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尴尬:药在中国卖,钱在美国硅谷银行

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尴尬:药在中国卖,钱在美国硅谷银行

文章来源: 健识局 于 2023-03-14 09:28:2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3月13日一大早,卡在生死“48小时”的边界,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将提供贷款解决硅谷银行(SVB)问题,自美国时间3月13日开始,储户可以从硅谷银行中支取资金,银行破产导致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3月10日,美国最大科技创业银行硅谷银行倒闭案引起轩然大波,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第二大商业银行破产案。

据称,美国近半数的科技互联网企业和Biotech公司都与硅谷银行有业务联系。因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投资决策问题,硅谷银行资不抵债,终致系统性影响。

据尽调机构CastleHall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文件中摘录的名单,不少专业投资医药的VC、中国背景美元基金,百济神州、康龙化成等国内头部创新药企或CXO企业都与硅谷银行存在业务往来。康龙化成称近50家客户都在使用硅谷银行,公司自身在该行存款少于10%。

市场担忧,破产案会引发风投机构进一步缩减投资。兴业证券研报认为,硅谷银行目前虽有托底,但科技医药公司的资金流动性会受到限制,大量初创企业可能因此“发不出工资”。

这一影响不仅局限在美国,而会是全球性的。

众多国内生物科技企业与之有关

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3日,百济神州、再鼎医药、云顶新耀等3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已发布有关硅谷银行事件的声明。大多数企业表示自己在硅谷银行没有存款,或者存款不多,银行倒闭对公司的影响有限。

硅谷银行在Biotech中名气很大,以至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内创新药企也不得不出面澄清,如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纷纷表示双方也没有任何业务往来。

生物科技企业着急撇清关系,是因为硅谷银行一直是这些初创企业发家路上的虔诚伙伴。

据硅谷银行官方网站披露,2022年受风投企业支持上市的科技和医疗公司中,有44%是自己的客户;银行提供的信贷服务中,科技、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类公司占比达23.3%,仅次于PE/VC机构。

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受益于美国的低利率环境,科创企业和一级股权融资情绪高涨,硅谷银行借此从新贵们手中拿到了大量低息的活期存款,存款规模一度飙升到疫情前的3倍左右。年报显示,及至2022年年底,硅谷银行的资产和储蓄规模已分别达到了2090亿美元和1754亿美元。

拿到钱的硅谷银行开始疯狂买起了美债和抵押支持债券,持有量一度高达新增存款的70%,手中的现金不再充裕。这对于一家主打贷款业务的银行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结局毫不意外:为了应付来取钱的客户,硅谷银行只能选择折价出售资产,市场由此开始质疑其偿付能力、挤兑加剧。

仅仅是在3月9日,各投资者和储户就试图从硅谷银行中提取420亿美元,大厦将倾。

据兴业证券研报,截至2022年12月,硅谷银行97%以上的存款未设存款保护。

但是,大部分企业只是把自己一部分资金存在了硅谷银行,有的是只是与美方的经营往来款项。目前已披露存款金额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中,百济神州、再鼎医药、云顶新耀、九安医疗等多数企业的存款不足公司现金的5%。部分企业表示,这些钱大部分能收回来,对业务影响“非常有限”。

或影响行业未来融资

硅谷银行的问题可能会随着美国政府的出面干预而平息,但对于生物科技企业来说,影响可能刚刚开始。

生物医药初创型公司搞科研要烧钱,十年十亿美金的“双十定律“已经是老生常谈,如今的研发成本要更高。就算研发成功,新药商业化也存在风险,不少已经上市、市值上千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何时盈利遥遥无期,更何况那些刚从实验室起步的初创公司。

因此,市场需要承担风险的机构,不光是PE、VC,还得有硅谷银行这样的中间方。这正是硅谷银行能够在美国完美运转20多年、支持一轮又一轮硅谷科技和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秘诀。

“优等生”暴雷更让人害怕。市场担心,硅谷银行被接管之后,被托管的资金流动性会受阻,影响到风投和私募正常开展业务。

此外,一些没能及时取款的初创企业还可能无法兑付工资,经营难以为继。

3月12日,美国创业孵化公司Y Combinator联合了600多家企业向美国国会请愿,希望能挽救硅谷银行,并在声明中称,如不及时解决,这次危机会“影响1万多家初创企业,导致10万人以上的裁员”。

一些企业已经受到影响。美国一家从事精神类疾病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Axsome Therapeutics就表示,其在硅谷银行中存有“存在实质性影响的现金”。

此前有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全球就有120多家生物科技企业裁员;另有数据称,在一项针对1000多家生物科技企业的调查中,约1/3企业的现金只够维持自身1年到1年半的运营。

如果不能及时融到资金,后果十分严重。

3月13日一早,有消息称汇丰控股有意愿竞购硅谷银行英国分行。硅谷银行事件后续走向如何,尚未可知。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特朗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带敌意”外星飞船11月袭击地球?研究团队惊人观点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密集游说施压 以色列曾威胁法国放弃承认巴勒斯坦国
斡旋无果 联合国想买被拒 特朗普政府为何烧掉它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不看好两位潜在买家 俄唯一航母或被拆解沦为备件
硅谷的C位都是华人?!华人或统治AI时代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台湾大罢免全数未过,美学者:政治对立恐削弱国安
佛山疫情又开始做核酸了,三年之后又三年?
川普关税倒数5天!印度爆"谈判一团乱"卡关症结点曝光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尴尬:药在中国卖,钱在美国硅谷银行

