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国际歌》的秘密:那些被删改的歌词

《国际歌》的秘密:那些被删改的歌词

文章来源: 德语达人 于 2022-05-05 19:23:5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广为传唱,其普及程度大约与国歌不相上下,几乎每一个国人都耳熟能详。

对于一件太过熟悉的事,人们总是甚少怀疑,觉得它自然而然,本该如此。

其实在最初接触这首歌的时候,作为孩童的我们,总还是有些不解的,尤其是那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老师,英特纳雄耐尔是什么意思?实现,要实现什么?” 依稀记得老师说,就是国际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意思。虽说听得似是而非,但是那个时候嘛,老师说的话几乎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于是这个问题也渐渐的被遗忘。

《国际歌》1962年中文译本词谱

直到有天看到了德文版的歌词,尤其是副歌部分,与印象中的竟有些“貌合神离”:

Völker, hört die Signale!

Auf zum letzten Gefecht!

Die Internationale

erkämpft das Menschenrecht.

(人民啊,听那号令!国际工人协会,为人权而战。)

于是细看各译本的《国际歌》歌词,竟然大不同!

欧仁·鲍狄埃像

众所周知,《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战士欧仁·鲍狄埃(Eugène Pottier,1816-1887)。这本是鲍狄埃1871年公社失败时创作的一首六节格律长诗,在其去世的第二年,由比利时裔的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Pierre Degeyter)为其谱曲,从此,这首歌就越过千山万水,唱遍全世界。

这首歌的法文名字“L'Internationale”,其实是国际工人协会的意思。“国际工人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当时简称“国际”(后被称为“第一国际”)。

萧三(1896—1983,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对于《国际歌》的最早的中文译者,文史界莫衷一是,有说是瞿秋白,有说是萧三,有说是郑振铎与耿济之合译,甚至有学者称是无名氏文人的译作。史料纷繁,对此话题,本文暂且不表。但毫无疑问的是,《国际歌》自20世纪20年代前后传入中国,曾出现过多个汉译本,并在流传中有所增删,最终通行的版本是“集体定稿”的成果。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萧三的“延安版”《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本文也就在此谈谈通行本《国际歌》译文的“再创作”。

“英特纳雄耐尔”的译法

在不同的译本中,也有将“Internationale”译为“国际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世界”的。“英特纳雄耐尔”沿用的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译法。出于音乐节拍的考虑,他将歌中的“Internationale”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是一个重要贡献。

瞿秋白 (1899-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曾对曹靖华(俄文翻译家)说:“‘国际(英特纳雄耐尔)’这个词,在西欧各国文字里几乎是同音的,现在汉语用了音译,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时可以和各国的音一致,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得以同声相应,收万口同声、情感交融的效果。” 但正因此,其作为“国际工人协会”的本义,后来人往往不甚留意。

消失的三节歌词

前文提到,鲍狄埃的原作共六节,而我们熟悉的《国际歌》明明只有三段歌词啊!

其实通行的汉译本的歌词只选取了一、二、六节歌词,这与俄文译本有不解的渊源。1900年12月,正在从事秘密斗争的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节和副歌歌词刊登在《火星报》上,这一版本成了苏俄最为流行的版本。

关于汉译本,史学界有一种说法,称瞿秋白在将《国际歌》译为中文时,是参照俄文版,从法文版转译而来的。早期的中共组织,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很大程度上受苏联影响,因此,《国际歌》也参照了俄文版的格局。瞿秋白在其译本说明中曾披露过这一事实:“法文原稿,本有6节,然各国通行歌唱的只有3节,中国译文也暂限于此。”

绿原(1922— 2009),又名刘半九。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家。

《人民文学》原副总编辑、著名文学翻译家绿原曾把法文歌词用公约数式的汉语翻译出来,其内容是:

第三节:国家在压迫/法律在欺骗/赋税把倒霉人敲榨/富人不承担任何义务/穷人的权利是句空话/仰人鼻息的苦恼受够了/平等要讲另外的法律/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它说/同样/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

第四节:那些矿山和铁道的大王们/骑在人头上令人心惊/除了劫掠劳动果实/他们可曾干过别的事情/众人创造的一切都落进了/这些家伙们坚固的保险箱/人们宣布归还他们的一切/只希望享有他们所应享/

