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每一对正常夫妻,都能在春晚中被侮辱一次

每一对正常夫妻,都能在春晚中被侮辱一次

文章来源: 格十三 于 2023-01-27 20:20:3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年春晚直播的时候,我正在争分夺秒地学习着格式塔心理疗法和功能主义重新评估,我知道这会比看春晚辛苦,毕竟春晚的本意是不需要我们带脑子。

可惜很多带脑子的人看完春晚又开始吐槽,说好几个小品的主题好像都是在“催婚”,比如《初见照相馆》、《上热搜了》、《对视50秒》。

于是我认真地去把这几个节目看了一遍,我发现春晚变了,从以前的“家长催孩子结婚”,变成现在委婉的“通过展示可爱的婚后生活”来曲线催婚。

大家吐槽最多的是《初见照相馆》,确实,这东西怎么说呢,已婚的和未婚的看完都需要抢救。

一开始我觉得这名字一听就很用心,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没有柴米油盐和作业,让大家看完以后回忆起初见,暂时忘却现实的糟粕,重拾爱情意识形态,连纳兰性德看了都要感慨编剧厉害。

可惜,本事大概全用在标题上了,一看剧情,一对中年夫妻为了补办结婚证而去拍证件照,他俩从一进去就开始各种作,又插队又拎不清,全程不尊重不配合不开窍,如同两个智障。

更绝的是,他俩自己不好好拍照,还七嘴八舌当众吵架,干扰旁边一对年轻情侣。大姐气到深处干脆拉上妹子一顿吐槽,劝女孩别结婚,把已婚女人的委屈一股脑全抖了出来,导致妹子也不想结婚了。

本来我也挺期待这大姐到后面能说出点婚姻的好,以便剧情反转……但是没想到啊,她啥好也没说出来,却在煽情BGM的伴奏下突然跟老公和好了……哦,全是内心戏咯?

好歹说点什么来证明婚姻还挺好的,或者表达点什么来证明结婚还是利大于弊,这个环节在编剧这里可能很不重要?还是说……根本编不出来……?

它主要传达的思想是:别管你婚后夫妻关系有什么不好,只要上人多的地方吵一吵,马上就能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总而言之,婚是要结的,不结是不行的,至于结婚的好处嘛,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这种“吵架的夫妻突然恩爱如初”的桥段,在春晚中的“婚姻故事”里此起彼伏。

比如《上热搜了》这个小品,两对夫妻非要凑到一块集体闹矛盾。

就不细讲过程了,总之就是一些关于私房钱啊、谎言啊、面子啊等等每个夫妻都会碰到的问题,他们掰扯了半天,最后有没有掰扯清楚并不重要,你猜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猜对了,最重要的是突!然!和!好!

前一秒还在吵,后一秒就能自行寻找一个尬到自己都信了的台阶,然后出现又搂又亲的恩爱状态,女的大度,男的宽容,模范夫妻,道德楷模。

还有这个《对视50秒》,两口子一定会在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互相数落、吐槽、贬低,然后又在莫名其妙的状态下展现了双方还是在乎彼此的,又突然爱上了对方。

我也不知道这属于诚信友善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还是蒙太奇和量子纠缠的碰撞……这时候我脑海里浮现了罗伯特麦基的《Story》和约翰特鲁比的《故事写作大师班》,很想推荐小品编剧老师也读读,至少能知道什么叫故事逻辑。

我总以为生活就是因果关系,思想或情绪总要有一个合理的走向,而不是一场又一场不了了之、蒙混过关的游戏。

但春晚想呈现的可能只是一个最终状态,告诉你婚姻都是喜剧收场,你们尽管结婚就好了。所有的争吵都会成为爱情的丘比特之箭,没有任何矛盾是不会凭空消失的。这就是婚姻,美好、生动、充满惊喜的婚姻非黑即白,从不开心到开心,只差一个路人甲哄你俩一起回家包饺子。

正常夫妻都看不懂春晚里传递的婚姻逻辑——

老夫老妻们都挺没脸没皮的,喜欢当众吵架。

老夫老妻们都挺健忘的,具备了瞬间和好如初的特异功能。

凡是吵架后不能瞬间自我修复的,都不是正能量婚姻。

婚姻就是和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打打闹闹又和好的过程,属于爱的体现,特别有趣和有意义。

