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网络上的神秘“ momo ”们,到底是谁?

网络上的神秘“ momo ”们,到底是谁?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于 2023-05-25 20:39:5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你在 " 冲浪 " 的时候



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用户:

粉色的小恐龙、统一的 "momo" 名称

充斥着各个社交平台

几乎每一篇帖子下都有他们的存在

让不少人感到费解

"momo" 到底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头像和网名?

大隐隐于世

小隐隐于 "mo"

其实,"momo" 们并不是什么 " 神秘组织 "。

一开始,"momo" 这个名字和头像只是新用户注册账号后自动生成的默认信息。就像很早之前的 " 佚名 " 一样,不是某个人的特定署名,而是一种网友们用来匿名、隐藏在群体之中的方式。

说白了,"momo" 就和曾经流行过的 " 用户已注销 "" 江湖骗子 " 等 id 一样,只是一个通用的 " 马甲 " 罢了。

不少人对此感到费解:网名和头像,不是用来体现个人特点、与其他用户区分开来的吗?为什么都要用一样的搭配呢?

道理很简单:首先是 " 防搜 "。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考古、" 挖坟 "" 家访 " 越来越多地闯入个人空间,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少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冲浪足迹轻易被熟人发现。

"momo" 谈取名原因

网络技术的进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但同时也模糊了我们线上线下工作生活的界限。虽然个性化的网名也是一种匿名马甲,但是根据越来越厉害的算法推荐、过往的网络痕迹,个性化网名也会被熟悉的人推测认出身份,有时甚至会遭遇 " 人肉搜索 " 等网络暴力。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或者被其他用户攻击而不敢发言。

披上 " 马甲 ",泯然众 "mo",有了集体掩护的身份,可以极大减轻社交压力,实现 "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 mo" 的网络表达欲和分享欲。有网友称," 变成 momo 之后更敢踊跃发言了 ",他们正是借助这个 " 外衣 " 追求更加 " 自由 " 的发言。即便发言不被认同也没关系," 你怎么知道我是哪个’ momo ‘?"

各种版本的 "momo" 头像

其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 "momo" 大军,就像互联网诞生的一个又一个新梗,让不少年轻人跟风加入,这场集体行动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大家拥有着共同的一个身份—— "momo",就如同拥有了情感联结与群体归属。就像在公共空间里,戴着相同的面具,穿着批量复制的马甲,来一次集体数字狂欢,满足了年轻人的群体认同感和赛博朋克式的娱乐性。

" 好巧,你也是 momo。"

一 "mo" 做事亿 "mo" 当

除了好玩,"momo" 大军的存在,也给不少人带来了麻烦。

同质化并不完全是抹除个性,看似千篇一律的 momo 背后各有各的精彩。在群体的掩护下,有可能出现谣言和更多不良发言,滋生网络社交的混乱。一名网友留言说:自从加入了 momo 大军,我开始肆无忌惮地在评论区发言了," 反正有别的 momo 替我背锅 "。这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 取名叫’ momo ‘的,恐怕都是键盘侠吧!"

一个 " 坏 momo",可能会 " 殃及池 mo",让集体承受骂名。" 已注销 " 和 " 江湖骗子 " 就是前车之鉴,因为认为扰乱社区秩序的风险,已被部分平台制止。因此有人在 momo 的皮囊下狂欢,也有人不厌其烦,担心这会不会又变成 " 喷子 " 的温床。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集体面具不等于浑水摸鱼的自由,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尽管戴了一样的 " 头套 ",但通过 uid(用户身份证明)一样可以锁定具体的人。也就是说,加入 momo 大军可以逃开熟人,但是逃不开监管。如果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一样要承担法律后果。

前段时间,某艺人把造谣的网络用户告上了法庭,其中就有豆瓣用户 "momo"。"momo 大军 " 适度的狂欢可以理解,当 "momo" 们出了扰乱秩序的风险,平台也不会坐视不管,越界行为也会让 "momo 大军 " 如同 " 江湖骗子 " 一样原地消失。

不过,"momo" 只是网络社交一时兴起的潮流现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类似 " 马甲 " 被创造出来。根本之策是,多一些包容和理性,少一些戾气和过激的情绪,将网络社交规范普遍内化并遵守。从长远来看,在互联网空间,公域与私域如何共存、自由与规范的边界该怎样界定,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挑战。

