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新Model3首降:或引发新一轮降价潮

新Model3首降:或引发新一轮降价潮

文章来源: 远光灯 于 2024-01-11 23:28:2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冲击最为激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马斯克再次祭出了价格战。

1月12日早间,特斯拉中国官网更新,对Model 3/Y后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售价进行调整,下调幅度6500至15500元不等。调整后,Model 3起售价为24.59万元,Model Y 起售价25.89万元。

不过,在市场方面看来,此次Model 3的降幅并不大,原因是2023年12月特斯拉推出了保险补贴政策,指导价26.14万元的后驱焕新版Model 3,其保险补贴后终端售价为25.34万元,虽然指导价直降1.55万元,但终端降幅实际只仅有7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Model Y后驱版终端价格不降反升。虽然指导价降低7500元,但相较于去年12月保险补贴后25.665万元的价格,新终端价反而升高了2250元。

特斯拉降价的原因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市场竞争、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策影响以及公司战略等。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动车市场时,其降价策略显得尤为关键。考虑到马斯克立下的年均增长50%的销量目标,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调整似乎是必然的。

乘联会数据统计,2023年,特斯拉中国的零售销量为60.3664万辆,同比增长37.3%,约占全球市场的1/3。

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伯恩斯坦判断称,2024年对于特斯拉而言“看起来比较艰难”,特斯拉在2024年及2025年的交付量增速都将低于20%。

新款Model 3销量低迷,用户:等等不亏

相比极氪007、智己LS6等超高性价比的自主品牌车型,降价后的Model 3和Model Y在同级别中价位仍然是偏高的,但眼下,中国市场已经是特斯拉全球市场起售价最低的地区了。

不过,在终端市场,此前频繁的价格战使得消费者逐渐趋于理性,“早买早享受”不如“晚买享折扣”,或许是有不少用户抱着同样的心理,特斯拉焕新版Model 3推出后至今,销量并未出现明显激增。

一位此前确定购买焕新版Model 3的用户对腾讯新闻《远光灯》表示,“本来打算在新3刚上市的时候就订车,结果没想到和老3相比价格升了那么多,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选择先观望,我们相信在不久后一定会有降价,到时候再抄底。”

从产品和成本变化来看,虽然焕新版Model3采用了全新外观,新增了氛围灯、座椅通风、后排屏幕等舒适性配置,但与各种黑科技加持并“遥遥领先”的自主品牌车型相比,新车的产品力并未带来太多惊喜。

此外,焕新版还取消了灯杆和怀挡,将功能更多地集成在了方向盘和中控屏幕之中,这或许可以为特斯拉节省一些成本,但却牺牲了一定的实用性。有用户表示,“在大角度打方向盘时无法精准的控制转向灯”、“在屏幕中换挡没有怀挡顺手,特别是在倒车入库频繁切换时非常不方便”。

随着自主品牌一体压铸技术的应用,高效的产能和极致的成本控制已经不再是特斯拉的独门绝技。自主品牌的产品不仅在设计、配置、性能指标上超越了Model 3,起售价更是诚意满满,随着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全面覆盖,特斯拉此前引以为傲的快充能力也逐渐黯然失色。

行业咨询机构杰兰路数据统计,自去年9月1日Model 3焕新版上市后,当月销量达到全年最低,仅为1644辆,随后开始攀升,10月和11月,该款产品销量分别为3295辆、15231辆,远不及6月份22572辆的高峰。

焕新版Model 3上市,Model Y也顺势进行了一波不痛不痒的小改款,但它并不是焕新版本,其用意多为清库存。本次Model Y降价将长续航版的价格也压缩进了30万元以内,目的或为减免购置税。

此前在网络上传出了焕新版Model Y的实车照片,特斯拉一线销售也频频在用“即将售罄”这样的字眼试图刺激用户下单,种种迹象表明,焕新版Model Y即将到来。

或复制2023年,再掀起国内新一轮降价潮

如果说去年多次降价,是为了出清老款库存,2024年开年这次降价,则更是内外部多重压力所致。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在全球市场的纯电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两者销量分别为52.64万辆、49.49万辆。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正遭到最为激烈的竞争压力,其市场份额为7.8%,排名第二位,落后于比亚迪的35%。此外,华为、吉利、蔚来等各路造车玩家,都在以亏损换取销量的手段冲击着特斯拉的地位。

长久以来,特斯拉产品的推陈出新节奏缓慢,销量占比超过9成的两款车型——Model 3和Model Y,已多年未得到更新,直到去年Model 3才首次改款上市。唯一一款新车型Cybertruck,受限于产能,短期内仍难贡献太多销量。此外,价格更为低廉的Model 2新车型也多次跳票,至今未有明确的上市时间。

