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人口“灰犀牛” :如何避免2050年的养老危机

中国人口“灰犀牛” :如何避免2050年的养老危机

文章来源: BBC中文 于 2024-03-13 07:54:0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中国,对老龄化的担忧并不新鲜,但是2023年出生人口急剧缩减,使这场养老危机变得近在咫尺,成为未来几十年需要面对的“灰犀牛”。这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是否有方法可以避免?https://t.co/F8HUIx6baF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rch 13, 2024
去年中国人口数经历了意外大跌——出生人口进一步减少至902万人(比2022年少54万人),死亡人口进一步增加至1110万人(比2022年多69万)。

今年中国全国“两会”上人口问题带来的老龄化危机,也变为热点话题——比如有政协委员认为,农村老龄化严重且没有社会保障,亟待改善;有官员提到解决养老资金来源难题,以及养老机构床位紧张。

在中国,对老龄化的担忧并不新鲜,但是2023年出生人口急剧缩减,使这场养老危机变得触手可及。受访专家表示,2050年,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一场老龄化危机,每个老年人只有1.5个劳动力供养,两方都面临沉重的负担。

看到这一点,也有专家呼吁,应该尽早采取措施,延迟退休,增加养老金来源,鼓励生育等;悲观者则认为,这场改变无法避免,只能尽可能地减缓冲击。

“灰犀牛”——2050年养老危机

中国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滑,非常突然。

进入本世纪,中国人口增速相对平稳,2010-2020年中国增加了7206万人,2000-2010中国则增加了7390万人,平均每年在700多万的水平。

随后则开始大幅波动——2012、2013年中国新增人口660万左右,此后“单独二孩”政策后,2014年小幅攀升到710万左右,2015年又降为680万,随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新增人口超过800万,2017年也有737万左右。

最近五年,人口开始缓跌到急跌的过程——2018年和2019年,新增人口急速放缓,仅为530万和467万左右;2020年、2021年跌幅进一步加大204万人和48万人;2022年进入“人口萎缩时代”,减少85万人,舆论哗然。

没想到的是,2023年,跌幅进一步加深至208万人。这种程度的急跌,使各个机构的预测失去准头。

2021年时,中国社科院预估人口将从2027年开始收缩。世界银行则认为中国2029年人口开始负增长;即便最悲观的《经济学人》智库,也预测人口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实际情况比这些预测来得更早,程度更深。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高级研究员易富贤向BBC中文表示,“这个数据揭示了一个必然会到来的危机”——

  • 2023年仅出生了900万人,到2050年,他们27岁,正是成家立业的年纪;
  • 而2050年时出生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人满60岁,开始退休,而这一批人正好是中国第三次生育高峰,每年出生最高达2500万人之多,那几年老龄化危机会突然加深。
“经济危机比你想象中要花更长时间才会到来,然而一旦到来,发生的速度比你想象中快得多。”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Rudi Dornbusch)如此形容1994年的墨西哥经济危机。

由于之后多次经济危机都符合这种“漫长酝酿,一夜爆发”的特征,后世称其为“多恩布什法则”。

22年后,学者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出版《灰犀牛》,书中引用“多恩布什法则”,提出“灰犀牛”的概念,形容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中国早已把应对老龄化列为国策,是这个国家面临的“灰犀牛”之一。而讽刺的是,“灰犀牛”是指发生危机的风险显而易见,但是由于不作为、少作为或束手无策,直到犀牛冲至眼前,任何补救已来不及,最终被撞翻在地。

老年危机的经济后果

学者们对中国在2050年的人口图景进行了描述:

易富贤测算,2035年左右中国人口将迎来第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的人口仍然比美国年轻,之后老龄化程度超过美国,到2050年中国将迎来老龄化危机。

