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伊能静:“不觉得公众人物更有社会责任感”(图)

伊能静:“不觉得公众人物更有社会责任感”

文章来源: 南都周刊 于 2011-08-31 10:43:5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导读]对7·23事故的大胆言论,让伊能静从沉默的明星中进入公众视野。





人群骤然安静。

合唱团的歌声悠悠地飘荡起来,对面笃定地坐着伊能静,她背挺得笔直,眼神专注,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身体随着旋律轻微摇摆。

最后一个音符收尽,伊能静热烈地鼓起掌,像在《中国达人秀》里一样站起来大声说:“唱得太好了,小伊老师要说,YES!”她右手握拳在胸前做了加油的手势,合唱团里的残障团员开心地笑了起来,相机快门声啪啪四处响起。

这是8月15日下午伊能静对上海市静安区阳光家园残障人士探访的一幕。每听人介绍完一拨,伊能静便主动走向残障人士们问:“可以跟你们合影吗?”得到雀跃回应后,她或揽着肩膀,或挽起胳膊,亲切自然。

不拘谨、不放肆,一切举止都仿佛拿捏过般恰到好处。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伊能静会被人攻击“装”和“假”。

从未满17岁就入行,浮沉娱乐圈25年,伊能静这位老文艺工作者,曾先后被贴上玉女偶像、才女作家、美丽教主等标签,现在,她因选秀节目评委身份而知名。但这都只是她的若干面,这个你听着她高亢娃娃音长大的女子,其实还有人们完全不熟悉的一面—例如近期在微博上突然跳入大家视野的“犀利敢言”。

7月24日下午15时36分,微博上加了V的名人明星们,多数只是默默转发温州动车事故相关消息时,伊能静率先发出疑问的声音:“雷雨中运行的动车如此频繁,怎么避免下次雷击?前班车停行时,如何通知车辆全体停行,这一堆问号,谁能负责回答!”

短短半天时间,这一言论引发3.6万多次转发,8000多条评论。多位名人转发支持,有不少网友大赞其勇,表示对她刮目相看,“伊姐堪称两岸‘大爱又不失理性’艺人的典范!”并直言“这是目前为止我看到的艺人里面公开质疑的最有水平的发言”。

发言的那个下午,伊能静抱着iPad不断刷屏,她的质疑得到了大量粉丝的支持,但也有越来越多难听的语言涌现—有昵称显示已经不存在的网友评论说:装什么指点江山啊,别出来丢人。

对于质疑她言行超越艺人身份界限等说法,她很快作出如下回应,“我也会坐动车,而且我很怕死,我怕原本是期望回家的路,却成为家人奔丧的路途……我不想活在恐惧里,我无法对他人生命冷感!因为我们都在其中!”

“我首先是个人啊,艺人不该是异类的人,在公共议题上为什么会把艺人作为异类划分出来呢?”这次受到的关注有点出乎伊能静意料。8月15日,针对这个话题,南都周刊记者才问出一句,伊能静随即用略哑的声音一口气说了5分钟,然后才端起面前的茶杯润喉。动车事故之后,她被人提醒关心要适度。

她感觉“外面给的关注有点过剩”,她在微博上写,多希望自己活得浅薄,在太平盛世里腆着脸赚钱、发发俗气生活照,不用担心生命无端消失。

这并不是伊能静第一次在微博上对公共事件发声,她曾经关注过南京梧桐保卫行动,评论过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在郭美美事件后也以慈善劝募者身份要求中国红十字会澄清。但都没有像这一次一样引起诸多关注。

在那之前,她还“跪求”过火车票,也寻找过丢失的心爱手机套。2009年9月她就开始“织围脖”,汇报开工收工,分享生命感悟、儿子轶事和45度侧脸美图,偶尔夹杂对社会事件的评论,但都很快淹没在海量微博中。

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有800多万粉丝的赵薇也在微博上心痛地问:“老百姓要为所有天灾人祸买单吗?”众多明星名人多数像她一样在表达悲愤沉重的心情。伊能静此时的追问显得更有力量,和她站同一阵营的还有香港艺人汪明荃,7月25日晚9点,很少上网的汪在微博上情绪激动地质问:有没有尽全力抢救?埋车厢残骸是要毁灭证据?

