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美国年轻人流行起“在职离职” 仅31%投入工作

美国年轻人流行起“在职离职” 仅31%投入工作

文章来源: 国际花边 于 2022-08-18 07:18:1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最近,美国媒体发现,美国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缺少工作热情而欢呼!他们每天照常上班打卡、只做分内之事、对加班说不……他们将之称作“在职离职”(Quiet quitting)。



这一词语始于社交媒体TikTok,同时在Youtube、领英和推特等平台广泛传播。截至目前,相关话题在TikTok上的累计浏览量已超过360万次。

与此同时,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自2020年起,各世代的美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程度逐渐下降。其中,1989年及之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工作最不积极性,仅为31%,创下历史新底。

美媒定义“在职离职”:不辞职,但只做分内事

那么,究竟什么是“在职离职”?

一名视频博主7月在TikTok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中,他这么讲道:“我最近了解了一个叫做‘在职离职’的词,这意味着你并没有彻底辞职,而是放弃了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想法。你仍在履行职责,但不再认同工作必须等于生活的心态……你仍然完成工作,但更专注于照顾自己和工作之外的生活”。

还有一些视频博主说,“在职离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到下午5点(下班时间)就关机的手机和电脑,以及不再回复的短信和邮件”;

也代表“只在合同中规定的时间工作,只做合同规定的事情”;

“在职离职不是懈怠,只是让工作和生活之间保持边界,照顾自己的精神健康”;

现在,“在职离职”已经在美国形成一种流行趋势,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对其津津乐道。而这也引起欧美媒体的注意,包括《华尔街日报》、CNN、Axios、Buzzfeed等媒体纷纷对“在职离职”的定义和背后现象做出专题报道。

其中,CNN电视节目形容,“美国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缺少工作热情而欢呼!”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8月12日的一篇报道中称,“在职离职”的流行与新冠疫情有关:疫情期间,许多美国人被迫居家办公、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化,因此他们选择“反击”。

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近期民调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各世代的美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程度逐渐下降。其中,1989年及之后出生的“Z世代”(1995至2009年出生)和“千禧一代”(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出生)的工作积极性最低,仅为31%,同时也创下历史新低。

盖洛普科学家哈特(Jim Harter)表示,“在职离职”人群和调查中的呈现“不投入”(not engaged)的受访者群体基本吻合。这些人会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但只会完成最低要求的工作,“他们更有可能被动地工作,为自己而不是雇主着想”。

随着“在职离职”趋势走红,一些批评声音也相继出现。有人指责此举是一种“消极逃避”,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只会不利于公司经营,同时也不利于个人发展。

对此,美国年轻一代的“打工人”有话要说。

比特廷格(Josh Bittinger)现年32岁,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市场研究主管。他告诉《华尔街日报》,虽然一些人质疑“在职离职”是在鼓励人们变得懒惰,但实际是在提醒大家不要工作到精疲力竭的地步。

比特廷格说,他已经过了为脱颖而出而对所有事情都说“好的”的阶段,现在,他学会了对一些事情说“不”,为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生活,而不是在假期查看和回复电子邮件。

41岁的法里斯(Clayton Farris)也表示,当他第一次听到“在职离职”一词时,便立即意识到他已经在这样做了——拒绝让工作忧虑支配自己。“我仍然努力工作,仍然取得了同样多的成就。我只是不会再给自己压力,让自己内心受到折磨。”

24岁的韦斯特(Paige West)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经历时,她说道,当时的工作压力大到不可思议,她开始脱发、失眠。现在,她选择不再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不再报名参加额外培训,也不再尝试与同事做一些无用的社交。

但就美国整体劳动力市场而言,允许Z时代劳动力“在职离职”简直是一种奢侈。《华尔街日报》8月15日报道,目前美国劳动人口比2020年初少了约60万,当时新冠疫情引发经济出现短暂的严重衰退。如果根据人口增长进行调整,美国劳动力会少几百万。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工人数量在今年早些时候接近疫情前水平后,3月以来下降了40万。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9)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人民日报纪念李克强冥诞发出了什么信号
默克尔吐槽特朗普:镜头前拒绝握手 摄影机关了才握
电子垃圾三件套,捞了中国男人几百亿?
看不懂,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区区一个“红军村”,俄军为何集11万兵力猛攻?

