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祖国与新中国有别

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祖国与新中国有别

文章来源: 卜人 于 2009-12-25 23:03: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新华网上海12月24日专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

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位”也不应用于自称。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帖,音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贴,音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

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这个词经常被误写为“兴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

《咬文嚼字》:100例《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易混字

1.哀(唉)声叹气

2.按(安)装

3.金壁(碧)辉煌

4.针贬(砭)

5.惨(残)忍

6.璀灿(璨)

7.检察(查)作业

8.为人所不耻(齿)

9.一愁(筹)莫展

10.精萃(粹)

11.看的(得)上眼

12.提心掉(吊)胆

13.迭(跌)宕起伏

14.重迭(叠)

15.渡(度)假村

16.防犯(范)

17.防(妨)碍

18.入不付(敷)出

19.扶(抚)慰

20.一幅(副)对联

21.重蹈复(覆)辙

22.竹杆(竿)

23.卑恭(躬)屈膝

24.鬼斧神功(工)

25.勾(沟)通信息

26.悬梁刺骨(股)

27.全神灌(贯)注

28.贵(桂)冠

29.貌和(合)神离

30.迫不急(及)待

31.挖墙角(脚)

32.不径(胫)而走

33.巨(剧)烈

34.中恳(肯)

35.馈(匮)乏

36.兰(蓝)天

37.泛烂(滥)成灾

38.发楞(愣)

39.变本加利(厉)

40.再接再励(厉)

41.鼎立(力)相助

42.权利(力)斗争

43.厉(利)害关系

44.姐妹俩(两)个

45.了(瞭)望

46.假期邻(临)近

47.另(零)乱

48.年令(龄)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揭开迷(谜)底

52.神密(秘)

53.观摹(摩)

54.磨(摩)肩接踵

55.买那(哪)个好呢

56.批(披)露

57.水蒸汽(气)

58.欠(歉)收

59.亲(青)睐

60.一肚子委曲(屈)

61.鸦鹊(雀)无声

62.冰雪熔(融)化

63.水乳交溶(融)

64.垂头伤(丧)气

65.善(擅)自处理

66.伸(申)请

67.出身(生)在晚上

68.寻物启示(事)

69.受(授)予奖状

70.金榜提(题)名

71.品位(味)老师的话

72.情况相象(像)

73.肖(萧)条

74.歪风斜(邪)气

75.模形(型)

76.反醒(省)

77.生活必须(需)品

78.弦(旋)律

79.眩(炫)耀

80.报仇血(雪)恨

81.循(徇)私舞弊

82.天崖(涯)海角

83.沿(延)伸

84.流光异(溢)彩

85.心心相映(印)

86.反应(映)意见

87.生死悠(攸)关

88.记忆尤(犹)新

89.怨天忧(尤)人

90.始终不逾(渝)

91.世外桃园(源)

92.渊(源)远流长

93.震(振)奋人心

94.截止(至)年底

95.因地治(制)宜

96.置(质)疑的勇气

97.德高望众(重)

98.九洲(州)大地

99.化妆(装)成乞丐

100.乘座(坐)火车

《咬文嚼字》公布06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新华网上海1月16日电(记者赵兰英 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16日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

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

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

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

“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

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如:‘美容美發中心’。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 

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

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

孟子的“食色,性也”,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咬文嚼字》公布07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00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家父”、“无间道”、“戴上紧箍咒”、“九洲”、“娈童”、“海上升明月”、“碳烧咖啡”、“吋”、“权力”/“权利”、“唇枪舌战”

昨天,《咬文嚼字》公布200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这10条差错是从集中收集的500条差错中选出来的,最带有年度特色的、在社会语文生活中意义尤其重大的,很多来自于媒体。《咬文嚼字》杂志还透露,它们将在全国设立100个监测点,监测全国媒体。

比如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这个差错最典型的案例是朱军在《艺术人生》中的那次主持节目出错,其实许多文化名人的文章中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随着电影《无间道》迅速走红的佛教词语“无间道”。现在诸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的用法比比皆是。从电影《无间道》问世以来,“无间道” 便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媒体常用它来表示失败、痛苦或灾难。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电影片名为“无间道”,说的却是“无间地狱”。佛教中“无间道”是信徒修炼的一个阶段,“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的第八狱,入此地狱者将永受痛苦,无有间断。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报章上常见的搭配错误还有: “戴上紧箍咒”。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另外,地名中特别容易混淆的字:州/洲。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也改用“洲”来加以区别。“九州”为中国的代称。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比如:娈童。“娈童”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专指被女性玩弄的美少年,其实“娈”是形容词,指“美好的样子”,而在“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等新闻中,“娈”字一律被误解为了“侵犯、猥亵”等动词含义。还有每到中秋节时,媒体上常会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往往把 “生明月”误为“升明月”。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个“生”字气象万千,出神入化,是诗中的传神之笔;误为“升”字则成了直白的写实,既不忠实于原著,又削弱了诗的意境。