从小接受的台湾基础教育,教导伊能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公众利益和公共议题上,每次发声都仅仅因为她是这个生命群体的一分子。对于生活在大陆、教育环境不一样的微博女王姚晨,伊能静说自己特别敬佩她,她也公开表达过对柴静的欣赏,“她们都在尽力,在规则里努力,像姚晨,比我们更难。”

她说理解那些反感自己的人,那是大环境给他们的疑惑,“如果因为这个反感而刺激了他们对善的追求,也是我的功德呀。”伊能静笑着说。

但她并不愿意被贴上过多赞誉的标签,她觉得大家误会了她,她并没有感觉自己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她承担的只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承担的责任感。“跟我是艺人没有关系,只是我身在其中的一个良知的驱动。”

8月15日,接受完文字采访后开始拍照,当摄影师要求伊能静半躺在一个贵妃椅上时,她立刻说:“对不起,我没办法躺,那不舒服,那不是我。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越来越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至少我在擦拭镜子,能更清楚看见我是谁。”



“不觉得公众人物更有社会责任感”


南都周刊:有许多人都表示意外,你会在社会热点事件上连续发声。

伊能静:我对这样的社会议题发声,其实也是在为我自己,因为我知道今天可能是他,明天可能就是我,或者有可能是我的孩子。

内地的教育环境非常讲究共性,媒体、娱乐、孩子的教育、对国家的思维,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共性有好的部分,让社会更安定。但我小时在台湾受到的教育,会比较多重视独立思考的精神部分。

当我因这种公共议题发声时,很多人会说“你是公众人物这样做特别好”,或者“你是演艺圈人士就别管了,跟你没关系”,各种声音出来,我就很庆幸我受到的是这样的教育,所以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你知道独立思考,一百种人有一百种声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南都周刊:这些年你的工作重心转到内地,对内地的关注也更多了。

伊能静:是的。因为在内地做慈善,我走得更深,看到了更多。2008年四川地震的时候,我去了北川、映秀、汉旺,不是以艺人的身份,当时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大使。到北川时,很多人在掉眼泪,我这么容易哭的人从头到尾没掉一滴眼泪,我非常震撼,是起鸡皮疙瘩、寒毛竖起的那种。我第一个念头不是灾难多么可怕,而是这就是豆腐渣工程。所有天灾都显现人祸的可怕。

我的震撼就是—怎么可以—很多地方也许都有建筑质量问题,但大部分的建造商还是有良心的,可是在北川,天啊,他们盖房子的时候良知在哪里?一般建筑商还算富有吧?为什么富的人没办法让世界更好?我们过得富裕是为了什么?不是自己一个人有更好的环境,而是与全体人类共有的更好的环境。

南都周刊:你在公共事务上的反应,与你公众人物的身份有没有关系?

伊能静:跟我是艺人没有关系,这是我身在其中的一个良知的驱动,像一个自然驱动模式,一考量到其他生命,不可能置身事外。

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艺人,在公共事务上怎么会划分出人和艺人的类别呢?这是公共议题,是公众利益,我有孩子,我就是个妈呀!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我被留意到,是因为他们把我们艺人分裂出来,艺人婚姻一出问题,就是“他们艺人就是这样子”,艺人代言的产品出了问题,也是“他们艺人就是这样子”,艺人已经可以用异类来界定了,而不是艺术工作者的人了。但是海啸来了艺人一样会被淹死啊,你没有任何选择。

南都周刊:作为明星,会不会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伊能静:大家误会了,我没有因为自己是公众人物才有社会责任感。每个人对这个社会都该有责任,与是否为公众人物无关,属于群体的公众责任我都应该承担,不能用同等条件要求每个人同样的责任,而我认为最大的责任,就是在过程中有没有建立起承担错误和自省的能力。

南都周刊:你被外界的嘲讽激怒过吗?

伊能静:我会哀伤。双鱼座是老灵魂,从小遇到不公和舆论攻击时,我大部分时间都哀伤,人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攻击另外的人呢。我选择 不攻击别人,网友选择怒骂,而我只说我感受的事实。这世界没有完全的真相,只有接近真相,以前说真理越辩越明,但这个时代不适合争辩。

南都周刊:那么在这件事上你看到的真相是什么?

