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胡锡进:涉疫情的这四大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胡锡进:涉疫情的这四大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文章来源: 胡锡进 于 2022-11-24 07:23:0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当前我们对防疫的许多重大问题其实并不是很清楚,或者说存在深度争议,而把它们真正搞清楚并且形成社会共识,包括各界的共识和官民共识,对我们今后更加精准施策至关重要。这些重大问题包括:

第一,奥密克戎毒株到底尚存多大危害?

奥密克戎新变种的毒性有所下降,致死率同时下降,已为公众熟知。然而另一种认识强调,奥密克戎新变种达到前所未有的感染活跃度,形成人类任何疾病都不曾有过的庞大感染基数,这会导致虽然病毒毒性降低了,但死亡人数仍然很高的结果。如何科学看待这个问题,又该如何客观评估奥密克戎毒株新变种的实际危害程度呢?另外,国外有一些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报道,奥密克戎导致长新冠的几率有多大,多严重?这些都需要专家给出准确、权威的论述,首先要在专家之间形成共识,得出明确的集体结论,并且要在我们社会上形成广泛的信服力。

第二,防疫究竟造成了哪些损失?如果取消防疫,是否会有别的损失?两种损失、特别是不同情况的经济损失如何权衡?

关于次生灾难的问题,网上不断出现很有冲击力的个案,一些人坚定地认为它们就是“次生灾难”的缩影,另一种主张则认为,自杀、流产等现象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当防疫面十分巨大时,与那些悲剧发生的几率势必形成某种重合,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还有防疫造成的经济问题是否会有长期后果?亲情和快乐损失的属性该如何定义?

第三,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意愿到底是什么?

既把疫情防住又不造成经济损失当然是最好的,“既要又要”的需求原点其实是老百姓,大多数人显然不希望自己、特别是不希望家里的老人或孩子感染上。但是眼看着防疫的挑战越来越大,城市被迫封控的频率越来越高,当两害相权取其轻时,大多数人究竟是愿意继续采取忍一时而换长时间平安,还是更希望保经济,也就是保个人收入以及保正常生活方式,并且宁愿为此承受感染以及连带风险呢?换句话说,如果“既要又要”就是做不到,需要相对侧重一头时,大多数民众希望侧重哪一头呢?

第四,是否真的不存在“中间道路”?

也就是说,如果新增感染清不了零,能做到控制感染总规模,把重症和死亡清零作为奋斗目标,形成守不住外城但守住内城的策略延伸吗?很多人相信或者清零,或者“放开”,这样的绝对主张成立吗?

我认为这些都是防疫客观层面的重大问题,即使人们有主观上的不同认识,但那些认识的相互关系和它们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客观的,把它们都真正搞清楚,对国家下一步科学精准施策具有根本意义。

现在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议太多,缺乏基本共识,这样的态度分裂对国家肯定是不利的。

防疫政策的制定权无疑要由国家掌握,具体策略则需因时因势不断调整,并与民意形成最大协调。全社会的科学精神越强,共识越多,越有利于国家防疫的精准求实,取得最有利于全社会集体利益,也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效果。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大妈佛罗伦萨怒斥大卫雕像:这是耍流氓!
“世界第一美少年”去世,美成了最大的“诅咒”
杨振宁离世,全网却开始追忆李政道的爱情
KK园区大崩逃!军方重炮轰 千人跳河出逃画面疯传
冬令时又到了!时钟拨1小时 夏令时是否能被取消?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退将评中国最强“福建号”:战力不及50年老航母6成
习近平:故宫要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美军机堕毁非巧合?军事专家分析可能肇事原因
看完中国大学生手搓轰炸机,爱上网的美国人天塌了
拜登发声:美国陷“黑暗日子” 民众勿因川普退缩
4200万美国人断粮危机 11月停发粮食券 各州炸锅!
川普拆白宫东厢 贝聿铭这设计被毁 CNN批“毁灭性破坏”
川普登美军航母演说,高喊「若打仗就一定要赢」
纽森要夺美国总统大位,哈里斯也来了
特朗普的对华贸易协议:试图解决一场他自己制造的危机
美日签署框架协议,保障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
郑智化“连滚带爬”的争论,是两种社会参照系的差异
BBC:特朗普可以连任第三届美国总统吗?
别高兴太早!华邮警告:美中协议仅是“1年缓刑”
从万篇讲话文章分析 习近平正处最强硬自信巅峰时刻
特朗普:“很长时间内”都不想与加拿大总理见面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胡锡进:涉疫情的这四大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胡锡进 2022-11-24 07:23:06

当前我们对防疫的许多重大问题其实并不是很清楚,或者说存在深度争议,而把它们真正搞清楚并且形成社会共识,包括各界的共识和官民共识,对我们今后更加精准施策至关重要。这些重大问题包括:

第一,奥密克戎毒株到底尚存多大危害?

奥密克戎新变种的毒性有所下降,致死率同时下降,已为公众熟知。然而另一种认识强调,奥密克戎新变种达到前所未有的感染活跃度,形成人类任何疾病都不曾有过的庞大感染基数,这会导致虽然病毒毒性降低了,但死亡人数仍然很高的结果。如何科学看待这个问题,又该如何客观评估奥密克戎毒株新变种的实际危害程度呢?另外,国外有一些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报道,奥密克戎导致长新冠的几率有多大,多严重?这些都需要专家给出准确、权威的论述,首先要在专家之间形成共识,得出明确的集体结论,并且要在我们社会上形成广泛的信服力。

第二,防疫究竟造成了哪些损失?如果取消防疫,是否会有别的损失?两种损失、特别是不同情况的经济损失如何权衡?

关于次生灾难的问题,网上不断出现很有冲击力的个案,一些人坚定地认为它们就是“次生灾难”的缩影,另一种主张则认为,自杀、流产等现象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当防疫面十分巨大时,与那些悲剧发生的几率势必形成某种重合,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还有防疫造成的经济问题是否会有长期后果?亲情和快乐损失的属性该如何定义?

第三,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意愿到底是什么?

既把疫情防住又不造成经济损失当然是最好的,“既要又要”的需求原点其实是老百姓,大多数人显然不希望自己、特别是不希望家里的老人或孩子感染上。但是眼看着防疫的挑战越来越大,城市被迫封控的频率越来越高,当两害相权取其轻时,大多数人究竟是愿意继续采取忍一时而换长时间平安,还是更希望保经济,也就是保个人收入以及保正常生活方式,并且宁愿为此承受感染以及连带风险呢?换句话说,如果“既要又要”就是做不到,需要相对侧重一头时,大多数民众希望侧重哪一头呢?

第四,是否真的不存在“中间道路”?

也就是说,如果新增感染清不了零,能做到控制感染总规模,把重症和死亡清零作为奋斗目标,形成守不住外城但守住内城的策略延伸吗?很多人相信或者清零,或者“放开”,这样的绝对主张成立吗?

我认为这些都是防疫客观层面的重大问题,即使人们有主观上的不同认识,但那些认识的相互关系和它们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客观的,把它们都真正搞清楚,对国家下一步科学精准施策具有根本意义。

现在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议太多,缺乏基本共识,这样的态度分裂对国家肯定是不利的。

防疫政策的制定权无疑要由国家掌握,具体策略则需因时因势不断调整,并与民意形成最大协调。全社会的科学精神越强,共识越多,越有利于国家防疫的精准求实,取得最有利于全社会集体利益,也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