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媒路透社(Reuters)以T-Day:台湾战役(T-DAY: The Battle for
Taiwan)为题,报道指称共谍渗透台湾军方,甚至连蔡英文维安小组的随扈也遭渗透。该消息在12月29日经大陆国台办否认,发言人马晓光反批民进党政府利用外宣转内宣的套路,借由渲染大陆威胁为反中仇中的政治目的服务。在两岸谍战争议又起之际,中国大陆上档一部以在陆台湾间谍为背景的电视剧《对手》,开播收视即开红盘,不只在大陆舆论场上兴起话题,连台湾媒体也有所关注。
事实上,《对手》剧本创作看得到经典美剧《美国谍梦》(台译《冷战谍梦》)的影子,后者以美苏冷战下的1980年代为背景,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平凡家庭,夫妻真实身份是苏联派到美国的间谍,经过长时间的落地扎根,家庭、亲情与友谊最终超越了意识形态,苏联间谍卧底变成了美国中产家庭。
美剧《美国谍梦》描述美苏冷战期间,一对苏联间谍奉上级指令伪装成一个美国式家庭,潜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郊区伺机收集军政情报。(IMDb)
根据《对手》导演王小枪的说法,该剧发想来自于2018年大陆央视报道的台谍案。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台湾官方在不同场合影射境外敌对势力正在入侵台湾,包括以中国间谍为名逮捕在台陆生,接着以违反台湾《国安法》起诉王炳忠等统派人士,并大力推动修订国安五法与订定《反渗透法》。
中国大陆则在2018年9月15日至17日,通过央视《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节目,以及《环球时报》刊登新闻与评论文章等方式,实名指称台湾情治人员吸收大陆学生,并鼓励陆生毕业后投入中国大陆公务体系。央视又在2020年10月连续多日重点报道台谍案,继李孟居、郑宇钦之后,再公布破获蔡金树、施正屏等两名台湾学者,指两人借由学术交流名义搜集大陆资料,成为情搜工具。两岸不只在政治场域针锋相对,在谍战方面的敌我意识也不断升级。
不只于此,中共官媒《人民日报》曾罕见地在2020年10月15日刊发《告台湾情治部门书》,将台湾情治人员作为喊话对象,呼吁不要被台独末路战车绑架,更表达欢迎台湾情治部门中拥护祖国统一的有识之士,有机会多到祖国大陆走一走、看一看。这篇内文以勿谓言之不预也一语作为对台檄文,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两岸波澜,台媒斥之为中国贱招,台湾官方则回批勿制造争端,体现了台海情势紧张的一个侧面。
拨开现实政治烟硝,谍战剧需要具备的尔虞我诈、忠诚背叛等元素,同样在《对手》剧中可以看得到,包括主角如何在接到任务后套诱的成与败、猫捉老鼠的斗智,以及间谍网络大脑─手─棋子之间的矛盾纠葛等等。然而,主角原来作为掩饰的出租车司机、中学教师身份,在苦等不到境外经济资源的情况下,终将面对婚姻关系、出车油钱、小孩教育费用种种日常生活的迫问。如同网友所评论的,《对手》其实是间谍剧的壳,内核是社畜的悲惨生活,一个间谍打架打掉一颗牙,却花不起几千块钱来补牙,戏里戏外都面临着社会生活的内卷。
近期热播的大陆现代谍战剧《对手》,讲述两个意外滞留大陆的境外间谍李唐(郭京飞饰;右)与丁美兮(谭卓饰;左),为完成上级任务,结为夫妻,以代号凤凰在厦州潜伏后发生的故事。(微博@电视剧对手)
以当代两岸为场景的谍战剧着实有趣,一方面反映台海双方实力翻转之后的悬殊对比,在茫茫神州大地上的台谍,接受着海峡彼岸为了权位晋升的上面们的指令,仿佛是他们岛内同胞们命运的写照,只要抗中保台枪声响起,芸芸棋子们只能不顾一切往前冲;另一方面也突显了在社会层级分化之后,底层众生的主体性,反而只能在内卷的哀叹之中才能被动地展现出来。这些细腻的环节,以及对阵双方人物故事所充满的烟火气,或许正是《对手》最为动人心弦,而得到观众青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