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佛洛伊德之死”怒火燃至英国的因与果

“佛洛伊德之死”怒火燃至英国的因与果

文章来源: BBC中文 于 2020-06-02 18:54:3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非裔美国人乔治·佛洛伊德之死在本土引发大规模反种族主义抗议游行,并衍生暴力冲突。



事件在英国黑人社区引发强烈共鸣,5月31日,抗议之火燃至4000英里之遥的英国。

虽然当日英国因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解封,但是,伦敦、曼彻斯特、卡迪夫等地爆发大规模集会和游行。

示威者举起和美国一样的横幅:“我不能呼吸了”(佛洛伊德生前最后一句话);喊出和美国一样的口号:“黑人的命也是命”;做出和美国一样的姿态:单膝跪地。

“一人受伤,所有人痛”

示威者之一、20岁的伦敦女郎莎燕对BBC说,“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参加。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所有的人都在痛。”

莎燕说,她和朋友决定穿一袭黑衣、军靴去伦敦。结果发现,其他不少女人也有同样灵感,选择了黑人争取民权“黑豹运动”的经典装束。

她还说,许多黑人女性一头自然发,“我们就是要证明,我们为自己的身份自豪,我们应该不需要只有掩盖自己的黑人特点才能活命。”

莎燕说,尽管佛洛伊德死在美国,但是“我们很清楚,(这样的事)也发生在英国。”

她所指的,是马克·杜根(Mark Duggan)案。

“英国版佛洛伊德之死”

2011年8月4日,29岁的马克·杜根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区被警察开枪打死。警方怀疑他策划攻击、当时带枪。坐在出租车副驾位置的马克·杜根拒捕,警察开枪…

8月6日,托特纳姆一些人上街抗议,夜幕降临后,和平示威演变成骚乱。参与者焚烧警车、砸抢商店、趁火打劫、火烧大楼......伦敦街头,防暴警察头盔盾牌的幽光和火光交相辉映。

暴力骚乱持续数天,打砸抢烧蔓延至伦敦多个地区和英国其他几个主要城市。

当时英国的官方数字显示,在伦敦,黑人被警方武力执法的几率高出白人4倍。

英国近年其他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警察对黑人执法用力过重的案件还包括,2016年,警员在试图制服前阿斯顿维拉俱乐部球员大连·阿特金森(Dalian Atkinson)时使用电枪泰瑟,阿特金森受伤后不治死亡。

2017年,警员试图拘捕拉什安·查尔斯(Rasharn Charles),查尔斯因呼吸受阻、心搏骤停死于医院。

周末伦敦的游行队伍中,有示威者举出的标语牌和横幅上印着杜根、阿特金森等在遭遇英国警察执法后死亡的黑人名单。

“如果那是我的兄弟……”

莎燕说,“我非常气愤,但也厌倦了。没完没了地听到黑人被无缘无故杀掉的事件,身心疲惫。”

"我们黑人社区有自己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非常团结一心。"

“美国黑人受到的偏见,和我们在这里受到的偏见一模一样。”

“一人受伤,我们都痛,因为那可能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英国真人秀《学徒》决赛入围者乔安娜(Joanna Jajue)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听到佛洛伊德事件后“第一个反应是,那要是我的兄弟、丈夫或是父亲......”

20岁的爱兰·佳佳(Eyram Kiakia)是英国油管网红,常在自己的频道探讨“英国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她对BBC说,“了解越多,心情越难过。看了几秒钟警察压着他脖子的视频,再也看不下去了。”

“看到他生前勇于为社区内的某些问题发声的视频,比看警察杀死他的视频让我更难过。”

英国真比美国“更进步”?

爱兰说,人们以为英国在种族问题上比美国更进步,“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近年来,因种族问题撕裂英国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在2018年:象征着英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开启的“帝国疾风”号再次掀起惊涛骇浪,最后,连英国内政部都被指“种族歧视”。

当时英国政府加强打击非法移民的措施,一不小心让一批“疾风一代”中在童年抵达英国但没有身份证明的人被列为“非法移民”,他们不仅医疗、福利受到影响,有些人丢掉工作,无法领取社会福利,甚至有些受到官方威胁要被驱逐出境。

2017年,伦敦市中心格林费尔塔楼惨遭大火后,原来居民的安置问题也在黑人社区引发不满,当局被指种族歧视。

另外一个凸显英国种族问题现状的例子是王妃梅根。

来自美国的混血儿梅根嫁入英国王室后受到的一些对待、特别是部分媒体对她无休无止的冷嘲热讽,也被解读为扎根于种族歧视的“不公”。

去年11月,前美国总统竞选人克林顿夫人在访问伦敦时说,梅根过去3年受到的对待“令人痛心”、“绝对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元素”。

“精神、肉体的切身之痛”

