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来留学吧!送3个陪读妹子”?在华留学生那些事儿

“来留学吧!送3个陪读妹子”?在华留学生那些事儿

文章来源: 留学帝 于 2019-07-11 10:41:5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From 留学帝

主页君综合整理

要说这些外国留学生的优越感,有时候跟一些大学对待国际留学生的“宽容”制度多少有些关系。

来华念书,学校还送3个陪读?

有网友就扒出了山东大学对于国际留学生的“优厚福利”,据说,山东大学从2017年开始,就推出了为国际学生分配“学伴”的活动。

而且,据说在2017年的时候,一共选出来了30个学伴,26名都是女生。

学校也并不介意异性学伴的事,因为在申请学伴的表格里,学校给出的选项就有“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的选项。

而这项活动在2018年的时候,还全面升级了,2017年为外国学生分配的学伴还是1对1的模式,2018年的学伴活动,已经全面升级为1对3了,1个外国学生会有3个中国学伴。

而这个贴心为外国学生策划的学伴活动,却遭到很多网友的质疑:

“这都啥年代了,还给外国学生配几个陪读,少爷小姐的待遇吗?”

“我觉得这个制度真诚的鄙视了留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度保障人士都不带配仨护士的……”

山东大学这样的操作是不是有点太惯着国际学生了呢?

而山东大学给出的回复,更是引火上身:

“该活动并非仅山大在做,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哈工大等高校都举办过。”

emmm...这意思是别的学校也在做,就说明这个制度没毛病么?

▼

除了学伴制度,对于国际学生的奖学金制度也比较“优厚”,比如国际学生的奖学金每年6—10万,而给国内的学生只有几千块不说,覆盖率还低;国际生和国内生住宿条件的差别也挺大的…

去年6月份,武汉大学就曾出过“疑似特殊对待外国同学”的事情。

“本充电处仅限国际学生使用其他车辆勿入”

去年6月12日,微博大V

@习五一

发布了一封网友的匿名私信:

私信中,这位网友自称是武汉大学的在校学生,说自己在校内给电动车充电的时候,受到了保安的阻拦,并且被质问“是哪国人,中国学生出去”。

在查看张贴的提示之后,他发现确实有“本充电处仅限国际学生使用,其他车辆勿入”的说明。

在自己的国家,甚至是自己的母校,却因不是中国人而被驱逐,他觉得十分屈辱。

以下是匿名投稿的原图:

投稿图片来自@习五一

虽然事后调查,是因为武汉大学对于充电桩的使用是划区域的,有专供国际学生使用的充电桩,也有供中国学生的充电桩,但保安的措辞,以及学校的回应,着实令中国学生感到不痛快。

而这些对比无形中会让部分国际学生有了优越感,喜欢用自己的外国身份当通行证,有的甚至会膨胀到藐视当地的法律法规,比如下面暴力抗警的那个家伙。

“外国留学生在街头暴力抗警”

7月9日下午6点左右,这个外国小哥正骑着自己的小电动突突突行驶在福州的街头,车后座上还载着一个穿着白上衣的姑娘。

可是根据福州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车后座上只能载一名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外国哥们儿显然违规了啊,所以,他俩连人带车被交警给拦了下来。

有目击者说,一开始,交警希望他们把车推到路边,配合执法,可这外国哥们不干啊,于是交警就上前,将他电动车的钥匙拔了下来。

照说,违规了就老老实实认个错呗,但是这个外国小哥可厉害坏了,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底气,不仅不认错,还对交警暴力相加,又是推又是搡,硬是把交警推到了几米开外。

一边推还一边对着交警大声咆哮,“给我!给我!”,索要自己的电动车钥匙。

可这下班高峰期,在路中间起冲突算个什么事?被老外推搡了半天的交警只好往路边跑去,这个不依不饶的老外也紧随其后。

只不过到了路边,这哥们儿还是不消停,虽然这截图模糊了点,但是,外国哥们儿这凶神恶煞的表情,还是看的很清楚;视频里,也能隐隐听到他冲着交警大吼大叫的声音。

大概是这哥们儿真的是太嚣张、太暴力了,围观的群众忍无可忍,纷纷走向前去把这家伙给围了起来,给交警声援。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是不是因为这老外中文不好,跟交警之间有啥误会?