健识局 2023-03-14 09:28:23

3月13日一大早,卡在生死“48小时”的边界,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将提供贷款解决硅谷银行(SVB)问题,自美国时间3月13日开始,储户可以从硅谷银行中支取资金,银行破产导致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3月10日,美国最大科技创业银行硅谷银行倒闭案引起轩然大波,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第二大商业银行破产案。

据称,美国近半数的科技互联网企业和Biotech公司都与硅谷银行有业务联系。因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投资决策问题,硅谷银行资不抵债,终致系统性影响。

据尽调机构CastleHall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文件中摘录的名单,不少专业投资医药的VC、中国背景美元基金,百济神州、康龙化成等国内头部创新药企或CXO企业都与硅谷银行存在业务往来。康龙化成称近50家客户都在使用硅谷银行,公司自身在该行存款少于10%。

市场担忧,破产案会引发风投机构进一步缩减投资。兴业证券研报认为,硅谷银行目前虽有托底,但科技医药公司的资金流动性会受到限制,大量初创企业可能因此“发不出工资”。

这一影响不仅局限在美国,而会是全球性的。

众多国内生物科技企业与之有关

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3日,百济神州、再鼎医药、云顶新耀等3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已发布有关硅谷银行事件的声明。大多数企业表示自己在硅谷银行没有存款,或者存款不多,银行倒闭对公司的影响有限。

硅谷银行在Biotech中名气很大,以至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内创新药企也不得不出面澄清,如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纷纷表示双方也没有任何业务往来。

生物科技企业着急撇清关系,是因为硅谷银行一直是这些初创企业发家路上的虔诚伙伴。

据硅谷银行官方网站披露,2022年受风投企业支持上市的科技和医疗公司中,有44%是自己的客户;银行提供的信贷服务中,科技、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类公司占比达23.3%,仅次于PE/VC机构。

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受益于美国的低利率环境,科创企业和一级股权融资情绪高涨,硅谷银行借此从新贵们手中拿到了大量低息的活期存款,存款规模一度飙升到疫情前的3倍左右。年报显示,及至2022年年底,硅谷银行的资产和储蓄规模已分别达到了2090亿美元和1754亿美元。

拿到钱的硅谷银行开始疯狂买起了美债和抵押支持债券,持有量一度高达新增存款的70%,手中的现金不再充裕。这对于一家主打贷款业务的银行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结局毫不意外:为了应付来取钱的客户,硅谷银行只能选择折价出售资产,市场由此开始质疑其偿付能力、挤兑加剧。

仅仅是在3月9日,各投资者和储户就试图从硅谷银行中提取420亿美元,大厦将倾。

据兴业证券研报,截至2022年12月,硅谷银行97%以上的存款未设存款保护。

但是,大部分企业只是把自己一部分资金存在了硅谷银行,有的是只是与美方的经营往来款项。目前已披露存款金额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中,百济神州、再鼎医药、云顶新耀、九安医疗等多数企业的存款不足公司现金的5%。部分企业表示,这些钱大部分能收回来,对业务影响“非常有限”。

或影响行业未来融资

硅谷银行的问题可能会随着美国政府的出面干预而平息,但对于生物科技企业来说,影响可能刚刚开始。

生物医药初创型公司搞科研要烧钱,十年十亿美金的“双十定律“已经是老生常谈,如今的研发成本要更高。就算研发成功,新药商业化也存在风险,不少已经上市、市值上千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何时盈利遥遥无期,更何况那些刚从实验室起步的初创公司。

因此,市场需要承担风险的机构,不光是PE、VC,还得有硅谷银行这样的中间方。这正是硅谷银行能够在美国完美运转20多年、支持一轮又一轮硅谷科技和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秘诀。

“优等生”暴雷更让人害怕。市场担心,硅谷银行被接管之后,被托管的资金流动性会受阻,影响到风投和私募正常开展业务。

此外,一些没能及时取款的初创企业还可能无法兑付工资,经营难以为继。

3月12日,美国创业孵化公司Y Combinator联合了600多家企业向美国国会请愿,希望能挽救硅谷银行,并在声明中称,如不及时解决,这次危机会“影响1万多家初创企业,导致10万人以上的裁员”。

一些企业已经受到影响。美国一家从事精神类疾病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Axsome Therapeutics就表示,其在硅谷银行中存有“存在实质性影响的现金”。

此前有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全球就有120多家生物科技企业裁员;另有数据称,在一项针对1000多家生物科技企业的调查中,约1/3企业的现金只够维持自身1年到1年半的运营。

如果不能及时融到资金,后果十分严重。

3月13日一早,有消息称汇丰控股有意愿竞购硅谷银行英国分行。硅谷银行事件后续走向如何,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