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唯一真名媛,一爆料娱乐圈就变天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不存在的中国时尚。

前几天," 名门痞女 ",京圈名媛洪晃的一条长微博刷屏了。

她以一个时尚界老炮的身份,向我们展示了 HM 抵制事件背后的残酷真相,引发全网广泛讨论。

主题是 " 新疆棉背后的时尚脏水 "。

大意是:

HM 事件反映了中国在时尚行业的劣势,我们是时尚最大的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生产国,但是我们却没有什么时尚话语权,一说大牌,在大家嘴边都是国外的品牌。

奢侈品占据中国,国外时尚杂志占据中国,中国的时尚舆论被西方牢牢控制,本土品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被不断挤压。

即便是新疆棉这么大的事情发生,中国的时尚媒体也集体失声。

通过这件事,我们应当明白,夺回中国人的时尚话语权,创造我们自己的时尚语境,迫在眉睫了。

的确,HM 事件之后,中国人民群情激愤,抵制这些外国品牌,纷纷表态要支持本土品牌。

可是,正如假装上次所说,爱国之心虽强,爱美之心也难以抑制。

事实就是,中国时尚产业落后,国产品牌在品牌力、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国外品牌。

也不用多说,看看平时身边人买什么穿什么就一清二楚。

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大家纷纷抬高国产品牌,可以理解,但有多少人真心认可,又有多少人会掏出真金白银购买,得打上一个问号。

支持国产品牌,如果让大家有 " 退而求其次 " 的感觉,那这股热潮,大抵持续不了多久,最后只会让这些品牌更加肆无忌惮。

这是中国时尚的悲哀,也是中国人民的无奈。

" 中国没有时尚产业,

只有服装工业"

洪晃说," 中国没有时尚产业,只有服装工业。"

一句话道出了中国时尚的现状。

中国是最大的时尚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我们所谓的生产,是接单做代加工,处于服装产业链利润的最底层,品牌方拿走一半的利润,掌握加工厂的生存命脉。

即便江浙和广东的服装工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本质上也只是输送廉价劳动力,没有自己的时尚产业。

我们消费时尚、信奉时尚,却只是搬运时尚。

为什么会这样?中国这么多潮人,却没有真正的中国时尚。

时尚话语权由谁掌握?官方组织机构、奢侈品牌、时尚杂志、时装周、设计师。

这些人一起制定规则、贩卖时尚、占领衣柜、占据头脑、收获利益。但以上所有机构组织,几乎都被西方占领。

官方组织类似潘通 BCI 之类不必说,没有,也没想过要建立,更不在意如何建立。

奢侈品牌更不必说,中国品牌想都不要想。连一个靠设计出圈的大牌都很难诞生,奢侈品最需要的品牌故事也很难讲得好。

中国人都觉得买贵了血亏,怎么能冲出国门卖出溢价成为奢侈品?

但做品牌需要时尚产业支撑,而这也正是中国时尚所欠缺的,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品牌方最需要的传播支撑——时尚杂志,中国很多,但本土的少得可怜,也可以说是没有。

五大时尚杂志,VOGUE、ELLE、嘉人 Marie Claire、时尚芭莎、时尚 COSMOPOLITAN,其中二本是纯正西方血统,还有三本也掺杂着西方的基因。

宇宙第一大刊《VOGUE》来自美国康泰纳仕集团,《ELLE》来自美国赫斯特集团。

《嘉人 Marie Claire》是本土杂志《嘉人》和法国桦榭 · 菲力柏契出版集团《marie claire》版权合作,说白了,借了个黄种人的壳,是本香蕉杂志。

《时尚芭莎》也差不多,和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Harper's BAZAAR》版权合作,是个混血儿。

《时尚 COSMOPOLITAN》本来是个本地小伙,土生土长的。

1993 年创刊,土归土,影响力却不小。

封面上 " 时尚 " 俩字,沿用到今天的 LOGO 设计上,倒也分外的 " 时尚 "。

《时尚》杂志的创始人刘江,倒也是做时尚生意的一把好手。这本看上去土得掉渣的杂志,他就敢定价 10 元,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一百多。

他明白,时尚这玩意,就得昂贵,轻易得不到的东西,才有吸引力。

果然,即便当时的中国人还不太明白时尚这玩意是什么,这本杂志依然畅销。

很快,美国赫斯特集团找上门了,主动要求注资合作。面对财大气粗的财主,《时尚》杂志很快改名了,变成我们熟知的《时尚 COSMOPOLITAN》,变身后时尚了很多,只是再也不姓中。

不难想象,这些吃着中国饭却流着西方血的时尚杂志,会对中国人的时尚品味和审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对中国的时尚产业进行什么样的控制。

西方语境下,中国没有东方时尚。

时装周倒是不少,1997 年就举办了中国国际时装周。

舞台也很国际化。

在业内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只是,你听说过吗?

说好的全球第五大时装周,影响力终究还是没有冲出国门。

其他各类时装周也不少,足足有二十多个,倒也不是没有作用,日常为时尚自媒体奉献笑料,让那些穿搭奇才有事可做。

独立设计师,倒是有,大部分都输入西方了。现在也说不清是国内设计师还是国际设计师。

当然,像山本耀司川久保玲那样,做出独特东方风格和品牌的,没听说过。

天天喊着国潮,喊着东方风格,最终不过是用几个缺乏想象力的图案把东方审美固化,也没有发展出自己的审美体系。

中国人的时尚世界,五彩缤纷眼花缭乱,却没有一样,是自己的东西。

夺回时尚话语权,

靠喊就行吗?

这个格局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也都习惯了被西方时尚统治,每个人都潜移默化地 " 崇洋媚外 ",西方的品牌高级,西方的东西好使。

全球化嘛,即便中国本土企业在时尚产业中隐形,每个中国人依旧喜气洋洋地当着潮人,谁与争锋。

只是遇到事了,痛定思痛,想赶走时尚侵略者,才恍然,似乎已经离不开了。

而时尚这件事,也不是穿穿衣服这么简单。

想要中国潮人穿会国产品牌有多难?

你看,网上看上去有几亿人在抵制,某些品牌新品发售照样秒光。而且,这还是女鞋,有鞋文化的男性群体又当如何?

可以骂他们,但是骂没有用。

最根本原因,还是没有自己的时尚产业与之抗衡。

事到临头,全国上下恍然醒悟,西方时尚占领的不仅仅是服饰世界,更是中国人的审美世界和精神世界。

这边,中国人自己的时尚产业,自上到下缺乏基因、缺乏美育、缺乏框架、靠临时喊口号,能干得起来吗?

当然,也许这是一个契机,自上而下引起重视。

前几天的芭莎年度派对上,赵丽颖和张小斐就选择了国产礼服品牌,照样美得不行,郭培这个名字也许会越来越出圈,也不比国际大牌的高级定制掉价。

穿国产高定表达爱国之情,趁着热点,还能免费蹭个热搜。

但,中国人自己的时尚产业,不能总是建立在爱国心之上。

等这件事没热度了,香奈儿 DIOR 一起上阵,还有几个女明星愿意选择国产礼服呢?

靠着民族自豪感撑起来的时尚康庄大道,走不远。

- 来尬聊 -

你对中国时尚产业崛起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