并不是!!!

有目击证人称,这老外会说中文,在争执的过程,他还说自己是个外国人,不懂中国法规,但是讲这话的时候,他的态度非常凶;

而且整个过程,交警是没有动手的,也没有辱骂过他,反倒是这外国哥们毫无认错悔改的意思,还蹬鼻子上脸对交警又推又吼,看着就让人生气。

这段老外暴力抗警的被网友传到网上以后,这小哥的身份也被公开了,原来他竟然还是个来华留学生,目前在福建农林大学就读。



昨天,福州公安也公布了对这个嚣张留学生的处分情况:

他违规载人这事,已经按照交通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了,主页君搜了一下福建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这种情况一般是处以50元罚款;

对于他暴力抗警这事,介于他还是个学生,所以还是由学校领回去批评教育吧。

根据福州公安的消息,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写了书面的检讨。

可对于这个处理结果,网友却不同意了,这都动手推搡警察了,结果批评认错就完了?

去年那个当街打老师的人前几天被判了一年半,这货的行为更过分吧!

动手打警察,难道不该拘留吗?

那对于学校来说,这样的学生难道不应该开除学籍、遣返吗?

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中国留学生在菲律宾惹出的泼豆花事件吗?

这个女生名叫张佳乐,在菲律宾学习服装设计,今年2月9号,带了一杯豆花进入地铁。

但是根据菲律宾的法律,液体是禁止带入地铁的,所以安检人员建议她吃完再进站,但张佳乐拒绝服从,还将豆花泼向这位安检员。

很快,张佳乐就被菲律宾警方带走,警方表示要以袭警罪起诉她;

2月13日,张佳乐交了1万2000披索被保释后,又马上被菲律宾移民局拘留,移民局认为她的行为违法移民法,建议将她驱逐出境,还形容她是“不受欢迎的外国人”。

所以,不管你是哪国人,犯了错违了规,依法处理就行了,不能觉得自己是外国人就有优越感,觉得能逃过一劫。

反观中国留学生...

在国外小心翼翼

课间还不让说中文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一下,相比外国学生在中国大学过得“爽翻天”,咱们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可以称得上用“苦逼”两个字来形容了。

“学费高”、“待遇差”不说,而且还一言不合就被“歧视”。

就比如在今年年初,杜克大学系主任曾向全系学生群发邮件,批评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之外说中文,还称“你非要说中文,到时候找不到工作可别怪我”,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说在美国大学课堂上或是职业场合使用英语是基本规定,那么在课堂之外使用什么语言交流完全是个人自由。

中国学生们在课堂外的休息区或学习区域用中文进行交谈,有何问题?

怎么不见外国人在咱们国家说英语被批评啊...

我们去国外留学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读书结果

却受尽排挤歧视

然而外国人来中国留学直接送了3个陪读???

主页君真心希望

这种现象可以早点消失

从留学待遇到日常生活

这种“不对等”的待遇也是时候停止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东亚女儿最难以接受的真相,被她笑着戳破了
因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学生学籍
印度空难 飞行员询问同僚“为何切断发动机燃油供应”
没想到吧?农村还有800万亿财富在沉默
小扎开2亿让他跳槽 库克连挽留的尝试都没有做

