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全球最大危机之一”!“中东小巴黎”发生了什么?

“全球最大危机之一”!“中东小巴黎”发生了什么?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23-03-20 00:31:4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3年3月14日,黎巴嫩本币黎镑对美元平行市场(黑市)汇率跌破100000。

短短一句话折射出这个国家三年多来的整体变化。

金融系统崩溃、贝鲁特港大爆炸、游行、罢工、黎镑快速贬值、物价飙升、停电等关键词逐渐成为黎巴嫩在国际新闻里的代名词。曾经繁华富庶的“中东小巴黎”快速演变为如今的模样,而一切都要从汇率开始说起。

△超市付款柜台放置的汇率标牌

从1507.5到100000:黎镑汇率的狂飙之旅

1997年,黎巴嫩政府采取黎镑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黎镑对美元的官方汇率维持在1507.5:1。

2019年秋天,黎金融系统崩溃引发经济危机,最终演变为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

作为危机的一大表象,黎镑的黑市汇率如刹车失灵一般,一路狂飙。

2023年2月1日,黎巴嫩央行将黎镑对美元官方固定汇率从1507.5一次性调整为15000,然而15000距离黑市汇率的64000仍相去甚远。

一个月后的3月1日,黎镑对美元黑市汇率跌破90000。黎央行随即出手干预汇市,黎镑汇率短暂回升至80000。

△街头货币兑换点高高堆积的黎巴嫩镑

这不是央行第一次出手干预汇市,但政府采取的所有措施均未能阻止黎镑下跌的势头,因为黎巴嫩各行各业对黎镑都已失去信心。黎镑最终在3月14日跌破颇具象征意义的100000。

从1507.5到100000,黎镑在短短三年内的跌幅超过98%。2019年秋天之前,黎巴嫩面额最大的纸钞10万黎镑可以兑换66美元,如今,不到1美元。

△3月中旬,10万黎镑可以买两包(1公斤装)大饼

汇率大幅贬值给黎巴嫩这样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物价飙升,居民购买力大幅下降。

2022年,黎巴嫩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71.2%,连续三年出现超过三位数的物价涨幅。

本币贬值,居民收入严重缩水。

2022年,黎巴嫩在世界银行的评级中从中高收入国家滑落为中低收入国家,尽管人均国民收入仍有3450美元(约合人民币23937元),但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有近80%的黎巴嫩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电费致贫

新年伊始,黎巴嫩唯一的国营电力公司宣布了一个消息——每天市政供电延长至4小时。

既不是24小时,也不是14小时,而是4小时。

4小时仍是理想状态,在大部分地区,市政供电每天仅有1到2小时。

△黎巴嫩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秉烛夜读”

黎巴嫩的电力基础设施在1975年至1990年的内战中损毁严重。90年代起,私人发电机成为黎巴嫩街头随处可见的设备。每个社区或居民楼都配备私人柴油发电机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居民或平摊电费,或根据各自用电量缴纳费用。随着黎巴嫩经济危机加剧,市政供电时间不断缩短,柴油价格持续上涨,电费也越交越多。

黎巴嫩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电费占家庭支出的比例不到5%。而到了2022年,90%的黎巴嫩家庭会使用私人发电机,平均每月支出的44%用在了电费上。如果是低收入家庭,电费支出占比最高能到88%。

工作一个月,收入几乎全部用于交电费,这是在黎巴嫩真实发生的事情。

△夜晚时分贝鲁特一处居民区,亮起的灯光寥寥无几

一场全面的危机

黎巴嫩护士协会在今年3月迎来成立20周年的庆祝活动。协会主席萨辛女士却在为不断流失的人才忧心忡忡。

黎巴嫩国内的护士总数曾经超过18600人,但在过去三年多,有接近两成护士已经离职,余下仍坚守岗位的人群里,也有超过一半的护士打算在未来两年出国。

原因只有一个——收入。

经济危机之前,一位资深的护士往往能拿到2000美元以上的月薪,现在的月薪仅为数十美元。

△新冠疫情期间穿戴防护服的护士

护士行业的困境也是黎巴嫩各行各业的真实写照。

企业界和劳工代表于去年12月达成协议,建议将每月最低工资调高至450万黎镑,但协议未获政府批准,至今没有付诸实施。在达成协议的12月中旬,450万黎镑约合105美元,现在,不到43美元。

黎巴嫩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资深教师的月薪折算成美元后,仅相当于60美元。迫于经济压力,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自2022年10月起采用新的教学课程表,教师每周仅到校工作一天,余下时间只能网络授课。