2023年,特斯拉销量为180.9万辆,同比增长38%,擦线完成了180万辆的销量目标。不过,以价换量的策略,也直接导致特斯拉的毛利率不断走低,2023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分别为19.3%、18.2%、17.9%。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腾讯新闻《远光灯》分析称,尽管这是特斯拉的常规操作,还是让人感觉降价之快,幅度之大。在他看来,特斯拉单车毛利依旧很高,还有降价空间,其产能还没有充分利用,全球年产能大概235万辆,而去年总销量181万辆,产能利用率不到80%。

“看来特斯拉今年在中国市场还是一如既往的激进,势在必得,势必又会掀起新一轮的降价潮。”梅松林判断称。

2023年初,特斯拉的开年降价,曾间接引发一轮中国汽车大规模价格战,燃油车和电动车商纷纷卷入其中。

汽车行业研究机构安路勤数据统计,2023年1月到11月,乘用车市场的平均降价幅度 从1.7万元上升至2.49万元,新能源乘用车则由0.56万元上升至1.2万元。

2023年乘用车国内零售2170万辆,增长6%,乘联会将这一增长称之为 “内卷严重的惨胜”。此次降价,后续对于市场情况影响几何,仍待继续观察。

“这三年就是淘汰赛的竞争,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高枕无忧,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绝对领先和安全。”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此前曾在广州车展上表示,可能到2024年年底,哪几家企业能最终留在牌桌上会初见分晓。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人女子回国旅游失踪,丈夫被判赔2360万美元
川普要改H-1B制度!"高薪留美 低薪走人"时代将来临….
太冤!探亲老人因这件“小事” 关押一周后遣返回国!
硬汉布鲁斯威利病情恶化 行走困难已丧失语言能力
为吓阻中共犯台出奇招!美众院无异议通过新法案

24小时讨论排行

爱泼斯坦1993年参加特朗普婚礼照片曝光!特朗普怒斥CNN
华裔女孩回云南认亲 28年前与亲生父母在医院走失
金融时报:国民党与民意脱节 即将面临大罢免
中国正在抢占未来,美国却陷入焦虑与退缩
台湾26日投票“大罢免”,中国因素推波助澜?
ICE移民拘留所惨况曝光:女性在男性注视下如厕…
李承鹏:塔西佗,服不服及杭州粪水的《时间捡屎》
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涉宣传欺诈 加州DMV禁止销售30天
乌军总司令汇款百万送父母到莫斯科治病?亲属发声
美企称破解炼金术:以核聚变把水银变成黄金…
美驻中使馆发布一份“伤害性不大 侮辱性极强”图文警告
美政府员工"赴中探亲"遭限制出境!美方正交涉放人
日本进口车关税15%!底特律3大车厂不满:糟糕的交易
杜建英被曝另有丈夫且从未离婚 私生子身份恐成疑
配合川普政策!美奥会改规范,跨性别女性"仅能报男子组"
特朗普指奥巴马涉叛国,呼吁司法部起诉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新Model3首降:或引发新一轮降价潮

远光灯 2024-01-11 23:28:21

在冲击最为激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马斯克再次祭出了价格战。

1月12日早间,特斯拉中国官网更新,对Model 3/Y后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售价进行调整,下调幅度6500至15500元不等。调整后,Model 3起售价为24.59万元,Model Y 起售价25.89万元。

不过,在市场方面看来,此次Model 3的降幅并不大,原因是2023年12月特斯拉推出了保险补贴政策,指导价26.14万元的后驱焕新版Model 3,其保险补贴后终端售价为25.34万元,虽然指导价直降1.55万元,但终端降幅实际只仅有7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Model Y后驱版终端价格不降反升。虽然指导价降低7500元,但相较于去年12月保险补贴后25.665万元的价格,新终端价反而升高了2250元。

特斯拉降价的原因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市场竞争、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策影响以及公司战略等。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动车市场时,其降价策略显得尤为关键。考虑到马斯克立下的年均增长50%的销量目标,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调整似乎是必然的。

乘联会数据统计,2023年,特斯拉中国的零售销量为60.3664万辆,同比增长37.3%,约占全球市场的1/3。

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伯恩斯坦判断称,2024年对于特斯拉而言“看起来比较艰难”,特斯拉在2024年及2025年的交付量增速都将低于20%。

新款Model 3销量低迷,用户:等等不亏

相比极氪007、智己LS6等超高性价比的自主品牌车型,降价后的Model 3和Model Y在同级别中价位仍然是偏高的,但眼下,中国市场已经是特斯拉全球市场起售价最低的地区了。