24小时讨论排行

法国外长拒绝和王毅握手?这一幕引发中说纷纭
幼儿园铅中毒案,我能回答所有疑点
选民已放弃民主党?民主党自家民调数据敲响警钟
刘晓波去世八周年:重温他留给中国人的精神遗产
联合国:加萨近800人取物资时遇害 多命丧粮援站
石破茂硬刚特朗普,日本究竟有什么筹码
加萨平民领物资"当场遭以军爆头"!医院泪诉:24人被击毙
中美外长会晤约1小时 美媒:为特朗普访华做准备
民工大爷写高考作文《我的母亲》爆火 千字感动全网
与王毅面对面会晤约1小时,鲁比奥:会谈富有成效
越来越多企业这样做:在中国加工成稀土零部件再出口
欧洲热死人了,但还是开不起空调
简评人民日报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对墨西哥、欧盟收30%关税
夫妻千万房产被独生女抵押贷款换取加拿大永居卡
川普关税一波波,为何美股不跌反涨?专家揭背后"心理战"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来留学吧!送3个陪读妹子”?在华留学生那些事儿

留学帝 2019-07-11 10:41:52

From 留学帝

主页君综合整理

要说这些外国留学生的优越感,有时候跟一些大学对待国际留学生的“宽容”制度多少有些关系。

来华念书,学校还送3个陪读?

有网友就扒出了山东大学对于国际留学生的“优厚福利”,据说,山东大学从2017年开始,就推出了为国际学生分配“学伴”的活动。

而且,据说在2017年的时候,一共选出来了30个学伴,26名都是女生。

学校也并不介意异性学伴的事,因为在申请学伴的表格里,学校给出的选项就有“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的选项。

而这项活动在2018年的时候,还全面升级了,2017年为外国学生分配的学伴还是1对1的模式,2018年的学伴活动,已经全面升级为1对3了,1个外国学生会有3个中国学伴。

而这个贴心为外国学生策划的学伴活动,却遭到很多网友的质疑:

“这都啥年代了,还给外国学生配几个陪读,少爷小姐的待遇吗?”

“我觉得这个制度真诚的鄙视了留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度保障人士都不带配仨护士的……”

山东大学这样的操作是不是有点太惯着国际学生了呢?

而山东大学给出的回复,更是引火上身:

“该活动并非仅山大在做,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哈工大等高校都举办过。”

emmm...这意思是别的学校也在做,就说明这个制度没毛病么?

▼

除了学伴制度,对于国际学生的奖学金制度也比较“优厚”,比如国际学生的奖学金每年6—10万,而给国内的学生只有几千块不说,覆盖率还低;国际生和国内生住宿条件的差别也挺大的…

去年6月份,武汉大学就曾出过“疑似特殊对待外国同学”的事情。

“本充电处仅限国际学生使用其他车辆勿入”

去年6月12日,微博大V

@习五一

发布了一封网友的匿名私信:

私信中,这位网友自称是武汉大学的在校学生,说自己在校内给电动车充电的时候,受到了保安的阻拦,并且被质问“是哪国人,中国学生出去”。

在查看张贴的提示之后,他发现确实有“本充电处仅限国际学生使用,其他车辆勿入”的说明。

在自己的国家,甚至是自己的母校,却因不是中国人而被驱逐,他觉得十分屈辱。

以下是匿名投稿的原图:

投稿图片来自@习五一

虽然事后调查,是因为武汉大学对于充电桩的使用是划区域的,有专供国际学生使用的充电桩,也有供中国学生的充电桩,但保安的措辞,以及学校的回应,着实令中国学生感到不痛快。

而这些对比无形中会让部分国际学生有了优越感,喜欢用自己的外国身份当通行证,有的甚至会膨胀到藐视当地的法律法规,比如下面暴力抗警的那个家伙。

“外国留学生在街头暴力抗警”

7月9日下午6点左右,这个外国小哥正骑着自己的小电动突突突行驶在福州的街头,车后座上还载着一个穿着白上衣的姑娘。

可是根据福州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车后座上只能载一名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外国哥们儿显然违规了啊,所以,他俩连人带车被交警给拦了下来。