2020年每个中国老人有5个劳动力供养;到2050年,中国每个老人仅有1.5个劳动力供养。而同期老龄化较重的英国还能有2.4个。

美国布鲁金斯中国经济资深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 向BBC中文表示,中国出生人口下降的同时,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则将急剧增加,其中85岁以上人口增速更快,因此到2050年左右,中国高龄老人数量将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劳动力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花费更多的资源来照顾老人。

换言之,老龄化就像一个经济体的慢性病,干活的青壮年占比越来越小,需要全社会供养的老年人占比越来越多,造成养老金缺口扩大,社会负担沉重,那么年轻人自己生活已经不容易,就更不愿意生孩子,再加上老年人相对不愿消费,经济活力减弱,社会陷入恶性循环。

易富贤的比喻更为直白,他认为,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谁执政,执政水平怎么样,都是做面包的技术问题,而人口问题意味着压根没有面粉,何谈面包?

迟迟不来的延迟退休

如果不能跟本性地扭转这一问题,有什么政策可以缓解?

杜大伟认为,中国确实没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人口状况,增加生育率的措施效果一般,中国也不具备接收大规模移民的条件,不过目前的退休年龄比较低,还有提升的空间。

目前中国的退休制度下,男性年满60岁,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退休;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龄在55周岁。

该政策始于1951年2月2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当时中国的人均寿命还不足50岁。1978年国务院再次发文予以确认,一直沿用至今。

易富贤称,当时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只有20多岁,非常年轻,一个老年人对应劳动力达到11个;但现在已经大为不同,年龄中位数达到43岁,2035年更要到49岁。

延迟退休已经在中国官方文件中反复出现——习近平曾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表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而且一改此前文件中的“研究”为“实施”。

然而距离“延迟退休”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十二五”规划)已经过去12年,该政策迟迟没有落地。

易富贤认为,中国政府面临一个两难问题,如果现在就延迟退休,那么本来已经严重的就业问题就会雪上加霜;但是如果不延迟退休,那么越往后问题越严重,如果延迟的幅度过大,引起的民意反弹也会非常大。比如英国和法国,都爆发了百万人大游行,甚至骚乱。

养老金困境

延迟退休还面临一重压力,就是养老金。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养老金收不抵支会出现在2028年,并在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此时离2050年更深重的老龄化危机还有15年。而且早在2016年,黑龙江的养老保险就已经耗尽累计结余,难以为继。

其中颇受诟病的还有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即企业职工在职期间要向社保缴费,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水平挂钩。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职期间不需要缴费,退休费就是自己退休时工资的80-90%,还有一定的退休补贴。

这种不同导致收入相近的两个人,仅仅因为一个在“体制内”,一个在“体制外”而面临养老待遇的巨大差距。不过,2024年,“双轨制”将被取消,正式“并轨”。

此外,目前中国养老金与GDP之比为10%左右,远低于其他国家,急需补充。中国政府还在2022年4月提出建立养老保险“三大支柱”的制度: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但这些政策能否及时补充养老金的缺口,还有待观察。

位于北京的安邦智库向BBC中文表示,比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更麻烦的是,中国是在发展中经济体阶段进入的老龄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未富先老”。由于国家和社会的财富积累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所做的准备不足。

“包括老龄化在内的人口问题,将成为中国发展最大的远期风险。人口变化趋势具有强大的惯性,而且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不是短期政策调整就能改变的,不夸张地说,老龄化危机将会影响未来中国的国运,我们需要做好应对这场大潮的准备。”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坎耶30岁妻子近乎赤身逛西班牙 当地民众也无奈
科比遗孀惊艳女儿的毕业礼,无名指戴大钻戒
墨西哥海军居然撞上布鲁克林大桥,原因是...
95后天才创始人突然被赶走!美国激光雷达乱套了
56年无人解开的数学难题,被谷歌的新AI突破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女外交官愤而辞职 炮轰川普太亲俄
北理工帅哥院长出轨同性男生 遭举报后轻生身亡
全球稀土版图大变 摆脱中国垄断第一步
拜登确诊“恶性”前列腺癌,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
2027攻台成真?《纽时》曝习近平整肃军方内幕
美国恢复“追债”行动:欠十年前的钱 45万老人惨了
川普火大!飙粗痛骂泽伦斯基“像撒尿一样”挥霍援助
中国社媒疯传:中国芯片圈死亡合影
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了,有什么影响?
黄石公园惨烈车祸死者身份公布:4名中国人 2华人….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澳洲男揭中国黑牢5年梦魇:酷刑 飢饿与精神折磨
美国之音1/3员工被裁 其中很多移民必须离开美国
绿卡≠安全!司法部恐追溯撤卡 这类情况最易出事…
“爬山神器”红遍中国各大景区,生产企业直接爆单了
美国痛失最后一个3A评级!白宫炮轰:这是政治决定!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人口“灰犀牛” :如何避免2050年的养老危机