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 “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如:“52吋液晶电视”。“吋”是一个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1977年国家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吋”字是其中之一。

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的词语还有,权力/权利;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剑”误为“唇枪舌战”。



《咬文嚼字》2008年度十大差错榜出炉


央视主持人孙正平估计做梦也想不到,他在解说奥运会开幕式时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读成了yuè,竟会登上《咬文嚼字》杂志评选的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的榜首。而在《咬文嚼字》新近开始的对热播电视剧语文差错的咬嚼中,《士兵突击》不幸首先中的,其平均每集有1.7个差错。

“三聚氰胺”上榜

《咬文嚼字》每年岁末都要评选当年的十大语文差错。今年他们破天荒地在全国设立了50个监测点,听人们读错的音,查报上写错的字,覆盖面是空前的。往年的十大差错都是错别字,但是这次却汇集了两个词条的读音错误。孙正平那一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是对全世界几十亿人说的。《咬文嚼字》觉得影响太大,不收进去有点不近人情。

《咬文嚼字》副主编王敏说,其实那个“乐”应该读le,表示快乐的意思。当然三聚氰胺也是今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但是《咬文嚼字》的编辑们却遗憾地发现很少有人将其读对。那“氰胺”应读第二声qíng和第四声àn。“我们这次选取的都是人们容易并经常出错的词语。因为总是循着习惯去使用了,有时也会望文生义,所以错误的流传面也就越来越广。”王敏说。



《士兵突击》字幕有错


今年咬完《百家讲坛》十位主讲人之后,《咬文嚼字》已掉转方向,矛头直指12部热门电视剧。第一个应声倒地的是《士兵突击》。经过专家们的细致排查,他们捉住了28集《士兵突击》的48处错误,平均每集1.7处。《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昨天告诉记者,这些差错主要集中在荧屏文字上,比如将“坐月子”写成“做月子”,将“愣神”写成“楞神”,将“不像话”写成“不象话”等等。

郝铭鉴坦言,这次对《士兵突击》还是宽容的,“我们纠出的都是明显差错,许多差错,只要能说得通,我们都不算在纠错之列。”据悉,接下来《咬文嚼字》还将“咬嚼”《五星大饭店》、《金婚》、《闯关东》、《奋斗》、《亮剑》等热门电视剧,咬嚼的结果将可能上报广电总局。

不否定不推广

最近一些网络怪字大热,比如“A濉焙汀碍?0”便是今年最热门的怪字。对于这一新现象,一向挑剔的语言文字专家却选择了包容的态度。王敏对本报记者表示,所谓的网络语言和火星文,说到底都是青年人为了标新立异而创造的,这本身也反映了一门语言探求创新的正常心态。

“既然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否定,当然也没有必要去推广。”王敏认为:“正因为是出于求新求异的心态,才有了这些字,所以一旦新和异没有了,这些字的市场也就消失了。”王敏很乐意考察这些怪字的未来。

