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李克强开10万人大会 专家:不是重新得势就是背黑锅

李克强开10万人大会 专家:不是重新得势就是背黑锅

文章来源: newtalk 于 2022-05-27 08:15:4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右)。   图:达志影像/美联社(资料照)

中国严厉疫情封控,对经济造成的打击正在浮现,不但瑞士银行已经把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 3 %,就连中国总理李克强 25 日也特别召开估计有 10 万人参加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出现一个疑似呼应了近期李克强权势上涨的指标是:“克强指数”回来了。但有观察家认为李克强重执经济权的背后另有内情。

李克强在一个月内已经三度喊话“稳定经济大盘”,在 4 月 25 日的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声称要稳住经济基本盘。李克强 23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部署“稳经济”六方面共 33 项措施, 25 日则直接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根据中媒《财新网》报导,参会者涉及全中国 2,844 个区县,有超过 10 万人参加。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 26 日表示,李克强要借这个 10 万人大会向全国表示,中国经济严重的问题,“他现在是把问题摊开,不再遮掩。让全国上下两千多个县了解经济出现重大困难。因为被习近平这个党中央大权一把抓,他当小媳妇当久了,现在想要吐一口气。”

李克强主持的这次会议的文字稿在微信上流传。李克强提到,自本月初至 20 日,“发电量运输量和新增贷款量都是负的”,《新华社》通稿大致报导了李克强重提的这个指数:“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

媒体 27 日指出,中国当局公布的经济数据通常令人怀疑,而李克强在辽宁任职时曾经试图用几个相对较少受到政治因素干扰的经济指标,即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数量,来判断辽宁经济的真实走势。当时这几个指标被媒体称为“克强指数”,“克强指数”曾一度走红,但李克强进中南海后,“克强指数”就消失了。

吴嘉隆指出,“克强指数”是李克强当时根据辽宁这个重工业省份的判断。但是中国经济现在制造业已经降到百分之三十以下,服务业占百分之六十以上,不是像辽宁那样的工业结构,所以李克强指数没有参考性。“但是李克强指数的精神可以延续,就是说经济数据有很大的水分,必须从其它指标来交叉比对,才能够知道一点真实情况。”

就“克强指数”再现,雪梨科技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冯崇义 26 日表示,李克强在今年两会已明确宣布他明年到站下车,但是他又心有不甘,他提这东西就表示想做个交代,说他的政策和想法并没有错,只是权被拿走了,没办法落实。“其实李克强很多场合都这样做,包括他以前讲还有六亿人收入不过一千块。他是想展现他务实的那一面。”

根据官媒的会议报导通报坦承,“3 月份尤其是 4 月 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 2020 年疫情严重衝击时还大”。

李克强在会上要求努力实现“第二季经济正增长”及“失业率儘快下降”两大目标,否则“经济有滑出合理区间的危险”,情况“刻不容缓”。

李克强还警告,中国经济一旦滑出合理运行区间,再想拉回来会很难,而随著二十大临近,稳经济已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政治问题。

与李克强对经济很忧心不同,习近平公开讲话不提这些。习近平在 18 日的视频讲话中谈到了全球因新冠疫情而遇到的经济挑战,但基本未提及中国自身的经济下滑。

 中国官媒《新华社》 24 日在一篇吹捧习近平“引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述评长文中写道,“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 4.8 %,平稳开局殊为不易。儘管增速放缓,前 4 个月累计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中共党刊《求是》16 日曾发表题为“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怎么看、怎么办的科学指引”的文章,抛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等数据,称“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但文章没有提到封控政策下 4 月份多项经济指标陷入负增长的惨况。

根据官媒报导,作为中国卫健系统最高级官员的马晓伟,过去一个月内已两度有党媒发文强调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并称习近平在疫情防控上是“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而习近平在 5 日 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强调要与一切否定该防疫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左)最近出席公开场合,都故意不戴口罩,也要求身边的人不准戴,明显违背习近平的命令。 图 : 微博

但在疫情持续的北京,李克强在 25 日的大会上带头摘下了口罩。从讲话稿内容看,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会议期间,李克强一次也没有提到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政策。儘管李克强没有在讲话中明确针对“清零”政策,但似乎已在暗示,“清零”和“保经济”不可兼得。

根据李克强的讲稿 :“经济运行是一个循环的行为,我们是经济市场不流动,没有经济了,稳经济无从谈起,大动脉微循环不能畅通,在经济也就动不起来。”、“我们曾经在 2020 年的时候遇到过,有的地方阻断高速公路,当时就下了通知,坚决不允许。”他又提到今年居然还有发生,“像基本的民生的动议,快递不能直接到工厂到社区,人民生活有困难,产业也很难恢复。”、“所以一定要把供应链产业打通。”