伊能静:有一天我儿子忽然问我,妈妈,他们为什么会把车头埋掉?怎么会这样呢?我说,他们没有处理好,是因为他们不懂,管这个事情的人在按以前的方式做。他们有没有觉得错呢?一定有。我不认为大部分的人想把事情搞成这样。这是对跟错的问题那么简单吗?我觉得不是,这不是个单一的事件,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你看1980年生的人都31岁了,可是现在管理这个国家的大多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生的人。

但在意外和权力之外,我看到了自省,看到很多人在规则里做该做的事。像姚晨,比我们更难,她跟我们的教育环境不一样,还有媒体也让我非常感动。很多人骂,骂微博小秘书,我认为他们有尽力。我们不要只是愤怒,你发出正义的愤怒也是很大的负面能量,带着更多智慧去发挥正义就不是那么浅层的愤怒了。

南都周刊:姚晨曾对媒体说过,她一直在摸索微博上言论的边界,你也在摸索边界吗?

伊能静:我和姚晨碰过面,但没有机会去交流。我们有各自的领域,以前看她演的《潜伏》,纯粹是专业的喜欢,现在对她更加欣赏和敬佩。我敬佩她,是因为她是有良知的人,没有别的。

任何人握有权力,都要慎用。尤其你有话语权时,这时代因为微博人人都可以发声,声音越大的人,越要慎用。我在摸索怎样能适度发声却又不引起公众愤怒,不成为众人发泄情绪的出口。我不愿意引起争辩,我希望讨论的是对真相的渴求,这是界限。我有时会骂人的,但是不带脏字。微博是个很棒的训练,必须要压缩字数,原来简化的更有力量。什么事情都需要过程,舆论自由是个可贵的过程。

南都周刊:关心你的人会担心你的事业会受影响,你怕吗?

伊能静:不是怕,只是如果那样就没有发声的平台了。能在规则里头却又依然与众人同在,那是最棒的。我愿意在可能的范围里依然贡献我的良知。不要使蛮劲,要使巧劲儿,柔能克刚。

我知道随便发声很危险。像我对郭美美的背景完全没兴趣,对她没好奇心,她在选择自己的人生过程,但我要知道我们捐的钱花在哪里,有没有帮助应该帮助的人?

南都周刊:有很多人因为郭美美对红十字会失望,并且不愿再捐钱,你怎么看呢?

伊能静:我还是很乐观,但会更谨慎,我们承接的是历史很古老的国家,但一切在往好的路上去。慈善公益的推动,是有余力的国家才能关注的公众善意。每当一个孩子动了恻隐之心捐出一块钱,爱就在启动。国家在进步的过程里,就像河床被冲击时有很多脏东西被拍上岸,然后变回清澈。我很幸福成为被拍打的那个时代的人。我不想成为烂泥沉沦的那部分,或者就只在未来享受清澈,我更愿意我是个斗士,即使被拍得七荤八素,还保持理念,依然有力量。



“我就是长子”


南都周刊:你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是山东人,你有什么特质从家族里承袭来?

伊能静:最近我开始梳理我的家族史。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妈妈是没有父母的人,直到1993年我才知道,我的外公杨元丁是基隆参议会副议长,他是抗日时期的英雄,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枪毙。别人告诉我时,我过度震撼了。以前台湾媒体曾经很恶毒地说我出身很不好,原来我的出身不比人家差,终于是一个有源头的人了。

我16岁时父亲就过世,别说家族的记忆,可以说连父亲的记忆都很少,但为数不多的记忆里他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是男的多好。”在他的观念里,军人世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是四姐妹里最小的,可是朦胧地意识到“我就是长子”,于是这些很有趣的东西出现在我身上。我的样子很女性,但我对家庭的照顾非常强悍,对家庭的责任就是长兄如父的感觉。

人身上的基因也像密码一样,我个性耿直的部分就很像山东人,我有很汉子的地方。然后我吃苦耐劳又像我妈。

南都周刊:你在以往的书里写过,你从小就在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什么?现在你找到答案了吗?

伊能静:我很珍惜这个工作,与名利无关,有更强大的部分超越这一切,是我个人的价值,跟世界定义我的价值无关。“你很红啊”,那是外在的价值,我更愿意拥有一个清醒而理性的内在价值。这三年来,参加《中国达人秀》和婚姻生活的改变,这些事情让我极速成长。

我在经历那个过程,追到灵魂本质,像在问自己的使命感,肯定只不是唱歌、做电影、制片人,抛开我是家里的女儿、“长子”、小王子的妈妈,拿掉这一切我是谁,我到底为什么来到人间?