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lè错读成yuè。

2.“三聚氰胺”:“氰胺”应读第二声qíng和第四声àn。

3.“震撼”误为“震憾”。

4.“故里”误为“故裏”。

5.“狙击”和“阻击”混淆。

6.“营利”和“盈利”混淆。

7.“其间”和“期间”混淆。

8.“望其项背”误用。

9.“存款准备金率”误写成“存款准备金利率”。

10《红楼梦》“索隐派”误写成“索引派”。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真正奇怪的是,释永信为何现在才被查?
济航空难调查新细节:飞行员误操作后发动机或仍能飞行
灾情惨重!北京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非必要不外出(组图)
澳门赌业生变,一众港澳大佬们离场
川普加码?欧盟对美投资5000亿被改6000亿,手写字迹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英防长:若台湾爆发战事 英国已准备好在亚太区作战
投资万亿的雅江工程开工 网民十问习近平
释永信出事 有言论认为与方济各会面 踩国家红线
沉默的屠杀 中国竟让致命攻击案在新闻中消失
释永信被目睹喝酒吃肉 僧人私下叫其情妇"师娘"
中国发放婴幼儿补贴 3周岁前每娃每年3600元
医学生飞机上救人,被质疑没有行医资格
ICE埋伏 华人日常一个疏忽被捕 这些地方以后不敢去了
怕被AI取代?AI教父:可以考虑找这两种工作
私下换汇后果太严重 华人被中国警方要求回国调查
强烈反对宗教界把坏和尚释永信丢给我们世俗界
泰柬终于停火,秘密就藏在这张照片里
网友感叹:上次少林寺方丈出事还是北宋年间…
6名牌大学生溺亡之谜:他们究竟是怎么死的?(现场图)
坑爹!为移民 独生女串通中介偷卖父母国内养老房
释永信遭爆料与美女香港酒店开房 女方暗留保险套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祖国与新中国有别

卜人 2009-12-25 23:03:53

核心提示: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新华网上海12月24日专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

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位”也不应用于自称。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帖,音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贴,音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

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这个词经常被误写为“兴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

《咬文嚼字》:100例《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易混字

1.哀(唉)声叹气

2.按(安)装

3.金壁(碧)辉煌

4.针贬(砭)

5.惨(残)忍

6.璀灿(璨)

7.检察(查)作业

8.为人所不耻(齿)

9.一愁(筹)莫展

10.精萃(粹)

11.看的(得)上眼

12.提心掉(吊)胆

13.迭(跌)宕起伏

14.重迭(叠)

15.渡(度)假村

16.防犯(范)

17.防(妨)碍

18.入不付(敷)出

19.扶(抚)慰

20.一幅(副)对联

21.重蹈复(覆)辙

22.竹杆(竿)

23.卑恭(躬)屈膝

24.鬼斧神功(工)

25.勾(沟)通信息

26.悬梁刺骨(股)

27.全神灌(贯)注

28.贵(桂)冠

29.貌和(合)神离

30.迫不急(及)待

31.挖墙角(脚)

32.不径(胫)而走

33.巨(剧)烈

34.中恳(肯)

35.馈(匮)乏

36.兰(蓝)天

37.泛烂(滥)成灾

38.发楞(愣)

39.变本加利(厉)

40.再接再励(厉)

41.鼎立(力)相助

42.权利(力)斗争

43.厉(利)害关系

44.姐妹俩(两)个

45.了(瞭)望

46.假期邻(临)近

47.另(零)乱

48.年令(龄)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揭开迷(谜)底

52.神密(秘)

53.观摹(摩)

54.磨(摩)肩接踵

55.买那(哪)个好呢

56.批(披)露

57.水蒸汽(气)

58.欠(歉)收

59.亲(青)睐

60.一肚子委曲(屈)

61.鸦鹊(雀)无声

62.冰雪熔(融)化

63.水乳交溶(融)

64.垂头伤(丧)气

65.善(擅)自处理

66.伸(申)请

67.出身(生)在晚上

68.寻物启示(事)

69.受(授)予奖状

70.金榜提(题)名

71.品位(味)老师的话

72.情况相象(像)

73.肖(萧)条

74.歪风斜(邪)气

75.模形(型)

76.反醒(省)

77.生活必须(需)品

78.弦(旋)律

79.眩(炫)耀

80.报仇血(雪)恨

81.循(徇)私舞弊

82.天崖(涯)海角

83.沿(延)伸

84.流光异(溢)彩

85.心心相映(印)

86.反应(映)意见

87.生死悠(攸)关

88.记忆尤(犹)新

89.怨天忧(尤)人

90.始终不逾(渝)

91.世外桃园(源)

92.渊(源)远流长

93.震(振)奋人心

94.截止(至)年底

95.因地治(制)宜

96.置(质)疑的勇气

97.德高望众(重)

98.九洲(州)大地

99.化妆(装)成乞丐

100.乘座(坐)火车

《咬文嚼字》公布06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新华网上海1月16日电(记者赵兰英 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16日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

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

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

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

“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

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如:‘美容美發中心’。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 

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

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

孟子的“食色,性也”,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咬文嚼字》公布07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00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家父”、“无间道”、“戴上紧箍咒”、“九洲”、“娈童”、“海上升明月”、“碳烧咖啡”、“吋”、“权力”/“权利”、“唇枪舌战”

昨天,《咬文嚼字》公布200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这10条差错是从集中收集的500条差错中选出来的,最带有年度特色的、在社会语文生活中意义尤其重大的,很多来自于媒体。《咬文嚼字》杂志还透露,它们将在全国设立100个监测点,监测全国媒体。