吴嘉隆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紧急状态,要急诊,那些措施不行。真正的问题是这个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短缺。另一个是信心危机,只要把上海解封,极端清零政策拿掉,经济马上就反弹了。”

吴嘉隆表示,李克强现在的确有更大的经济发言权,但是工作难度非常高,他推出来的那些所谓的刺激经济措施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吴嘉隆举例,第一个比如财政政策的减税,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减税是把更多的购买力放在消费者的口袋裡,人们不敢花钱;第二个是货币放水,货币放水可以解决流动性风险,但是解决不了信用风险,“就是我资不抵债,把资产卖了还是还不起我的债务。货币放水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让很多的殭尸企业苟延残喘。”

他提到中国不去重视民间投资,让民间企业去推动创新、承担风险,而是一直把资金挪到国营企业,再由国营企业去转贷给民营企业去赚利差,这是不对的。

李克强谈话中提到“努力稳住外贸”。而自今年疫情在上海、北京等多地爆发以来,中国经济急剧放缓,外国投资撤离潮引人关注。中国欧盟商会 5 月初发布调查显示,多达 23% 的欧洲企业正在考虑将业务迁出中国,这是十年来的最高比例。中国美国商会本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受最近的疫情反覆封控影响,超过 50% 的美国企业已经推迟或减少了在华投资。

吴嘉隆说道,在信心危机的情况下,大家都要保命,能走就走,外资在撤离,失业在增加,通货膨胀还在走高,消费在收缩、投资在收缩、出口在收缩,房地产也有危机,好几个毛病同时爆发,叠加在疫情和俄乌战争上面。

至于李克强会重新得势还是背锅?李克强在今年 3 月 的两会上已确认明年会卸任总理,但习近平不然,他最近加强了对过去 10 年政绩的宣传,被认为是造势连任的一部分。

在最近的外界报导中,一些分析家认为,李克强长期以来被边缘化,但如今在总理任期临近结束时,他的政治影响力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回升。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今年 4 月中国汽车生产年减超过 4 成、销量年减超过 3 成。图为上海的汽车工厂。 图 : 中新网

 14 日关于李克强在 4 月 25 日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占满《人民日报》当日第二版。胡锡进也在微博中似乎大胆暗示李克强走强,甚至有关习近平已经交权的说法在网络热传。

冯崇义表示,近期有传闻说习近平靠边站了,不是这样的,习并没有大权旁落,李克强也不可能跟习分庭抗礼。“就是开这样大的会,也是习近平的决定。”

他认为习近平让李克强来主持 25 日的大会,显示中国的经济问题非常严重,崩盘的风险很高。习近平一直要坚持清零政策,坚持对西方的强硬政策,让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现在他不得不放手让李克强出来收拾这个摊子。

“但是如果李克强真的成功了,这个功还是习近平的,最高领导还是他,是他放手给李克强做的;如果这李克强做不成,中国经济救不回来。那么他就让李克强来分担责任。”冯崇义说道,如果没有办法改弦易辙,中国经济崩盘的可能性非常大。

吴嘉隆也提到,李克强现在是走钢索,习近平叫他上来演,他也不得不演,但他面临一个很大的陷阱。他的这些措施都不会有效果,到时候习近平可以把责任推给他。

吴嘉隆说道,李克强要救经济,首先不能让习近平在那边瞎指挥。“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就是习近平的政策,从经济政策对美外交到对抗疫情出差错。”

“经济不行了,后面还会有政治动盪。加上二十大快要来了,很多问题要敲定,党内从人事到政策路线的斗争可能会更激烈。”吴嘉隆表示。

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图片由左至右依序为韩正、王沪宁、栗战书、习近平、李克强、汪洋与赵乐际,其中习近平为中国国家主席。   图:达志影像/美联社(资料照片)

查看评论(22)

