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这比贸易战更严峻:中国的“娘炮”越来越多(组图)

这比贸易战更严峻:中国的“娘炮”越来越多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8-08-15 15:28:0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小鲜肉”大行其道,有人担心中国会爆发“男子汉危机”(图源:VCG)

近年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伪娘”文化,反对者认为这种亚文化会误导青少年(图源:AFP)

 


官媒痛批娘娘腔 男子汉危机会把中国引向何方

最近,有关“男性阴柔化”成为中国大陆民众热议话题,更衍生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的网络流行语。针对男性过度“娘化”,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刊登评论文章狠批,认为这种现象需要“矫正”。

文章分析,阴柔之风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现实因素:“首先,这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体现;其次,这和社会发展和现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新塑造与新要求有关;同时,女性社会地位的迅速提升,也导致一些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认同阴柔性格”。男人娘化甚至与中国的饮食环境有关:“当前一些饮食中含有添加剂、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一些男孩在生理上偏向阴柔状态”。

文章引述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的观点,认为应该承认“阴柔”亦有其功绩和价值,但在竞争、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阳刚”是一种必要的品质,一种必要的社会文化气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李晓文则认为:男性的性格和行为越来越与其天性背道而驰,会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传续产生不良影响。

评论强调,“凡事应该有个限度”,有些人担忧娘化现象蔓延也不无道理,如果青少年过于沉迷在阴柔之美中,审美出现一边倒的趋势,必然就会对中国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最后呼吁全社会应增加对青少年的性别教育,透过合理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娘化现象。

对于该文,大多数网民对其观点表示认同。不过也有人认为“娘不娘是自己的事”,并不会危害社会。“据史料记载,一些历史人物诸如兰陵王、赵子龙都拥有一张俊美的脸庞,但他们哪个不是孔武有力、保家卫国的英雄?看男人娘不娘,不应该看脸,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内在”。

当然,如果中性化的潮流能够用它的精致,扫除一些中国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直男式的的不修边幅和面对女性时的过度自信,那也算立下一件不小的功劳。

其实类似的议题在早前世界杯期间就有过争论,当时在法国队战胜阿根廷队的比赛中,年仅19岁得非洲裔球员姆巴佩(Kylian Mbappe)表现出色,赢得大陆网民一致赞赏。赛后,有人把他的照片和大陆偶像团体TFBOYS的照片作对比,并配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的文字,随即引来论战。

一篇名为《比贸易战危机还严峻的现实:中国男性正在走向娘化》的文章指出,这几年“小鲜肉”现象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男性开始崇尚阴柔,失去血性的事实。文章认为,现在很多男孩不光外表变得雌雄难辨,连脾气性格也越来越女性化:小鸡肚肠、乱发脾气、面膜做得比女生还频繁……更严重的是,这些男孩承受不起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最终变成心胸狭窄的“瓷男”,“压力一大,他们就碎了”。

文章最后强调,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国家的价值尺度。“追求个性没有错,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去追捧女性化男性,绝大部分男孩子都去为追求‘柔弱美’,国家将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相比男性娘化,更值得担心的还有“成人晚熟”现象。有网民评论:这是个怪异的时代,孩子们老气横秋,成人却迟迟不愿长大。

“不愿长大”也可视为男人娘化的一种心态。成人的反智心态与儿童的早熟倾向纠结在一起,儿童的天真无邪与好奇心逐渐退化,急于变成一个成人;成人却越来越扭捏、丧失责任和理想,变成一个伪纯真的“老男孩”。

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越发达,青少年迈过成人门槛的年龄就越延后;城市越现代化,人们的心理青春期就越延长。在发达国家的领先城市,这个心理青春期甚至可以超过35岁、接近40岁。

心理青春期的大规模延长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现象。它的第一次大规模延长源自基本教育制度的建立,战后普及的大学教育把这个青春期又向后推迟了数年。在大学教育普及后的数十年中,社会默许的心理青春期通常是以踏入职场为分界线的。

不过,进入新世纪,“踏入职场”作为心理青春期的默认界限已然变得模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城市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大家庭、核心家庭为主导的社会,进入以单身、独居居多数的社会。和过往不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再需要“搭伙过日子”了——经济上的独立又或者是上一代人的财富积累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

那些娘化的中国男孩也许并不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娘娘腔”,也许他们感觉自己还在青春时代,不需要为娶妻生子或养家糊口而奔波劳碌而已。但问题是,但他们真的意识到自己最终还是有可能走回上一辈人的老路时,他们真的扛得住这一切吗?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川普获高规格礼遇!阿联酋派出正妹「甩发舞」
一路都是假的,但一路畅通无阻
交出5000亿"投名状",黄仁勋摘掉美国芯片"紧箍咒"
日本养老神话,也“塌房”了?
柴静: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在国内睚眦必报,中东之行却展现宽容一面
“4+4”没那么坏,但被“董小姐”搞砸了
DeepSeek正在DeepSinking 使用率暴跌至比腰斩更低
印度S-400操作员阵亡!“枭龙”出手打爆防空神话?
阿联酋两排女性跳“甩发舞”迎接 特朗普大赞“我喜欢”
哈佛大学校长「自愿减薪25%」,控告白宫删预算
华男杀害女室友后冒充死者 骗走死者母亲46.3万美元
马斯克再放豪言:每个人都会想要他们的个人机器人
中国留学生在美兼职开公交 每周10小时 月薪5600元
S妈透露汪小菲明天结婚 凌晨发文喊话:善待孩子
职场“海王”终于被抓了 上海滩“骗薪神话”的崩塌
江西官场出现“主动交代潮”,两大主因不容忽视
FBI前局长疑威胁要暗杀特朗普,执法单位介入调查
1.68米小伙与2.2米女子恋爱怀孕 女方回应网友质疑
诉讼延宕 超过500名美国之音员工可能于下月底失业
特朗普称不对普京缺席谈判失望:他以为我要去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这比贸易战更严峻:中国的“娘炮”越来越多