在持续性经济萎缩之下,黎巴嫩的专业人才正在不断流失,而中等和低收入阶层更难以逃脱危机。

△贝鲁特街头的拾荒老人

这样的现象有其深层次原因。

1943年黎巴嫩独立建国后,由于资源贫乏和工业基础薄弱,金融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农业、制造业产品需要大量进口,黎巴嫩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内生外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之下,银行业最终在2019年秋天轰然倒塌。在接连遭受政府倒台、贝鲁特港大爆炸、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局势的冲击之下,黎巴嫩最终陷入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

△燃烧中的贝鲁特港谷仓遗存

世界银行甚至将这场危机列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危机之一。

黎巴嫩本国人口约450万,海外侨民达上千万之多。2022年,黎巴嫩侨汇超过6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正是这些不断汇回的美元维持着黎巴嫩人的日常生活,国家溃而不崩,侨汇可谓功不可没,但也仅仅是维持而已。

该如何让黎巴嫩走出困境,世界银行给出的建议是对财政、金融、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可现实是自2022年11月1日起,黎巴嫩议会历经11次投票仍未能选出新的总统,现任政府首脑纳吉布·米卡提仅有候任总理的身份,换言之,黎巴嫩已处于双行政首长空缺的情况。

黎巴嫩实现复苏的前提是找到一条可靠的路,但寻找的过程谈何容易。

△贝鲁特清晨

3月18日,黎镑对美元平行市场(黑市)汇率跌破110000,再创历史新低。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4次患癌放弃治疗,78岁罗家英公布遗产分配方案
不服爱因斯坦判断 这位教授说中国实验理论早2千年
各方布局早已开始 娃哈哈继承者们各自留有后手
洛杉矶潮玩店遭洗劫,价值约7000美元“拉布布”被盗
阿拉斯加会谈充满隐喻 普京亲见特朗普 谁是投降者?

24小时讨论排行

泽连斯基:不会为了换取和平向俄罗斯割让领土
习近平如何为人类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212人活活饿死"将近半数是儿童",加萨营养不良又夺11命
中产最体面的崩溃方式:去酒店健身
中国夫妇在澳遭无故殴打,中国留学生被群殴
7千字深度解读,武大肖M瑫的秘密全都藏在判决书里
双普会,为迫使乌克兰割让领土做准备?
她妈妈是聋哑人,她爸爸是残疾人,他们说不出来,我们来说
英伟达正式获得H20对华出口许可!所以谁会买?
北京楼市新政当晚:有业主急询能否缩短成交周期
俄美总统将在阿拉斯加州会晤 是普京10年来首次赴美
哥大、宾大等32所高校被诉:操纵“提前录取”抬高学费
看守所舍房气温达35° 柯文哲:这到底是什么世界
川普中计了?欧盟协议"藏1高招"学者:布鲁塞尔在窃笑
南京照相馆北美首映 谢锋:以史为鉴 和平宝贵
以色列"接管加沙城":以色列的险棋和巴勒斯坦人的噩梦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全球最大危机之一”!“中东小巴黎”发生了什么?

综合新闻 2023-03-20 00:31:47

2023年3月14日,黎巴嫩本币黎镑对美元平行市场(黑市)汇率跌破100000。

短短一句话折射出这个国家三年多来的整体变化。

金融系统崩溃、贝鲁特港大爆炸、游行、罢工、黎镑快速贬值、物价飙升、停电等关键词逐渐成为黎巴嫩在国际新闻里的代名词。曾经繁华富庶的“中东小巴黎”快速演变为如今的模样,而一切都要从汇率开始说起。

△超市付款柜台放置的汇率标牌

从1507.5到100000:黎镑汇率的狂飙之旅

1997年,黎巴嫩政府采取黎镑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黎镑对美元的官方汇率维持在1507.5:1。

2019年秋天,黎金融系统崩溃引发经济危机,最终演变为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

作为危机的一大表象,黎镑的黑市汇率如刹车失灵一般,一路狂飙。

2023年2月1日,黎巴嫩央行将黎镑对美元官方固定汇率从1507.5一次性调整为15000,然而15000距离黑市汇率的64000仍相去甚远。

一个月后的3月1日,黎镑对美元黑市汇率跌破90000。黎央行随即出手干预汇市,黎镑汇率短暂回升至80000。

△街头货币兑换点高高堆积的黎巴嫩镑

这不是央行第一次出手干预汇市,但政府采取的所有措施均未能阻止黎镑下跌的势头,因为黎巴嫩各行各业对黎镑都已失去信心。黎镑最终在3月14日跌破颇具象征意义的100000。

