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为什么欧美少有长年卧床的老人?看完令人深思

为什么欧美少有长年卧床的老人?看完令人深思

文章来源: 健康时报 于 2019-09-26 21:14:5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老话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自古讲究“孝顺”,但面对老人长年累月的生病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顾时,多少儿女会磨掉耐心,从开始的一脸孝顺,到最后的一脸嫌弃。

电影《久病床前》剧照

2019年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健康预期寿命仅68.7岁!也就是说,我国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①

同时有一个更“让人震惊”的数据,2016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所谓“失能”,指的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②

日本高龄者临终医疗学会医师宫本显二、宫本礼子夫妇写过一本书《不在病床上说再见》,其中写到,我们看过了 6 大国家(瑞典、澳洲、奥地利、荷兰、西班牙与美国)的高龄者临终期医疗现场。在这些欧美国家,只有 20% 的人在医院过世,基本没有长卧在床的老人,而亚洲却刚好相反。

为什么欧美少有长年卧床的老人?

其原因在于,在欧美人的普遍认知里,“活的时候尽情享受、死的时候干脆爽快”。

欧美人普遍认为,高龄者到了一定年龄后“寿终正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通过打抗生素,服药、手术、人工补充营养等方式为高龄者延命,也就是干涉他人的自然发展,反而被视为一种侵害人权与伦理的行为,更会被认为是在虐待老人。

《不在病床上说再见》中介绍,比如当欧美的高龄老人出现无法进食时,医生和家人一般都不会要求给与患者插胃管或打点滴,就算发生了感染引起肺炎,也不会给患者乱用打抗生素,一般是仅依靠内服的药物。当然这样也就不会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遭受折磨。

欧美人普遍认知中,给一个快要临终的老人,插胃管、大型手术、呼吸机等一些列的抢救措施,实在很难让人感受到他们身为人类应有的尊严。

简单的说,大多数的欧美国家的患者在进入意识不明的长卧状态前,就自然地寿终正寝了,这样不会制造出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

因此,了解完欧美国家的情况后,宫本显二、宫本礼子夫妇都已留下书面文件,清楚表达他们在临终期时,均不愿接受胃造口等各种“受到折磨”的延命医疗,不仅如此,他们也向子女们再三耳提面命,不可因一己的情感之私,让老人承受无效医疗之苦。

巴金:这样的长寿对我是一种惩罚!

著名作家巴金最后的6年时光,都是在医院度过的。这6年里,他以院为家,整天躺在床上,过上了有口难言的日子,默默承受着“语不能言”的悲哀。



因为气管切开和帕金森氏病的折磨,他不能自己进食而是靠通过鼻子插入胃管进食。为了吸痰,插管长期插在鼻子里,嘴合不拢,下巴脱了臼。后来还做了气管切开,用呼吸机呼吸使呼吸道畅通。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周围的人对他说,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巴金不得不强打精神表示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疗。但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被拒绝后他还向家人发过火,说不尊重他。

巴金还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为你们而活”“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

罗点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她曾做过12年医生,见识太多死亡,开始意识到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罗点点更希望人们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去面对死亡——尊严死。“所谓尊严死,就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让患者自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她期望人们在还清醒时就写下预嘱,万一将来到了生命末期、没有恢复期望时,撤出维持生命的医疗措施,使自己自然地、有尊严地死亡。

开国元帅陈毅的儿子陈小鲁也非常支持罗点点的倡议。他回忆,父亲病重到了最后时间,已经基本没有知觉了,气管切开没法说话,全身都是插的管子,就是靠呼吸机输液强心针来维持。“只是在维持生命,他本人很痛苦,我们也很痛苦。”

“我当时就问了一句,能不能不抢救了?但医生问,你说了算吗?你们敢吗?”陈小鲁无言,这成了他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死亡就像一面镜子!

中国的死亡质量为什么这么低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刘端祺,从医40年至少经手了2000例死亡病例。

刘端祺

刘端祺说,整个医院,他最不愿意去的就是ICU病房,尽管那里展示着最先进的设备。在那里,他分不清“那是人,还是实验动物”。

有病人说:“这就像电视连续剧,演完每一集,都告诉我们,不要走开,下一集更精彩,但直到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尽管主角很想活,但还是死了。”有时候,刘端祺会直接对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说:“买张船票去全球旅行吧。”结果病人家属投诉他。没多久,病人卖了房来住院了。又没多久,这张病床就换上了新床单,人离世了。

刘端祺说:死亡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生命在它面前做的各种徒劳的姿态。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习近平才入座保镳紧张递上“三宝” 外网热议惊呼…
中国大妈穿军装在汉江边“大阅兵” 韩国网友炸锅
绿卡重大改革!给老人申请绿卡面临严查…
自己作死了 中国这一行业倒闭触目惊心
留学生为逃遣返 屠杀同胞一家6口 婴儿都未幸免




