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台湾校园连侬墙毁损多 学者:反映陆生焦虑感

台湾校园连侬墙毁损多 学者:反映陆生焦虑感

文章来源: 中央社 于 2019-10-11 18:46:1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台湾近期屡传陆生破坏「连侬墙」事件,学者郑志鹏认为,这种行为反映出部分陆生的焦虑感;而政府也应有统一的处理准则,除了处罚,更应帮助陆生融入台湾的舆论环境。

进入开学季,台湾多所大学陆续发生连侬墙遭陆生破坏、或港生遭陆生威胁的事件。 「反送中」的舆论战场,俨然跨海进到台湾校园。

清华大学日前也有一名来台交流的陆生因撕毁校内连侬墙,而被以「毁损罪」法办。

关注两岸青年交流的清大通识中心副教授郑志鹏认为,即便近期各校都出现相关的案例,但就他观察,有这样行为的陆生仍是少数,陆生群体仍具有多样性,不该把类似的事件指涉到所有的陆生身上。

自2011年开放陆生来台就学,今年已进入第9个年头,即便以往也曾经历过「太阳花运动」或「雨伞运动」等大型社运,当时的陆生也并未有如此激烈的政治表态,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郑志鹏认为,破坏连侬墙的行为,反映出部分陆生的「焦虑感」,而这种感受又来自3个方面。

首先,他指出,习近平上台后所高举的「中国梦」,不断推升中国的民族主义,在经济蓬勃发展下,中国渴望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肯定。

然而,当下许多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却是相对不友善,这让一些中国留学生感到焦虑,因此可以看到破坏「连侬墙」、干涉他人意见表达的行为不只出现在台湾,也屡屡在欧美和澳洲等国出现。

其次,他认为「反送中」的爆发,也让许多台湾人认为「一国两制」偏离了最初的承诺,对中国政府的信任下滑,两岸离统一的道路越来越远。

第三,他发现近年台湾学生对「中国因素」的认知有所提高,对于中国以各种方式影响台湾的作法抱有警戒,而这样的议题一旦在陆生和台生之间讨论,就容易针锋相对。

多个公民团体29日举办「929台港大游行-撑港反极权」活动,一群在台港人手持「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标语,高喊口号行进。 (中央社档案照片)

对于外界质疑破坏连侬墙的陆生,是有组织的「红色先锋部队」,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表示,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的确会有串连、集体行动,但目前在台湾还没看到相关证据,是否存在还不得而知。

郑志鹏则认为,社会上的这种怀疑,反映出大家的焦虑。但他不认为需要把这群陆生视为有组织、无法沟通的群体,反而应该去了解他们为什么感到焦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行为。

对于目前交由各校自行处理冲突事件的作法,郑志鹏也不认同。他认为,针对这样一系列的集体事件,教育部应该要严肃处理,提出一套处理准则,以免各校的处理出现不协调、挂一漏万的结果。

沈伯洋也认为,在破坏连侬墙事件发生前,许多类似个案已经在各国出现了,台湾应该要有风险控管的概念,在校园内形成一套处理冲突事件和法律机制的训练模式,才能防范未然。

移民署长邱丰光近日曾表示,破坏连侬墙的陆生及陆客,未来可能将被限制入境。对此,郑志鹏指出,许多人认为,学生在学校里犯错了,应该能有第二次的机会;若是如此,那就不该只因为国籍,而有差别待遇。

他也强调,除了处罚外,政府在陆生来台时,也应做好相关的辅导工作,让他们对台湾的舆论环境有心理准备,从而融入校园和社会。

沈伯洋表示,开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交流的基础是民主。但如果连基本的民主机制都没办法遵守,那也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也就失去开放陆生的意义。

郑志鹏则表示,两岸的教育交流实际上也是台湾争取对岸年轻一代理解和认同的方式,因此若以「非黑即白」的视角看待这类事件,升高双方敌对情绪,对台湾而言也未必是好事。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人民日报纪念李克强冥诞发出了什么信号
印度小哥简历90%造假 身兼数职 干翻硅谷AI创业公司
默克尔吐槽特朗普:镜头前拒绝握手 摄影机关了才握
电子垃圾三件套,捞了中国男人几百亿?
看不懂,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24小时讨论排行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遥祝薄熙来生日快乐 薄瓜瓜发文:最伟大的父亲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让14亿中国人笑话我们”
什么才是加州硅谷清华学霸杀妻案的真相?
“大而美”法案通过了,特朗普大胜,美国大败
承认当年赴美签证有问题,但马斯克永远是马斯克
为什么加拿大的猪肉总有股“尿味”?真相竟是…
特朗普希望孤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协议很重要
金正恩看在俄作战士兵影片时落泪 俄朝合作换回什么?
俄海军副总司令在指挥所阵亡,乌方袭击细节披露
美解禁大飞机发动机对华出口 能换来中方稀土让步?
亚裔女川粉遭逮捕 老公:川普是对的 他为美国好
各国8月1日开始交关税,川普:税率最高70%
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将非法移民遣送至南苏丹
一个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它”或许是民主党最后的希望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台湾校园连侬墙毁损多 学者:反映陆生焦虑感

