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拜登就职典礼释放对华信号 北京告知其两件事

拜登就职典礼释放对华信号 北京告知其两件事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21-01-23 17:38:0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1年1月18日至24日,对于和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世界媒体主要围观拜登对华政策、北京制裁28名美国人等。



拜登对华政策

拜登(Joe Biden)于2021年1月20日正式成为第46届美国总统,他将如何发展美中关系引发外界关注。

据《香港经济日报》1月21日报道,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中美关系历经纷扰,拜登时代战略竞争预期继续,团队也已透露对华强硬态度,但部分领域关系仍有望修复。

路透社1月20日报道认为,中美双方今后将在施压、竞争、合作的总体大方向下,在经贸领域修复关系。而双方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试探期,拜登上任初期,中美关系有望迎来一段缓和期,新冷战和中美脱钩风险下降,竞争合作格局可望重新确立。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罕见出席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21日发布题为《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台湾问题引发新一轮中美冲突》的报道称,台湾驻美代表受邀参加美国新任总统拜登的就职典礼,专家们纷纷表示美国候任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做出该决定的过程中极有可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郑安光在接受卫星通讯社的采访时指出,这将为美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就不断突破底线,极大地损害了中美关系。此次美方邀请台湾驻美代表参加总统就职典礼,这一行为本身就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些主要的政治规范性文件。

郑安光认为,“从本质上来看这就是错误的决定,因为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邀请台湾代表参加更是加剧了这一行为的负面效应。”

德国之声报道1月21日报道指出,美国总统就职礼正式邀请台湾驻美代表出席是42年来第一次,外界视之为台美互动的一项突破。因此拜登上台后,将如何经营这段敏感的双边关系引人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21日报道称,萧美琴获邀出席美国总统拜登的就职典礼,是1979年华盛顿与台北断交、与北京建交以来,首次有台湾代表以官方形式获邀参加,被形容是“划时代的里程碑”。

中国制裁28名美国人

在拜登正式就职不到半小时后,中国政府宣布制裁包括美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内的28名美国人。

《日本经济新闻》1月22日报道认为,中国在拜登宣布就职之后立刻公布制裁名单,这是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采取的罕见报复措施。此举顾虑到尽量不影响今后的中美关系,同时也警告拜登政府不要继续采取对华强硬路线。

华盛顿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商务和经济高级顾问兼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受访时向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北京选在这个时机发布消息,是在向刚上台的拜登政府发出信号,表明中国将反抗美国在中国视为主权的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但他判断,此举无法有效遏制拜登政府在这方面的行动,“特朗普和拜登对彼此没有好感,但对中国的担忧确实是两党共识。”

甘思德认为,北京甚至可能加剧华盛顿的这种情绪,即中国不愿意以符合双边承诺和国际人权标准的方式,做出妥协或改变自己的行为。

CSIS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受访时指出,中国此次宣布的制裁“主要是向中国国内受众表明,中共有决心捍卫国家利益”,同时也为惩罚特朗普政府中制定损害中国利益的政策的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认为,制裁措施将起到一定震慑作用,美国机构和企业未来在聘请这些退休高官时,将考虑中国反应,尤其是在华业务较大的企业。

大西洋理事会智库的制裁专家奥图尔 (Brian O'Toole) 告诉路透社,中国此举充满报复的意图,并强调此举的政治意味大过于其他目的。他说:“我怀疑他们会以依照个案处理的方式执行制裁,而不是列出非常明确的限制。”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首创集团66岁男董事长被判死缓 权色交易 爱男星
中国消费降级 五星级饭店纷纷在街头摆起了地摊
9年前未买百架歼-10C! 伊朗军官曝当年“打错牌”内幕
马斯克"美国党"2026投入选战,民调:40%美国人支持
2050年衰老将被攻克?合成生物学教父揭秘长寿未来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扬言把他驱逐出美国,马斯克成立新政党"美国党"
特朗普利用"疯子理论"改变世界,对敌人和盟友都有效?
美国德州洪患增至43死,川普将批准联邦协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是玻璃至上?
英军威尔士亲王号放弃进入南海 转道前往澳洲
马斯克组建美国党"挑战两党制",巨额美债恐成焦点
马斯克“美国党”明年参选 共和党:他会成没国家的人
日媒:“日本先生”拒绝叫特朗普“爸爸”,这很对!
对普丁很失望!川普挺乌克兰「需要爱国者飞弹」
美国得州洪水逐渐退去,20余名女童仍下落不明
72岁曾志伟和25岁女星合影,姿势不雅惹争议
美国得州洪灾死亡人数升至51人 其中包括15名儿童
他高调捐款20亿后“消失”,如今早已换了副面孔!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的这座山被“薅秃了”
那个县城文科女,踩中张雪峰所有雷区后
石家庄男子受审三十年,本月7号将第7次开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拜登就职典礼释放对华信号 北京告知其两件事