很高兴的是,我从找答案渐渐成为问问题的人,我知道自己一定有属于我无可取代的独特价值,这个不可取代性是什么?属于我的是什么?比如慈悲和宽恕,也许,至少我在擦拭镜子,会希望更清楚地看见自己。有人帮我算命,说到六七十岁会成为修行的人,那非常好。有一天当我回忆这一生时,会快乐地说,来人世这一遭真好玩。

南都周刊:作为朋友,周立波跟同济教授骂战风波和高晓松酒驾事件之后,你曾经专门在微博里写过他们,这算是支持吗?你会不会侧面去给朋友提些好的建议?

伊能静:我从来不会公开批评朋友,也不会主动提建议。那些争议我从来不管。

站在朋友立场看,高晓松已经承担了他要承担的后果。而波波有可爱孩子气的一面,他的直也来自于孩子气。我不会为挺朋友攻击别人,只会说我看到的他们的好,如果你愿意换个角度了解的话。

南都周刊:你现在经常有的情绪是什么?

伊能静:无力感。很强大的感受,频率很经常。像我去参加活动,司机乱停车然后让我下,我就会有很强的无力感,这次我要求他停好了才下,可下次他搭别人还是会乱停。我没办法改变大环境,有时连做好自己都会质疑,所以会有无力感。这么大的人群要往上提升,我真的是一分子吗,真的能给他一点影响吗?

南都周刊:以后遇到公共事件你会选择性地启动驱动模式吗?

伊能静:我不会选择事情。当良心受到驱动,听到不公的事情,我还是会坚持继续,而且必须如此。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日本最美公主被批当众没穿内衣 日网友怒斥“辱日”
邓文迪翻盘!布局20年 2女躺赢上位 默多克3兄妹出局
现形!加州州长候选人霸凌员工视频曝光 民主党切割
疑因投资失败 越裔华女杀2女和丈夫后 在车库上吊…
中国女星鼓吹“中国统治日本论” 日本全网炸锅




24小时讨论排行

多久能摆脱稀土卡脖子?如何做?还要小心中国这招
中国再打稀土牌 贝森特分析3种可能原因
一场突发的“爱国冲突” 爱国贼的表演算不算寻衅滋事?
胡锡进“宽容度变低 人们都不愿在网上发声了”引热议
中国宣布免除美国拥有中国造船舶港口税,运价回跌
鲁比奥赞扬特朗普却遭其当场质疑 迅速改口遭嘲讽
解密!中国成为“稀土王国”的战略野心 直攻美国咽喉
哈玛斯重掌加萨 街头行刑式处决异己
小米电动车高速失控翻滚!车门难开 司机葬身火海
中国大规模抓捕锡安教会成员 近30人被捕或失联
在报复与和解之间"拉锯":特朗普对中国的矛盾心态
小米SU7又爆燃!雷军,是时候停下看看后视镜了
荷兰政府出手控制安世半导体 防技术流向中国母企
又一“无名氏”卡车司机被抓!官员怒:如何通过背景审查?
法国第一夫人站上法庭,证明自己不是男人
胡锡进:特朗普一意孤行 要把世界贸易往末日里带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伊能静:“不觉得公众人物更有社会责任感”

南都周刊 2011-08-31 10:43:58

[导读]对7·23事故的大胆言论,让伊能静从沉默的明星中进入公众视野。





人群骤然安静。

合唱团的歌声悠悠地飘荡起来,对面笃定地坐着伊能静,她背挺得笔直,眼神专注,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身体随着旋律轻微摇摆。

最后一个音符收尽,伊能静热烈地鼓起掌,像在《中国达人秀》里一样站起来大声说:“唱得太好了,小伊老师要说,YES!”她右手握拳在胸前做了加油的手势,合唱团里的残障团员开心地笑了起来,相机快门声啪啪四处响起。

这是8月15日下午伊能静对上海市静安区阳光家园残障人士探访的一幕。每听人介绍完一拨,伊能静便主动走向残障人士们问:“可以跟你们合影吗?”得到雀跃回应后,她或揽着肩膀,或挽起胳膊,亲切自然。

不拘谨、不放肆,一切举止都仿佛拿捏过般恰到好处。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伊能静会被人攻击“装”和“假”。

从未满17岁就入行,浮沉娱乐圈25年,伊能静这位老文艺工作者,曾先后被贴上玉女偶像、才女作家、美丽教主等标签,现在,她因选秀节目评委身份而知名。但这都只是她的若干面,这个你听着她高亢娃娃音长大的女子,其实还有人们完全不熟悉的一面—例如近期在微博上突然跳入大家视野的“犀利敢言”。

7月24日下午15时36分,微博上加了V的名人明星们,多数只是默默转发温州动车事故相关消息时,伊能静率先发出疑问的声音:“雷雨中运行的动车如此频繁,怎么避免下次雷击?前班车停行时,如何通知车辆全体停行,这一堆问号,谁能负责回答!”