24小时讨论排行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让14亿中国人笑话我们”
遥祝薄熙来生日快乐 薄瓜瓜发文:最伟大的父亲
什么才是加州硅谷清华学霸杀妻案的真相?
“大而美”法案通过了,特朗普大胜,美国大败
承认当年赴美签证有问题,但马斯克永远是马斯克
为什么加拿大的猪肉总有股“尿味”?真相竟是…
特朗普希望孤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协议很重要
金正恩看在俄作战士兵影片时落泪 俄朝合作换回什么?
印度小哥简历90%造假 身兼数职 干翻硅谷AI创业公司
俄海军副总司令在指挥所阵亡,乌方袭击细节披露
美解禁大飞机发动机对华出口 能换来中方稀土让步?
美国迈向250 七月四日如相问,你是哪种MAGA人?
各国8月1日开始交关税,川普:税率最高70%
亚裔女川粉遭逮捕 老公:川普是对的 他为美国好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国年轻人流行起“在职离职” 仅31%投入工作

国际花边 2022-08-18 07:18:16

最近,美国媒体发现,美国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缺少工作热情而欢呼!他们每天照常上班打卡、只做分内之事、对加班说不……他们将之称作“在职离职”(Quiet quitting)。



这一词语始于社交媒体TikTok,同时在Youtube、领英和推特等平台广泛传播。截至目前,相关话题在TikTok上的累计浏览量已超过360万次。

与此同时,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自2020年起,各世代的美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程度逐渐下降。其中,1989年及之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工作最不积极性,仅为31%,创下历史新底。

美媒定义“在职离职”:不辞职,但只做分内事

那么,究竟什么是“在职离职”?

一名视频博主7月在TikTok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中,他这么讲道:“我最近了解了一个叫做‘在职离职’的词,这意味着你并没有彻底辞职,而是放弃了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想法。你仍在履行职责,但不再认同工作必须等于生活的心态……你仍然完成工作,但更专注于照顾自己和工作之外的生活”。

还有一些视频博主说,“在职离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到下午5点(下班时间)就关机的手机和电脑,以及不再回复的短信和邮件”;

也代表“只在合同中规定的时间工作,只做合同规定的事情”;

“在职离职不是懈怠,只是让工作和生活之间保持边界,照顾自己的精神健康”;

现在,“在职离职”已经在美国形成一种流行趋势,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对其津津乐道。而这也引起欧美媒体的注意,包括《华尔街日报》、CNN、Axios、Buzzfeed等媒体纷纷对“在职离职”的定义和背后现象做出专题报道。

其中,CNN电视节目形容,“美国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缺少工作热情而欢呼!”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8月12日的一篇报道中称,“在职离职”的流行与新冠疫情有关:疫情期间,许多美国人被迫居家办公、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化,因此他们选择“反击”。

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近期民调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各世代的美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程度逐渐下降。其中,1989年及之后出生的“Z世代”(1995至2009年出生)和“千禧一代”(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出生)的工作积极性最低,仅为31%,同时也创下历史新低。

盖洛普科学家哈特(Jim Harter)表示,“在职离职”人群和调查中的呈现“不投入”(not engaged)的受访者群体基本吻合。这些人会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但只会完成最低要求的工作,“他们更有可能被动地工作,为自己而不是雇主着想”。

随着“在职离职”趋势走红,一些批评声音也相继出现。有人指责此举是一种“消极逃避”,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只会不利于公司经营,同时也不利于个人发展。

对此,美国年轻一代的“打工人”有话要说。

比特廷格(Josh Bittinger)现年32岁,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市场研究主管。他告诉《华尔街日报》,虽然一些人质疑“在职离职”是在鼓励人们变得懒惰,但实际是在提醒大家不要工作到精疲力竭的地步。

比特廷格说,他已经过了为脱颖而出而对所有事情都说“好的”的阶段,现在,他学会了对一些事情说“不”,为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生活,而不是在假期查看和回复电子邮件。

41岁的法里斯(Clayton Farris)也表示,当他第一次听到“在职离职”一词时,便立即意识到他已经在这样做了——拒绝让工作忧虑支配自己。“我仍然努力工作,仍然取得了同样多的成就。我只是不会再给自己压力,让自己内心受到折磨。”

24岁的韦斯特(Paige West)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经历时,她说道,当时的工作压力大到不可思议,她开始脱发、失眠。现在,她选择不再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不再报名参加额外培训,也不再尝试与同事做一些无用的社交。

但就美国整体劳动力市场而言,允许Z时代劳动力“在职离职”简直是一种奢侈。《华尔街日报》8月15日报道,目前美国劳动人口比2020年初少了约60万,当时新冠疫情引发经济出现短暂的严重衰退。如果根据人口增长进行调整,美国劳动力会少几百万。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工人数量在今年早些时候接近疫情前水平后,3月以来下降了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