多维 2021-01-23 17:38:03

2021年1月18日至24日,对于和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世界媒体主要围观拜登对华政策、北京制裁28名美国人等。



拜登对华政策

拜登(Joe Biden)于2021年1月20日正式成为第46届美国总统,他将如何发展美中关系引发外界关注。

据《香港经济日报》1月21日报道,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中美关系历经纷扰,拜登时代战略竞争预期继续,团队也已透露对华强硬态度,但部分领域关系仍有望修复。

路透社1月20日报道认为,中美双方今后将在施压、竞争、合作的总体大方向下,在经贸领域修复关系。而双方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试探期,拜登上任初期,中美关系有望迎来一段缓和期,新冷战和中美脱钩风险下降,竞争合作格局可望重新确立。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罕见出席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21日发布题为《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台湾问题引发新一轮中美冲突》的报道称,台湾驻美代表受邀参加美国新任总统拜登的就职典礼,专家们纷纷表示美国候任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做出该决定的过程中极有可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郑安光在接受卫星通讯社的采访时指出,这将为美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就不断突破底线,极大地损害了中美关系。此次美方邀请台湾驻美代表参加总统就职典礼,这一行为本身就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些主要的政治规范性文件。

郑安光认为,“从本质上来看这就是错误的决定,因为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邀请台湾代表参加更是加剧了这一行为的负面效应。”

德国之声报道1月21日报道指出,美国总统就职礼正式邀请台湾驻美代表出席是42年来第一次,外界视之为台美互动的一项突破。因此拜登上台后,将如何经营这段敏感的双边关系引人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21日报道称,萧美琴获邀出席美国总统拜登的就职典礼,是1979年华盛顿与台北断交、与北京建交以来,首次有台湾代表以官方形式获邀参加,被形容是“划时代的里程碑”。

中国制裁28名美国人

在拜登正式就职不到半小时后,中国政府宣布制裁包括美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内的28名美国人。

《日本经济新闻》1月22日报道认为,中国在拜登宣布就职之后立刻公布制裁名单,这是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采取的罕见报复措施。此举顾虑到尽量不影响今后的中美关系,同时也警告拜登政府不要继续采取对华强硬路线。

华盛顿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商务和经济高级顾问兼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受访时向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北京选在这个时机发布消息,是在向刚上台的拜登政府发出信号,表明中国将反抗美国在中国视为主权的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但他判断,此举无法有效遏制拜登政府在这方面的行动,“特朗普和拜登对彼此没有好感,但对中国的担忧确实是两党共识。”

甘思德认为,北京甚至可能加剧华盛顿的这种情绪,即中国不愿意以符合双边承诺和国际人权标准的方式,做出妥协或改变自己的行为。

CSIS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受访时指出,中国此次宣布的制裁“主要是向中国国内受众表明,中共有决心捍卫国家利益”,同时也为惩罚特朗普政府中制定损害中国利益的政策的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认为,制裁措施将起到一定震慑作用,美国机构和企业未来在聘请这些退休高官时,将考虑中国反应,尤其是在华业务较大的企业。

大西洋理事会智库的制裁专家奥图尔 (Brian O'Toole) 告诉路透社,中国此举充满报复的意图,并强调此举的政治意味大过于其他目的。他说:“我怀疑他们会以依照个案处理的方式执行制裁,而不是列出非常明确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