" 隐身 " 带来的安全感需要 "momo" 们共同来维护,我们永远要记得自由有边界,互联网发言要谨慎。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夫妻花50万带儿子游41国 网民嘲:英语零进步属浪费
你家在Google地图上一览无余?专家呼吁学会这招
中国短剧海外爆红:美国三线演员争演 薪水暴增7倍
硅谷富豪的不死执念:AI接管身体 性生活都要预约
示威者带来51口棺材抗议大而美法案 数十人被捕…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又爆惊人语:在美国出生的坏人也应该赶出去
“大又美法案”51:50参院闯关成功 万斯投下关键票
美国、越南关税谈好了 川普抢先发文曝税率
特朗普斥责日本"一直在夺取美国财富",称将加征高关税
美国正式关闭USAID!卢比奥详述理由 列4大失败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不满移民不会说英文 川普:在翻译上美国花太多钱
马斯克威胁成立“美国党” 那是什么党?这次认真的?
疑似发表辱华言论,绿洲乐队主唱道歉
贝佐斯辣妻以前长这样!整形医分析"外貌进化"过程
毫无疑问,这就是全世界最轰动的分手大戏
特斯拉股价恐再跌六成?华尔街最大空头表态
美澳印日启动矿产计划,被视为在抗衡矿产主领导中国
财新的制造业数据已成绝唱,从此有九大数据不再公布
日本人组团去老挝嫖幼女,大使馆都看不下去了
伊朗12天内兵败如山倒 原来是印度反水 为以立奇功?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网络上的神秘“ momo ”们,到底是谁?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5-25 20:39:57

你在 " 冲浪 " 的时候



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用户:

粉色的小恐龙、统一的 "momo" 名称

充斥着各个社交平台

几乎每一篇帖子下都有他们的存在

让不少人感到费解

"momo" 到底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头像和网名?

大隐隐于世

小隐隐于 "mo"

其实,"momo" 们并不是什么 " 神秘组织 "。

一开始,"momo" 这个名字和头像只是新用户注册账号后自动生成的默认信息。就像很早之前的 " 佚名 " 一样,不是某个人的特定署名,而是一种网友们用来匿名、隐藏在群体之中的方式。

说白了,"momo" 就和曾经流行过的 " 用户已注销 "" 江湖骗子 " 等 id 一样,只是一个通用的 " 马甲 " 罢了。

不少人对此感到费解:网名和头像,不是用来体现个人特点、与其他用户区分开来的吗?为什么都要用一样的搭配呢?

道理很简单:首先是 " 防搜 "。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考古、" 挖坟 "" 家访 " 越来越多地闯入个人空间,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少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冲浪足迹轻易被熟人发现。

"momo" 谈取名原因

网络技术的进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但同时也模糊了我们线上线下工作生活的界限。虽然个性化的网名也是一种匿名马甲,但是根据越来越厉害的算法推荐、过往的网络痕迹,个性化网名也会被熟悉的人推测认出身份,有时甚至会遭遇 " 人肉搜索 " 等网络暴力。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或者被其他用户攻击而不敢发言。

披上 " 马甲 ",泯然众 "mo",有了集体掩护的身份,可以极大减轻社交压力,实现 "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 mo" 的网络表达欲和分享欲。有网友称," 变成 momo 之后更敢踊跃发言了 ",他们正是借助这个 " 外衣 " 追求更加 " 自由 " 的发言。即便发言不被认同也没关系," 你怎么知道我是哪个’ momo ‘?"

各种版本的 "momo" 头像

其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 "momo" 大军,就像互联网诞生的一个又一个新梗,让不少年轻人跟风加入,这场集体行动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大家拥有着共同的一个身份—— "momo",就如同拥有了情感联结与群体归属。就像在公共空间里,戴着相同的面具,穿着批量复制的马甲,来一次集体数字狂欢,满足了年轻人的群体认同感和赛博朋克式的娱乐性。

" 好巧,你也是 momo。"

一 "mo" 做事亿 "mo" 当

除了好玩,"momo" 大军的存在,也给不少人带来了麻烦。

同质化并不完全是抹除个性,看似千篇一律的 momo 背后各有各的精彩。在群体的掩护下,有可能出现谣言和更多不良发言,滋生网络社交的混乱。一名网友留言说:自从加入了 momo 大军,我开始肆无忌惮地在评论区发言了," 反正有别的 momo 替我背锅 "。这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 取名叫’ momo ‘的,恐怕都是键盘侠吧!"

一个 " 坏 momo",可能会 " 殃及池 mo",让集体承受骂名。" 已注销 " 和 " 江湖骗子 " 就是前车之鉴,因为认为扰乱社区秩序的风险,已被部分平台制止。因此有人在 momo 的皮囊下狂欢,也有人不厌其烦,担心这会不会又变成 " 喷子 " 的温床。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集体面具不等于浑水摸鱼的自由,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尽管戴了一样的 " 头套 ",但通过 uid(用户身份证明)一样可以锁定具体的人。也就是说,加入 momo 大军可以逃开熟人,但是逃不开监管。如果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一样要承担法律后果。

前段时间,某艺人把造谣的网络用户告上了法庭,其中就有豆瓣用户 "momo"。"momo 大军 " 适度的狂欢可以理解,当 "momo" 们出了扰乱秩序的风险,平台也不会坐视不管,越界行为也会让 "momo 大军 " 如同 " 江湖骗子 " 一样原地消失。

不过,"momo" 只是网络社交一时兴起的潮流现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类似 " 马甲 " 被创造出来。根本之策是,多一些包容和理性,少一些戾气和过激的情绪,将网络社交规范普遍内化并遵守。从长远来看,在互联网空间,公域与私域如何共存、自由与规范的边界该怎样界定,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挑战。

" 隐身 " 带来的安全感需要 "momo" 们共同来维护,我们永远要记得自由有边界,互联网发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