BBC中文 2024-03-13 07:54:01

在中国,对老龄化的担忧并不新鲜,但是2023年出生人口急剧缩减,使这场养老危机变得近在咫尺,成为未来几十年需要面对的“灰犀牛”。这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是否有方法可以避免?https://t.co/F8HUIx6baF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rch 13, 2024
去年中国人口数经历了意外大跌——出生人口进一步减少至902万人(比2022年少54万人),死亡人口进一步增加至1110万人(比2022年多69万)。

今年中国全国“两会”上人口问题带来的老龄化危机,也变为热点话题——比如有政协委员认为,农村老龄化严重且没有社会保障,亟待改善;有官员提到解决养老资金来源难题,以及养老机构床位紧张。

在中国,对老龄化的担忧并不新鲜,但是2023年出生人口急剧缩减,使这场养老危机变得触手可及。受访专家表示,2050年,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一场老龄化危机,每个老年人只有1.5个劳动力供养,两方都面临沉重的负担。

看到这一点,也有专家呼吁,应该尽早采取措施,延迟退休,增加养老金来源,鼓励生育等;悲观者则认为,这场改变无法避免,只能尽可能地减缓冲击。

“灰犀牛”——2050年养老危机

中国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滑,非常突然。

进入本世纪,中国人口增速相对平稳,2010-2020年中国增加了7206万人,2000-2010中国则增加了7390万人,平均每年在700多万的水平。

随后则开始大幅波动——2012、2013年中国新增人口660万左右,此后“单独二孩”政策后,2014年小幅攀升到710万左右,2015年又降为680万,随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新增人口超过800万,2017年也有737万左右。

最近五年,人口开始缓跌到急跌的过程——2018年和2019年,新增人口急速放缓,仅为530万和467万左右;2020年、2021年跌幅进一步加大204万人和48万人;2022年进入“人口萎缩时代”,减少85万人,舆论哗然。

没想到的是,2023年,跌幅进一步加深至208万人。这种程度的急跌,使各个机构的预测失去准头。

2021年时,中国社科院预估人口将从2027年开始收缩。世界银行则认为中国2029年人口开始负增长;即便最悲观的《经济学人》智库,也预测人口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实际情况比这些预测来得更早,程度更深。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高级研究员易富贤向BBC中文表示,“这个数据揭示了一个必然会到来的危机”——

  • 2023年仅出生了900万人,到2050年,他们27岁,正是成家立业的年纪;
  • 而2050年时出生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人满60岁,开始退休,而这一批人正好是中国第三次生育高峰,每年出生最高达2500万人之多,那几年老龄化危机会突然加深。
“经济危机比你想象中要花更长时间才会到来,然而一旦到来,发生的速度比你想象中快得多。”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Rudi Dornbusch)如此形容1994年的墨西哥经济危机。

由于之后多次经济危机都符合这种“漫长酝酿,一夜爆发”的特征,后世称其为“多恩布什法则”。

22年后,学者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出版《灰犀牛》,书中引用“多恩布什法则”,提出“灰犀牛”的概念,形容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中国早已把应对老龄化列为国策,是这个国家面临的“灰犀牛”之一。而讽刺的是,“灰犀牛”是指发生危机的风险显而易见,但是由于不作为、少作为或束手无策,直到犀牛冲至眼前,任何补救已来不及,最终被撞翻在地。

