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复旦网红哲学老师读别字 “毛至之年”刷屏了(图)

复旦网红哲学老师读别字 “毛至之年”刷屏了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19-03-30 07:20:0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朋友圈被一个“毛至之年”刷屏了,搜索才知,这来自一段小视频。

  复旦大学的网红哲学老师陈果,在视频中说到:“不论你是中年、少年、青年,还是mao zhi之年,不论你是体力劳动者……”

  接下来的排比句没有展示出来。mao zhi,毛至,就是这么来的。所有转发这个短视频的,都知道陈果讲错了。

  那是“耄耋(mao die)之年”,一个因为“难认”而被很多人刻意记住的成语。

  一、网红老师被揪住错误几乎是必然

  耄耋,形容人的年龄非常大,在“古稀之年”的后面,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岁。

  陈果老师犯下的,是一个普通人都容易犯的“读半边”的错误。

  读错一个成语,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学老师读错,多少有点尴尬,而读错“耄耋之年”多少有点不应该——“耄耋”因为生僻难认,是中学语文常考的题目。

  陈果是这两年不折不扣的“网红老师”,这位哲学博士,因为口才极佳,而深受学生欢迎。

  据说,她在复旦开设的思修课非常火爆,复旦大三学生邱泽宇在《开讲啦》节目中,曾自曝刷了两年都没有刷到陈果老师的课。同学们把选她的课和“双十一”抢购畅销商品相提并论。

  几年前,陈果讲课的一些视频,就开始在网上流传。到了短视频时代,她的课堂片段经常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她取代了电视时代的于丹,而成了新媒体时代的“网红教师”。

  

  网络上的陈果上课视频。

  选不到她的课,把她“女神化”“神秘化”,这更加速了她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

  有人喜欢,也就有人以更严谨的目光来审视她。“耄耋之年”不是她犯下的第一个错误,也不是她第一次陷入争议之中。

  之前,她就曾因为一个关于黑暗的比喻,引起了朋友圈的嘲讽。或许可以说,在短视频时代,像她这样的“网红老师”,被受众挑出错误是早晚的事,没有哪个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永远正确。

  二、比读错字更可怕的是课堂内容鸡汤化

  坦白说,让我震惊的并不是“耄耋之年”这个错误本身,而是陈果在课堂上讲课的表情。表情那么投入,仿佛沉浸在对真理的沉思之中,但是讲出的却是没有什么营养的东西。

  她在课堂上经常说出一些充满哲理的金句,有人整理了她的语录: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我能想象得出,她讲出这些金句时抑扬顿挫的样子。这让人想起新年跨年时人们对罗振宇跨年演讲的评价。

  寻找到那些看似有力的、深刻的句子,把它们合理安排在PPT或者文章中,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金句能够促成更多人的转发。

  但是分析这些句子,它们的道理和营养到底何在呢?这些都是“鸡汤而已”。

  相比之下,前两天火遍全国的“流浪大师”沈巍,所说出的句子,可能还更有“哲理”一些。

  但是,沈巍毕竟只是街头的“流浪汉”,人们没有权利要求他能够深刻而系统的表达。

  陈果是在大学课堂授课,是“网红老师”,如果“网红”的成分越来越浓,并且最终伤害到“老师”这一身份的时候,它的负面效应就更为显著。

  三、走红与流量并不等同于“好老师”

  陈果的口头表达能力非常强,声音、形象和节奏感也都出色,这些都是她作为一个老师的优势。

  她最终凭借这些优势,在课堂上收获了掌声、赞叹和流量。

  陈果自己是哲学博士,但是她所讲的内容,还谈不上“专业”。当然,她所开设的课程,只不过是基础课,这样的公选课,能够吸引更多人来听,来感受,如果有一部分同学产生了对真正知识的好奇,转而去进行深度阅读,也算是受了启发。

  那些学生把陈果奉为女神,这就是短视频时代的“知识状况”——那些严肃和深刻的内容,很少有人问津,而鸡汤化的所谓“干货”和“语录”却大行其道。

  走红和流量,本身都不是坏事,但它只意味着“传播广”而已,并不意味着输出它们的人就是“好老师”——可能只是个“好演讲者”。

  而流量的逻辑延伸到大学课堂之中,却有点让人担忧,何况是在文史哲学科底蕴深厚的知名学府。当学生把肤浅当深刻、把鸡汤当干货加以膜拜的时候,他们能够延续什么样的知识传统?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三分之二的省,正在面临集体失血
川普关税一波波,为何美股不跌反涨?专家揭背后"心理战"
谭秦东:命运的玩笑
川普重课30%关税!欧盟警告反制,冯德莱恩:仍盼8/1前达协议
简评人民日报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