有目击者说,一开始,交警希望他们把车推到路边,配合执法,可这外国哥们不干啊,于是交警就上前,将他电动车的钥匙拔了下来。

照说,违规了就老老实实认个错呗,但是这个外国小哥可厉害坏了,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底气,不仅不认错,还对交警暴力相加,又是推又是搡,硬是把交警推到了几米开外。

一边推还一边对着交警大声咆哮,“给我!给我!”,索要自己的电动车钥匙。

可这下班高峰期,在路中间起冲突算个什么事?被老外推搡了半天的交警只好往路边跑去,这个不依不饶的老外也紧随其后。

只不过到了路边,这哥们儿还是不消停,虽然这截图模糊了点,但是,外国哥们儿这凶神恶煞的表情,还是看的很清楚;视频里,也能隐隐听到他冲着交警大吼大叫的声音。

大概是这哥们儿真的是太嚣张、太暴力了,围观的群众忍无可忍,纷纷走向前去把这家伙给围了起来,给交警声援。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是不是因为这老外中文不好,跟交警之间有啥误会?

并不是!!!

有目击证人称,这老外会说中文,在争执的过程,他还说自己是个外国人,不懂中国法规,但是讲这话的时候,他的态度非常凶;

而且整个过程,交警是没有动手的,也没有辱骂过他,反倒是这外国哥们毫无认错悔改的意思,还蹬鼻子上脸对交警又推又吼,看着就让人生气。

这段老外暴力抗警的被网友传到网上以后,这小哥的身份也被公开了,原来他竟然还是个来华留学生,目前在福建农林大学就读。



昨天,福州公安也公布了对这个嚣张留学生的处分情况:

他违规载人这事,已经按照交通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了,主页君搜了一下福建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这种情况一般是处以50元罚款;

对于他暴力抗警这事,介于他还是个学生,所以还是由学校领回去批评教育吧。

根据福州公安的消息,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写了书面的检讨。

可对于这个处理结果,网友却不同意了,这都动手推搡警察了,结果批评认错就完了?

去年那个当街打老师的人前几天被判了一年半,这货的行为更过分吧!

动手打警察,难道不该拘留吗?

那对于学校来说,这样的学生难道不应该开除学籍、遣返吗?

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中国留学生在菲律宾惹出的泼豆花事件吗?

这个女生名叫张佳乐,在菲律宾学习服装设计,今年2月9号,带了一杯豆花进入地铁。

但是根据菲律宾的法律,液体是禁止带入地铁的,所以安检人员建议她吃完再进站,但张佳乐拒绝服从,还将豆花泼向这位安检员。

很快,张佳乐就被菲律宾警方带走,警方表示要以袭警罪起诉她;

2月13日,张佳乐交了1万2000披索被保释后,又马上被菲律宾移民局拘留,移民局认为她的行为违法移民法,建议将她驱逐出境,还形容她是“不受欢迎的外国人”。

所以,不管你是哪国人,犯了错违了规,依法处理就行了,不能觉得自己是外国人就有优越感,觉得能逃过一劫。

反观中国留学生...

在国外小心翼翼

课间还不让说中文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一下,相比外国学生在中国大学过得“爽翻天”,咱们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可以称得上用“苦逼”两个字来形容了。

“学费高”、“待遇差”不说,而且还一言不合就被“歧视”。

就比如在今年年初,杜克大学系主任曾向全系学生群发邮件,批评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之外说中文,还称“你非要说中文,到时候找不到工作可别怪我”,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说在美国大学课堂上或是职业场合使用英语是基本规定,那么在课堂之外使用什么语言交流完全是个人自由。

中国学生们在课堂外的休息区或学习区域用中文进行交谈,有何问题?

怎么不见外国人在咱们国家说英语被批评啊...

我们去国外留学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读书结果

却受尽排挤歧视

然而外国人来中国留学直接送了3个陪读???

主页君真心希望

这种现象可以早点消失

从留学待遇到日常生活

这种“不对等”的待遇也是时候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