老年危机的经济后果

学者们对中国在2050年的人口图景进行了描述:

易富贤测算,2035年左右中国人口将迎来第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的人口仍然比美国年轻,之后老龄化程度超过美国,到2050年中国将迎来老龄化危机。

2020年每个中国老人有5个劳动力供养;到2050年,中国每个老人仅有1.5个劳动力供养。而同期老龄化较重的英国还能有2.4个。

美国布鲁金斯中国经济资深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 向BBC中文表示,中国出生人口下降的同时,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则将急剧增加,其中85岁以上人口增速更快,因此到2050年左右,中国高龄老人数量将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劳动力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花费更多的资源来照顾老人。

换言之,老龄化就像一个经济体的慢性病,干活的青壮年占比越来越小,需要全社会供养的老年人占比越来越多,造成养老金缺口扩大,社会负担沉重,那么年轻人自己生活已经不容易,就更不愿意生孩子,再加上老年人相对不愿消费,经济活力减弱,社会陷入恶性循环。

易富贤的比喻更为直白,他认为,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谁执政,执政水平怎么样,都是做面包的技术问题,而人口问题意味着压根没有面粉,何谈面包?

迟迟不来的延迟退休

如果不能跟本性地扭转这一问题,有什么政策可以缓解?

杜大伟认为,中国确实没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人口状况,增加生育率的措施效果一般,中国也不具备接收大规模移民的条件,不过目前的退休年龄比较低,还有提升的空间。

目前中国的退休制度下,男性年满60岁,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退休;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龄在55周岁。

该政策始于1951年2月2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当时中国的人均寿命还不足50岁。1978年国务院再次发文予以确认,一直沿用至今。

易富贤称,当时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只有20多岁,非常年轻,一个老年人对应劳动力达到11个;但现在已经大为不同,年龄中位数达到43岁,2035年更要到49岁。

延迟退休已经在中国官方文件中反复出现——习近平曾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表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而且一改此前文件中的“研究”为“实施”。

然而距离“延迟退休”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十二五”规划)已经过去12年,该政策迟迟没有落地。

易富贤认为,中国政府面临一个两难问题,如果现在就延迟退休,那么本来已经严重的就业问题就会雪上加霜;但是如果不延迟退休,那么越往后问题越严重,如果延迟的幅度过大,引起的民意反弹也会非常大。比如英国和法国,都爆发了百万人大游行,甚至骚乱。

养老金困境

延迟退休还面临一重压力,就是养老金。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养老金收不抵支会出现在2028年,并在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此时离2050年更深重的老龄化危机还有15年。而且早在2016年,黑龙江的养老保险就已经耗尽累计结余,难以为继。

其中颇受诟病的还有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即企业职工在职期间要向社保缴费,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水平挂钩。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职期间不需要缴费,退休费就是自己退休时工资的80-90%,还有一定的退休补贴。

这种不同导致收入相近的两个人,仅仅因为一个在“体制内”,一个在“体制外”而面临养老待遇的巨大差距。不过,2024年,“双轨制”将被取消,正式“并轨”。

此外,目前中国养老金与GDP之比为10%左右,远低于其他国家,急需补充。中国政府还在2022年4月提出建立养老保险“三大支柱”的制度: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但这些政策能否及时补充养老金的缺口,还有待观察。

位于北京的安邦智库向BBC中文表示,比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更麻烦的是,中国是在发展中经济体阶段进入的老龄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未富先老”。由于国家和社会的财富积累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所做的准备不足。

“包括老龄化在内的人口问题,将成为中国发展最大的远期风险。人口变化趋势具有强大的惯性,而且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不是短期政策调整就能改变的,不夸张地说,老龄化危机将会影响未来中国的国运,我们需要做好应对这场大潮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