢失;某些情况下,为了防止生产线延误,甚至从废料箱取出不合格的零部件,安装到正在制造的飞机上。

巴尼特还说,波音787客机所适配紧急供氧系统的故障率测试结果达到25%。这意味着,一旦飞行途中发生紧急情况,每四个呼吸面罩中就可能有一个无法使用。

“所有由北查尔斯顿出厂的客机,没有一架是我敢签名保证它安全适飞的。”巴尼特说,他曾提醒管理层关注他担心的问题,但管理层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波音公司否认巴尼特的说法,称所有波音飞机都符合最高安全和质量标准。

据新华社,美国《纽约时报》在4月9日报道了波音公司质量工程师萨姆·萨莱普尔对波音质量控制的担忧。萨莱普尔说,波音787型飞机机身组装涉及把不同供应商生产的大块机身部件装配到一起,而波音员工以强力推挤完成组装,造成机身复合材料变形。萨莱普尔称,他多次在波音内部反映情况,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遭报复、排挤和人身威胁。

美国资深记者、作家彼得·罗比森在《盲飞》一书中指出,波音在1997年收购竞争对手麦道后,迎合资本追求利润的取向取代了此前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以盈利为中心的导向,使波音对公司管理、研发生产进行压缩和简化。为了跟空客新机型竞争,波音公司没有进行足够测试和验证就匆忙推出737 MAX客机,为日后飞行安全埋下隐患。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逼员工接客400人!21岁女店长照片曝光 网震惊
机场排队2小时 中国大爷怒斥:不把中国人当人看
"活到老干到老"的日本人,50岁之后重新做打工人
印尼防长:将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
95后女孩辞掉央企工作陪妈抗癌 一年多后妈妈离世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大V反智言论愈发猛烈,世界人民都笑了
这张卡脖子的稀土牌,习近平是否打过头?
意义重大:陈志的12.7万枚比特币是怎样被没收的
26岁女模被骗到缅甸园区 业绩不达标遭活摘器官惨死
中国对特朗普亮出最强底牌,妙招还是昏招?
经济学人:川普和习近平都比自己想得还弱
为何不拦委附近海域“贩毒船”?特朗普:他们船速更快
美国批中国实施稀土出口限制 ,称与全球对抗
港媒:仿效社会主义中国 美国也要搞计划经济了!
被美制裁怕了?柬园区多公司突解散 上千人连夜撤
30分钟获利2亿美元,特朗普赚黑心钱?百万人爆仓
希望诺贝尔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官媒指明方向
照片疯传:柬国街头满地外国护照 网友毛骨悚然
14岁女遭同班男生刺死 女孩家长曾接送男孩上学3年
剑桥女博士饿死在家中 给所有中产精英敲响了警钟
柬埔寨太子集团是中共打手!起底惊人背景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警方称经过广泛的执法调查确认波音举报人是自杀

华尔街见闻 2024-05-18 08:03:16

“所有由北查尔斯顿出厂的客机,没有一架是我敢签名保证它安全适飞的。”他曾提醒管理层关注他担心的问题,但管理层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据央视新闻5月18日消息,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当地时间17日,根据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警察局当日公布的一份文件,经过广泛的执法调查,警方确定曾公开揭发波音公司存在安全隐患的波音前雇员约翰·巴尼特的死因是自杀。

今年3月9日,曾在波音工作32年并曝光公司质量控制问题的约翰·巴尼特原定当天出庭指认波音诽谤,却被发现疑似死于自杀,终年62岁。巴尼特2010年在北查尔斯顿工厂出任质控经理,2017年因健康原因退休,2019年爆料波音生产安全问题。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美国查尔斯顿县发布调查报告称,3月9日上午10时许,巴尼特的朋友报警,要求警察检查巴尼特的情况。不久后,警察在位于酒店停车场的车辆内发现了死亡的巴尼特,当时“巴尼特右手拿着一把银色手枪,手指仍扣在扳机上,右太阳穴有明显枪伤”。

报告提及,一名酒店员工告诉警方,在警察到达前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听到汽车附近有“砰”的一声,但他们对此并没有多想。警方还注意到,车辆的乘客座位上有一张“类似于便条”的白色纸片,没有提及纸片上的内容。

据参考消息,巴尼特的一位家族朋友称,巴尼特在死前曾告诉她,如果他被发现死亡,绝不会是自杀。

这位朋友向美国广播公司当地新闻机构WPDE电视台讲述了她与巴尼特进行的一次令人担忧的对话。她称巴尼特在她需要帮助时来看望她,两人开始谈论他即将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进行的取证。

她告诉WPDE:“他并不担心安全问题,因为我问过他。我说,‘你不害怕吗?’他说:‘不,我不害怕,但如果我出了什么事,肯定不会是自杀。’”

巴尼特的这位家族朋友的具体说法无从考证,《新闻周刊》联系了几个消息来源,但没有结果。但是,巴尼特的律师罗伯特·特克威茨和布赖恩·诺尔斯表示,“没有人会相信”他有自杀倾向。他“精神状态很好”,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巴尼特生前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来到北查尔斯顿工厂不久,他就开始担心,波音急于让新飞机下线,造成工人工作压力大,组装过程仓促和混乱。一些工人没有遵守工厂的零部件追踪程序,导致有缺陷的部件丢失;某些情况下,为了防止生产线延误,甚至从废料箱取出不合格的零部件,安装到正在制造的飞机上。

巴尼特还说,波音787客机所适配紧急供氧系统的故障率测试结果达到25%。这意味着,一旦飞行途中发生紧急情况,每四个呼吸面罩中就可能有一个无法使用。

“所有由北查尔斯顿出厂的客机,没有一架是我敢签名保证它安全适飞的。”巴尼特说,他曾提醒管理层关注他担心的问题,但管理层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波音公司否认巴尼特的说法,称所有波音飞机都符合最高安全和质量标准。

据新华社,美国《纽约时报》在4月9日报道了波音公司质量工程师萨姆·萨莱普尔对波音质量控制的担忧。萨莱普尔说,波音787型飞机机身组装涉及把不同供应商生产的大块机身部件装配到一起,而波音员工以强力推挤完成组装,造成机身复合材料变形。萨莱普尔称,他多次在波音内部反映情况,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遭报复、排挤和人身威胁。

美国资深记者、作家彼得·罗比森在《盲飞》一书中指出,波音在1997年收购竞争对手麦道后,迎合资本追求利润的取向取代了此前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以盈利为中心的导向,使波音对公司管理、研发生产进行压缩和简化。为了跟空客新机型竞争,波音公司没有进行足够测试和验证就匆忙推出737 MAX客机,为日后飞行安全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