比如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这个差错最典型的案例是朱军在《艺术人生》中的那次主持节目出错,其实许多文化名人的文章中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随着电影《无间道》迅速走红的佛教词语“无间道”。现在诸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的用法比比皆是。从电影《无间道》问世以来,“无间道” 便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媒体常用它来表示失败、痛苦或灾难。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电影片名为“无间道”,说的却是“无间地狱”。佛教中“无间道”是信徒修炼的一个阶段,“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的第八狱,入此地狱者将永受痛苦,无有间断。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报章上常见的搭配错误还有: “戴上紧箍咒”。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另外,地名中特别容易混淆的字:州/洲。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也改用“洲”来加以区别。“九州”为中国的代称。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比如:娈童。“娈童”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专指被女性玩弄的美少年,其实“娈”是形容词,指“美好的样子”,而在“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等新闻中,“娈”字一律被误解为了“侵犯、猥亵”等动词含义。还有每到中秋节时,媒体上常会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往往把 “生明月”误为“升明月”。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个“生”字气象万千,出神入化,是诗中的传神之笔;误为“升”字则成了直白的写实,既不忠实于原著,又削弱了诗的意境。

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 “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如:“52吋液晶电视”。“吋”是一个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1977年国家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吋”字是其中之一。

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的词语还有,权力/权利;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剑”误为“唇枪舌战”。



《咬文嚼字》2008年度十大差错榜出炉


央视主持人孙正平估计做梦也想不到,他在解说奥运会开幕式时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读成了yuè,竟会登上《咬文嚼字》杂志评选的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的榜首。而在《咬文嚼字》新近开始的对热播电视剧语文差错的咬嚼中,《士兵突击》不幸首先中的,其平均每集有1.7个差错。

“三聚氰胺”上榜

《咬文嚼字》每年岁末都要评选当年的十大语文差错。今年他们破天荒地在全国设立了50个监测点,听人们读错的音,查报上写错的字,覆盖面是空前的。往年的十大差错都是错别字,但是这次却汇集了两个词条的读音错误。孙正平那一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是对全世界几十亿人说的。《咬文嚼字》觉得影响太大,不收进去有点不近人情。

《咬文嚼字》副主编王敏说,其实那个“乐”应该读le,表示快乐的意思。当然三聚氰胺也是今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但是《咬文嚼字》的编辑们却遗憾地发现很少有人将其读对。那“氰胺”应读第二声qíng和第四声àn。“我们这次选取的都是人们容易并经常出错的词语。因为总是循着习惯去使用了,有时也会望文生义,所以错误的流传面也就越来越广。”王敏说。



《士兵突击》字幕有错


今年咬完《百家讲坛》十位主讲人之后,《咬文嚼字》已掉转方向,矛头直指12部热门电视剧。第一个应声倒地的是《士兵突击》。经过专家们的细致排查,他们捉住了28集《士兵突击》的48处错误,平均每集1.7处。《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昨天告诉记者,这些差错主要集中在荧屏文字上,比如将“坐月子”写成“做月子”,将“愣神”写成“楞神”,将“不像话”写成“不象话”等等。

郝铭鉴坦言,这次对《士兵突击》还是宽容的,“我们纠出的都是明显差错,许多差错,只要能说得通,我们都不算在纠错之列。”据悉,接下来《咬文嚼字》还将“咬嚼”《五星大饭店》、《金婚》、《闯关东》、《奋斗》、《亮剑》等热门电视剧,咬嚼的结果将可能上报广电总局。

不否定不推广

最近一些网络怪字大热,比如“A濉焙汀碍?0”便是今年最热门的怪字。对于这一新现象,一向挑剔的语言文字专家却选择了包容的态度。王敏对本报记者表示,所谓的网络语言和火星文,说到底都是青年人为了标新立异而创造的,这本身也反映了一门语言探求创新的正常心态。

“既然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否定,当然也没有必要去推广。”王敏认为:“正因为是出于求新求异的心态,才有了这些字,所以一旦新和异没有了,这些字的市场也就消失了。”王敏很乐意考察这些怪字的未来。

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lè错读成yuè。

2.“三聚氰胺”:“氰胺”应读第二声qíng和第四声àn。

3.“震撼”误为“震憾”。

4.“故里”误为“故裏”。

5.“狙击”和“阻击”混淆。

6.“营利”和“盈利”混淆。

7.“其间”和“期间”混淆。

8.“望其项背”误用。

9.“存款准备金率”误写成“存款准备金利率”。

10《红楼梦》“索隐派”误写成“索引派”。