第五节:大王们用梦想麻醉我们/对自己人讲和平/对暴君要作战/要在军队中间鼓动罢工/朝空中挥舞枪托/把队伍解散/如果他们/那些吃人野兽/坚持要我们去当兵/他们很快会明白我们的子弹/属于我们自己的将军/

迭句: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将是全人类。

为什么这三节没有被选用呢?除了歌词全文太长,不适合群众演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

绿原先生解释说,且看这三节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反对国家、法律和赋税,“当然是指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法律和赋税”(作者原话);第四节号召人人争取自己应得的一份,“当然是向资产阶级争取”(作者原话);第五节则号召解散军队,“当然也是指资产阶级的军队”(作者原话)。有人曾有这样的担心,这三段歌词,如果也像一、二、六节歌词那样广泛传播,是否会在“少数工人”中产生无政府主义、平均主义与和平主义思想呢?

文字上的改动

细看现行的歌词中,译者也在词句上进行了一些处理。

第一节“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的“热血”一词,在法语文本中为“理性”(La raison)。

同一节,把“一钱不值”(Nous ne sommes rien,直译为“我们什么都不是”)改成“一无所有”,绿原先生解释称,译者可能认为,“一钱不值”在汉语中属于贬义词,用在这里似乎有辱无产者的身份,不如强调他的贫穷(“一无所有”),突出无产者的阶级性和革命性。

其实,原作中的“一钱不值”指的是无产者在阶级性社会所独有的社会地位,用在此处也很贴切。

第二节“让思想冲破牢笼”的“思想”一词,在法文本中为“精神”(l’esprit) 。“精神”和“思想”虽说同属主观范畴,但还是有区别。绿原先生认为,译者把“精神”译成“思想”,除了避免宣传唯心论之嫌外,或许还有别的考虑。

救世主等意象的选取非常具有本土特色。法文中的“上帝、凯撒和演说家”到了俄文中是“上帝、沙皇、英雄”,而在中文则变成了“神仙皇帝”(有的中文译本用过“菩萨、皇帝”),最终稿中“演说家”、“英雄”的意象干脆被剔除了。

德文译本的演绎

约在1900年前后,《国际歌》出现了最早的德文版,后期陆续出现了至少7个版本的译文。由于其时代背景不同,译者政治立场不同,译文的风貌也有所差异。

伍珀塔尔市的恩格斯故居

目前在德语区广泛流传的是1910年由Emil Luckhardt翻译的版本(参见文末附录),其手稿还保存在伍珀塔尔市的恩格斯故居。Luckhardt是一个酿酒工人,完成译作时年仅30岁。其译文也并非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只是大意与原作相仿。Luckhardt仅选取了原诗中的前三节,在表达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的激进色彩并进行了浪漫化的处理。

德国商人通过《国际歌》掘金

1972年,慕尼黑音乐出版商汉斯·巴亚兰(Hans R. Beierlein),他以2000美元的价格,从法国一家小出版社买下了《国际歌》在瑞士、奥地利和联邦德国的版权,接着又以1000美元买走了民主德国的版权。此后,他相继买下了许多国家的《国际歌》版权,总共花费不超过12500美元。就靠这首歌的版税,巴亚兰发了一笔横财。交税最多的是民主德国,因为当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每天的广播、电视都播这首歌,而这首歌的收税标准是每分钟350马克(当时一马克约合0.5美元)。直到1984年Luckhardt的歌词的版权保护期才到期,2003年《国际歌》的谱曲旋律版权保护期到期。在两德统一之前,民主德国一直向巴亚兰缴纳版权税。

不过巴亚兰从中国、苏联、朝鲜、古巴和保加利亚并没有赚到钱,因为这些国家当时还不是国际版权公约组织的成员国。

中文2011年杨起译本

第一段:

起来,地球上的受难者!

起来,饥肠辘辘的苦役!

公理像岩浆一样在火山口下滚动,

最后就要爆发喷涌。

让我们把过去一扫而净,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世界的基础将要变更;

莫说我们现 在什么都不是,

我们要做到一切都行!

第二段: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

上帝、凯撒和演说家都不是救星,

生产者们,我们要自己拯救自己!

我们要作出拯救大家的决定!