从1507.5到100000,黎镑在短短三年内的跌幅超过98%。2019年秋天之前,黎巴嫩面额最大的纸钞10万黎镑可以兑换66美元,如今,不到1美元。

△3月中旬,10万黎镑可以买两包(1公斤装)大饼

汇率大幅贬值给黎巴嫩这样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物价飙升,居民购买力大幅下降。

2022年,黎巴嫩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71.2%,连续三年出现超过三位数的物价涨幅。

本币贬值,居民收入严重缩水。

2022年,黎巴嫩在世界银行的评级中从中高收入国家滑落为中低收入国家,尽管人均国民收入仍有3450美元(约合人民币23937元),但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有近80%的黎巴嫩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电费致贫

新年伊始,黎巴嫩唯一的国营电力公司宣布了一个消息——每天市政供电延长至4小时。

既不是24小时,也不是14小时,而是4小时。

4小时仍是理想状态,在大部分地区,市政供电每天仅有1到2小时。

△黎巴嫩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秉烛夜读”

黎巴嫩的电力基础设施在1975年至1990年的内战中损毁严重。90年代起,私人发电机成为黎巴嫩街头随处可见的设备。每个社区或居民楼都配备私人柴油发电机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居民或平摊电费,或根据各自用电量缴纳费用。随着黎巴嫩经济危机加剧,市政供电时间不断缩短,柴油价格持续上涨,电费也越交越多。

黎巴嫩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电费占家庭支出的比例不到5%。而到了2022年,90%的黎巴嫩家庭会使用私人发电机,平均每月支出的44%用在了电费上。如果是低收入家庭,电费支出占比最高能到88%。

工作一个月,收入几乎全部用于交电费,这是在黎巴嫩真实发生的事情。

△夜晚时分贝鲁特一处居民区,亮起的灯光寥寥无几

一场全面的危机

黎巴嫩护士协会在今年3月迎来成立20周年的庆祝活动。协会主席萨辛女士却在为不断流失的人才忧心忡忡。

黎巴嫩国内的护士总数曾经超过18600人,但在过去三年多,有接近两成护士已经离职,余下仍坚守岗位的人群里,也有超过一半的护士打算在未来两年出国。

原因只有一个——收入。

经济危机之前,一位资深的护士往往能拿到2000美元以上的月薪,现在的月薪仅为数十美元。

△新冠疫情期间穿戴防护服的护士

护士行业的困境也是黎巴嫩各行各业的真实写照。

企业界和劳工代表于去年12月达成协议,建议将每月最低工资调高至450万黎镑,但协议未获政府批准,至今没有付诸实施。在达成协议的12月中旬,450万黎镑约合105美元,现在,不到43美元。

黎巴嫩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资深教师的月薪折算成美元后,仅相当于60美元。迫于经济压力,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自2022年10月起采用新的教学课程表,教师每周仅到校工作一天,余下时间只能网络授课。

在持续性经济萎缩之下,黎巴嫩的专业人才正在不断流失,而中等和低收入阶层更难以逃脱危机。

△贝鲁特街头的拾荒老人

这样的现象有其深层次原因。

1943年黎巴嫩独立建国后,由于资源贫乏和工业基础薄弱,金融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农业、制造业产品需要大量进口,黎巴嫩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内生外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之下,银行业最终在2019年秋天轰然倒塌。在接连遭受政府倒台、贝鲁特港大爆炸、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局势的冲击之下,黎巴嫩最终陷入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

△燃烧中的贝鲁特港谷仓遗存

世界银行甚至将这场危机列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危机之一。

黎巴嫩本国人口约450万,海外侨民达上千万之多。2022年,黎巴嫩侨汇超过6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正是这些不断汇回的美元维持着黎巴嫩人的日常生活,国家溃而不崩,侨汇可谓功不可没,但也仅仅是维持而已。

该如何让黎巴嫩走出困境,世界银行给出的建议是对财政、金融、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可现实是自2022年11月1日起,黎巴嫩议会历经11次投票仍未能选出新的总统,现任政府首脑纳吉布·米卡提仅有候任总理的身份,换言之,黎巴嫩已处于双行政首长空缺的情况。

黎巴嫩实现复苏的前提是找到一条可靠的路,但寻找的过程谈何容易。

△贝鲁特清晨

3月18日,黎镑对美元平行市场(黑市)汇率跌破110000,再创历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