短短半天时间,这一言论引发3.6万多次转发,8000多条评论。多位名人转发支持,有不少网友大赞其勇,表示对她刮目相看,“伊姐堪称两岸‘大爱又不失理性’艺人的典范!”并直言“这是目前为止我看到的艺人里面公开质疑的最有水平的发言”。

发言的那个下午,伊能静抱着iPad不断刷屏,她的质疑得到了大量粉丝的支持,但也有越来越多难听的语言涌现—有昵称显示已经不存在的网友评论说:装什么指点江山啊,别出来丢人。

对于质疑她言行超越艺人身份界限等说法,她很快作出如下回应,“我也会坐动车,而且我很怕死,我怕原本是期望回家的路,却成为家人奔丧的路途……我不想活在恐惧里,我无法对他人生命冷感!因为我们都在其中!”

“我首先是个人啊,艺人不该是异类的人,在公共议题上为什么会把艺人作为异类划分出来呢?”这次受到的关注有点出乎伊能静意料。8月15日,针对这个话题,南都周刊记者才问出一句,伊能静随即用略哑的声音一口气说了5分钟,然后才端起面前的茶杯润喉。动车事故之后,她被人提醒关心要适度。

她感觉“外面给的关注有点过剩”,她在微博上写,多希望自己活得浅薄,在太平盛世里腆着脸赚钱、发发俗气生活照,不用担心生命无端消失。

这并不是伊能静第一次在微博上对公共事件发声,她曾经关注过南京梧桐保卫行动,评论过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在郭美美事件后也以慈善劝募者身份要求中国红十字会澄清。但都没有像这一次一样引起诸多关注。

在那之前,她还“跪求”过火车票,也寻找过丢失的心爱手机套。2009年9月她就开始“织围脖”,汇报开工收工,分享生命感悟、儿子轶事和45度侧脸美图,偶尔夹杂对社会事件的评论,但都很快淹没在海量微博中。

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有800多万粉丝的赵薇也在微博上心痛地问:“老百姓要为所有天灾人祸买单吗?”众多明星名人多数像她一样在表达悲愤沉重的心情。伊能静此时的追问显得更有力量,和她站同一阵营的还有香港艺人汪明荃,7月25日晚9点,很少上网的汪在微博上情绪激动地质问:有没有尽全力抢救?埋车厢残骸是要毁灭证据?

从小接受的台湾基础教育,教导伊能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公众利益和公共议题上,每次发声都仅仅因为她是这个生命群体的一分子。对于生活在大陆、教育环境不一样的微博女王姚晨,伊能静说自己特别敬佩她,她也公开表达过对柴静的欣赏,“她们都在尽力,在规则里努力,像姚晨,比我们更难。”

她说理解那些反感自己的人,那是大环境给他们的疑惑,“如果因为这个反感而刺激了他们对善的追求,也是我的功德呀。”伊能静笑着说。

但她并不愿意被贴上过多赞誉的标签,她觉得大家误会了她,她并没有感觉自己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她承担的只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承担的责任感。“跟我是艺人没有关系,只是我身在其中的一个良知的驱动。”

8月15日,接受完文字采访后开始拍照,当摄影师要求伊能静半躺在一个贵妃椅上时,她立刻说:“对不起,我没办法躺,那不舒服,那不是我。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越来越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至少我在擦拭镜子,能更清楚看见我是谁。”



“不觉得公众人物更有社会责任感”


南都周刊:有许多人都表示意外,你会在社会热点事件上连续发声。

伊能静:我对这样的社会议题发声,其实也是在为我自己,因为我知道今天可能是他,明天可能就是我,或者有可能是我的孩子。

内地的教育环境非常讲究共性,媒体、娱乐、孩子的教育、对国家的思维,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共性有好的部分,让社会更安定。但我小时在台湾受到的教育,会比较多重视独立思考的精神部分。