爱兰说,在英国,种族歧视仍是建制性的,这在学校、职场中均有体现。比如学校中,黑人学生被开除的可能性远高于白人。

“很多隐形的事已经、仍在发生在我们身上。比如学校会管制黑人学生的头发,我们不准梳一些特定发型、染特定颜色,但是白人学生可以随便把头发染成任何颜色。”

“在工作场所,微歧视永远存在。我认识的所有的人都经历过同事、上司一些无知的评论。”

“很微妙,不明显,但不能说明这不是种族歧视。”

在英国议会上院任职的玛娅(L'Myah Sherae)告诉BBC,初闻佛洛伊德之死,她的感觉是“好像有人伤了我自己”。

她说,建制性种族歧视案例的“侵蚀性危险“是,它能“让人感到精神上、肉体上双重的切身之痛, 即使事件发生在几千英里以外、世界的另一端”。

疫情中不一样的抗议

迄今为止,英国的游行抗议基本平安无事。但是,疫情中的聚众集会和游行,别有一番风险。

鉴于英国刚刚开始解封,游行抗议组织者要求示威者戴口罩上街,以防止病毒传播。

周末期间的报道显示,不少示威者确实戴了口罩,似乎也在尽力保持社交距离。但抗议主会场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和通往美国驻英国大使馆的道路上,人流涌动,保持距离难度很大。

伦敦大都会警察厅部署警力维护秩序。警方随后透露,在美国驻英大使馆外逮捕5名年龄在17-25岁之间的示威者。

另外还有3人因违反新冠病毒防疫条例、2人因攻击警员被捕。

有报道说,佛洛伊德之死在美国引发的是自从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以来、半个多世纪中美国最严重的种族骚乱。

事件在英国黑人社区引发的强烈共鸣余波未了,有报道预计,本周晚些时候和下周,伦敦等地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抗议示威。

事态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7)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首创集团66岁男董事长被判死缓 权色交易 爱男星
中国消费降级 五星级饭店纷纷在街头摆起了地摊
9年前未买百架歼-10C! 伊朗军官曝当年“打错牌”内幕
马斯克"美国党"2026投入选战,民调:40%美国人支持
2050年衰老将被攻克?合成生物学教父揭秘长寿未来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扬言把他驱逐出美国,马斯克成立新政党"美国党"
特朗普利用"疯子理论"改变世界,对敌人和盟友都有效?
美国德州洪患增至43死,川普将批准联邦协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是玻璃至上?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的这座山被“薅秃了”
马斯克组建美国党"挑战两党制",巨额美债恐成焦点
美国得州洪水逐渐退去,20余名女童仍下落不明
马斯克“美国党”明年参选 共和党:他会成没国家的人
日媒:“日本先生”拒绝叫特朗普“爸爸”,这很对!
他高调捐款20亿后“消失”,如今早已换了副面孔!
英军威尔士亲王号放弃进入南海 转道前往澳洲
经济学人:别想指望这份法案带来美国经济繁荣增长
得州洪水已致至少24死 女童夏令营750人正露营河边
女生遭侵犯落水被阻挡上岸致溺亡案凶手已执行死刑
网传坠亡机长能力排查不合格 业内人士揭晋升内幕
石家庄男子受审三十年,本月7号将第7次开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佛洛伊德之死”怒火燃至英国的因与果

BBC中文 2020-06-02 18:54:33

非裔美国人乔治·佛洛伊德之死在本土引发大规模反种族主义抗议游行,并衍生暴力冲突。



事件在英国黑人社区引发强烈共鸣,5月31日,抗议之火燃至4000英里之遥的英国。

虽然当日英国因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解封,但是,伦敦、曼彻斯特、卡迪夫等地爆发大规模集会和游行。

示威者举起和美国一样的横幅:“我不能呼吸了”(佛洛伊德生前最后一句话);喊出和美国一样的口号:“黑人的命也是命”;做出和美国一样的姿态:单膝跪地。

“一人受伤,所有人痛”

示威者之一、20岁的伦敦女郎莎燕对BBC说,“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参加。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所有的人都在痛。”

莎燕说,她和朋友决定穿一袭黑衣、军靴去伦敦。结果发现,其他不少女人也有同样灵感,选择了黑人争取民权“黑豹运动”的经典装束。

她还说,许多黑人女性一头自然发,“我们就是要证明,我们为自己的身份自豪,我们应该不需要只有掩盖自己的黑人特点才能活命。”

莎燕说,尽管佛洛伊德死在美国,但是“我们很清楚,(这样的事)也发生在英国。”

她所指的,是马克·杜根(Mark Duggan)案。

“英国版佛洛伊德之死”

2011年8月4日,29岁的马克·杜根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区被警察开枪打死。警方怀疑他策划攻击、当时带枪。坐在出租车副驾位置的马克·杜根拒捕,警察开枪…