不过,在终端市场,此前频繁的价格战使得消费者逐渐趋于理性,“早买早享受”不如“晚买享折扣”,或许是有不少用户抱着同样的心理,特斯拉焕新版Model 3推出后至今,销量并未出现明显激增。

一位此前确定购买焕新版Model 3的用户对腾讯新闻《远光灯》表示,“本来打算在新3刚上市的时候就订车,结果没想到和老3相比价格升了那么多,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选择先观望,我们相信在不久后一定会有降价,到时候再抄底。”

从产品和成本变化来看,虽然焕新版Model3采用了全新外观,新增了氛围灯、座椅通风、后排屏幕等舒适性配置,但与各种黑科技加持并“遥遥领先”的自主品牌车型相比,新车的产品力并未带来太多惊喜。

此外,焕新版还取消了灯杆和怀挡,将功能更多地集成在了方向盘和中控屏幕之中,这或许可以为特斯拉节省一些成本,但却牺牲了一定的实用性。有用户表示,“在大角度打方向盘时无法精准的控制转向灯”、“在屏幕中换挡没有怀挡顺手,特别是在倒车入库频繁切换时非常不方便”。

随着自主品牌一体压铸技术的应用,高效的产能和极致的成本控制已经不再是特斯拉的独门绝技。自主品牌的产品不仅在设计、配置、性能指标上超越了Model 3,起售价更是诚意满满,随着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全面覆盖,特斯拉此前引以为傲的快充能力也逐渐黯然失色。

行业咨询机构杰兰路数据统计,自去年9月1日Model 3焕新版上市后,当月销量达到全年最低,仅为1644辆,随后开始攀升,10月和11月,该款产品销量分别为3295辆、15231辆,远不及6月份22572辆的高峰。

焕新版Model 3上市,Model Y也顺势进行了一波不痛不痒的小改款,但它并不是焕新版本,其用意多为清库存。本次Model Y降价将长续航版的价格也压缩进了30万元以内,目的或为减免购置税。

此前在网络上传出了焕新版Model Y的实车照片,特斯拉一线销售也频频在用“即将售罄”这样的字眼试图刺激用户下单,种种迹象表明,焕新版Model Y即将到来。

或复制2023年,再掀起国内新一轮降价潮

如果说去年多次降价,是为了出清老款库存,2024年开年这次降价,则更是内外部多重压力所致。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在全球市场的纯电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两者销量分别为52.64万辆、49.49万辆。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正遭到最为激烈的竞争压力,其市场份额为7.8%,排名第二位,落后于比亚迪的35%。此外,华为、吉利、蔚来等各路造车玩家,都在以亏损换取销量的手段冲击着特斯拉的地位。

长久以来,特斯拉产品的推陈出新节奏缓慢,销量占比超过9成的两款车型——Model 3和Model Y,已多年未得到更新,直到去年Model 3才首次改款上市。唯一一款新车型Cybertruck,受限于产能,短期内仍难贡献太多销量。此外,价格更为低廉的Model 2新车型也多次跳票,至今未有明确的上市时间。

2023年,特斯拉销量为180.9万辆,同比增长38%,擦线完成了180万辆的销量目标。不过,以价换量的策略,也直接导致特斯拉的毛利率不断走低,2023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分别为19.3%、18.2%、17.9%。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腾讯新闻《远光灯》分析称,尽管这是特斯拉的常规操作,还是让人感觉降价之快,幅度之大。在他看来,特斯拉单车毛利依旧很高,还有降价空间,其产能还没有充分利用,全球年产能大概235万辆,而去年总销量181万辆,产能利用率不到80%。

“看来特斯拉今年在中国市场还是一如既往的激进,势在必得,势必又会掀起新一轮的降价潮。”梅松林判断称。

2023年初,特斯拉的开年降价,曾间接引发一轮中国汽车大规模价格战,燃油车和电动车商纷纷卷入其中。

汽车行业研究机构安路勤数据统计,2023年1月到11月,乘用车市场的平均降价幅度 从1.7万元上升至2.49万元,新能源乘用车则由0.56万元上升至1.2万元。

2023年乘用车国内零售2170万辆,增长6%,乘联会将这一增长称之为 “内卷严重的惨胜”。此次降价,后续对于市场情况影响几何,仍待继续观察。

“这三年就是淘汰赛的竞争,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高枕无忧,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绝对领先和安全。”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此前曾在广州车展上表示,可能到2024年年底,哪几家企业能最终留在牌桌上会初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