要迫使窃贼把侵吞的东西吐出来,

要把我们的思想从囚室里拉出来,

让我们鼓旺炉火,

趁热打铁干起来!

第三段:

国家压迫,法律搞鬼,

倒霉蛋被迫上缴血汗税;

富人哪有义务可言,

穷人的权利只是空谈。

受监管没完没了,

实现平等需要制定新法规:

《不承担义务就不该有权利,

没有权利就不该把义务承担!》

第四段:

矿业大王和铁路大王们,

他们不可一世的嘴脸是多么丑恶,

他们除了把劳动人民洗劫一空,

还干过别的什么勾当?

劳动者所创造的,

都流进了这帮家伙的保险箱。

人民决意让他们归还财富,

这只是求个理所应当。

第五段:

给这些大王们干活,我们烟尘满面,

劳动者之间要祥和,我们只向暴君开战!

让我们规劝军队也发起罢工,

劝他们把枪托倒挂,把队伍解散!

若是这些吃人的野兽,

一定要把迫使我们牺牲当英雄,

他们很快就会看到,

我们的子弹将射向将军的前胸!

第六段:

工人们,农民们,

我们是劳动者的大党;

大地只属于在大地上劳动的人,

让有闲者滚去别的地方。

贪食我们血肉的,有多少魑魅魍魉!

有朝一日,当乌鸦和秃鹫消失时,

太阳将永放光芒!

副歌:(重复两遍)

这是最后的斗争,

只要我们集结起来,

国际工协的理想,

明天就会扩展到全人类。

查看评论(18)

24小时热点排行

不丹大王母风韵犹存骑摩托,4位亲姐妹共侍一夫
马斯克20岁“女儿”意外亮相真人秀,穿露脐背心热舞
奥特曼国会听证会发言:美国模型领先于中国,但...
新教皇的芝加哥故居待售,房主称“像中了彩票”
赵作海去世,冤案制造者结局如何?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称印巴在美国的斡旋下停火,鲁比奥透露细节
美商家晒关税账单:进口3000美元付关税4600美元
特朗普在做中国想做的事:让自由亚洲电台噤声
中国篮协归化新规:球员要弃原国籍、学唱国歌
ICE在纽约执法!多名亚裔被捕,华裔在内
美国加税145%,“他”的1000万圣诞树订单说没就没了
印度前外交官:让巴基斯坦缓和局势 中国说的话好使
告别户口本!中国婚姻登记实现全国各地通办
特朗普又反悔?这次要推动上调“超级富豪税”
特朗普:将对各国维持至少10%基准关税 但允许例外
英法德波四国领袖突访问基辅 表态力挺乌克兰
“你好呀,丁真!好多年了…”华春莹与丁真同框
1.9万名村官被查背后 治理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
特朗普声称中美谈判取得 “重大进展”
张本智和称深受雨果世界杯夺冠冲击:下次该轮到我了
流浪太空53载,苏联“宇宙-482”探测器终坠回印度洋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国际歌》的秘密:那些被删改的歌词

德语达人 2022-05-05 19:23:57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广为传唱,其普及程度大约与国歌不相上下,几乎每一个国人都耳熟能详。

对于一件太过熟悉的事,人们总是甚少怀疑,觉得它自然而然,本该如此。

其实在最初接触这首歌的时候,作为孩童的我们,总还是有些不解的,尤其是那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老师,英特纳雄耐尔是什么意思?实现,要实现什么?” 依稀记得老师说,就是国际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意思。虽说听得似是而非,但是那个时候嘛,老师说的话几乎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于是这个问题也渐渐的被遗忘。

《国际歌》1962年中文译本词谱

直到有天看到了德文版的歌词,尤其是副歌部分,与印象中的竟有些“貌合神离”:

Völker, hört die Signale!

Auf zum letzten Gefecht!

Die Internationale

erkämpft das Menschenrecht.

(人民啊,听那号令!国际工人协会,为人权而战。)

于是细看各译本的《国际歌》歌词,竟然大不同!