多维 2018-08-15 15:28:01


“小鲜肉”大行其道,有人担心中国会爆发“男子汉危机”(图源:VCG)

近年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伪娘”文化,反对者认为这种亚文化会误导青少年(图源:AFP)

 


官媒痛批娘娘腔 男子汉危机会把中国引向何方

最近,有关“男性阴柔化”成为中国大陆民众热议话题,更衍生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的网络流行语。针对男性过度“娘化”,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刊登评论文章狠批,认为这种现象需要“矫正”。

文章分析,阴柔之风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现实因素:“首先,这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体现;其次,这和社会发展和现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新塑造与新要求有关;同时,女性社会地位的迅速提升,也导致一些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认同阴柔性格”。男人娘化甚至与中国的饮食环境有关:“当前一些饮食中含有添加剂、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一些男孩在生理上偏向阴柔状态”。

文章引述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的观点,认为应该承认“阴柔”亦有其功绩和价值,但在竞争、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阳刚”是一种必要的品质,一种必要的社会文化气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李晓文则认为:男性的性格和行为越来越与其天性背道而驰,会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传续产生不良影响。

评论强调,“凡事应该有个限度”,有些人担忧娘化现象蔓延也不无道理,如果青少年过于沉迷在阴柔之美中,审美出现一边倒的趋势,必然就会对中国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最后呼吁全社会应增加对青少年的性别教育,透过合理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娘化现象。

对于该文,大多数网民对其观点表示认同。不过也有人认为“娘不娘是自己的事”,并不会危害社会。“据史料记载,一些历史人物诸如兰陵王、赵子龙都拥有一张俊美的脸庞,但他们哪个不是孔武有力、保家卫国的英雄?看男人娘不娘,不应该看脸,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内在”。

当然,如果中性化的潮流能够用它的精致,扫除一些中国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直男式的的不修边幅和面对女性时的过度自信,那也算立下一件不小的功劳。

其实类似的议题在早前世界杯期间就有过争论,当时在法国队战胜阿根廷队的比赛中,年仅19岁得非洲裔球员姆巴佩(Kylian Mbappe)表现出色,赢得大陆网民一致赞赏。赛后,有人把他的照片和大陆偶像团体TFBOYS的照片作对比,并配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的文字,随即引来论战。

一篇名为《比贸易战危机还严峻的现实:中国男性正在走向娘化》的文章指出,这几年“小鲜肉”现象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男性开始崇尚阴柔,失去血性的事实。文章认为,现在很多男孩不光外表变得雌雄难辨,连脾气性格也越来越女性化:小鸡肚肠、乱发脾气、面膜做得比女生还频繁……更严重的是,这些男孩承受不起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最终变成心胸狭窄的“瓷男”,“压力一大,他们就碎了”。

文章最后强调,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国家的价值尺度。“追求个性没有错,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去追捧女性化男性,绝大部分男孩子都去为追求‘柔弱美’,国家将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相比男性娘化,更值得担心的还有“成人晚熟”现象。有网民评论:这是个怪异的时代,孩子们老气横秋,成人却迟迟不愿长大。

“不愿长大”也可视为男人娘化的一种心态。成人的反智心态与儿童的早熟倾向纠结在一起,儿童的天真无邪与好奇心逐渐退化,急于变成一个成人;成人却越来越扭捏、丧失责任和理想,变成一个伪纯真的“老男孩”。

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越发达,青少年迈过成人门槛的年龄就越延后;城市越现代化,人们的心理青春期就越延长。在发达国家的领先城市,这个心理青春期甚至可以超过35岁、接近40岁。

心理青春期的大规模延长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现象。它的第一次大规模延长源自基本教育制度的建立,战后普及的大学教育把这个青春期又向后推迟了数年。在大学教育普及后的数十年中,社会默许的心理青春期通常是以踏入职场为分界线的。

不过,进入新世纪,“踏入职场”作为心理青春期的默认界限已然变得模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城市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大家庭、核心家庭为主导的社会,进入以单身、独居居多数的社会。和过往不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再需要“搭伙过日子”了——经济上的独立又或者是上一代人的财富积累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

那些娘化的中国男孩也许并不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娘娘腔”,也许他们感觉自己还在青春时代,不需要为娶妻生子或养家糊口而奔波劳碌而已。但问题是,但他们真的意识到自己最终还是有可能走回上一辈人的老路时,他们真的扛得住这一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