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有人调侃 特朗普干一辈子 对中国科研是大好事”

“有人调侃 特朗普干一辈子 对中国科研是大好事”

文章来源: 观察者网 于 2025-11-08 13:00:5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年6月,35岁的美国纽约人斯蒂芬·弗格森走进深圳的一间会议室时,惊讶地发现来自中国顶尖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的50名代表正迫切想听他分享在此工作的经历。这些代表希望打造一流的科研环境,想从弗格森那里获取有用的建议。

弗格森此前只来过中国一次,但在2023年被招募为生物学研究员来华工作。

弗格森认为,代表们愿意倾听“一个来自美国的普通人”的意见,意义重大。他说:“我感觉自己身处一个真正推动科学发展的环境,这里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才。他们让说‘愿意’变得很容易。”事实也是如此,弗格森并非唯一接受邀请的美国科学家。

“为什么特朗普削减科研经费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大胜?”11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削减资金、限制移民,美国学者纷纷出走;与此同时,中国正吸引在美人才,尤其是在STEM(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

有美国学者提到,他在华访问工作时,曾听到有人调侃称:“我们希望特朗普永远当美国总统,因为这对中国科学是最好的事情。”

“有人调侃 特朗普干一辈子 对中国科研是大好事”

离美华裔学者的科研领域分布,STEM占主要比例 《华盛顿邮报》制图

文章提及,过去十年,许多学者,尤其是有中国家庭背景的学者,纷纷跨越太平洋,从美国出走至中国。特朗普重返白宫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他削减数十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取消一些美国顶尖大学的资助,撤销国际学生签证,并大幅提高了高技能H-1B签证的费用。

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统计数据,仅今年上半年,就有约50名华裔终身教职或准终身教职学者返回中国,而2011年至今,已有超过850名学者离开美国。

数据还显示,超过70%的离美学者从事STEM领域工作,工程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流失最为显著。

两国科学家一致认为,这种科学人才迁移将对全球科研生态和中美科技竞争产生重大影响,削弱美国的竞争优势,下一代疫苗或人工智能模型更可能出自中国。加州大学学者吉米·古德里奇表示:“美国对科学的怀疑态度日益加剧……而在中国,科学被视为推动国家未来的关键解决方案。”

文章称,美国科研经费的削减以及对华裔科学家的严格审查,助推了中国吸引顶尖人才、巩固全球科学中心地位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永升指出:“谁掌控了人才,最终就掌控了世界的未来。”

《华盛顿邮报》介绍道,尽管美国作为长期的全球科研中心仍具吸引力,但中国正迅速迎头赶上。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数据,20年前,美国的研发支出几乎是中国的四倍;但到2023年,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的研发总支出为9560亿美元,仅略高于中国的9170亿美元。



在科研支出上,中国正迎头赶上 《华盛顿邮报》制图

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激励举措,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吸引着华裔科学家纷纷回国。

但与此同时,一些人感觉美国政府似乎在主动驱逐科学家。2018年,特朗普在首个任期推出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数年过去后,在美华裔学者仍深感担忧,如履薄冰。

哈佛医学院免疫学家乔纳森·卡根回忆道,今年5月他在苏州参会时,听到有人甚至调侃:“我们希望特朗普永远当美国总统,因为这对中国科学是最好的事情。”



查尔斯·利伯(左二)今年4月正式入职清华 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

美国驱逐,中国吸引。一推一拉下,被影响的不仅具有中国家庭背景的科学家。

例如,哈佛纳米科学家、国际纳米科技领军人物之一查尔斯·利伯曾因“中国行动计划”遭受美国政府迫害,于今年4月加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SIGS)的全职教员。

文章称,深圳是中国科学雄心的核心。从渔村变身科技大都市的深圳,以先进的研究设施和不断扩展的大学校园,以及靠近华为等创新企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全球研究人员。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欧阳证曾表示,深圳是教育与尖端产业的“交汇点”和“新产业引擎”。该学院旨在为这一引擎提供动力,继续吸引许多有海外经验的学者。据介绍,约80%的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员拥有海外教学或研究的经验。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死对头要走了,特朗普开心坏了
被问急眼了,特朗普怒喷记者:虚假、令人作呕
习近平才入座保镳紧张递上“三宝” 外网热议惊呼…
养老是国家的义务,不是慈善也不是施舍
孙东旭也走了!俞敏洪为什么学不了任正非?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大妈穿军装在汉江边“大阅兵” 韩国网友炸锅
中国连锁“人民咖啡馆”遭批 人民网:“人民”一词不容亵渎
小鹏和特斯拉,谁是“物理AI”的未来?
乌克兰战略要地红军城岌岌可危 被俄8倍兵力包围
特朗普又盯上了美国肉价,“铁拳”挥向四巨头
绿卡重大改革!给老人申请绿卡面临严查…
马斯克可能真觉得,造车没意思了
共和党地方选举惨败,特朗普开始调整“话术”
川普称今年感恩节大餐比去年便宜25% 美联社:误导
关门创纪录 川普呼吁把医疗补贴“发现金给人民”
白宫会议川普打瞌睡 现场媒体围拍 纽森:瞌睡唐又来!
留学生为逃遣返 屠杀同胞一家6口 婴儿都未幸免
特朗普:南非对白人搞“屠杀”,G20峰会美国不去了
川普“穿囚服绑十字架”雕像展出 太过逼真惹争议
“DNA之父”逝世 因谈黑人智商低过白人荣衔被褫夺
央视新闻联播曝光 习近平登舰视察细节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有人调侃 特朗普干一辈子 对中国科研是大好事”