中央社 2019-10-11 18:46:19


台湾近期屡传陆生破坏「连侬墙」事件,学者郑志鹏认为,这种行为反映出部分陆生的焦虑感;而政府也应有统一的处理准则,除了处罚,更应帮助陆生融入台湾的舆论环境。

进入开学季,台湾多所大学陆续发生连侬墙遭陆生破坏、或港生遭陆生威胁的事件。 「反送中」的舆论战场,俨然跨海进到台湾校园。

清华大学日前也有一名来台交流的陆生因撕毁校内连侬墙,而被以「毁损罪」法办。

关注两岸青年交流的清大通识中心副教授郑志鹏认为,即便近期各校都出现相关的案例,但就他观察,有这样行为的陆生仍是少数,陆生群体仍具有多样性,不该把类似的事件指涉到所有的陆生身上。

自2011年开放陆生来台就学,今年已进入第9个年头,即便以往也曾经历过「太阳花运动」或「雨伞运动」等大型社运,当时的陆生也并未有如此激烈的政治表态,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郑志鹏认为,破坏连侬墙的行为,反映出部分陆生的「焦虑感」,而这种感受又来自3个方面。

首先,他指出,习近平上台后所高举的「中国梦」,不断推升中国的民族主义,在经济蓬勃发展下,中国渴望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肯定。

然而,当下许多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却是相对不友善,这让一些中国留学生感到焦虑,因此可以看到破坏「连侬墙」、干涉他人意见表达的行为不只出现在台湾,也屡屡在欧美和澳洲等国出现。

其次,他认为「反送中」的爆发,也让许多台湾人认为「一国两制」偏离了最初的承诺,对中国政府的信任下滑,两岸离统一的道路越来越远。

第三,他发现近年台湾学生对「中国因素」的认知有所提高,对于中国以各种方式影响台湾的作法抱有警戒,而这样的议题一旦在陆生和台生之间讨论,就容易针锋相对。

多个公民团体29日举办「929台港大游行-撑港反极权」活动,一群在台港人手持「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标语,高喊口号行进。 (中央社档案照片)

对于外界质疑破坏连侬墙的陆生,是有组织的「红色先锋部队」,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表示,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的确会有串连、集体行动,但目前在台湾还没看到相关证据,是否存在还不得而知。

郑志鹏则认为,社会上的这种怀疑,反映出大家的焦虑。但他不认为需要把这群陆生视为有组织、无法沟通的群体,反而应该去了解他们为什么感到焦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行为。

对于目前交由各校自行处理冲突事件的作法,郑志鹏也不认同。他认为,针对这样一系列的集体事件,教育部应该要严肃处理,提出一套处理准则,以免各校的处理出现不协调、挂一漏万的结果。

沈伯洋也认为,在破坏连侬墙事件发生前,许多类似个案已经在各国出现了,台湾应该要有风险控管的概念,在校园内形成一套处理冲突事件和法律机制的训练模式,才能防范未然。

移民署长邱丰光近日曾表示,破坏连侬墙的陆生及陆客,未来可能将被限制入境。对此,郑志鹏指出,许多人认为,学生在学校里犯错了,应该能有第二次的机会;若是如此,那就不该只因为国籍,而有差别待遇。

他也强调,除了处罚外,政府在陆生来台时,也应做好相关的辅导工作,让他们对台湾的舆论环境有心理准备,从而融入校园和社会。

沈伯洋表示,开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交流的基础是民主。但如果连基本的民主机制都没办法遵守,那也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也就失去开放陆生的意义。

郑志鹏则表示,两岸的教育交流实际上也是台湾争取对岸年轻一代理解和认同的方式,因此若以「非黑即白」的视角看待这类事件,升高双方敌对情绪,对台湾而言也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