当我因这种公共议题发声时,很多人会说“你是公众人物这样做特别好”,或者“你是演艺圈人士就别管了,跟你没关系”,各种声音出来,我就很庆幸我受到的是这样的教育,所以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你知道独立思考,一百种人有一百种声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南都周刊:这些年你的工作重心转到内地,对内地的关注也更多了。

伊能静:是的。因为在内地做慈善,我走得更深,看到了更多。2008年四川地震的时候,我去了北川、映秀、汉旺,不是以艺人的身份,当时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大使。到北川时,很多人在掉眼泪,我这么容易哭的人从头到尾没掉一滴眼泪,我非常震撼,是起鸡皮疙瘩、寒毛竖起的那种。我第一个念头不是灾难多么可怕,而是这就是豆腐渣工程。所有天灾都显现人祸的可怕。

我的震撼就是—怎么可以—很多地方也许都有建筑质量问题,但大部分的建造商还是有良心的,可是在北川,天啊,他们盖房子的时候良知在哪里?一般建筑商还算富有吧?为什么富的人没办法让世界更好?我们过得富裕是为了什么?不是自己一个人有更好的环境,而是与全体人类共有的更好的环境。

南都周刊:你在公共事务上的反应,与你公众人物的身份有没有关系?

伊能静:跟我是艺人没有关系,这是我身在其中的一个良知的驱动,像一个自然驱动模式,一考量到其他生命,不可能置身事外。

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艺人,在公共事务上怎么会划分出人和艺人的类别呢?这是公共议题,是公众利益,我有孩子,我就是个妈呀!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我被留意到,是因为他们把我们艺人分裂出来,艺人婚姻一出问题,就是“他们艺人就是这样子”,艺人代言的产品出了问题,也是“他们艺人就是这样子”,艺人已经可以用异类来界定了,而不是艺术工作者的人了。但是海啸来了艺人一样会被淹死啊,你没有任何选择。

南都周刊:作为明星,会不会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伊能静:大家误会了,我没有因为自己是公众人物才有社会责任感。每个人对这个社会都该有责任,与是否为公众人物无关,属于群体的公众责任我都应该承担,不能用同等条件要求每个人同样的责任,而我认为最大的责任,就是在过程中有没有建立起承担错误和自省的能力。

南都周刊:你被外界的嘲讽激怒过吗?

伊能静:我会哀伤。双鱼座是老灵魂,从小遇到不公和舆论攻击时,我大部分时间都哀伤,人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攻击另外的人呢。我选择 不攻击别人,网友选择怒骂,而我只说我感受的事实。这世界没有完全的真相,只有接近真相,以前说真理越辩越明,但这个时代不适合争辩。

南都周刊:那么在这件事上你看到的真相是什么?

伊能静:有一天我儿子忽然问我,妈妈,他们为什么会把车头埋掉?怎么会这样呢?我说,他们没有处理好,是因为他们不懂,管这个事情的人在按以前的方式做。他们有没有觉得错呢?一定有。我不认为大部分的人想把事情搞成这样。这是对跟错的问题那么简单吗?我觉得不是,这不是个单一的事件,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你看1980年生的人都31岁了,可是现在管理这个国家的大多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生的人。

但在意外和权力之外,我看到了自省,看到很多人在规则里做该做的事。像姚晨,比我们更难,她跟我们的教育环境不一样,还有媒体也让我非常感动。很多人骂,骂微博小秘书,我认为他们有尽力。我们不要只是愤怒,你发出正义的愤怒也是很大的负面能量,带着更多智慧去发挥正义就不是那么浅层的愤怒了。

南都周刊:姚晨曾对媒体说过,她一直在摸索微博上言论的边界,你也在摸索边界吗?

伊能静:我和姚晨碰过面,但没有机会去交流。我们有各自的领域,以前看她演的《潜伏》,纯粹是专业的喜欢,现在对她更加欣赏和敬佩。我敬佩她,是因为她是有良知的人,没有别的。

任何人握有权力,都要慎用。尤其你有话语权时,这时代因为微博人人都可以发声,声音越大的人,越要慎用。我在摸索怎样能适度发声却又不引起公众愤怒,不成为众人发泄情绪的出口。我不愿意引起争辩,我希望讨论的是对真相的渴求,这是界限。我有时会骂人的,但是不带脏字。微博是个很棒的训练,必须要压缩字数,原来简化的更有力量。什么事情都需要过程,舆论自由是个可贵的过程。

南都周刊:关心你的人会担心你的事业会受影响,你怕吗?