24小时讨论排行

被问急眼了,特朗普怒喷记者:虚假、令人作呕
中国连锁“人民咖啡馆”遭批 人民网:“人民”一词不容亵渎
养老是国家的义务,不是慈善也不是施舍
特朗普又盯上了美国肉价,“铁拳”挥向四巨头
乌克兰战略要地红军城岌岌可危 被俄8倍兵力包围
马斯克可能真觉得,造车没意思了
芝加哥市长:请求联合国调查美国
共和党地方选举惨败,特朗普开始调整“话术”
马斯克要造晶圆厂!黄仁勋一语点破美梦
白宫会议川普打瞌睡 现场媒体围拍 纽森:瞌睡唐又来!
川普称今年感恩节大餐比去年便宜25% 美联社:误导
关门创纪录 川普呼吁把医疗补贴“发现金给人民”
川普“穿囚服绑十字架”雕像展出 太过逼真惹争议
“有人调侃 特朗普干一辈子 对中国科研是大好事”
央视新闻联播曝光 习近平登舰视察细节
佩洛西退休掀民主党世代革命 年轻人促老将让位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为什么欧美少有长年卧床的老人?看完令人深思

健康时报 2019-09-26 21:14:50

老话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自古讲究“孝顺”,但面对老人长年累月的生病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顾时,多少儿女会磨掉耐心,从开始的一脸孝顺,到最后的一脸嫌弃。

电影《久病床前》剧照

2019年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健康预期寿命仅68.7岁!也就是说,我国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①

同时有一个更“让人震惊”的数据,2016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所谓“失能”,指的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②

日本高龄者临终医疗学会医师宫本显二、宫本礼子夫妇写过一本书《不在病床上说再见》,其中写到,我们看过了 6 大国家(瑞典、澳洲、奥地利、荷兰、西班牙与美国)的高龄者临终期医疗现场。在这些欧美国家,只有 20% 的人在医院过世,基本没有长卧在床的老人,而亚洲却刚好相反。

为什么欧美少有长年卧床的老人?

其原因在于,在欧美人的普遍认知里,“活的时候尽情享受、死的时候干脆爽快”。

欧美人普遍认为,高龄者到了一定年龄后“寿终正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通过打抗生素,服药、手术、人工补充营养等方式为高龄者延命,也就是干涉他人的自然发展,反而被视为一种侵害人权与伦理的行为,更会被认为是在虐待老人。

《不在病床上说再见》中介绍,比如当欧美的高龄老人出现无法进食时,医生和家人一般都不会要求给与患者插胃管或打点滴,就算发生了感染引起肺炎,也不会给患者乱用打抗生素,一般是仅依靠内服的药物。当然这样也就不会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遭受折磨。

欧美人普遍认知中,给一个快要临终的老人,插胃管、大型手术、呼吸机等一些列的抢救措施,实在很难让人感受到他们身为人类应有的尊严。

简单的说,大多数的欧美国家的患者在进入意识不明的长卧状态前,就自然地寿终正寝了,这样不会制造出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

因此,了解完欧美国家的情况后,宫本显二、宫本礼子夫妇都已留下书面文件,清楚表达他们在临终期时,均不愿接受胃造口等各种“受到折磨”的延命医疗,不仅如此,他们也向子女们再三耳提面命,不可因一己的情感之私,让老人承受无效医疗之苦。

巴金:这样的长寿对我是一种惩罚!

著名作家巴金最后的6年时光,都是在医院度过的。这6年里,他以院为家,整天躺在床上,过上了有口难言的日子,默默承受着“语不能言”的悲哀。



因为气管切开和帕金森氏病的折磨,他不能自己进食而是靠通过鼻子插入胃管进食。为了吸痰,插管长期插在鼻子里,嘴合不拢,下巴脱了臼。后来还做了气管切开,用呼吸机呼吸使呼吸道畅通。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周围的人对他说,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巴金不得不强打精神表示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疗。但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被拒绝后他还向家人发过火,说不尊重他。

巴金还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为你们而活”“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

罗点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她曾做过12年医生,见识太多死亡,开始意识到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罗点点更希望人们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去面对死亡——尊严死。“所谓尊严死,就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让患者自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她期望人们在还清醒时就写下预嘱,万一将来到了生命末期、没有恢复期望时,撤出维持生命的医疗措施,使自己自然地、有尊严地死亡。

开国元帅陈毅的儿子陈小鲁也非常支持罗点点的倡议。他回忆,父亲病重到了最后时间,已经基本没有知觉了,气管切开没法说话,全身都是插的管子,就是靠呼吸机输液强心针来维持。“只是在维持生命,他本人很痛苦,我们也很痛苦。”

“我当时就问了一句,能不能不抢救了?但医生问,你说了算吗?你们敢吗?”陈小鲁无言,这成了他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死亡就像一面镜子!

中国的死亡质量为什么这么低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刘端祺,从医40年至少经手了2000例死亡病例。

刘端祺

刘端祺说,整个医院,他最不愿意去的就是ICU病房,尽管那里展示着最先进的设备。在那里,他分不清“那是人,还是实验动物”。

有病人说:“这就像电视连续剧,演完每一集,都告诉我们,不要走开,下一集更精彩,但直到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尽管主角很想活,但还是死了。”有时候,刘端祺会直接对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说:“买张船票去全球旅行吧。”结果病人家属投诉他。没多久,病人卖了房来住院了。又没多久,这张病床就换上了新床单,人离世了。

刘端祺说:死亡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生命在它面前做的各种徒劳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