24小时热点排行

川普表态:愿赴中国会习近平,美中关系「很重要」
纽约大学毕业生诉加萨遭"种族灭绝",毕业证书遭扣留
马斯克迎来至暗时刻:千亿蒸发 政坛崩盘 家庭内战
十问中国电影:从历史第一到十年低谷
那些“以开盒为荣”的饭圈未成年粉丝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撰稿人说出关税最残酷真相 :只会让穷人更穷
持续进攻:以色列向卡萨地带发动新一轮大规模袭击
印巴空战后 歼10C新客户出现?美盟友有望买24架
拆解霹雳-15E未爆弹研究 印军宣称:中国导弹不如我们
微软老员工48岁生日被裁,妻子发帖怒斥算法裁人
“瞌睡唐”来了?78岁特朗普疑似在沙特王宫中昏昏欲睡
呛俄乌谈判没进展,川普:没我根本谈不出协议
魔幻!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概率急速上升
死刑!许家印最大靠山完了
美驻北约大使:下半年将商讨「撤军欧洲」
胡锡进:这场外交战 未到场的普京操控了所有人
美开始筹备阅兵:预算4500万美元 6600名士兵参加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白宫将矛头指向拜登政府
回国!国宝文物子弹库帛书二、三卷从美国启程
为啥中国的寺庙里挤满了磕头的老外?
消息人士称美政府计划将100万巴勒斯坦人迁往利比亚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李克强开10万人大会 专家:不是重新得势就是背黑锅

newtalk 2022-05-27 08:15:42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右)。   图:达志影像/美联社(资料照)

中国严厉疫情封控,对经济造成的打击正在浮现,不但瑞士银行已经把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 3 %,就连中国总理李克强 25 日也特别召开估计有 10 万人参加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出现一个疑似呼应了近期李克强权势上涨的指标是:“克强指数”回来了。但有观察家认为李克强重执经济权的背后另有内情。

李克强在一个月内已经三度喊话“稳定经济大盘”,在 4 月 25 日的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声称要稳住经济基本盘。李克强 23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部署“稳经济”六方面共 33 项措施, 25 日则直接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根据中媒《财新网》报导,参会者涉及全中国 2,844 个区县,有超过 10 万人参加。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 26 日表示,李克强要借这个 10 万人大会向全国表示,中国经济严重的问题,“他现在是把问题摊开,不再遮掩。让全国上下两千多个县了解经济出现重大困难。因为被习近平这个党中央大权一把抓,他当小媳妇当久了,现在想要吐一口气。”

李克强主持的这次会议的文字稿在微信上流传。李克强提到,自本月初至 20 日,“发电量运输量和新增贷款量都是负的”,《新华社》通稿大致报导了李克强重提的这个指数:“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

媒体 27 日指出,中国当局公布的经济数据通常令人怀疑,而李克强在辽宁任职时曾经试图用几个相对较少受到政治因素干扰的经济指标,即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数量,来判断辽宁经济的真实走势。当时这几个指标被媒体称为“克强指数”,“克强指数”曾一度走红,但李克强进中南海后,“克强指数”就消失了。

吴嘉隆指出,“克强指数”是李克强当时根据辽宁这个重工业省份的判断。但是中国经济现在制造业已经降到百分之三十以下,服务业占百分之六十以上,不是像辽宁那样的工业结构,所以李克强指数没有参考性。“但是李克强指数的精神可以延续,就是说经济数据有很大的水分,必须从其它指标来交叉比对,才能够知道一点真实情况。”

就“克强指数”再现,雪梨科技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冯崇义 26 日表示,李克强在今年两会已明确宣布他明年到站下车,但是他又心有不甘,他提这东西就表示想做个交代,说他的政策和想法并没有错,只是权被拿走了,没办法落实。“其实李克强很多场合都这样做,包括他以前讲还有六亿人收入不过一千块。他是想展现他务实的那一面。”

根据官媒的会议报导通报坦承,“3 月份尤其是 4 月 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 2020 年疫情严重衝击时还大”。

李克强在会上要求努力实现“第二季经济正增长”及“失业率儘快下降”两大目标,否则“经济有滑出合理区间的危险”,情况“刻不容缓”。

李克强还警告,中国经济一旦滑出合理运行区间,再想拉回来会很难,而随著二十大临近,稳经济已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政治问题。

与李克强对经济很忧心不同,习近平公开讲话不提这些。习近平在 18 日的视频讲话中谈到了全球因新冠疫情而遇到的经济挑战,但基本未提及中国自身的经济下滑。

 中国官媒《新华社》 24 日在一篇吹捧习近平“引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述评长文中写道,“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 4.8 %,平稳开局殊为不易。儘管增速放缓,前 4 个月累计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中共党刊《求是》16 日曾发表题为“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怎么看、怎么办的科学指引”的文章,抛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等数据,称“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但文章没有提到封控政策下 4 月份多项经济指标陷入负增长的惨况。

根据官媒报导,作为中国卫健系统最高级官员的马晓伟,过去一个月内已两度有党媒发文强调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并称习近平在疫情防控上是“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而习近平在 5 日 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强调要与一切否定该防疫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左)最近出席公开场合,都故意不戴口罩,也要求身边的人不准戴,明显违背习近平的命令。 图 : 微博

