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纽时华裔编辑被骂“滚回中国” 网上发起反歧视运动

纽时华裔编辑被骂“滚回中国” 网上发起反歧视运动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文汇网 于 2022-12-05 08:08:1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纽约时报》华裔编辑罗明瀚。 图片来源:香港文汇网美国《纽约时报》一名华裔编辑周日在曼克顿街头被一名白人女子大声呵斥“滚回中国”,这位编辑之后在社交网站 Twitter 发起反歧视运动,呼吁亚裔用 #Thisis2016 (这是 2016 年) 的关键词,讲述自己受歧视的经历,网上响应踊跃。

综合星岛日报、香港文汇网报导,《纽时》编辑罗明瀚 (Michael Luo) 在公开信中讲述自己 10 月 9 日中午在曼克顿上东区,与亲友赴教堂后准备吃午餐,在一家南韩餐厅门外看看是否有空位。当时下着雨,他们人比较多并推着一架婴儿车,一名 40 多岁的白人女子不满路被挡住,向他们大声叫喊“滚回中国!”(Go back China),罗 7 岁的孩子听到,不停地问“为什么她要那样说?”

罗明瀚迟疑片刻后,追上对方反问“真的吗?滚回中国?”该女子拒绝道歉,还拿出手机威胁报警。在罗离开后,这名女子再次叫喊“滚回你的国家!”(Go back your F**king country),罗愤怒回应:“我就出生在这个国家!”

罗明瀚说,自己在美国出生,并表示“类似的事一直在发生,但这次让我非常难受,并反思亚裔真正的归属在哪裡?”

罗明瀚在信中表示,很多亚裔不管他们做甚么,多么成功、有甚么样的朋友,他们都不属于这里,他们是外国人。罗明瀚在信中透露,在 1949 年之前,其父母从中国逃到台湾,随后两人前往美国就读研究生并留在美国生活。罗表示,包括他在内,父母的两名子女均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发表这封公开信之前,罗明瀚曾在 Twitter 呼吁亚裔用 #Thisis2016 的关键词讲述自己遭歧视的经历。他的推文立即被网友们转发了数千次。

纽约市长白思豪 Bill de Blasio 看到该推文后,很快做出回应,留言表示“每个人都属于纽约市,但你今天听到这种言论除外。”(EVERYONE belongs in NYC. What doesn"t belong here are comments like you heard today.)

罗明瀚说︰“我从未见过市长,所以我很惊讶他会回应,这段推特挑动了亚裔美国人的神经,许多人觉得感同身受,那种『我们到底归属于何处?』的感觉。”

事后,在一封刊登在《纽约时报》网站的公开信中,罗明瀚说,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种族歧视,很多亚裔每天都在竭力应对这种无处不在的异己感,“我们来自美国…… 但有时候人们并不理解这一点”。

一封公开信,致那位让我们滚回中国的女士

亲爱的女士:

也许我应该释怀,选择容忍。我们当时刚刚从教堂出来,我和家人以及一些朋友走在曼哈顿上东区。我们正找地方吃午餐,想要看看街边的那家韩国餐厅有没有位置。你行色匆匆。天空中飘著雨。我们的婴儿车以及一群叽裡呱啦的亚裔挡了你的路。

你从不远处朝我们大声嚷嚷:“滚回中国去!”说老实话,当时我颇为震惊。

我迟疑了一下,随即衝到你面前。这个举动肯定把你吓到了。你在 Equinox 健身房前掏出 iPhone,威胁说要叫警察。回想起来有些滑稽。应该是我叫警察才对吧,尤其是当我走开以后,你高叫“滚回你那该死的国家去”的时候。

“我生在这个国家!”我嚷了回去。

感觉挺蠢的。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我属于这裡呢。

当然了,这并不是我第一次遇到种族侮辱。问问任何一个亚裔美国人,他们都会立刻回忆起在校园裡被嘲讽的情形,抑或在街上或杂货店裡的恼人遭遇。我在 Twitter 上发帖讲了事情的经过,许多人在回帖中提到了自己的经历。