欧仁·鲍狄埃像

众所周知,《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战士欧仁·鲍狄埃(Eugène Pottier,1816-1887)。这本是鲍狄埃1871年公社失败时创作的一首六节格律长诗,在其去世的第二年,由比利时裔的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Pierre Degeyter)为其谱曲,从此,这首歌就越过千山万水,唱遍全世界。

这首歌的法文名字“L'Internationale”,其实是国际工人协会的意思。“国际工人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当时简称“国际”(后被称为“第一国际”)。

萧三(1896—1983,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对于《国际歌》的最早的中文译者,文史界莫衷一是,有说是瞿秋白,有说是萧三,有说是郑振铎与耿济之合译,甚至有学者称是无名氏文人的译作。史料纷繁,对此话题,本文暂且不表。但毫无疑问的是,《国际歌》自20世纪20年代前后传入中国,曾出现过多个汉译本,并在流传中有所增删,最终通行的版本是“集体定稿”的成果。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萧三的“延安版”《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本文也就在此谈谈通行本《国际歌》译文的“再创作”。

“英特纳雄耐尔”的译法

在不同的译本中,也有将“Internationale”译为“国际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世界”的。“英特纳雄耐尔”沿用的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译法。出于音乐节拍的考虑,他将歌中的“Internationale”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是一个重要贡献。

瞿秋白 (1899-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曾对曹靖华(俄文翻译家)说:“‘国际(英特纳雄耐尔)’这个词,在西欧各国文字里几乎是同音的,现在汉语用了音译,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时可以和各国的音一致,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得以同声相应,收万口同声、情感交融的效果。” 但正因此,其作为“国际工人协会”的本义,后来人往往不甚留意。

消失的三节歌词

前文提到,鲍狄埃的原作共六节,而我们熟悉的《国际歌》明明只有三段歌词啊!

其实通行的汉译本的歌词只选取了一、二、六节歌词,这与俄文译本有不解的渊源。1900年12月,正在从事秘密斗争的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节和副歌歌词刊登在《火星报》上,这一版本成了苏俄最为流行的版本。

关于汉译本,史学界有一种说法,称瞿秋白在将《国际歌》译为中文时,是参照俄文版,从法文版转译而来的。早期的中共组织,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很大程度上受苏联影响,因此,《国际歌》也参照了俄文版的格局。瞿秋白在其译本说明中曾披露过这一事实:“法文原稿,本有6节,然各国通行歌唱的只有3节,中国译文也暂限于此。”

绿原(1922— 2009),又名刘半九。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家。

《人民文学》原副总编辑、著名文学翻译家绿原曾把法文歌词用公约数式的汉语翻译出来,其内容是:

第三节:国家在压迫/法律在欺骗/赋税把倒霉人敲榨/富人不承担任何义务/穷人的权利是句空话/仰人鼻息的苦恼受够了/平等要讲另外的法律/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它说/同样/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

第四节:那些矿山和铁道的大王们/骑在人头上令人心惊/除了劫掠劳动果实/他们可曾干过别的事情/众人创造的一切都落进了/这些家伙们坚固的保险箱/人们宣布归还他们的一切/只希望享有他们所应享/

第五节:大王们用梦想麻醉我们/对自己人讲和平/对暴君要作战/要在军队中间鼓动罢工/朝空中挥舞枪托/把队伍解散/如果他们/那些吃人野兽/坚持要我们去当兵/他们很快会明白我们的子弹/属于我们自己的将军/

迭句: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将是全人类。

为什么这三节没有被选用呢?除了歌词全文太长,不适合群众演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

绿原先生解释说,且看这三节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反对国家、法律和赋税,“当然是指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法律和赋税”(作者原话);第四节号召人人争取自己应得的一份,“当然是向资产阶级争取”(作者原话);第五节则号召解散军队,“当然也是指资产阶级的军队”(作者原话)。有人曾有这样的担心,这三段歌词,如果也像一、二、六节歌词那样广泛传播,是否会在“少数工人”中产生无政府主义、平均主义与和平主义思想呢?