但在疫情持续的北京,李克强在 25 日的大会上带头摘下了口罩。从讲话稿内容看,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会议期间,李克强一次也没有提到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政策。儘管李克强没有在讲话中明确针对“清零”政策,但似乎已在暗示,“清零”和“保经济”不可兼得。

根据李克强的讲稿 :“经济运行是一个循环的行为,我们是经济市场不流动,没有经济了,稳经济无从谈起,大动脉微循环不能畅通,在经济也就动不起来。”、“我们曾经在 2020 年的时候遇到过,有的地方阻断高速公路,当时就下了通知,坚决不允许。”他又提到今年居然还有发生,“像基本的民生的动议,快递不能直接到工厂到社区,人民生活有困难,产业也很难恢复。”、“所以一定要把供应链产业打通。”

吴嘉隆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紧急状态,要急诊,那些措施不行。真正的问题是这个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短缺。另一个是信心危机,只要把上海解封,极端清零政策拿掉,经济马上就反弹了。”

吴嘉隆表示,李克强现在的确有更大的经济发言权,但是工作难度非常高,他推出来的那些所谓的刺激经济措施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吴嘉隆举例,第一个比如财政政策的减税,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减税是把更多的购买力放在消费者的口袋裡,人们不敢花钱;第二个是货币放水,货币放水可以解决流动性风险,但是解决不了信用风险,“就是我资不抵债,把资产卖了还是还不起我的债务。货币放水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让很多的殭尸企业苟延残喘。”

他提到中国不去重视民间投资,让民间企业去推动创新、承担风险,而是一直把资金挪到国营企业,再由国营企业去转贷给民营企业去赚利差,这是不对的。

李克强谈话中提到“努力稳住外贸”。而自今年疫情在上海、北京等多地爆发以来,中国经济急剧放缓,外国投资撤离潮引人关注。中国欧盟商会 5 月初发布调查显示,多达 23% 的欧洲企业正在考虑将业务迁出中国,这是十年来的最高比例。中国美国商会本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受最近的疫情反覆封控影响,超过 50% 的美国企业已经推迟或减少了在华投资。

吴嘉隆说道,在信心危机的情况下,大家都要保命,能走就走,外资在撤离,失业在增加,通货膨胀还在走高,消费在收缩、投资在收缩、出口在收缩,房地产也有危机,好几个毛病同时爆发,叠加在疫情和俄乌战争上面。

至于李克强会重新得势还是背锅?李克强在今年 3 月 的两会上已确认明年会卸任总理,但习近平不然,他最近加强了对过去 10 年政绩的宣传,被认为是造势连任的一部分。

在最近的外界报导中,一些分析家认为,李克强长期以来被边缘化,但如今在总理任期临近结束时,他的政治影响力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回升。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今年 4 月中国汽车生产年减超过 4 成、销量年减超过 3 成。图为上海的汽车工厂。 图 : 中新网

 14 日关于李克强在 4 月 25 日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占满《人民日报》当日第二版。胡锡进也在微博中似乎大胆暗示李克强走强,甚至有关习近平已经交权的说法在网络热传。

冯崇义表示,近期有传闻说习近平靠边站了,不是这样的,习并没有大权旁落,李克强也不可能跟习分庭抗礼。“就是开这样大的会,也是习近平的决定。”

他认为习近平让李克强来主持 25 日的大会,显示中国的经济问题非常严重,崩盘的风险很高。习近平一直要坚持清零政策,坚持对西方的强硬政策,让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现在他不得不放手让李克强出来收拾这个摊子。

“但是如果李克强真的成功了,这个功还是习近平的,最高领导还是他,是他放手给李克强做的;如果这李克强做不成,中国经济救不回来。那么他就让李克强来分担责任。”冯崇义说道,如果没有办法改弦易辙,中国经济崩盘的可能性非常大。

吴嘉隆也提到,李克强现在是走钢索,习近平叫他上来演,他也不得不演,但他面临一个很大的陷阱。他的这些措施都不会有效果,到时候习近平可以把责任推给他。

吴嘉隆说道,李克强要救经济,首先不能让习近平在那边瞎指挥。“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就是习近平的政策,从经济政策对美外交到对抗疫情出差错。”

“经济不行了,后面还会有政治动盪。加上二十大快要来了,很多问题要敲定,党内从人事到政策路线的斗争可能会更激烈。”吴嘉隆表示。

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图片由左至右依序为韩正、王沪宁、栗战书、习近平、李克强、汪洋与赵乐际,其中习近平为中国国家主席。   图:达志影像/美联社(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