24小时讨论排行

印度航空坠机事件:为何驾驶舱录音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加萨平民领物资"当场遭以军爆头"!医院泪诉:24人被击毙
约炮外国电竞手曝不雅片 中国女生遭退学 挨批有损国格
刘晓波去世八周年:重温他留给中国人的精神遗产
美6月关税年增3倍! 联邦收入由亏转盈270亿美元
中国女数学家英语演说 意外成“小粉红”攻击目标
如想取得美国签证 国务院:社媒帐号必须“公开”
律师谈“出轨Zeus女生被学校开除”,提出三大争议点
一美公民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被定居者殴打致死
川普拟首度批准乌克兰金援!美媒曝「2笔资金来源」
爱泼斯坦案致MAGA分裂?川普吁团结 马斯克再发难
吴瑛教授儿女起诉:NIH和西北大学联手迫害她自杀
全美关注!总统有无权剥夺在美国出生公民的国籍?
突袭大麻农场掀争议:孩子摘草莓?与儿童性侵犯同住?
豪砸13亿美元!美军"爱国者飞弹"采购量拟增至4倍
逃过暗杀1年「川普变了」!盟友曝他真实心境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复旦网红哲学老师读别字 “毛至之年”刷屏了

新京报 2019-03-30 07:20:06


  朋友圈被一个“毛至之年”刷屏了,搜索才知,这来自一段小视频。

  复旦大学的网红哲学老师陈果,在视频中说到:“不论你是中年、少年、青年,还是mao zhi之年,不论你是体力劳动者……”

  接下来的排比句没有展示出来。mao zhi,毛至,就是这么来的。所有转发这个短视频的,都知道陈果讲错了。

  那是“耄耋(mao die)之年”,一个因为“难认”而被很多人刻意记住的成语。

  一、网红老师被揪住错误几乎是必然

  耄耋,形容人的年龄非常大,在“古稀之年”的后面,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岁。

  陈果老师犯下的,是一个普通人都容易犯的“读半边”的错误。

  读错一个成语,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学老师读错,多少有点尴尬,而读错“耄耋之年”多少有点不应该——“耄耋”因为生僻难认,是中学语文常考的题目。

  陈果是这两年不折不扣的“网红老师”,这位哲学博士,因为口才极佳,而深受学生欢迎。

  据说,她在复旦开设的思修课非常火爆,复旦大三学生邱泽宇在《开讲啦》节目中,曾自曝刷了两年都没有刷到陈果老师的课。同学们把选她的课和“双十一”抢购畅销商品相提并论。

  几年前,陈果讲课的一些视频,就开始在网上流传。到了短视频时代,她的课堂片段经常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她取代了电视时代的于丹,而成了新媒体时代的“网红教师”。

  

  网络上的陈果上课视频。

  选不到她的课,把她“女神化”“神秘化”,这更加速了她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

  有人喜欢,也就有人以更严谨的目光来审视她。“耄耋之年”不是她犯下的第一个错误,也不是她第一次陷入争议之中。

  之前,她就曾因为一个关于黑暗的比喻,引起了朋友圈的嘲讽。或许可以说,在短视频时代,像她这样的“网红老师”,被受众挑出错误是早晚的事,没有哪个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永远正确。

  二、比读错字更可怕的是课堂内容鸡汤化

  坦白说,让我震惊的并不是“耄耋之年”这个错误本身,而是陈果在课堂上讲课的表情。表情那么投入,仿佛沉浸在对真理的沉思之中,但是讲出的却是没有什么营养的东西。

  她在课堂上经常说出一些充满哲理的金句,有人整理了她的语录: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我能想象得出,她讲出这些金句时抑扬顿挫的样子。这让人想起新年跨年时人们对罗振宇跨年演讲的评价。

  寻找到那些看似有力的、深刻的句子,把它们合理安排在PPT或者文章中,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金句能够促成更多人的转发。

  但是分析这些句子,它们的道理和营养到底何在呢?这些都是“鸡汤而已”。

  相比之下,前两天火遍全国的“流浪大师”沈巍,所说出的句子,可能还更有“哲理”一些。

  但是,沈巍毕竟只是街头的“流浪汉”,人们没有权利要求他能够深刻而系统的表达。

  陈果是在大学课堂授课,是“网红老师”,如果“网红”的成分越来越浓,并且最终伤害到“老师”这一身份的时候,它的负面效应就更为显著。

  三、走红与流量并不等同于“好老师”

  陈果的口头表达能力非常强,声音、形象和节奏感也都出色,这些都是她作为一个老师的优势。

  她最终凭借这些优势,在课堂上收获了掌声、赞叹和流量。

  陈果自己是哲学博士,但是她所讲的内容,还谈不上“专业”。当然,她所开设的课程,只不过是基础课,这样的公选课,能够吸引更多人来听,来感受,如果有一部分同学产生了对真正知识的好奇,转而去进行深度阅读,也算是受了启发。

  那些学生把陈果奉为女神,这就是短视频时代的“知识状况”——那些严肃和深刻的内容,很少有人问津,而鸡汤化的所谓“干货”和“语录”却大行其道。

  走红和流量,本身都不是坏事,但它只意味着“传播广”而已,并不意味着输出它们的人就是“好老师”——可能只是个“好演讲者”。

  而流量的逻辑延伸到大学课堂之中,却有点让人担忧,何况是在文史哲学科底蕴深厚的知名学府。当学生把肤浅当深刻、把鸡汤当干货加以膜拜的时候,他们能够延续什么样的知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