我结婚十来年了,经常被各种群体教育,而只有春晚对已婚人士的“再教育”和对未婚人士的“模范夫妻展示”令我折服,几乎已经到了吃肉不吐骨头的境界。

已婚人士真是这样的吗?婚姻生活真是这样的吗?春晚如果不是在侮辱我,那就是在CPU我。我觉得没有一对正常夫妻能忍得了春晚的这种自以为“为你好”的再教育。

这么喜欢教育人,就会产生两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已婚人士看了会觉得春晚里的婚姻才是正常态,我的婚姻不正常,我们夫妻俩缺点太多,我们不符合主流,我们格局不够,我们一错再错,我们不幸福,我要离婚。

第二个问题:未婚人士看了会以为真实婚姻都是春晚里的味道,过度信赖人性和生活的本质,婚后会产生很大落差,你们的婚姻不都挺好吗,怎么我的这么不幸?我要离婚。

你看,你们再这么胡扯下去,离婚率又要变高了。

问题来了,有人会问:“不这么演那应该怎么演,总不能演离婚吧”,嗯,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演,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不会演可以不演啊,总比强行捧杀好啊。

这爱教育人的毛病,着实让人看着烦。不过这也给我们都提了一个醒,像婚姻和夫妻关系这种私密性很强的事,谁也不要试图去教育别人,或者给别人做示范、建模型、立规矩、设立好坏分界点。

所以想知道婚姻到底是什么样,怎样才能过好婚后生活,谁的话也别听,什么教育和再教育都别信,方法只有一个:亲自结个婚试试。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香港大火疑人祸?工人竹棚架旁吸烟画面疯传
香港大埔火灾背后:42年楼龄 曾住4643人 4成超65岁
成都市市长王凤朝被查 曾掌舵四川首家万亿级国企
香港大埔火灾已致14人遇难 李家超称已启动应急机制




24小时讨论排行

赖清德称中国目标2027武统,宣布高额国防特别预算
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中国吗?
川普要高市"别刺激北京"?日本当局火速驳斥:不实报导
美俄代表密谈录音泄露,谁干的?
欧盟外长:应限制俄军规模和军费
纽约时报:中日外交争端让高市早苗获得政治优势
台湾因应“超高龄化” 拟放宽近亲结婚 引爆伦理争议
被曝在俄乌问题上尖锐对立,鲁比奥、万斯回应
美国白宫枪击凶嫌是阿富汗移民!川普怒:绝不容忍
中日争端中,台湾人吃日料对高市早苗表达支持
竹棚架:香港标志性符号及其背后的安全隐忧
特朗普“电话教导”高市早苗内容被披露 日本尬极了
在德国错过登机 两男子砸玻璃、闯安检、拦飞机
特朗普:不邀请南非参加明年G20峰会
派拉蒙将发行电影《尖峰时刻4》 成龙据称将回归
大埔火警已致55死:63年来最严重,警拘三工程人员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每一对正常夫妻,都能在春晚中被侮辱一次

格十三 2023-01-27 20:20:39


今年春晚直播的时候,我正在争分夺秒地学习着格式塔心理疗法和功能主义重新评估,我知道这会比看春晚辛苦,毕竟春晚的本意是不需要我们带脑子。

可惜很多带脑子的人看完春晚又开始吐槽,说好几个小品的主题好像都是在“催婚”,比如《初见照相馆》、《上热搜了》、《对视50秒》。

于是我认真地去把这几个节目看了一遍,我发现春晚变了,从以前的“家长催孩子结婚”,变成现在委婉的“通过展示可爱的婚后生活”来曲线催婚。

大家吐槽最多的是《初见照相馆》,确实,这东西怎么说呢,已婚的和未婚的看完都需要抢救。

一开始我觉得这名字一听就很用心,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没有柴米油盐和作业,让大家看完以后回忆起初见,暂时忘却现实的糟粕,重拾爱情意识形态,连纳兰性德看了都要感慨编剧厉害。

可惜,本事大概全用在标题上了,一看剧情,一对中年夫妻为了补办结婚证而去拍证件照,他俩从一进去就开始各种作,又插队又拎不清,全程不尊重不配合不开窍,如同两个智障。

更绝的是,他俩自己不好好拍照,还七嘴八舌当众吵架,干扰旁边一对年轻情侣。大姐气到深处干脆拉上妹子一顿吐槽,劝女孩别结婚,把已婚女人的委屈一股脑全抖了出来,导致妹子也不想结婚了。

本来我也挺期待这大姐到后面能说出点婚姻的好,以便剧情反转……但是没想到啊,她啥好也没说出来,却在煽情BGM的伴奏下突然跟老公和好了……哦,全是内心戏咯?

