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华裔青年佛罗伦萨“求拥抱” 感动之余还有什么?(视频)

华裔青年佛罗伦萨“求拥抱” 感动之余还有什么?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20-02-05 13:07:5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这两天,一个华裔青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求拥抱”的视频火了。

视频中,这个青年蒙上了眼睛、戴上了口罩,身旁放着一块用意大利语写着“我不是病毒 我是人类 不要对我有歧视”的标牌,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等候陌生人的拥抱。当他伫立街头时,有人径直从旁边穿过、未作停留,也有人看清标牌上的文字后冲上前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还有人解下他的眼罩和口罩,面对面地给予他拥抱与支持。




视频发起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最近海外出现了一些针对华人的“病毒歧视”,拍摄视频是为了告诉人们:“中国人不是病毒。希望所有人不要再歧视华人,不要对我们有偏见。”可以想见,对那些目前正身处海外、被“病毒歧视”阴影所笼罩的华人来说,这则视频带来的是正能量,更是及时的心灵慰藉。

而对更多人来说,感动之余也不妨借机思索一番:关于“歧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它、如何应对它?

歧视是什么?很多时候,它是一种罔顾事实的乱贴标签。非裔脱口秀演员特雷弗·诺亚讲述过自己从南非乘飞机回美国时的一次遭遇。那时正值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邻座的白人乘客一看旁边坐着黑皮肤的诺亚,马上提高了警惕。当诺亚因为鼻痒而轻轻地打了一个喷嚏后,邻座乘客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恐惧,高声地喊了出来:“埃博拉!埃博拉!”

诺亚把这次遭遇当作一个段子讲了出来,但大家心知肚明,这就是歧视。正因为心中早已暗暗地为黑皮肤的人贴上了“病毒”的标签,邻座乘客才会对诺亚的一个喷嚏反应这般激烈。当他把诺亚等同于埃博拉病毒的同时,其实根本没了解过、也无意去了解对方是否真的存在传染病毒的可能性。

这种简单粗暴的区分“敌我”的方式,蔑视了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既没有依据,也没有道理。此次华裔青年用一种行为艺术的方式所发出的呼声,正是对这种无脑行为的有力回应。他站在街头,也是在向更多人传递这样一个信号:你我都是血肉之躯,歧视他人之前,请先睁眼看看对方!

还有一个方面。针对海外华人的歧视发生之后,很多人感到伤心和愤怒,进而激烈声讨。应激情绪很正常,但若是因此开始无休止地上纲上线、对某国某地甚至某个人群污名化,却并不理智。

歧视者出于无知和偏见,才对某一个族群或者某一类人一概而论地进行歧视和讨伐。若人们用同样的方式去反抗,某种程度上,岂不是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类人?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最应该被反对的是歧视和偏见本身,而不是去制造新的歧视和偏见。这就需要学习一种更理性也更具力量的方式,毕竟人不可能强行改变别人的想法或是将自己的想法植入他人脑中。人们更需要的是饱含善意的沟通的智慧。

正视歧视不回避,勇于沟通讲方法。从华裔青年街头“求拥抱”这样克制的表达中,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勇敢担当、与世界沟通的智慧。

而其效果,看看那些佛罗伦萨街头停下脚步、大方给出拥抱的路人就知道了。他们认真地阅读标牌上的内容,再用一个拥抱帮助消除正在蔓延的恐惧与疏离。不要吝啬给这些人掌声,因为每一次正向的回应,都会凝聚起更大的力量。聚沙成塔,改变源自于此。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香港大火疑人祸?工人竹棚架旁吸烟画面疯传