伊能静:不是怕,只是如果那样就没有发声的平台了。能在规则里头却又依然与众人同在,那是最棒的。我愿意在可能的范围里依然贡献我的良知。不要使蛮劲,要使巧劲儿,柔能克刚。

我知道随便发声很危险。像我对郭美美的背景完全没兴趣,对她没好奇心,她在选择自己的人生过程,但我要知道我们捐的钱花在哪里,有没有帮助应该帮助的人?

南都周刊:有很多人因为郭美美对红十字会失望,并且不愿再捐钱,你怎么看呢?

伊能静:我还是很乐观,但会更谨慎,我们承接的是历史很古老的国家,但一切在往好的路上去。慈善公益的推动,是有余力的国家才能关注的公众善意。每当一个孩子动了恻隐之心捐出一块钱,爱就在启动。国家在进步的过程里,就像河床被冲击时有很多脏东西被拍上岸,然后变回清澈。我很幸福成为被拍打的那个时代的人。我不想成为烂泥沉沦的那部分,或者就只在未来享受清澈,我更愿意我是个斗士,即使被拍得七荤八素,还保持理念,依然有力量。



“我就是长子”


南都周刊:你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是山东人,你有什么特质从家族里承袭来?

伊能静:最近我开始梳理我的家族史。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妈妈是没有父母的人,直到1993年我才知道,我的外公杨元丁是基隆参议会副议长,他是抗日时期的英雄,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枪毙。别人告诉我时,我过度震撼了。以前台湾媒体曾经很恶毒地说我出身很不好,原来我的出身不比人家差,终于是一个有源头的人了。

我16岁时父亲就过世,别说家族的记忆,可以说连父亲的记忆都很少,但为数不多的记忆里他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是男的多好。”在他的观念里,军人世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是四姐妹里最小的,可是朦胧地意识到“我就是长子”,于是这些很有趣的东西出现在我身上。我的样子很女性,但我对家庭的照顾非常强悍,对家庭的责任就是长兄如父的感觉。

人身上的基因也像密码一样,我个性耿直的部分就很像山东人,我有很汉子的地方。然后我吃苦耐劳又像我妈。

南都周刊:你在以往的书里写过,你从小就在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什么?现在你找到答案了吗?

伊能静:我很珍惜这个工作,与名利无关,有更强大的部分超越这一切,是我个人的价值,跟世界定义我的价值无关。“你很红啊”,那是外在的价值,我更愿意拥有一个清醒而理性的内在价值。这三年来,参加《中国达人秀》和婚姻生活的改变,这些事情让我极速成长。

我在经历那个过程,追到灵魂本质,像在问自己的使命感,肯定只不是唱歌、做电影、制片人,抛开我是家里的女儿、“长子”、小王子的妈妈,拿掉这一切我是谁,我到底为什么来到人间?

很高兴的是,我从找答案渐渐成为问问题的人,我知道自己一定有属于我无可取代的独特价值,这个不可取代性是什么?属于我的是什么?比如慈悲和宽恕,也许,至少我在擦拭镜子,会希望更清楚地看见自己。有人帮我算命,说到六七十岁会成为修行的人,那非常好。有一天当我回忆这一生时,会快乐地说,来人世这一遭真好玩。

南都周刊:作为朋友,周立波跟同济教授骂战风波和高晓松酒驾事件之后,你曾经专门在微博里写过他们,这算是支持吗?你会不会侧面去给朋友提些好的建议?

伊能静:我从来不会公开批评朋友,也不会主动提建议。那些争议我从来不管。

站在朋友立场看,高晓松已经承担了他要承担的后果。而波波有可爱孩子气的一面,他的直也来自于孩子气。我不会为挺朋友攻击别人,只会说我看到的他们的好,如果你愿意换个角度了解的话。

南都周刊:你现在经常有的情绪是什么?

伊能静:无力感。很强大的感受,频率很经常。像我去参加活动,司机乱停车然后让我下,我就会有很强的无力感,这次我要求他停好了才下,可下次他搭别人还是会乱停。我没办法改变大环境,有时连做好自己都会质疑,所以会有无力感。这么大的人群要往上提升,我真的是一分子吗,真的能给他一点影响吗?

南都周刊:以后遇到公共事件你会选择性地启动驱动模式吗?

伊能静:我不会选择事情。当良心受到驱动,听到不公的事情,我还是会坚持继续,而且必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