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北京想要达成的效果: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党部

北京想要达成的效果: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党部

文章来源: 上报|一个律师的笔记本 于 2023-05-22 13:52:2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以涉嫌煽动分裂国家罪拘捕台湾出版人富察,但因为没有清楚的红线,文化人就会基于谨小慎微,强化自我审查。(图片摘自政治大学网站)

其实,让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会是“下一个”,这可能就是北京想要达成的效果,至少是之一。

北京想要威慑台湾的文化/出版界,比较有效的作法,就是制造不测之威,既不让你知道谁在名单上,也不让你弄清楚红线在哪。或许会有打击密度较高的硬核,以及相对安全的外围,但也不尽如此。有些人言论看似比较大胆,却没有被抓;反之,有些人讲的话看似没有踩线,却还是被抓。

没有清楚的红线,文化人就会基于谨小慎微起见,强化自我审查。于是,不只是北京在意的话不敢说,就连北京不在意、甚或没有想到的话,也照样不敢说。

比起逐一确认谁谁谁讲的话有没有踩到红线,这样作轻鬆多了。

在国府时代,言论控制是要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警总;北京想要的,则是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党部。

至于让一些言行看似大胆的人不被抓,这也比较符合成本效益,反正只要影响幅度在可控范围就好。而且,这还有助于塑造一种相互猜忌的气氛,怀疑没被抓的人是否就是具有地下党员身分,所以才敢大胆说话。

这样一来,才能让威慑效果极大化。

正常的执法程序,是要追求可预见性,尽可能符合一致的执法标准。但是威慑行动的原理却不然,著重的是天威难测,这两者很明显是相反的。倘若把北京在作的事当成是一般的执法,试图从中寻找一定的标准或红线,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个误解。

这是古老的统御权术。韩非子所谓“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也是同样的道理。(本文转载自一个律师的笔记本脸书)

查看评论(10)

24小时热点排行

从天才巨星沦为“流浪汉”,爱情也救不了他
美媒爆川普改口!私下认"普丁不打算停战"原因曝
金色穹顶:北京指责破坏稳定, 莫斯科说这是主权问题
李翊云:“我永远都不想摆脱思念孩子的痛苦”
川普当众洗脸南非总统!播影片控"屠杀白人农民"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再抛震撼弹!下令哈佛大学“禁止招国际学生”
特朗普羞辱南非总统 马斯克扮演关键角色
9岁冠军少年跳楼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里
柴静没有沉默,她在地球的另一边继续发问
黄仁勋:几乎无法追踪也无法证明AI芯片走私到大陆
川普如何伏击南非总统:播白人灭绝片 气氛瞬间凝重
美国会议员要求三大饭店CEO停用“中国台湾”表述
记者质问收受飞机 遭川普人身攻击“请你滚出去!”
美将推"川普金卡":只要付500万,即可获在美永居资格
欧洲震惊:特朗普的承诺不到一天就作废?
加沙战争:以色列民众游行反战,民意是否开始逆转?
纽约时报:推翻专制统治者的三种武器
中国多地爆发讨薪潮,村庄强收"卫生费"引发民怨
美参院推翻加州禁售燃油车计划 通用汽车表欢迎
俘虏指挥官 其余不留 俄军接获高层命令枪杀战俘
马斯克重返白宫见南非总统,眼神引热议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北京想要达成的效果: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党部

上报|一个律师的笔记本 2023-05-22 13:52:23


中国以涉嫌煽动分裂国家罪拘捕台湾出版人富察,但因为没有清楚的红线,文化人就会基于谨小慎微,强化自我审查。(图片摘自政治大学网站)

其实,让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会是“下一个”,这可能就是北京想要达成的效果,至少是之一。

北京想要威慑台湾的文化/出版界,比较有效的作法,就是制造不测之威,既不让你知道谁在名单上,也不让你弄清楚红线在哪。或许会有打击密度较高的硬核,以及相对安全的外围,但也不尽如此。有些人言论看似比较大胆,却没有被抓;反之,有些人讲的话看似没有踩线,却还是被抓。

没有清楚的红线,文化人就会基于谨小慎微起见,强化自我审查。于是,不只是北京在意的话不敢说,就连北京不在意、甚或没有想到的话,也照样不敢说。

比起逐一确认谁谁谁讲的话有没有踩到红线,这样作轻鬆多了。

在国府时代,言论控制是要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警总;北京想要的,则是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党部。

至于让一些言行看似大胆的人不被抓,这也比较符合成本效益,反正只要影响幅度在可控范围就好。而且,这还有助于塑造一种相互猜忌的气氛,怀疑没被抓的人是否就是具有地下党员身分,所以才敢大胆说话。

这样一来,才能让威慑效果极大化。

正常的执法程序,是要追求可预见性,尽可能符合一致的执法标准。但是威慑行动的原理却不然,著重的是天威难测,这两者很明显是相反的。倘若把北京在作的事当成是一般的执法,试图从中寻找一定的标准或红线,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个误解。

这是古老的统御权术。韩非子所谓“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也是同样的道理。(本文转载自一个律师的笔记本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