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下班就开会,周末就培训,还不给加班费?

下班就开会,周末就培训,还不给加班费?

文章来源: 劳动报新媒体 于 2024-01-12 08:56:5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下班后组织开会,周末被安排参加培训,频繁“碎片式”加班换来的却是“一纸休书”,被辞退还拿不到加班工资。气愤之余,上海这位打工人将公司告上法院。

一到下班就开会,一到周末就培训。凭啥不给加班费?

2021年,小姚进入上海某公司担任营运总监,自觉已全身心投入工作,且牺牲了很多周末和休息时间,不料却在两个月后被公司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解雇。

罗列的证据清单

小姚决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以及在休息时间参加会议、培训产生的加班费。

仲裁虽支持了赔偿金,但未支持加班工资,小姚不服仲裁裁决,决定与东家对簿公堂,于是起诉到松江法院,要求判令公司支付平时延时、休息日加班工资1.7万余元。

下班后开会通知截图

法庭上,小姚表示——

■ 入职后他多次周末被外派出差、参加培训,且不允许请假。

■ 另有多个工作日下午五点半后接到工作例会通知,同样不允许请假。

■ 领导还在周五晚上通知其在周日晚之前完成某工作任务,这些都有钉钉打卡记录证实。

对此,被告则表示,员工手册规定了加班审批制度,加班需要领导审批,否则不能视为加班,小姚的加班未经过审批,且培训遵循自愿原则,因此不能视为加班。

被告某公司委托代理人表示,加班需钉钉申请,报部门主管审批并操作,考勤管理员审核备案,未经事先批准,在非工作时间进行一定的工作,一律不作为加班处理。

那么,开会、培训是否属于加班?未经审批的加班真的不属于加班?法院给出了答案:

开会、培训属于加班

法院:支付加班费1.2万余元

上海松江法院泗泾法庭张水红法官认为↓↓↓

■ 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这些开会培训都是用人单位发起、组织和安排的,确实占用了劳动者的休息时间,所以应当计入为加班工资;

■ 如果员工有证据能够证明加班事实的存在,即使没有审批,也有权主张加班费。

鉴于小姚提供了微信聊天记录、钉钉打卡等证据,能够证明用人单位安排了他的加班且没有进行调休,最终,法院支持了小姚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的诉请。

经核算,法院判决某公司支付姚某平时延时、休息日加班工资1.2万余元。

“碎片式加班”如何认定?

加班是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延时工作的时间。

如果有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关于标准工作时间之外的培训不属加班的规定,免除了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的法定责任,应属无效。

还有的用人单位尽管规定了加班审批手续,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是职工加班时先填写加班审批单,然后在申请调休时再进行审批,这就与规章制度相矛盾。

但有的劳动者仅凭非工作时间收到的一张外出培训通知,或下班前十分钟收到的一个参加短会的指令(既不能证明实际参加,也不能证明参加时间),就主张自己的所谓“碎片化加班”,未必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

“碎片式工作”有可能属于加班,但如果只是在下班后偶尔回复“嗯”“收到”“明天见”之类,一般不认定为加班。

劳动微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办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下班与上班的边界也变得逐渐模糊。现实中的“隐形加班”现象普遍存在,打工人们却只能暗自叫苦。

完整的休息时间无法保障,也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心情。对于企业而言,“加班文化”的盛行伴随着人才与骨干的高流失率。“隐形加班”消耗的不仅是员工的精力,更是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面对“隐形加班”,规矩不能“隐形”。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有关部门对于“加班”的定义需要重新定义。

■ “是否提供实际工作内容”应当替代“是否身处工作场所”,成为考量是否加班的主要依据。

■ 对于加班时间的计算也应当提供更加精确的计算方式,让碎片化的加班时间也能享受到加班薪酬的补贴。

■ 工会和劳动监察部门要筑牢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铜墙铁壁,加大对于企业的监督;而对于企业而言,与员工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并非是一纸合同上的空话而已。

人是企业立足之本,尊重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所在。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人女子回国旅游失踪,丈夫被判赔2360万美元
川普要改H-1B制度!"高薪留美 低薪走人"时代将来临….
太冤!探亲老人因这件“小事” 关押一周后遣返回国!
硬汉布鲁斯威利病情恶化 行走困难已丧失语言能力
为吓阻中共犯台出奇招!美众院无异议通过新法案