观察者网 2025-11-08 13:00:51

今年6月,35岁的美国纽约人斯蒂芬·弗格森走进深圳的一间会议室时,惊讶地发现来自中国顶尖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的50名代表正迫切想听他分享在此工作的经历。这些代表希望打造一流的科研环境,想从弗格森那里获取有用的建议。

弗格森此前只来过中国一次,但在2023年被招募为生物学研究员来华工作。

弗格森认为,代表们愿意倾听“一个来自美国的普通人”的意见,意义重大。他说:“我感觉自己身处一个真正推动科学发展的环境,这里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才。他们让说‘愿意’变得很容易。”事实也是如此,弗格森并非唯一接受邀请的美国科学家。

“为什么特朗普削减科研经费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大胜?”11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削减资金、限制移民,美国学者纷纷出走;与此同时,中国正吸引在美人才,尤其是在STEM(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

有美国学者提到,他在华访问工作时,曾听到有人调侃称:“我们希望特朗普永远当美国总统,因为这对中国科学是最好的事情。”

“有人调侃 特朗普干一辈子 对中国科研是大好事”

离美华裔学者的科研领域分布,STEM占主要比例 《华盛顿邮报》制图

文章提及,过去十年,许多学者,尤其是有中国家庭背景的学者,纷纷跨越太平洋,从美国出走至中国。特朗普重返白宫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他削减数十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取消一些美国顶尖大学的资助,撤销国际学生签证,并大幅提高了高技能H-1B签证的费用。

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统计数据,仅今年上半年,就有约50名华裔终身教职或准终身教职学者返回中国,而2011年至今,已有超过850名学者离开美国。

数据还显示,超过70%的离美学者从事STEM领域工作,工程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流失最为显著。

两国科学家一致认为,这种科学人才迁移将对全球科研生态和中美科技竞争产生重大影响,削弱美国的竞争优势,下一代疫苗或人工智能模型更可能出自中国。加州大学学者吉米·古德里奇表示:“美国对科学的怀疑态度日益加剧……而在中国,科学被视为推动国家未来的关键解决方案。”

文章称,美国科研经费的削减以及对华裔科学家的严格审查,助推了中国吸引顶尖人才、巩固全球科学中心地位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永升指出:“谁掌控了人才,最终就掌控了世界的未来。”

《华盛顿邮报》介绍道,尽管美国作为长期的全球科研中心仍具吸引力,但中国正迅速迎头赶上。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数据,20年前,美国的研发支出几乎是中国的四倍;但到2023年,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的研发总支出为9560亿美元,仅略高于中国的9170亿美元。



在科研支出上,中国正迎头赶上 《华盛顿邮报》制图

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激励举措,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吸引着华裔科学家纷纷回国。

但与此同时,一些人感觉美国政府似乎在主动驱逐科学家。2018年,特朗普在首个任期推出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数年过去后,在美华裔学者仍深感担忧,如履薄冰。

哈佛医学院免疫学家乔纳森·卡根回忆道,今年5月他在苏州参会时,听到有人甚至调侃:“我们希望特朗普永远当美国总统,因为这对中国科学是最好的事情。”



查尔斯·利伯(左二)今年4月正式入职清华 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

美国驱逐,中国吸引。一推一拉下,被影响的不仅具有中国家庭背景的科学家。

例如,哈佛纳米科学家、国际纳米科技领军人物之一查尔斯·利伯曾因“中国行动计划”遭受美国政府迫害,于今年4月加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SIGS)的全职教员。

文章称,深圳是中国科学雄心的核心。从渔村变身科技大都市的深圳,以先进的研究设施和不断扩展的大学校园,以及靠近华为等创新企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全球研究人员。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欧阳证曾表示,深圳是教育与尖端产业的“交汇点”和“新产业引擎”。该学院旨在为这一引擎提供动力,继续吸引许多有海外经验的学者。据介绍,约80%的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员拥有海外教学或研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