文字上的改动

细看现行的歌词中,译者也在词句上进行了一些处理。

第一节“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的“热血”一词,在法语文本中为“理性”(La raison)。

同一节,把“一钱不值”(Nous ne sommes rien,直译为“我们什么都不是”)改成“一无所有”,绿原先生解释称,译者可能认为,“一钱不值”在汉语中属于贬义词,用在这里似乎有辱无产者的身份,不如强调他的贫穷(“一无所有”),突出无产者的阶级性和革命性。

其实,原作中的“一钱不值”指的是无产者在阶级性社会所独有的社会地位,用在此处也很贴切。

第二节“让思想冲破牢笼”的“思想”一词,在法文本中为“精神”(l’esprit) 。“精神”和“思想”虽说同属主观范畴,但还是有区别。绿原先生认为,译者把“精神”译成“思想”,除了避免宣传唯心论之嫌外,或许还有别的考虑。

救世主等意象的选取非常具有本土特色。法文中的“上帝、凯撒和演说家”到了俄文中是“上帝、沙皇、英雄”,而在中文则变成了“神仙皇帝”(有的中文译本用过“菩萨、皇帝”),最终稿中“演说家”、“英雄”的意象干脆被剔除了。

德文译本的演绎

约在1900年前后,《国际歌》出现了最早的德文版,后期陆续出现了至少7个版本的译文。由于其时代背景不同,译者政治立场不同,译文的风貌也有所差异。

伍珀塔尔市的恩格斯故居

目前在德语区广泛流传的是1910年由Emil Luckhardt翻译的版本(参见文末附录),其手稿还保存在伍珀塔尔市的恩格斯故居。Luckhardt是一个酿酒工人,完成译作时年仅30岁。其译文也并非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只是大意与原作相仿。Luckhardt仅选取了原诗中的前三节,在表达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的激进色彩并进行了浪漫化的处理。

德国商人通过《国际歌》掘金

1972年,慕尼黑音乐出版商汉斯·巴亚兰(Hans R. Beierlein),他以2000美元的价格,从法国一家小出版社买下了《国际歌》在瑞士、奥地利和联邦德国的版权,接着又以1000美元买走了民主德国的版权。此后,他相继买下了许多国家的《国际歌》版权,总共花费不超过12500美元。就靠这首歌的版税,巴亚兰发了一笔横财。交税最多的是民主德国,因为当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每天的广播、电视都播这首歌,而这首歌的收税标准是每分钟350马克(当时一马克约合0.5美元)。直到1984年Luckhardt的歌词的版权保护期才到期,2003年《国际歌》的谱曲旋律版权保护期到期。在两德统一之前,民主德国一直向巴亚兰缴纳版权税。

不过巴亚兰从中国、苏联、朝鲜、古巴和保加利亚并没有赚到钱,因为这些国家当时还不是国际版权公约组织的成员国。

中文2011年杨起译本

第一段:

起来,地球上的受难者!

起来,饥肠辘辘的苦役!

公理像岩浆一样在火山口下滚动,

最后就要爆发喷涌。

让我们把过去一扫而净,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世界的基础将要变更;

莫说我们现 在什么都不是,

我们要做到一切都行!

第二段: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

上帝、凯撒和演说家都不是救星,

生产者们,我们要自己拯救自己!

我们要作出拯救大家的决定!

要迫使窃贼把侵吞的东西吐出来,

要把我们的思想从囚室里拉出来,

让我们鼓旺炉火,

趁热打铁干起来!

第三段:

国家压迫,法律搞鬼,

倒霉蛋被迫上缴血汗税;

富人哪有义务可言,

穷人的权利只是空谈。

受监管没完没了,

实现平等需要制定新法规:

《不承担义务就不该有权利,

没有权利就不该把义务承担!》

第四段:

矿业大王和铁路大王们,

他们不可一世的嘴脸是多么丑恶,

他们除了把劳动人民洗劫一空,

还干过别的什么勾当?

劳动者所创造的,

都流进了这帮家伙的保险箱。

人民决意让他们归还财富,

这只是求个理所应当。

第五段:

给这些大王们干活,我们烟尘满面,

劳动者之间要祥和,我们只向暴君开战!

让我们规劝军队也发起罢工,

劝他们把枪托倒挂,把队伍解散!

若是这些吃人的野兽,

一定要把迫使我们牺牲当英雄,

他们很快就会看到,

我们的子弹将射向将军的前胸!

第六段:

工人们,农民们,

我们是劳动者的大党;

大地只属于在大地上劳动的人,

让有闲者滚去别的地方。

贪食我们血肉的,有多少魑魅魍魉!

有朝一日,当乌鸦和秃鹫消失时,

太阳将永放光芒!

副歌:(重复两遍)

这是最后的斗争,

只要我们集结起来,

国际工协的理想,

明天就会扩展到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