好歹说点什么来证明婚姻还挺好的,或者表达点什么来证明结婚还是利大于弊,这个环节在编剧这里可能很不重要?还是说……根本编不出来……?

它主要传达的思想是:别管你婚后夫妻关系有什么不好,只要上人多的地方吵一吵,马上就能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总而言之,婚是要结的,不结是不行的,至于结婚的好处嘛,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这种“吵架的夫妻突然恩爱如初”的桥段,在春晚中的“婚姻故事”里此起彼伏。

比如《上热搜了》这个小品,两对夫妻非要凑到一块集体闹矛盾。

就不细讲过程了,总之就是一些关于私房钱啊、谎言啊、面子啊等等每个夫妻都会碰到的问题,他们掰扯了半天,最后有没有掰扯清楚并不重要,你猜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猜对了,最重要的是突!然!和!好!

前一秒还在吵,后一秒就能自行寻找一个尬到自己都信了的台阶,然后出现又搂又亲的恩爱状态,女的大度,男的宽容,模范夫妻,道德楷模。

还有这个《对视50秒》,两口子一定会在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互相数落、吐槽、贬低,然后又在莫名其妙的状态下展现了双方还是在乎彼此的,又突然爱上了对方。

我也不知道这属于诚信友善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还是蒙太奇和量子纠缠的碰撞……这时候我脑海里浮现了罗伯特麦基的《Story》和约翰特鲁比的《故事写作大师班》,很想推荐小品编剧老师也读读,至少能知道什么叫故事逻辑。

我总以为生活就是因果关系,思想或情绪总要有一个合理的走向,而不是一场又一场不了了之、蒙混过关的游戏。

但春晚想呈现的可能只是一个最终状态,告诉你婚姻都是喜剧收场,你们尽管结婚就好了。所有的争吵都会成为爱情的丘比特之箭,没有任何矛盾是不会凭空消失的。这就是婚姻,美好、生动、充满惊喜的婚姻非黑即白,从不开心到开心,只差一个路人甲哄你俩一起回家包饺子。

正常夫妻都看不懂春晚里传递的婚姻逻辑——

老夫老妻们都挺没脸没皮的,喜欢当众吵架。

老夫老妻们都挺健忘的,具备了瞬间和好如初的特异功能。

凡是吵架后不能瞬间自我修复的,都不是正能量婚姻。

婚姻就是和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打打闹闹又和好的过程,属于爱的体现,特别有趣和有意义。

我结婚十来年了,经常被各种群体教育,而只有春晚对已婚人士的“再教育”和对未婚人士的“模范夫妻展示”令我折服,几乎已经到了吃肉不吐骨头的境界。

已婚人士真是这样的吗?婚姻生活真是这样的吗?春晚如果不是在侮辱我,那就是在CPU我。我觉得没有一对正常夫妻能忍得了春晚的这种自以为“为你好”的再教育。

这么喜欢教育人,就会产生两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已婚人士看了会觉得春晚里的婚姻才是正常态,我的婚姻不正常,我们夫妻俩缺点太多,我们不符合主流,我们格局不够,我们一错再错,我们不幸福,我要离婚。

第二个问题:未婚人士看了会以为真实婚姻都是春晚里的味道,过度信赖人性和生活的本质,婚后会产生很大落差,你们的婚姻不都挺好吗,怎么我的这么不幸?我要离婚。

你看,你们再这么胡扯下去,离婚率又要变高了。

问题来了,有人会问:“不这么演那应该怎么演,总不能演离婚吧”,嗯,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演,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不会演可以不演啊,总比强行捧杀好啊。

这爱教育人的毛病,着实让人看着烦。不过这也给我们都提了一个醒,像婚姻和夫妻关系这种私密性很强的事,谁也不要试图去教育别人,或者给别人做示范、建模型、立规矩、设立好坏分界点。

所以想知道婚姻到底是什么样,怎样才能过好婚后生活,谁的话也别听,什么教育和再教育都别信,方法只有一个:亲自结个婚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