8月6日,托特纳姆一些人上街抗议,夜幕降临后,和平示威演变成骚乱。参与者焚烧警车、砸抢商店、趁火打劫、火烧大楼......伦敦街头,防暴警察头盔盾牌的幽光和火光交相辉映。

暴力骚乱持续数天,打砸抢烧蔓延至伦敦多个地区和英国其他几个主要城市。

当时英国的官方数字显示,在伦敦,黑人被警方武力执法的几率高出白人4倍。

英国近年其他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警察对黑人执法用力过重的案件还包括,2016年,警员在试图制服前阿斯顿维拉俱乐部球员大连·阿特金森(Dalian Atkinson)时使用电枪泰瑟,阿特金森受伤后不治死亡。

2017年,警员试图拘捕拉什安·查尔斯(Rasharn Charles),查尔斯因呼吸受阻、心搏骤停死于医院。

周末伦敦的游行队伍中,有示威者举出的标语牌和横幅上印着杜根、阿特金森等在遭遇英国警察执法后死亡的黑人名单。

“如果那是我的兄弟……”

莎燕说,“我非常气愤,但也厌倦了。没完没了地听到黑人被无缘无故杀掉的事件,身心疲惫。”

"我们黑人社区有自己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非常团结一心。"

“美国黑人受到的偏见,和我们在这里受到的偏见一模一样。”

“一人受伤,我们都痛,因为那可能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英国真人秀《学徒》决赛入围者乔安娜(Joanna Jajue)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听到佛洛伊德事件后“第一个反应是,那要是我的兄弟、丈夫或是父亲......”

20岁的爱兰·佳佳(Eyram Kiakia)是英国油管网红,常在自己的频道探讨“英国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她对BBC说,“了解越多,心情越难过。看了几秒钟警察压着他脖子的视频,再也看不下去了。”

“看到他生前勇于为社区内的某些问题发声的视频,比看警察杀死他的视频让我更难过。”

英国真比美国“更进步”?

爱兰说,人们以为英国在种族问题上比美国更进步,“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近年来,因种族问题撕裂英国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在2018年:象征着英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开启的“帝国疾风”号再次掀起惊涛骇浪,最后,连英国内政部都被指“种族歧视”。

当时英国政府加强打击非法移民的措施,一不小心让一批“疾风一代”中在童年抵达英国但没有身份证明的人被列为“非法移民”,他们不仅医疗、福利受到影响,有些人丢掉工作,无法领取社会福利,甚至有些受到官方威胁要被驱逐出境。

2017年,伦敦市中心格林费尔塔楼惨遭大火后,原来居民的安置问题也在黑人社区引发不满,当局被指种族歧视。

另外一个凸显英国种族问题现状的例子是王妃梅根。

来自美国的混血儿梅根嫁入英国王室后受到的一些对待、特别是部分媒体对她无休无止的冷嘲热讽,也被解读为扎根于种族歧视的“不公”。

去年11月,前美国总统竞选人克林顿夫人在访问伦敦时说,梅根过去3年受到的对待“令人痛心”、“绝对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元素”。

“精神、肉体的切身之痛”

爱兰说,在英国,种族歧视仍是建制性的,这在学校、职场中均有体现。比如学校中,黑人学生被开除的可能性远高于白人。

“很多隐形的事已经、仍在发生在我们身上。比如学校会管制黑人学生的头发,我们不准梳一些特定发型、染特定颜色,但是白人学生可以随便把头发染成任何颜色。”

“在工作场所,微歧视永远存在。我认识的所有的人都经历过同事、上司一些无知的评论。”

“很微妙,不明显,但不能说明这不是种族歧视。”

在英国议会上院任职的玛娅(L'Myah Sherae)告诉BBC,初闻佛洛伊德之死,她的感觉是“好像有人伤了我自己”。

她说,建制性种族歧视案例的“侵蚀性危险“是,它能“让人感到精神上、肉体上双重的切身之痛, 即使事件发生在几千英里以外、世界的另一端”。

疫情中不一样的抗议

迄今为止,英国的游行抗议基本平安无事。但是,疫情中的聚众集会和游行,别有一番风险。

鉴于英国刚刚开始解封,游行抗议组织者要求示威者戴口罩上街,以防止病毒传播。

周末期间的报道显示,不少示威者确实戴了口罩,似乎也在尽力保持社交距离。但抗议主会场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和通往美国驻英国大使馆的道路上,人流涌动,保持距离难度很大。

伦敦大都会警察厅部署警力维护秩序。警方随后透露,在美国驻英大使馆外逮捕5名年龄在17-25岁之间的示威者。

另外还有3人因违反新冠病毒防疫条例、2人因攻击警员被捕。

有报道说,佛洛伊德之死在美国引发的是自从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以来、半个多世纪中美国最严重的种族骚乱。

事件在英国黑人社区引发的强烈共鸣余波未了,有报道预计,本周晚些时候和下周,伦敦等地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抗议示威。

事态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