24小时讨论排行

爱泼斯坦1993年参加特朗普婚礼照片曝光!特朗普怒斥CNN
华裔女孩回云南认亲 28年前与亲生父母在医院走失
金融时报:国民党与民意脱节 即将面临大罢免
中国正在抢占未来,美国却陷入焦虑与退缩
台湾26日投票“大罢免”,中国因素推波助澜?
ICE移民拘留所惨况曝光:女性在男性注视下如厕…
李承鹏:塔西佗,服不服及杭州粪水的《时间捡屎》
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涉宣传欺诈 加州DMV禁止销售30天
乌军总司令汇款百万送父母到莫斯科治病?亲属发声
美驻中使馆发布一份“伤害性不大 侮辱性极强”图文警告
美政府员工"赴中探亲"遭限制出境!美方正交涉放人
日本进口车关税15%!底特律3大车厂不满:糟糕的交易
杜建英被曝另有丈夫且从未离婚 私生子身份恐成疑
配合川普政策!美奥会改规范,跨性别女性"仅能报男子组"
美企称破解炼金术:以核聚变把水银变成黄金…
警察杀黑人女急救员 川普要求判一天 法官判了三年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下班就开会,周末就培训,还不给加班费?

劳动报新媒体 2024-01-12 08:56:58

下班后组织开会,周末被安排参加培训,频繁“碎片式”加班换来的却是“一纸休书”,被辞退还拿不到加班工资。气愤之余,上海这位打工人将公司告上法院。

一到下班就开会,一到周末就培训。凭啥不给加班费?

2021年,小姚进入上海某公司担任营运总监,自觉已全身心投入工作,且牺牲了很多周末和休息时间,不料却在两个月后被公司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解雇。

罗列的证据清单

小姚决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以及在休息时间参加会议、培训产生的加班费。

仲裁虽支持了赔偿金,但未支持加班工资,小姚不服仲裁裁决,决定与东家对簿公堂,于是起诉到松江法院,要求判令公司支付平时延时、休息日加班工资1.7万余元。

下班后开会通知截图

法庭上,小姚表示——

■ 入职后他多次周末被外派出差、参加培训,且不允许请假。

■ 另有多个工作日下午五点半后接到工作例会通知,同样不允许请假。

■ 领导还在周五晚上通知其在周日晚之前完成某工作任务,这些都有钉钉打卡记录证实。

对此,被告则表示,员工手册规定了加班审批制度,加班需要领导审批,否则不能视为加班,小姚的加班未经过审批,且培训遵循自愿原则,因此不能视为加班。

被告某公司委托代理人表示,加班需钉钉申请,报部门主管审批并操作,考勤管理员审核备案,未经事先批准,在非工作时间进行一定的工作,一律不作为加班处理。

那么,开会、培训是否属于加班?未经审批的加班真的不属于加班?法院给出了答案:

开会、培训属于加班

法院:支付加班费1.2万余元

上海松江法院泗泾法庭张水红法官认为↓↓↓

■ 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这些开会培训都是用人单位发起、组织和安排的,确实占用了劳动者的休息时间,所以应当计入为加班工资;

■ 如果员工有证据能够证明加班事实的存在,即使没有审批,也有权主张加班费。

鉴于小姚提供了微信聊天记录、钉钉打卡等证据,能够证明用人单位安排了他的加班且没有进行调休,最终,法院支持了小姚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的诉请。

经核算,法院判决某公司支付姚某平时延时、休息日加班工资1.2万余元。

“碎片式加班”如何认定?

加班是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延时工作的时间。

如果有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关于标准工作时间之外的培训不属加班的规定,免除了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的法定责任,应属无效。

还有的用人单位尽管规定了加班审批手续,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是职工加班时先填写加班审批单,然后在申请调休时再进行审批,这就与规章制度相矛盾。

但有的劳动者仅凭非工作时间收到的一张外出培训通知,或下班前十分钟收到的一个参加短会的指令(既不能证明实际参加,也不能证明参加时间),就主张自己的所谓“碎片化加班”,未必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

“碎片式工作”有可能属于加班,但如果只是在下班后偶尔回复“嗯”“收到”“明天见”之类,一般不认定为加班。

劳动微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办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下班与上班的边界也变得逐渐模糊。现实中的“隐形加班”现象普遍存在,打工人们却只能暗自叫苦。

完整的休息时间无法保障,也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心情。对于企业而言,“加班文化”的盛行伴随着人才与骨干的高流失率。“隐形加班”消耗的不仅是员工的精力,更是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面对“隐形加班”,规矩不能“隐形”。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有关部门对于“加班”的定义需要重新定义。

■ “是否提供实际工作内容”应当替代“是否身处工作场所”,成为考量是否加班的主要依据。

■ 对于加班时间的计算也应当提供更加精确的计算方式,让碎片化的加班时间也能享受到加班薪酬的补贴。

■ 工会和劳动监察部门要筑牢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铜墙铁壁,加大对于企业的监督;而对于企业而言,与员工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并非是一纸合同上的空话而已。

人是企业立足之本,尊重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