但出于某种原因——没错,或许是和当下的政治氛围有关吧——这一次的感觉有些异样。

后来走回家去的时候,一阵伤感涌上了我的心头。

你穿著一件很好的雨衣,你手上的 iPhone 是 6Plus。你或许已身为人母,你的孩子或许和我的女儿们同校就读。你看上去,怎么说呢,挺正常的。但你的内心却潜藏著这样的情绪,事实上,这个国家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或许你并不知道,但你对我的家人的侮辱直指亚裔美国人日常经历的核心。我们许多人每天都在竭力应对这种无处不在的异已感。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有多么成功,和谁交朋友,我们都不属于这裡。我们是外来者。我们不是美国人。福克斯新闻 (Fox News) 的杰西 · 沃特斯 (Jesse Watters) 前些天在唐人街进行实地採访的电视片段——涉及空手道、双节棍和蹩脚英语——之所以引发了那么多愤怒,也与此有关。

我的父母在 1949 年前来到台湾,又到美国念了研究生。他们养育了两个孩子。我们俩都毕业于哈佛。我在《纽约时报》工作。算是人们口中的模范少数族裔了。

可我依然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不知这种感觉会不会消失。或许更重要的是,不知今天被我带在身边的两个女儿会不会永远都有这种感觉。

没错,网上如潮的支持令人欣慰。

但我的一个女儿只有 7 岁,目睹了整件事的她后来不停地问我妻子,“她为什么要说『滚回中国去』?我们不是从中国来的呀。”

是呀,我们不是从中国来的,我妻子回答。她竭力向女儿解释你这样说的可能原因,以及人们为什么不该随便评判他人。

我们来自美国,她告诉我女儿。但有时候人们并不理解这一点。

希望你现在理解了。

此致敬礼。

Michael Luo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首创集团66岁男董事长被判死缓 权色交易 爱男星
中国消费降级 五星级饭店纷纷在街头摆起了地摊
9年前未买百架歼-10C! 伊朗军官曝当年“打错牌”内幕
马斯克"美国党"2026投入选战,民调:40%美国人支持
2050年衰老将被攻克?合成生物学教父揭秘长寿未来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扬言把他驱逐出美国,马斯克成立新政党"美国党"
特朗普利用"疯子理论"改变世界,对敌人和盟友都有效?
美国德州洪患增至43死,川普将批准联邦协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是玻璃至上?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的这座山被“薅秃了”
马斯克组建美国党"挑战两党制",巨额美债恐成焦点
美国得州洪水逐渐退去,20余名女童仍下落不明
马斯克“美国党”明年参选 共和党:他会成没国家的人
日媒:“日本先生”拒绝叫特朗普“爸爸”,这很对!
他高调捐款20亿后“消失”,如今早已换了副面孔!
英军威尔士亲王号放弃进入南海 转道前往澳洲
经济学人:别想指望这份法案带来美国经济繁荣增长
得州洪水已致至少24死 女童夏令营750人正露营河边
女生遭侵犯落水被阻挡上岸致溺亡案凶手已执行死刑
网传坠亡机长能力排查不合格 业内人士揭晋升内幕
石家庄男子受审三十年,本月7号将第7次开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纽时华裔编辑被骂“滚回中国” 网上发起反歧视运动

星岛日报|文汇网 2022-12-05 08:08:19


《纽约时报》华裔编辑罗明瀚。 图片来源:香港文汇网美国《纽约时报》一名华裔编辑周日在曼克顿街头被一名白人女子大声呵斥“滚回中国”,这位编辑之后在社交网站 Twitter 发起反歧视运动,呼吁亚裔用 #Thisis2016 (这是 2016 年) 的关键词,讲述自己受歧视的经历,网上响应踊跃。

综合星岛日报、香港文汇网报导,《纽时》编辑罗明瀚 (Michael Luo) 在公开信中讲述自己 10 月 9 日中午在曼克顿上东区,与亲友赴教堂后准备吃午餐,在一家南韩餐厅门外看看是否有空位。当时下着雨,他们人比较多并推着一架婴儿车,一名 40 多岁的白人女子不满路被挡住,向他们大声叫喊“滚回中国!”(Go back China),罗 7 岁的孩子听到,不停地问“为什么她要那样说?”

罗明瀚迟疑片刻后,追上对方反问“真的吗?滚回中国?”该女子拒绝道歉,还拿出手机威胁报警。在罗离开后,这名女子再次叫喊“滚回你的国家!”(Go back your F**king country),罗愤怒回应:“我就出生在这个国家!”