24小时讨论排行

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中国吗?
赖清德称中国目标2027武统,宣布高额国防特别预算
川普要高市"别刺激北京"?日本当局火速驳斥:不实报导
欧盟外长:应限制俄军规模和军费
美俄代表密谈录音泄露,谁干的?
特朗普“电话教导”高市早苗内容被披露 日本尬极了
美国白宫枪击凶嫌是阿富汗移民!川普怒:绝不容忍
纽约时报:中日外交争端让高市早苗获得政治优势
被曝在俄乌问题上尖锐对立,鲁比奥、万斯回应
竹棚架:香港标志性符号及其背后的安全隐忧
中日争端中,台湾人吃日料对高市早苗表达支持
台湾因应“超高龄化” 拟放宽近亲结婚 引爆伦理争议
华盛顿枪击案嫌疑人曾在阿富汗与美军合作 在等绿卡
普京:若乌撤离其目前控制地区 俄将停止武装行动
香港大埔火灾背后:42年楼龄 曾住4643人 4成超65岁
在德国错过登机 两男子砸玻璃、闯安检、拦飞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华裔青年佛罗伦萨“求拥抱” 感动之余还有什么?

综合新闻 2020-02-05 13:07:52

这两天,一个华裔青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求拥抱”的视频火了。

视频中,这个青年蒙上了眼睛、戴上了口罩,身旁放着一块用意大利语写着“我不是病毒 我是人类 不要对我有歧视”的标牌,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等候陌生人的拥抱。当他伫立街头时,有人径直从旁边穿过、未作停留,也有人看清标牌上的文字后冲上前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还有人解下他的眼罩和口罩,面对面地给予他拥抱与支持。




视频发起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最近海外出现了一些针对华人的“病毒歧视”,拍摄视频是为了告诉人们:“中国人不是病毒。希望所有人不要再歧视华人,不要对我们有偏见。”可以想见,对那些目前正身处海外、被“病毒歧视”阴影所笼罩的华人来说,这则视频带来的是正能量,更是及时的心灵慰藉。

而对更多人来说,感动之余也不妨借机思索一番:关于“歧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它、如何应对它?

歧视是什么?很多时候,它是一种罔顾事实的乱贴标签。非裔脱口秀演员特雷弗·诺亚讲述过自己从南非乘飞机回美国时的一次遭遇。那时正值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邻座的白人乘客一看旁边坐着黑皮肤的诺亚,马上提高了警惕。当诺亚因为鼻痒而轻轻地打了一个喷嚏后,邻座乘客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恐惧,高声地喊了出来:“埃博拉!埃博拉!”

诺亚把这次遭遇当作一个段子讲了出来,但大家心知肚明,这就是歧视。正因为心中早已暗暗地为黑皮肤的人贴上了“病毒”的标签,邻座乘客才会对诺亚的一个喷嚏反应这般激烈。当他把诺亚等同于埃博拉病毒的同时,其实根本没了解过、也无意去了解对方是否真的存在传染病毒的可能性。

这种简单粗暴的区分“敌我”的方式,蔑视了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既没有依据,也没有道理。此次华裔青年用一种行为艺术的方式所发出的呼声,正是对这种无脑行为的有力回应。他站在街头,也是在向更多人传递这样一个信号:你我都是血肉之躯,歧视他人之前,请先睁眼看看对方!

还有一个方面。针对海外华人的歧视发生之后,很多人感到伤心和愤怒,进而激烈声讨。应激情绪很正常,但若是因此开始无休止地上纲上线、对某国某地甚至某个人群污名化,却并不理智。

歧视者出于无知和偏见,才对某一个族群或者某一类人一概而论地进行歧视和讨伐。若人们用同样的方式去反抗,某种程度上,岂不是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类人?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最应该被反对的是歧视和偏见本身,而不是去制造新的歧视和偏见。这就需要学习一种更理性也更具力量的方式,毕竟人不可能强行改变别人的想法或是将自己的想法植入他人脑中。人们更需要的是饱含善意的沟通的智慧。

正视歧视不回避,勇于沟通讲方法。从华裔青年街头“求拥抱”这样克制的表达中,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勇敢担当、与世界沟通的智慧。

而其效果,看看那些佛罗伦萨街头停下脚步、大方给出拥抱的路人就知道了。他们认真地阅读标牌上的内容,再用一个拥抱帮助消除正在蔓延的恐惧与疏离。不要吝啬给这些人掌声,因为每一次正向的回应,都会凝聚起更大的力量。聚沙成塔,改变源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