罗明瀚说,自己在美国出生,并表示“类似的事一直在发生,但这次让我非常难受,并反思亚裔真正的归属在哪裡?”

罗明瀚在信中表示,很多亚裔不管他们做甚么,多么成功、有甚么样的朋友,他们都不属于这里,他们是外国人。罗明瀚在信中透露,在 1949 年之前,其父母从中国逃到台湾,随后两人前往美国就读研究生并留在美国生活。罗表示,包括他在内,父母的两名子女均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发表这封公开信之前,罗明瀚曾在 Twitter 呼吁亚裔用 #Thisis2016 的关键词讲述自己遭歧视的经历。他的推文立即被网友们转发了数千次。

纽约市长白思豪 Bill de Blasio 看到该推文后,很快做出回应,留言表示“每个人都属于纽约市,但你今天听到这种言论除外。”(EVERYONE belongs in NYC. What doesn"t belong here are comments like you heard today.)

罗明瀚说︰“我从未见过市长,所以我很惊讶他会回应,这段推特挑动了亚裔美国人的神经,许多人觉得感同身受,那种『我们到底归属于何处?』的感觉。”

事后,在一封刊登在《纽约时报》网站的公开信中,罗明瀚说,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种族歧视,很多亚裔每天都在竭力应对这种无处不在的异己感,“我们来自美国…… 但有时候人们并不理解这一点”。

一封公开信,致那位让我们滚回中国的女士

亲爱的女士:

也许我应该释怀,选择容忍。我们当时刚刚从教堂出来,我和家人以及一些朋友走在曼哈顿上东区。我们正找地方吃午餐,想要看看街边的那家韩国餐厅有没有位置。你行色匆匆。天空中飘著雨。我们的婴儿车以及一群叽裡呱啦的亚裔挡了你的路。

你从不远处朝我们大声嚷嚷:“滚回中国去!”说老实话,当时我颇为震惊。

我迟疑了一下,随即衝到你面前。这个举动肯定把你吓到了。你在 Equinox 健身房前掏出 iPhone,威胁说要叫警察。回想起来有些滑稽。应该是我叫警察才对吧,尤其是当我走开以后,你高叫“滚回你那该死的国家去”的时候。

“我生在这个国家!”我嚷了回去。

感觉挺蠢的。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我属于这裡呢。

当然了,这并不是我第一次遇到种族侮辱。问问任何一个亚裔美国人,他们都会立刻回忆起在校园裡被嘲讽的情形,抑或在街上或杂货店裡的恼人遭遇。我在 Twitter 上发帖讲了事情的经过,许多人在回帖中提到了自己的经历。

但出于某种原因——没错,或许是和当下的政治氛围有关吧——这一次的感觉有些异样。

后来走回家去的时候,一阵伤感涌上了我的心头。

你穿著一件很好的雨衣,你手上的 iPhone 是 6Plus。你或许已身为人母,你的孩子或许和我的女儿们同校就读。你看上去,怎么说呢,挺正常的。但你的内心却潜藏著这样的情绪,事实上,这个国家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或许你并不知道,但你对我的家人的侮辱直指亚裔美国人日常经历的核心。我们许多人每天都在竭力应对这种无处不在的异已感。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有多么成功,和谁交朋友,我们都不属于这裡。我们是外来者。我们不是美国人。福克斯新闻 (Fox News) 的杰西 · 沃特斯 (Jesse Watters) 前些天在唐人街进行实地採访的电视片段——涉及空手道、双节棍和蹩脚英语——之所以引发了那么多愤怒,也与此有关。

我的父母在 1949 年前来到台湾,又到美国念了研究生。他们养育了两个孩子。我们俩都毕业于哈佛。我在《纽约时报》工作。算是人们口中的模范少数族裔了。

可我依然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不知这种感觉会不会消失。或许更重要的是,不知今天被我带在身边的两个女儿会不会永远都有这种感觉。

没错,网上如潮的支持令人欣慰。

但我的一个女儿只有 7 岁,目睹了整件事的她后来不停地问我妻子,“她为什么要说『滚回中国去』?我们不是从中国来的呀。”

是呀,我们不是从中国来的,我妻子回答。她竭力向女儿解释你这样说的可能原因,以及人们为什么不该随便评判他人。

我们来自美国,她告诉我女儿。但有时候人们并不理解这一点。

希望你现在理解了。

此致敬礼。

Michael 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